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油菜種植全程機械化技術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

2016-05-14 18:41甘瀚文
農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6期
關鍵詞:全過程機械化發展趨勢

甘瀚文

摘 要:隨著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和老齡化問題的日益加劇,勞動力因素已嚴重制約油菜生產發展,因此油菜全程機械化技術受到廣大農民的青睞。油菜種植機械化是在工業機械制造業不斷發展的推動下所形成的一種新的油菜種植生產形式,省工省時,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減輕勞動強度,緩解季節和勞力矛盾,有利于實現油菜生產的節本增效和穩產高產。筆者簡要闡述了油菜全程機械化的技術路線,提出了存在的問題和發展建議,以期為油菜產業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油菜種植;全過程;機械化;現狀;發展趨勢

油菜是世界性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同時也是我國食用油的主要來源。我國種植油菜歷史悠久,是世界油菜第一生產大國。我國油菜常年產量在1200萬噸左右,占世界總產量的30%左右。油菜已成為繼水稻、小麥、玉米和大豆之后的第五大優勢作物。資中縣是內江油菜主導產業的核心區,2013年種植面積173520畝,單產138公斤,總產量23865噸;2014年種植面積183240畝,單產141公斤,總產量25837噸;2015年種植面積190185畝,單產144公斤,總產量22387噸;油菜種植產業已經成為資中縣的優勢特色主導產業之一。

一、資中縣基本情況

資中縣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沱江流域中段;東經104°27′—105°07′,北緯29°34′至30°02′之間。東西長63.38公里,南北寬52.32公里,全縣幅員面積1734平方公里,轄33個鄉鎮,總人口131.09萬,其中農業人口113.99萬?,F有耕地面積87.7萬畝,其中:田35.1萬畝,土52.6萬畝,農民人均耕地面積0.77畝。

資中縣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平均氣溫17.4℃;全年平均無霜期332天;年均地溫19.5℃;年均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年均相對溫度80%。年均日照時數1246.5小時,全年積溫6439.9℃。太陽輻射強度85.8千卡/平均厘米。

資中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素有“船城”之美稱。糧食、生豬、漁業、水果產業發達,被譽為中國塔羅科血橙之鄉和鯰魚之鄉。2011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1729761萬元,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37550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1668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457元。全縣水稻、玉米、小麥、紅苕等糧食總產11.13億斤。

二、資中縣油菜生產機械化技術推廣總體情況

資中縣目前推廣應用的主要油菜生產機械化技術包括油菜機直播技術、油菜聯合收獲技術和配套農藝技術。

1.油菜機直播技術。油菜機直播技術是油菜生產技術體系中的關鍵環節,是一種新型種植方式。與常規油菜種植方式相比,該技術省去了翻耕、整地、挖穴等工序,顯著提高工效,減輕勞動強度,節約生產成本,并且使油菜抗倒能力增強、病害減輕,單位株數增加,實現穩產、高產。機械播種時,應采用成熟期一致性強、脫落性差的優良品種。播種前要施足底肥,保證墑情。油菜直播技術的推廣,所用化肥盡量采用吸水性差的顆粒肥料,如復合肥等,以防止化肥在肥箱內結塊,影響施肥均勻性。其主要技術要點是適時早播、重施基肥、加強管理。

2.油菜聯合收獲技術。油菜聯合收獲技術是油菜生產機械化的重點,該技術具有效率高、勞動強度低、節本增效顯著的特點。油菜聯合收獲技術在油菜適收期一次性完成油菜的收割、輸送、脫粒、清選等工序。影響損失率大小的因素除收割機性能、農藝配套措施外,重要的是操作技術。在機械收獲時,準確把握適收期是降低損失率的關鍵。應注意選擇最佳收獲時間,以減少收獲損失和防止油菜籽品質的下降。

3.配套農藝技術。油菜的機械化直播技術,由于是將油菜種子直接播種,較傳統人工種植方式管理有所不同。要根據油菜的生長規律,采取一系列的輔助措施,以適應油菜生長對水肥等營養的需要,使油菜獲穩產、高產。

三、油菜種植全過程機械化技術的應用問題及對策建議

從資中縣油菜種植機械化發展現狀來看,機械生產技術的發展應用過程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雖然資中縣油菜種植面積廣產量大,但絕大多數還是一家一戶的小田塊、小規模種植的集合,遠看大面積成方成片,近看田塊大小、高低、分布以及品種茬口等各有不同。除了機械轉移等方面影響效率正常發揮外,僅小田塊種植和品種不同的問題,就是非常突出的矛盾。例如,收獲過程中的不同農戶、不同品種與收獲機械的油菜籽清理問題等,都給機械化作業帶來困難,也影響了機械效率的正常發揮。大力發展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能夠有效的實現油菜機械化種植。我縣今年在走馬“天下糧倉”專業合作社及龍江“綠源”專業合作社推廣了油菜機械化種植,現在豐收在望。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要實現油菜生產機械化,農業種植技術與機械裝備工程技術如何相互配套、相互協調非常重要。諸如油菜品種、性狀改良、茬口布局、育苗方式以及栽培技術等,還未能與實現油菜生產機械的要求相適應。目前雖然已經有多種新機具問世,但是大都處于初步開發或中試階段。由油菜的特殊性所決定,實現油菜生產機械化的技術難度較大,難題較多。在現有油菜品種的生物性狀和種植方式等復雜情況下,機具本身的性能,尤其是可靠性,還有待提高,尚未真正適應大面積推廣的要求,其中有些關鍵技術還需進一步重點突破。

四、油菜種植機械化技術的發展趨勢

隨著油菜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農民對實現油菜生產機械化的要求已經越來越迫切。但是,油菜生產機械化的發展顯遲緩,相關機具的研究還處于剛剛起步和試驗階段,在油菜收獲方式上,由于聯合收獲機具的不成熟,分段收獲仍占有相當比重。在現階段農藝與機械化適應度不成熟的情況下,開發油菜移栽機械和油菜割曬機、撿拾脫粒機是短期內提高油菜機械化水平的有效途徑。

品種對機械化作業的適應性是當前油菜機械化的最大障礙,培育適宜的品種是從根本上解決機械化問題的關鍵。品種的選育以高產量、高含油量為導向,從株型、角果抗裂性、莖稈抗倒伏、成熟度一致性、適收期和成熟期等方面考慮,培育篩選具有抗倒伏、抗裂角和株型緊湊的品種。

發展與現代生產手段相適應的集中、成片種植和規范管理及規范栽培制度,形成油菜機械化生產成套農藝技術規范和農機作業規程。解決小規模種植和機械化的矛盾,就必須以油菜種植大戶為重點推廣對象,同時大力發展示范基地,以點帶面,推進我國的油菜機械化進程。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進行油菜種植生產過程中,若能全程采用機械化生產必將能夠極大的提高有油菜的種植效率,所以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提高農機制造水平,不斷改進農業機械,解決油菜種植機械化生產中存在的問題,提高油菜種植機械化水平。同時,除了要改進機械性能以外,還要注意培育合適機械生產的高產量高品質油菜品種。

參考文獻:

[1]吳崇友.我國油菜全程機械化技術途徑[J].農機質量與監督,2008(3).

[2]朱海燕.推廣油菜生產機械化技術的探索[J].農業裝備技術,2008(4).

猜你喜歡
全過程機械化發展趨勢
全過程人民民主與全過程民主立法
土建工程中全過程造價管理的有效應用
讓創新貫穿深化醫改的全過程
全過程造價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價控制探討
農業機械化
對我國煤礦巖巷掘進機械化配套的探討
從騾馬化到機械化、信息化
生活中不應該有機械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