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陽縣大田野生麥的危害及其防治探討

2016-05-14 19:10王冰冰
農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6期
關鍵詞:防治危害

王冰冰

摘 要:近幾年,宜陽縣大田野生麥發生日趨嚴重,本文就其發生原因及危害進行了闡述,力求為防治其發生,減少損失提出有關措施。

關鍵詞:野生麥;危害;原因;防治

宜陽縣是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縣。近幾來,大田野生麥發展、擴散非常迅速,為害程度逐年加重。成為小麥生產上的一大公害,對小麥生產安全構成威脅,對產量和品質影響很大。據調查宜陽縣大田野生麥發生面積達23萬畝,占全縣小麥面積39.3%。但這并沒有引起各級政府和廣大干部群眾的重視,只有認清大田野生麥發生原因、繁殖和傳播途徑、為害特點,采取有針對的治理措施,遏制大田野生麥為害,確保小麥生產安全。

一、大田野生麥的危害特點

大田野生麥較栽培品種具有繁殖速度快、分蘗力強、成穗率高,生長勢強的特點。同時其一般株高在100-130㎝,比栽培小麥高20-50㎝,與栽培品種爭肥、爭水、爭光。主要表現有:

1.小麥產量降低

大田野生麥生長勢強,和播種麥爭肥、爭水、爭光、爭空間,導致播種麥個體發育不良,生長細弱,扎根不牢,群體結構變小,產量水平降低,群體水肥需求加大,生產成本增加。據調查,在野生麥發生超過5%的田塊,栽培種小麥成穗明顯降低,千粒重下降克,減產可達5%以上。

2.品種抗逆性下降

大田野生麥莖稈細高,彈性較差,遇風雨極易倒伏,田間靠栽培種小麥對其下部莖稈的機械支撐避免倒伏,是導致大田倒伏的重要原因。根據對今年小麥中后期倒伏情況調查,大田野生麥發生嚴重的地塊,倒伏程度比正常麥田高1級左右。大田野生麥麥株型松散,本身有抗逆性衰退現象,導致田間蔭蔽,通風透光變差,易感染和誘發危害。

3.商品麥品質和效益變差

大田野生麥和栽培種爭奪生存空間,導致小麥籽粒的品質穩定性和一致性變差,經濟價值降低。據調查,優質白麥和雜麥收購價相差0.03-0.1元/公斤,按平均畝產400公斤計算,畝減收24-40元。以宜陽58萬畝為例,直接損失就達1400-2300萬元以上。

二、大田野生麥發生原因

大田野生麥發生的根本原因是小麥遺傳過程中的分離退化和自然變異。導致小麥混雜退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機械混雜。機械混雜會助長天然異交,一起分離退化。隨著機械化程度的提高,在跨區機收、不同品種混打混收的情況下,農民自留種難免機械混雜嚴重,“留糧為種”、“以糧代種”田塊為大田野生麥發生最為嚴重的地塊和傳播擴散的源頭。

2.生物學混雜。小麥是自花授粉作物,天然異交率在1%左右。天然雜交發生的分離和變異絕大多數對生產不利,不僅加重混雜程度,而且加速性狀分離和種性退化,特別是機械混雜嚴重時,雜交退化現象更為明顯。

3.不良栽培環境條件的影響。小麥栽培品種對環境和栽培條件都有一定的要求和適應性,在不適條件下常會增加變異和退化發生的幾率,這是管理粗放地區野生麥發生較重的原因之一。

4.不正確的選擇。一是生產中廣泛使用的自留種生產過程中缺乏必要的保持良種優良性和提純選優措施,難免形成種性偏離退化;二是少數育種單位在品選育過程中,把一些表現優異,但遺傳性狀尚不穩定的雜交后代材料提前出圃,提前中試和推廣,是在加代繁殖中發生分離退化的主要根源之一。

5.品種自身的變異。從遺傳學角度分析,種子連續加代使用會使基因雜合性增強,分離和變異加劇。分離和變異有不定向性,但總體趨勢是混雜退化,這一點已為農業科技人員田間調查證實,即在同一田塊,野生麥個體間也缺乏同質性和一致性,特征特性有明顯差異,普遍有抗性退化現象。

6.田間自生。全國各麥區都有不同程度的野生麥生長。野生麥生命力極強,分蘗多,成穗率高,一般一株野生麥成穗十個左右,多的可達幾十個。經室內檢驗,存放時間達三年的野生麥其發芽率仍達100%,這種極強的適應性為其在大田連續不斷繁衍奠定了基礎。4大田野生麥的繁殖和傳播途徑。

三、大田野生麥防治措施

1.擴大良種補貼,提高大田換種率。擴大良種補貼項目的實施區域和范圍,積極推行生產用種的原、良種化,提倡“種田不留種“加快品種更換速度,提高換中率,從源頭上遏制野生麥發生。

2.健全良繁體系,保障良種供給。加強小麥良種基地建設,建設高標準、高質量的良種田,生產優質量足的種子供應生產;建立嚴格的良種繁育程序,實行全程質量控制,確保種子質量達到國家規定標準。

3.抓住有利時機,開展人工拔除。在小麥孕穗期和揚花期進行拔除,拔除時做到順莖摸根,整株拔除,帶出田外,集中處理。

4.采取有效措施,阻斷傳播途徑加快種子商品化進程,強化種子市場監管;加強田間管理,采取統一規范的標準化栽培技術,推廣麥草和麥糠高溫積肥技術,合理實行深翻、中耕、輪作、倒茬等農業措施開展綜合治理,阻斷野生麥的繁殖傳播途徑。

5.集中脫粒。野生麥發生嚴重麥田,最好人工或用小型割曬機收割后集中脫粒,不要用聯合收割機收獲。注意拾凈田間遺漏的麥穗,麥草和麥糠用做高溫積肥,注意凈化麥田。

6.搞好三個加強。一是加強宣傳。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宣傳手段和召開現場會、發放明白紙等多種途徑,廣泛宣傳“野生麥“的危害性和發生、發展的原因及繁衍傳播的途徑,提高對防除”野生麥“的認識,使廣大農民掌握根除”野生麥“的技術措施,增強自覺根除”野生麥“的主動性。二是加強組織領導。雖然解決”野生麥“的問題技術上簡便易行,但只靠農業部門通過技術指導力量尚顯不足,各級政府要把解決”野生麥“問題提高到形象建設、保糧食安全、樹優質麥基地樣板的高度,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三是加強資金支持。把小麥繁供種體系建設列入財政支持項目,種子供應單位根據生產需求,有計劃地安排好種子生產,保證種子供應,供應采取”以糧換種“的措施,方便農民用種,有利于 提高優質良種覆蓋率。

猜你喜歡
防治危害
降低燒烤帶來的危害
肥胖危害知多少
藥+酒 危害大
網絡的危害(三)
酗酒的危害
公路橋梁常見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久坐”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