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生青春期心理逆反教育的有效對策

2016-05-14 05:38丁建平
教學研究與管理 2016年7期
關鍵詞:換位思考賞識教育因材施教

丁建平

【摘 要】逆反期的學生渴望平等、渴望受到尊重、渴望得到關注、渴望表現自筆者,但也存在偏激、反復心理問題,故而加大青春期心理逆反德育工作的難度,甚至使教育走向死胡同,最終兩敗俱傷?;趯嵺`過程中跟蹤青春期心理逆反學生,以及長期扎根一線于德育工作和在大量的班主任和年級組長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對當前青春期心理逆反學生的德育工作進行經驗總結,提出一些有效策略。

【關鍵詞】平等傾聽;換位思考;賞識教育;因材施教

作為一線教師,特別是長期抓學生思想工作的班主任、年級組長,學生心理逆反期的思想工作令一線教師疲憊不堪,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傾注了大量的情感,卻不一定能收到應有的效果。所以在青春期逆反階段,方法和策略顯得尤為重要。

一、平等氛圍耐心傾聽,創建和諧溝通平臺

在現代文明不斷發展的今天,平等的原則已經是深入到各個領域和社會的每個角落。老師們在教育的過程中必須要學會懂得平等原則,才可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傾聽學生內心最原始的想法,建立和諧的溝通平臺,為學生的心理疏導搭建一條暢通的溝通渠道。

下面是筆者親身經歷過的一個案例:

筆者深信一句話:“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民”??墒?,在筆者的教育歷程中發生了一件很尷尬的事情。星期二自修的時候,天氣突然轉冷,氣象臺發布了紅色降溫預警信號。我們學校實行學生按秩序排隊離場。所以筆者更加細心地觀察每個班的排隊和離場的秩序。突然,傳來大聲的說話聲:“誒,是誰???怎么學校,級部、班層層宣傳還是有同學違反紀律?”筆者循聲望去,原來又是那兩個平時比較散漫的同學,一個是小盧,一個是小張。一開始,筆者強忍壓心頭怒火,輕言細語地問:“剛才是你們說話嗎?你們這么大的聲音,人家初三還怎么自習啊……”可是任筆者怎么說,怎么教育,他們就是默不作聲。筆者開始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了,指著小張問道:“你有沒有大聲說話?”但他不回答,轉而又問小盧,他戰戰兢兢地回答了。于是,筆者就讓小盧走了,留下小張,并且用接近咆哮的聲音說:“小張你跟我到辦公室!”那時筆者已經有點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扯著他的衣服就往辦公室里沖。筆者無意中看到了小張的眼含淚水,心想:“是不是他受了委屈呢?可是已經騎虎難下??!筆者是該再撐下去呢?還是就說他兩句讓他走???”筆者開始矛盾了?;氐睫k公室,筆者還是非常嚴厲的批評小張,毫不給他反駁的機會??墒切埻蝗徽f:“老師,你讓我們離場不要大聲說話,以免影響初三同學自習,可是你剛才的聲音足夠比我大3—4倍呀!”是啊,筆者心里馬上打了個咯噔,之后我們彼此都沉默了幾分鐘。接著,我們談了很久,氣氛開始輕松了。筆者得知他是因為很冷,被風嗆了一下,才大聲地說了聲:“好冷??!”可是筆者卻忘了教育的基本原則——那就是傾聽。是啊,老師和學生在我們的平時教育過程中真的做到了平等嗎!

1. 平等交流策略

老師和學生是平等的,尤其在溝通過程中對處于叛逆期的學生,更需要平等交流,否則只會令矛盾升級。學生對老師越是尊重,學生就越聽得進去,接受得快。沒有平等交流,學生德育工作就無法展開。

2. 耐心傾聽策略

對學生有意識或無意識的錯誤,教師如果只是簡單粗暴地批評,會加深學生的抵觸情緒。既然是為了解決問題,糾正學生的不良習慣,那么老師就應該耐心傾聽學生的內心的真實想法,引導學生主動進行分析,然后再根據分析的過程逐步指出學生的不當行為。而這些,對于逆反期的學生顯得尤為重要。

