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表象到實質有多遠

2016-05-14 14:04姜天然
廣東教育·高中 2016年7期
關鍵詞:作文題目分數材料

姜天然

當我們看到2016年高考全國卷的三個作文題目時,大家一致的感覺是很貼近生活實際,能夠保證每一個考生都有話可寫。但事實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簡單,只有下手寫的人才會有深刻的體會。近兩年新材料作文題目大都是看易實難,考生能寫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尚且不易,寫出一篇好文章就更難了。為了讓考生在考場上能得心應手寫出優秀文章,我們必須對新材料作文做全面的了解。

一、2016年高考作文題目特點

1. 話題新穎,貼近生活

2016年全國Ⅰ卷作文是漫畫作文,整個畫面由2組圖面組成,構圖和內容是:第一組兩幅圖是一個孩子考了100分,(家長)給了一個吻,一個孩子考了59分,(家長)給了一巴掌;第二組兩幅圖同樣是這兩個孩子,之前考了100分的孩子考了98分,(家長)給了一巴掌,而考了59分的孩子升到61分,(家長)給了一個吻。話題好像還是“過于看重分數”“片面追求升學率”之類,其實是圍繞著兩個孩子分數的升降對比所引發的相關思考展開。全國Ⅱ卷要求考生對提升語文素養的三條途徑(課堂有效教學、課外大量閱讀、社會生活實踐)發表看法,而不是只談語文或語文學習。全國Ⅲ卷講述小羽的專利產品被仿冒之后,制定產業標準,帶領大家共同致富的故事,審題不全面的話,可能又會談論“創新”“誠信”之類的話題,但整體理解材料就會看出本題討論的是“協調發展”的問題。三則作文題目均立足于生活實際,話題新穎,有效地規避了套作的可能。

全國Ⅰ卷、Ⅱ卷作文題均指向了考生“自我”。全國Ⅰ卷作文以“分數的升降”為話題,幾乎是每位考生都會有的類似經歷或體驗;全國Ⅱ卷作文更加明確地要求考生“從自己語文學習的體會出發,比較上述三條途徑,闡述你的看法和理由?!毙枰忌芍缘卣f出自己的心里話。

2. 降低審題難度

與前幾年高考作文題目相比,2016年作文題目降低了審題的難度。前幾年作文題目大多是“寓意啟發”式題目,近一兩年作文題目轉向了“就事論事”式題目,考生不用再去費力地“猜”題目意圖,題目材料已經給出了相對明確的寫作指令,只要選準一個角度即可開始寫作,這一點從2015年高考全國卷作文要求給小陳、老陳或其他相關方寫一封信就可以看出。就2016年高考全國Ⅰ卷作文題目來看,雖然采用了漫畫作文題目,但材料寓意非常明朗。四個顯眼的分數對比,巴掌印與唇印的對比,可以看出很多家長眼里只有考試成績與分數,對于孩子其他方面的表現,例如身心健康、實際能力等,采取忽視的態度。材料內容無非是引導考生闡述對“過于看重分數”的看法,審題從漫畫符號所代表的意義入手,或縱比,或橫比,可簡單地得出結論:對孩子的教育,切不可“唯分數至上”??偨Y出觀點,然后就事論事,結合現實展開論證分析。

全國Ⅱ卷作文題目寓意更是明顯,三種行為(課堂有效教學、課外大量閱讀、社會生活實踐)都可以是提升語文素養的途徑,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和理解去立意。例如,“課外大量閱讀是提升語文素養的最佳途徑”,或“社會生活實踐是提升語文素養的最佳途徑”,或“多管齊下才能真正提高語文素養”等,都是符合要求的。

