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豆褐桿病綜合防治技術

2016-05-14 18:41鄭艷梅
農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6期
關鍵詞:甲霜侵染病菌

鄭艷梅

黑龍江省黑河市愛輝區地處黑龍江省東北部,地處中高緯度,位于北緯49°24′~50°58′,東經125°29′~127°40′之間,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橫跨四、五、六三個積溫帶..有耕地173萬畝,以種植業為主.主栽作物為玉米、大豆、小麥和雜豆。大豆是重要的糧油兼用作物,它富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愛輝區大豆經過幾十年種植技術比較成熟,但由于連續重茬使我區大豆病蟲害有一定發生,大豆褐桿病是其中病害之一。大豆褐桿病是由大豆疫霉菌侵染引起的病害。在20世紀50年代曾給美國大豆生產造成巨大損失,受害嚴重的品種幾乎絕產。我國1991年發現以來,因其土壤傳播積年流行的特點,呈現逐年加重趨勢。2004年在黑龍江省愛輝區發現, 近幾年零星都有發病,嚴重地塊病株率達到10%,致使大豆產量下降,因此在大豆產區加強褐桿病的防治尤為重要。 防治上應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原則,采取長效治理、應急防治相結合治理措施,以農業防治為基礎,輔以生物、化學防治,將重大病蟲的危害控制在經濟水平以下.確保大豆高產、穩產、優質、高效。

一、發病癥狀

可在大豆的任何生育階段造成危害。病菌可侵染植株的根、莖和葉部,導致根腐、莖腐、植株矮化、枯萎和死亡。在水淹條件下引起種子腐爛、出苗前死亡和出苗后鉤狀期死亡。苗期癥狀表現為近地表植株莖部出現水浸狀病斑、葉片變黃萎蔫,嚴重時猝倒死亡。成株期植株受侵染后,下部葉片首先變黃,隨后上部葉片逐漸變黃并很快萎蔫。近地面莖部病斑褐色,并可向上擴展延至10~11節位,莖的皮層及髓變褐,中空易折斷,葉片變黃,植株死亡后葉片仍不脫落,呈“八”字型,根腐爛,根系極少。未死亡病株莢數明顯減少,空莢、癟莢較多,籽粒皺縮。成株期感病植株的病莖節位也有病莢產生,其癥狀為綠色豆莢基部最初出現水浸狀斑,病斑逐漸變褐并從莢柄向上蔓延至莢尖,最后整個豆莢變枯呈黃褐色,種子失水干癟,種皮、胚和子葉均可帶菌。

二、病原菌

病原是大雄疫霉大豆?;?。大雄疫霉為藻菌綱、霜霉目、腐霉科、疫霉屬真菌的一個種。有性態產生卵孢子。卵孢子球形,壁厚,單生在藏卵器里。雄器側生。卵孢子發芽長出芽管,形成菌絲或孢子囊。孢子囊無乳狀突起,萌發后形成游動孢子或直接萌發生出芽管。形成游動孢子適溫15℃,最低5℃,孢子囊直接萌發適溫25℃。卵孢子在水中4天后萌發,每天埯光照2小時以上。24-27℃卵孢子萌發率高達78%,15℃或30℃萌發率只有8%-9%。該菌已劃分出24個生理小種。

三、發病規律

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存活越冬,成為翌年該病初侵染源。土壤中病菌被風吹雨淋,濺到大豆苗或成株莖葉上引起初侵染。積水土中的游動孢子遇上大豆根以后,先形成休止孢子,后萌發侵入,產生菌絲在寄主細胞間蔓延,形成球狀或指狀吸器汲取營養,同時還可形成大量卵孢子。土壤中或病殘體上卵孢子可存活多年。卵孢子經30天休眠才能發芽。濕度高或多雨天氣特別是播種期至大豆真葉期有有集中較大降水年份發病重,土壤粘重,易發??;重茬地發病重;同一地塊低洼與崗坡交界地段發病重;除草劑藥害可加重病害的發生,平播比壟作栽培發病重。

四、防治方法

1.種子檢疫及選用抗病品種:通過種子檢疫避免種子帶菌,根據本地的自然條件、管理水平及栽培方式的不同,因地制宜選用分枝系列抵抗力強抗病品種,盡量選用一些抗病力較強的品種進行種植,好的品種生長快、植株強壯、生命力強、自然對于一些病菌的抵抗力也相對較強。發病地塊杜絕自留種子。選用無病種子,適當加大播種量,避免因死苗造成的群體株數下降。

2.合理輪作:與玉米、小麥等非豆科作物進行四年以上的輪作。清除病殘體,深耕滅茬,減少菌源。發病重的地塊必須進行輪作倒茬。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深松,打破犁底層,增強土壤蓄水保墑能力,同時不翻轉耕層,保持土壤肥沃的表土層次,利于作物生長發育,及時中耕:低洼易澇地塊及時排除田間積水, 防止濕氣滯留。及時鏟趟,增溫放寒,減輕病害。適期播種,合理密植,肥地宜密,瘦地宜稀,陽坡地和沙壤土宜密,低洼地和粘重土宜稀,合理施肥,增施有機肥,采取測土配方施肥,做到氮、磷、鉀及微量元素的合理搭配,促進早熟。

3.藥劑拌種:播種前對種子進行優選,去掉傷、病、弱、小種,選用籽粒飽滿,粒重較大,色澤純正的種子,優選后把種子放在強光下曬2~3天,進行殺菌消毒。然后對種子進行包衣,用藥劑包衣可以有效抑制病菌對種子的侵害,同時還能減少幼苗的染病幾率,防治地下害蟲對種子的破壞,起到保種促苗培育壯苗的作用 ,用35%金阿普隆按種子量的0.2-0.3%或72%杜邦克露加正常量種衣劑拌種,一般藥種比為1:100或播種前用種子重量0.3%的35%甲霜靈粉劑拌種,或用瑞毒霉拌種?;蛘卟シN時溝施甲霜靈顆粒劑,使大豆根吸收可防止根部侵染。

4.發病初期用72%杜邦克露每畝60—80克,配成700倍液葉面噴霧?;驀姙⒒驖补?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700倍液,或69%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900倍液葉面噴施,隔7-10天噴藥1次,共防治2-3次。

猜你喜歡
甲霜侵染病菌
手性農藥甲霜靈在土壤微生物中降解的研究*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過程
雷帕霉素聯合甲霜·噁霉靈對馬鈴薯早疫病菌的抑制效應
小病菌影響鴉片戰爭
生物法拆分外消旋甲霜靈制備R-甲霜靈
頭狀莖點霉病菌的新寄主高粱及病菌的檢疫鑒定(內文第98~101頁)圖版
油茶炭疽病菌拮抗木霉菌的分離與篩選
病菌來了 快穿好防菌衣
蕓薹根腫菌侵染過程及影響因子研究
甘藍根腫病菌休眠孢子的生物學特性及侵染寄主的顯微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