?

黃鱔損苗的七個原因分析

2016-05-14 16:13
農家顧問 2016年7期
關鍵詞:黃鱔泥鰍苗種

黃鱔是一種特種淡水魚,市場需求量大。在黃鱔養殖過程中發生損苗會造成較大損失。這里對損苗的原因進行分析。

1.苗種來源復雜。黃鱔苗在野外的時候,環境好,水源餌料充足體質就好,做養殖時長得就快。同樣是30克的苗子,有些在野外有2年,也有的3年甚至4年,這種在野外過的年數長,還沒長大的錯過了最佳生長期,長得慢。所以經常干旱地方出來的鱔苗長得就慢些。獲取的方式主要是籠捕,電捕的、藥捕的、釣捕的就有問題。

2.野生苗大小規格不一。苗種規格一般以每千克20~40尾為宜。這種規格的苗種整齊,生活力強,放養后成活率高,增重快,產量高。但是規格差距大的苗種在缺食的情況下出現大吃小的現象,在相互爭奪地盤、吃食的時候規格小的黃鱔總是被“欺負”,長的速度慢。

3.沒有泡苗的習慣。鱔苗在運輸的過程中密度大、分泌黏液過多,免疫力下降,容易讓病原體有機可乘,種苗活力差,應激敏感,成活率低。

4.清理帶有病原體的病鱔、傷鱔、死鱔。在養殖過程中,由于人們都知道那些帶有病原體的病鱔、傷鱔、死鱔會影響其他健康的黃鱔,所以在下箱之前就挑選出來了,并用一些刺激性小的消毒藥。

5.鱔魚網箱里有過多的泥鰍。在鱔魚網箱里有泥鰍是很正常的,泥鰍好動可以提高水體溶氧,清理水里的殘餌,但很多人忽略了其他問題,泥鰍會搶食,會傳播病原體。

6.不注重保肝、護腸。很多養殖戶在訓食后由于吃得不多就沒有做保肝、護腸的工作,特別是隔年苗。即使黃鱔吃的少,保肝護腸也不可少,養的好人,平時喂的少不是為了喂食而喂食,而是為了拌保肝護腸的藥而喂食,還是那句話:平時不養生,生病養醫生。

7.平時多護膜,病時膜護你。黃鱔天生怕驚擾,驚擾時會分泌黏液而逃,在水草長得茂盛密集的時候,黃鱔會分泌一些黏液幫它通行無阻,天氣突變也會分泌黏液來減少應激。黃鱔在多次分泌黏液之后體質會下降,免疫力也會下降。所以養黃鱔不好的人或者損苗嚴重的人,不是黃鱔對不住你的收入,而是你放棄了對它的治療。

猜你喜歡
黃鱔泥鰍苗種
泥鰍籠
雜交翹嘴魴苗種培育及成魚養殖關鍵技術
春季苗種放養與管理“五六七”
黃鱔料占全國的70%,今年特種料將激增40%,看這家企業如何再造輝煌?
捉泥鰍
摳黃鱔
一起去捉泥鰍吧
泥鰍苗種繁育及疾病防治(上)
池塘小網箱養殖黃鱔
廣東沿海馴養條石鯛的全人工繁育及苗種生物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