二、換位思考進行梳理,還原事件沖突真相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不是長輩的斷然命令和晚輩的恭順服從,而是長輩和晚輩參與其中的緊張和復雜的共同精神活動”。老師和家長經常給學生下命令、下指令,一旦達不到就加以批評指責,加劇學生的逆反心理。要改變這種現狀,這就需要作為教師的我們時刻提醒自己,學會換位思考,多站在學生的立場解決問題。家長經常抱怨,一天到晚圍著學生轉,給學生提供最好的、最優越的物資條件,甚至苦口婆心地引導學生積極上進,為何學生就是不理解家長的一片苦心?而教師也會苦悶,對著一個叛逆心強的學生花費的時間可能是整個班級工作的大部分,然而可能收到的效果都是微乎其微?這說明什么呢?其實就是我們沒有真正地尊重學生,沒有走進學生,學生得不到應有的尊重,自然抵觸老師和家長。所以,矛盾的升級就顯而易見。

1. 學校環境策略

逆反期的學生經常表現為上課不專心聽講或者開小差甚至搗亂課堂紀律,和同學因為一點小事就出現矛盾升級……作為老師,在尊重學生的前提下,讓學生進行換位思考:如果此刻你是老師,你的學生出現了違紀、不交作業、和同學發生矛盾,你會怎么處理?一來可以了解學生對事件的認識深度,二來可以根據學生所說的處理方法來采取更加適合這個學生的教育方法。與學生一起將事件真相還原,再逐步和學生一起分析,換位思考,讓學生一步步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和不足,最終給出中肯、客觀的評價和糾正建議。

2. 家庭環境策略

逆反期學生的主要表現在初一、初二階段。學生上了初中,心理和生理都開始發生改變,他們渴望得到家長的尊重和理解,但是又經常會被家長劈頭蓋臉地說幼稚!如果家長能多和學生進行換位思考,和老師多溝通,多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就可以事半功倍,加深親子感情。我們要學會角色換位,思維換位,行為換位、語言換位等,這些可以大大提高我們的溝通效率。

3. 求同存異策略

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有不同的心理現象,叛逆期的學生追求潮流,緊跟時尚,對于社會新鮮事物接受能力比較快,這是他們的優點。作為老師或者家長,我們應該主動和學生拉近距離,站在學生的角度去適應他們的審美標準。

三、因材施教抓大放小,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不僅要傳道授業解惑,更要陶冶人的靈魂,要引導他們走向一個正確的三觀,幫助他們隨時發現錯誤,改正錯誤。

1. 細心觀察策略

逆反期學生的思想狀況可能每時每刻都會發生變化。果一個老師不注意細心觀察每一個學生的每一天的表現,那就不能及時、有效地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因此,“細心”是每一個老師都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也是做好心理逆反學生思想工作的前提。

2. 細心糾正策略

青少年時代的學生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每一個學生都有他們與眾不同的、獨特的性格特征或思想表現,而一些行為較差或自律性不強的同學大多數會存在心理陰影,以為老師不把他們放在眼里,不放在心上。因此,作為教師,我們首先必須對他們多點關心,多點留意。所以,當他們一旦出現了閃光點的時候,我們就應及時地抓住這個機會,及時地對他們進行引導,并做出充分的肯定,讓他們消除心理陰影。

3. 耐心引導策略

青春期學生的心理往往更脆弱,因此,當他們犯了一些錯誤的時候不要一味地批評,耐心地幫他們找出原因,使他們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懂得遵守紀律的重要性,而不要用權力和威嚴去壓迫學生就犯,否則,就算他們表面承諾遵守紀律,其實心里也是極不情愿,久而久之,就會對學校、班級、甚至教師產生厭惡、抵觸情緒。

4. 抓大放小策略

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發展。其實就一針見血地指出每個個體存在差異,而我們在對待這種差異的時候要揚長避短,不能一味地揪住學生的短板或者將學生定性。

因材施教需要我們從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重主流、輕細節。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本身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每個學生在心理逆反期對批評和建議都十分排斥。因此,在特殊的背景下采用特殊策略本身就是因材施教的真諦。巴特爾說:“教師的愛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蘇醒;教師的愛是融融春風,即使冰凍了的感情也會消融?!碑斘覀兠鎸η啻号涯嫫诘膶W生,除了需要有科學的方法和有效的策略之外,更加需要有一顆愛心和包容心。這也是我們教師這個特殊職業職業道德的根本要求。我們用無私的愛來感化學生,用科學的理論來武裝自己,用有效的策略來指導學生,筆者深信,我們的學生可以非常輕松地度過青澀年華。

猜你喜歡
換位思考賞識教育因材施教
小學作文如何實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確“因材施教” 促進個體發展
從《論語》看因材施教
化學課堂教法與學法優化同步探究
換位——打開學生心靈的一把鑰匙
給“賞識教育”踩剎車
“換位思考”可解決“政出多門”
中國“換位思考”,日本不會投桃報李
中高職銜接的關鍵在于因材施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