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東??h冬小麥高產栽培關鍵技術

2016-05-14 19:40孫曉霞
農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6期
關鍵詞:東??h高產栽培冬小麥

摘 要:冬小麥高產栽培技術推廣應用十分重要,因為小麥是世界上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全世界有1/3以上的人口以小麥為主糧。冬小麥總產量占全中國小麥總產量的56%以上。東??h種植全部是冬小麥,隸屬于半冬性小麥品種。產量已獲得11連增,為國家糧食安全生產作出了較大的貢獻,本文介紹了冬小麥高產栽培技術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取得,現將冬小麥高產關鍵栽培技術總結如下,供參考。

關鍵詞:冬小麥;高產栽培;關鍵技術;東??h

一、選擇優良品種

小麥籽粒品質、產量性狀既受品種遺傳控制,也受栽培措施的影響。究其關系:遺傳是內因,栽培措施是外因。因此選擇優良品種是實現冬小麥優質、高產最經濟、最有效的手段。在選擇品種上,按照“專家推薦、市場認可,群眾歡迎,不求新求異”的原則選用品種。所選品種應為通過江蘇省或國家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適宜我縣種植的小麥品種。適宜我縣種植的品種一般要求為中筋和中強筋小麥品種,且以半冬性品種為主,對引進的小麥品種進行比較試驗,初步摸清各品種的特征特性、產量表現、品質狀況及在當地的適應性,篩選出適合本地區種植的優質高產、抗性強的小麥新品種,為新品種在當地的推廣利用提供科學依據。初步篩選出明麥1號、徐麥30、濟麥22、淮麥28等綜合性狀表現較好的品種,可在本地區示范種植。通過組織引進新品種進行比較試驗,研究了解新品種的生產力狀況及特征特性,篩選出適合本地區種植品種。結果表明:皖麥52表現高產穩產,抗性好,品質優,可以示范種植,其他可以繼續參加試驗示范的品種有:許農5號、淮麥25號、煙農23、煙農 5286、華麥1號和周98165。

二、科學施肥,精細整地

1.秸稈還田。實現畝產 550 kg以上的高產,必須以較高的土壤肥力和良好的土、肥、水條件為基礎,施肥要重視有機肥的使用,施用有機肥主要是為了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提高土壤肥力,同時還可以改善小麥品質。前茬玉米收獲后及早粉碎秸稈,秸稈切碎長度≤10厘米,均勻撒于地表,用大型拖拉機耕翻入土,耙耱壓實,并澆塌墑水。同時,每畝應補施尿素5公斤,以加速秸稈腐解。

2.科學施肥。只有有機肥和化肥配合施用,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才能夠培肥地力,實現小麥的高產優質??茖W施肥原則要求氮肥總量控制、分期調控,合理分配氮肥基追比例;磷、鉀肥依據土壤豐缺狀況實行恒量監控;中微量元素因缺補缺;小麥玉米一年兩熟種植區應增加磷肥施用量。根據產量指標合理施肥:(1)畝產500公斤左右麥田每畝施純氮(N)12~14公斤,磷肥(P2O5)5~7 公斤,鉀肥(K2O)4~6公斤。(2)畝產600公斤以上麥田畝施純氮(N)15~18公斤,磷肥(P2O5)8~10公斤,鉀肥(K2O)5~8 公斤。(3)大力推廣化肥深施技術,堅決杜絕地表撒施;中、高產麥田應將有機肥全部、氮肥的50%,磷、鉀肥全部施作底肥,第二年春季在小麥起身拔節期再追施剩余的50%氮肥。畝產600公斤以上的超高產田應將有機肥全部、氮肥的50%~40%,全部的磷、鋅肥和50%鉀肥施作底肥,第二年春季小麥拔節期再追施剩余的50%~60%氮肥和50%鉀肥。

3.土壤藥劑處理。小麥播種期是各類地下害蟲活動最猖獗的時期,結合整地是防治小麥地下害蟲最經濟、最有效的方法,在地下害蟲重發區每畝可用4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異柳磷乳油0.3公斤,加水1~2公斤,拌細土25公斤制成毒土,犁地前均勻撒施地面,隨犁地翻入土中,或使用3%辛硫磷或甲基異硫磷的顆粒劑每畝2-3公斤效果更好。