3. 重在解決問題

2016年高考全國卷作文,著重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則作文題目都包含著特定的社會生活語題:全國Ⅰ卷是“怎么正確看待分數的變化”,全國Ⅱ卷是“怎么提升語文素養”,全國Ⅲ卷是“怎么實現社會的協調發展”。每一個考生都要直面這些問題,從現象入手,去分析它們產生的社會背景和所代表的普遍心理,最重要的是還要尋找正確的解決途徑。所以寫作從發現問題開始,接著分析問題,最后解決問題。文章可以不必過分強調表面的文采,但必須言之成理,而且呈現出嚴密的邏輯關系。那些辭藻華麗、空洞無物的文章,顯然不再能夠蒙混過關了,胡亂拼湊、堆砌名人事例的寫作方式也不再有用武之地。

二、新材料作文情境下的困惑

1. 陌生話題帶來的不適

新材料作文的材料內容一般都固定了寫作的立意指向,而這個立意指向竭力回避與往年作文話題的雷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們一般過分注重文章章法的訓練,例如從審題、立意、選材和結構等各方面傳授技法,或者從開頭、結尾、過渡和修辭等方面強化訓練,訓練內容大多局限于往年高考的已有話題。當考生瞥見作文題目中的新材料時,感覺往往是“當頭一棒”:這個話題我從來沒有見過,它要我寫什么?我要怎么寫?一時手足無措。

2. 不能發現生活的本質

學生自發地認識生活大多停留在表象層級,不能夠由表及里地想象事物之間內在的聯系,在文章中也就說不出什么道理。有些作文題目材料確實是司空見慣的生活現象,但司空見慣不等于認識清楚,恰恰是常見的生活現象才存在思考的盲區。例如,全國Ⅰ卷作文用學生考分的升降做題目材料,這是每一個考生在學習過程中都遇到過的問題。但他們在關注自己考分的時候,不一定會聯想到當今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那種普遍的焦急心態,更不一定會把不公平的評價標準上升到社會層面去思考。同樣,全國Ⅱ卷作文有關對語文學習的討論平時也不一定會引起考生更深層次的思考,他們關注“語文學習”,也可能只是關注到考分為止,至于“語文素養的提升”,“語文素養”與“國家軟實力”的關系,差不多是茫然無知的。

3. 不能發現表象之下的專業話題

一旦看見作文題目材料里面講述的是日常生活現象,就認為該題目人人有話可寫,這種想法是不對的。例如,全國Ⅱ卷作文題目,談“語文學習”自然是一個生活現象,參加高考的學生都有此經歷,但“語文素養的提升”就屬于專業話題:什么是語文素養?考試分數提高了是否就等于語文素養的提升?如果素養與考分無關的話,怎么才能提升語文素養?材料中列舉的三個提升語文素養的途徑哪一個更有效?語文素養代表了國家什么樣的“軟實力”?這些問題恐怕考生都是難以回答的。當第一段亮明觀點之后,寫作可能就會出現寫不下去的困窘。究其原因,談論專業話題,更需要有充分的準備。否則,就無話可說。

4. 行文找不到論據

在對題目材料沒有充分認識的情況下,還要硬著頭皮寫下去,寫作就只有胡亂拼湊字數了。在備考的過程中,學生總是習慣于使用現成的論據去組合文章,這些現成論據大多又是關注歷史人物或當下感動中國的模范人物,所以從套作的模式里面走不出來。在2015年高考全國Ⅱ卷作文題目的影響下,考生過多關注生活中那些充滿正能量的平凡人物。今年作文話題的突然轉向使得考生的寫作捉襟見肘,尤其是全國Ⅱ卷作文要求“從自己語文學習的體會出發”,基本上限制了作文的取材范圍,它被局限在考生自身的經歷和感悟之間。很多學生在平時的寫作練習中,都是竭力地回避自己,認為自己庸常的生活無具有寫作價值的材料,不如用歷史名人的事例使文章顯得更具說服力。如此一來,至少從寫作的心理上就轉不過彎來,寫出理想文章的難度就可想而知了。