4.精細整地。按照“秸稈還田必須深耕,旋耕播種必須耙實”的要求,提倡大型機械深耕,應用我市大力推廣的全方位超深松技術,加深耕層。耕深25厘米以上,耕后機耙2~3遍,耙地深度分布8—10厘米,要求除凈根茬,粉碎坷垃,上虛下實,地表平整,達到待播狀態;旋耕播種麥田要旋耕2遍,旋耕深度15厘米左右,并要耙實;連續旋耕2~3年的麥田必須深耕或深松一次,以打破犁底層。為小麥長勢整齊一致創造良好的耕層環境。

5.播前造墑。播前土壤墑情不足的田塊應適時造墑,保證土壤含水量達到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85%,確保足墑播種,一播全苗。灌水定額依據0~100cm土體水分虧額而定。一般年份每畝灌底墑水60~80立方米,9月份降水少于常年時應取上限(80立方米/畝),多于常年時應取下限(60立方米/畝)。灌底墑水后0-100厘米土體的貯水量應達到田間持水量的85%以上。井灌區灌底墑水宜采用溝灌,一般溝長20~30米,也可采用地下低壓管道輸水、地面軟管配水方式;渠灌區宜采用畦灌,畦長30~50米,畦寬4~5米。

三、種子處理

1.精選種子。播前要精選種子,去除病粒、秕粒、爛粒等不合格種子,并選晴天曬種1~2天。播種用種的種子純度≥99.0%,凈度≥99.0%,發芽率≥85%,水分≤13%。

2.種子藥劑處理。根據當地主要病蟲種類,選擇對路種衣劑或拌種劑,按推薦劑量進行種子包衣或藥劑拌種,尤其要注意根部和莖基部病害,如紋枯病、全蝕病、根腐病、胞囊線蟲病等的防治。條銹病、紋枯病、腥黑穗病等多種病害重發區,可選用2%戊唑醇(立克秀干拌劑或濕拌劑、或6%亮穗懸浮種衣劑)或3%苯醚甲環唑(敵萎丹)懸浮種衣劑、2.5%咯菌腈(適樂時)懸浮種衣劑;小麥全蝕病重發區,可選用12.5%硅噻菌胺(全蝕凈)懸浮劑或苯醚甲環唑+氟咯菌腈懸浮種衣劑;小麥黃矮病和叢矮病發生區,可用70%吡蟲啉種衣劑拌種。防治螻蛄、蠐螬、金針蟲等地下害蟲,可選用40%甲基異柳磷乳油或40%辛硫磷乳油進行藥劑拌種。多種病蟲混發區,采用殺菌劑和殺蟲劑各計各量混合拌種或種子包衣。

四、科學播種

1.播種期選擇。不同類型的品種,播種也不盡相同,我縣半冬性品種適宜播期為10月8日~15日,東部地區部分弱春性品種適宜播期為10月15日~23日。

2.播種量。適期播種范圍內,早茬地種植分蘗力強、成穗率高的品種,畝基本苗控制在15~18萬,一般畝播量8~10公斤;中晚茬地種植分蘗力弱、成穗率低的品種,畝基本苗控制在18~22萬,一般畝播量9~12公斤。如播種時土壤墑情較差、因災延誤播期或整地質量差、土壤肥力低的麥田,可適當增加播種量。一般每晚播3天畝增加播量0.5公斤,但畝播量最多不能超過15公斤。

3.播種方式。提倡半精量播種,并適當縮小行距。高產田塊采用20~23厘米等行距,或15~18厘米×25厘米寬窄行種植;中低產田采用20厘米~23厘米等行距種植。機播作業麥田要求做到下種均勻,不漏播、不重播,深淺一致,播種深度以3~5厘米為宜,在此深度范圍內,應掌握沙土地宜深,黏土地宜淺;墑情差的宜深,墑情好的宜淺;早播的宜深,晚播的宜淺的原則。與經濟作物間作套種還應注意留足留好預留行。

五、科學管理

1.冬前及越冬期管理

(1)查苗補種。查苗補種,疏密補稀。播種后10天左右,缺苗在15厘米以上的地塊要及時催芽開溝補種,墑情差時在溝內先澆水再補種;也可采用疏密補稀的方法,移栽帶1~2個分蘗的麥苗,覆土深度要掌握上不壓心,下不露白,并壓實土壤,適量澆水,保證成活。

(2)適時中耕鎮壓。每次降雨或澆水后要適時中耕保墑,破除板結,促根蘗健壯發育。對群體過大過旺麥田,可采取深中耕斷根或鎮壓措施,控旺轉壯,保苗安全越冬。對秸稈還田沒有造墑的麥田,播后必須進行鎮壓,使種子與土壤接觸緊密;對秋冬雨雪偏少,口墑較差,且坷垃較多的麥田應在冬前適時鎮壓,保苗安全越冬。

(3)科學冬灌。對秸稈還田、旋耕播種、土壤懸空不實或缺墑的麥田必須進行冬灌,保苗安全越冬。冬灌的時間一般在日平均氣溫3~4℃左右時開始進行,在夜凍晝消時完成,每畝澆水40立方米,禁止大水漫灌。澆過冬水后的麥田,在墑情適宜時要及時劃鋤松土,以免地表板結龜裂,透風傷根造成黃苗死苗。

2.春季管理

(1)水肥管理。冬小麥返青后根據土壤墑情及時灌水,同時畝施尿素15-20公斤。后期抽穗,揚花,灌漿三個時期保證供水,灌漿時避免灌水后大風天氣造成倒伏。后期如有缺肥表

現,結合抽穗,揚花期的澆水,每畝追施尿素10-15公斤。

(2)合理化控。對麥苗生長偏旺的田塊,在拔節初期使用40%矮壯素150克-200克/畝噴霧,控制小麥旺長促根系生長,防倒伏抗病,增分蘗,增粒重,增產量。

(3)預防“倒春寒”和低溫冷害。小麥拔節后如預報出現日最低氣溫降至0~2℃的寒流天氣,要及時澆水,預防凍害發生。寒流過后,及時檢查幼穗受凍情況,發現莖蘗受凍死亡的麥田要及時追肥澆水,一般每畝追施尿素5~10公斤,促其盡快恢復生長。

(4)適時澆好灌漿水。小麥生育后期如遇干旱,應在小麥孕穗期或籽粒灌漿初期選擇無風天氣進行小水澆灌,此后一般不再灌水,尤其是種植強筋小麥的麥田要嚴禁澆麥黃水,以免發生倒伏,降低品質。

(5)灌漿期做好一噴三防。灌漿期混合施藥,防治麥蚜、預防病害、促進灌漿。灌漿期是提高小麥產量的關鍵期,同時也是麥蚜、白粉病、葉銹病等病蟲害發生盛期,一般當百穗有蚜蟲800頭時應及時噴藥防治,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1.8%啶蟲脒乳油2000~3000倍液加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2000~3000倍液,或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加0.2%磷酸二氫鉀混合噴霧,間隔7~10天再噴一次。二是防治干熱風:熱風亦稱“干旱風”、“熱干風”,習稱“火南風”或“火風”。它是一種高溫、低濕并伴有一定風力的農業災害性天氣農業氣象災害之一。是出現在溫暖季節導致小麥乳熟期受害秕粒的一種干而熱的風。

參考文獻:

[1]張立智,汪洪洋,徐宗進,于松溪,王維屯,《小麥新品種適應性及生產力比較試驗》出版源《新農村:黑龍江》, 2012(20).

[2]于松溪,徐宗進,蘇興智,張維秀,李丹《小麥新品種生產力比較試驗初報》《現代農業科技》, 2008(18):182-182.

作者簡介:孫曉霞(1970-2),女,現代農業管里專業,研究方向:水稻小麥技術推廣研究,獲得很多技術成果,開展高產創建,試驗與研究、推廣。

猜你喜歡
東??h高產栽培冬小麥
東??h應急處置突擊隊 出擊疫情防控“疫”線
平安如意
甘肅冬小麥田
江蘇省東??h博物館藏青銅器的修復保護
2015年東??h豬瘟免疫抗體水平檢測與分析
冬小麥和春小麥
冬小麥——新冬18號
冬小麥—新冬41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