三、困惑的突破

1. 拓展話題

基于以上的困惑,我們可以看出,考生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是缺少對生活的觀察。教師在指導學生備考的時候,可以適當地淡化寫作方法的教學,引導考生關注自身的學習生活,不能再企圖只依賴論據大全之類去充實自己的文章。全國卷作文題目材料以學生的學習成長經歷為主要內容,真實地再現當今中學生在生活中的困惑,諸如“怎么認識同學們之間的情誼”(2013年高考全國Ⅱ卷),“游戲規則的改變帶給人的思考”(2014年高考全國Ⅰ卷),“親情與法制的糾結”(2015年高考全國Ⅰ卷),“分數的變化與評價尺度的公允”(2016年高考全國Ⅰ卷),“提升語文素養的途徑”(2016年高考全國Ⅱ卷)等,都屬于此類。另外,還要引導學生去觀察社會生活,如“大國起飛離不開工匠精神”(2015年高考全國Ⅱ卷)、“集體致富才能實現社會的協調發展”(2016年高考全國Ⅲ卷)等,都取材于當年的時事新聞,備考的師生自然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一些社會熱點新聞可以在課堂上討論。

2. 深究本質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本質和現象的對立統一,每一種生活現象之下都有一種本質的東西存在。透過現象把握其本質是高考作文考查的目標之一,學生要善于觀察生活,還要善于思考生活,把自己所見聞的生活現象與特定的社會背景聯系起來,總能夠看見人們心靈深處的波動。前幾年的一些社會時事,都是經過加工改造成為作文題目的,如驚動全國的“小悅悅事件”在高考作文中對應的是“補船工無償的小小善舉救了船主的孩子”(2012年高考全國卷),“復旦學生投毒案”對應的是“怎么認識同學們之間的情誼”(2013年高考全國Ⅱ卷),可愛的孩子命喪車輪之下和同學之間的加害不能不讓人痛心于人心的冷漠,急需呼喚真情的回歸。近兩年的高考更是把新聞事件直接作為作文題目(只是把新聞主角的名字更換一下),無論是“小陳舉報父親”還是“小羽帶領大家致富”,都是當下青年應該具有的體現正能量的時代精神。

3. 寫出感悟

2015年高考全國Ⅰ卷的作文題目要求給小陳、老陳或相關方寫一封信,實際上已經擯棄了堆積名人事例的寫作方法,逼迫考生注意寫出自己的感悟,把自己的經歷當作最佳例證去支持作文的觀點。2016年的作文更是如此,無論是全國Ⅰ卷有關“分數升降”的思考,還是全國Ⅱ卷有關“語文素養的提升”,都要求考生寫出自己的體會,所以考生在備考的過程當中,要注意發掘自己的經歷,在寫作中以己推人,才能避免無病呻吟,寫出真實感人的文章來。

4. 改變體裁

習慣了用名人事例來展開論述,一旦使用自身經歷作為例證,可能會忽而敘述,忽而議論,把文章寫得“四不像”,這就要求寫作體裁必須做到相應的改變。闡述事理并不一定是議論文的專利,議論文語言邏輯性強,但枯燥。記敘文或在大量敘事的基礎上篇末點題,或在敘事的同時穿插精當的議論,也是非常耐人尋味的。在新材料作文強調敘寫“自身體會”的情況下,記敘文應該是一種恰當的選擇。

把熟知的生活表象轉變成情理豐富的文章,中間隔著許多障礙,包括審題,立意,從生活中發現有價值的寫作素材,發掘素材所包含的道理以及選用正確的表達方式等。如果打不通這些障礙,我們將永遠無法測量表象到實質的距離;只有用“心”,才能實現認識的飛躍。

責任編輯 陳春陽

猜你喜歡
作文題目分數材料
一種快速比較分數大小的方法
把握物理難點,分數更上一步
可愛的小瓢蟲
你眼中的我
材料
……的近似分數的若干美妙性質
搖搖鵝
奇妙分數與特殊數列自動生成
贈送折紙材料
2009年全國各地中考語文作文題目匯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