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繁殖障礙性疫病在豬養殖中的診斷和防治

2016-05-14 20:39張光甫
農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6期

摘 要:我國的生豬養殖業朝著規?;图s化的方向發展,成為專業養殖戶、農村散養戶的重要增收途徑之一,但由于養殖環境的管理不善、養殖技術的落后等因素,使得豬的疫病呈現復雜化和嚴重化趨勢,由于對豬繁殖育種的需要增加,使得種豬流通貿易量增加,也使豬繁殖障礙性疫病危害加重,嚴重影響了生豬產業的發展 。為此,筆者針對繁殖障礙性疫病及其免疫防控措施進行分析,主要通過對該疾病的病因探索及研究,提出相應的方法和策略,以期對生豬養殖有所貢獻。

關鍵詞:生產母豬;繁殖障礙性疫??;診斷防治

繁殖障礙性疾病是引起豬群繁殖障礙的主要疾病總稱,是影響豬產量的重要疾病之一,其發病率較高,主要表現為死胎(死產)、胎兒干尸化、不孕、流產、早產、畸形胎、產仔不足、產弱仔等。豬傳染性繁殖障礙確診困難,其發病率達20-40%,近幾年,隨著集約化養豬場的增多,規模不斷擴大,豬繁殖障礙性疾病的發生日益嚴重,影響了豬群的繁殖與改良,已成為各大養豬場、散養戶等在生豬養殖中的重大問題,這不僅影響著母豬的正常繁殖,也嚴重威脅著生豬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豬繁殖障礙性疫病的病因分析

在對豬繁殖障礙性疫病進行病因研究時發現,該疾病主要由病毒性疫病引起,而單獨由細菌疫病引起的較少,多為幾種病毒或者幾種細菌,抑或是二者的混合感染引起豬繁殖障礙性疫??;此外,引起該項生豬疾病的原因還有寄生蟲感染、中毒性感染、維生素及微量元素不足導致的感染等,具體表現如下。

1.病毒性感染引起的豬繁殖障礙性疫病

如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豬圓環病毒病,這兩種疫病為病毒與細菌的混合感染性疫??;偽狂犬病、豬瘟為病毒之間的混合型感染疫病。這種由多種病原引起的疫病臨床表現癥狀較為復雜,不易進行精確的診斷和防治。

2.寄生蟲感染引起的豬繁殖障礙性疫病

寄生蟲感染多發生在生豬散養戶中,如弓形蟲病,蟲主要寄生在貓科動物身上,在大型的養豬場一般都會明令禁止貓科動物的豢養。

3.食物中毒引起的豬繁殖障礙性疫病

生豬食物中毒發生的頻率并不大,主要有棉籽餅中毒、霉變飼料中毒等,這些病多由谷物、飼料等放置不當,引起食物發霉、變質所致。

二、豬繁殖障礙性疫病的診斷方法

即在診斷時充分結合某種傳染病的表現特征及其所引發的病變,對患有繁殖障礙性疫病的生豬進行初步的判斷。

1.偽狂犬病。該病毒可以通過感染母豬,從而侵入到子宮內感染到胎兒,母豬產下弱仔后,不僅會出現嘔吐、腹瀉等癥狀,其四肢亦會運動極度不平衡,造成部分的神經痙攣;

2.流行性乙型腦炎。母豬多會在妊娠后期發生流產,并伴隨發熱癥狀,公豬則表現為明顯睪丸腫大;

3.豬瘟。在妊娠期的40 d左右,感染該疫病的母豬一般會發生流產,即使是沒有流產的母豬在生產期產出的豬仔也多以死胎呈現;在妊娠期70 d左右感染時,雖能正常生產,但其產出的豬仔多帶有先天性震顫,且在喉頭、淋巴結等處出現明顯的紅色血點。

4.豬細小病毒感染。若母豬在孕期的前50 d內感染,則極易造成木乃伊胎;50~60 d,母豬生產時,多會產生死胎;60~70 d,則很容易造成母豬的流產;70 d 以后感染的母豬雖然會正常生產,但其產下的豬仔明顯發育不良,個頭較小,生長極為緩慢;

三、豬繁殖障礙性疫病的防治方法

1.強化豬的飼養和管理

飼養工作做得好,能增強機體的抵抗力,豬群健壯,可減少發生傳染性疾病的幾率。豬場建在偏僻的地方,豬舍四周最好有圍墻,保持豬舍的干燥、清潔、衛生,做好豬舍通風、換氣、溫度和濕度,保證豬舍的空氣質量,注意冬季保暖、夏季降溫,保持適度的規模。了解豬群現狀,淘汰先天性不育個體,按不同日齡的營養要求,根據豬的品種結構、生理狀態、營養需求,學科合理地搭配飼料,特別要避免飼喂發霉變質或含霉菌毒素的飼料。

2.重視選種選育

不同階段種豬要適時合理分群,避免機械損傷及其他負面影響;加強引進優良品種的種豬,引進時應對供種場家進行考察,確認無疫病后方可引進以提高本廠或本地的豬資源品質,繁育優質仔豬。新引進的種豬,須隔離觀察一個月后,確認健康無病并經防疫注射后才能轉入生產區。嚴格淘汰繁殖遺傳異常、生殖器官畸形及發育不全的種豬。對于健康豬群,應堅持自繁自養,嚴禁從疫區引進種豬及生物制品。此外,衣原體、鉤端螺旋體、附紅細胞體、弓形體感染后,一旦確診可用抗生素進行治療。綜上所述,只有高度重視,切實采取綜合的防治措施,才能有效控制和消除豬傳染性繁殖障礙疾病的發生,保證豬產業的健康發展。

3.建立嚴格的隔離消毒與防疫制度

豬場須將生產區與生活區及糞便管理區徹底隔離,避免購豬商人進入豬場和過多的人員參觀,為參觀者提供膠鞋和外套。飼養員不得相互串舍,各棟豬舍的工具不得串舍使用。分娩舍、保育舍要遵守“全進全出”和“空欄消毒,間歇一周”的原則。加強消毒,包括人員、豬舍外和豬舍內消毒、帶豬消毒和飲水消毒。滅鼠和殺蟲滅蠅,切實做到豬不與牛、犬、貓、雞、鴨等混養。在疫病易發季節應適當增加消毒次數。在豬場正門與生產區大門的出入口處均要設消毒房及消毒設備。定期進行病毒性豬繁殖障礙性疫病免疫抗體水平檢測,應對本地區或本場的豬群進行血清學調查,了解某些傳染病原的感染情況,各種疫苗的特性、母源和苗源抗體的消長規律,合理制定預防接種次數、劑量、時間間隔等,在豬群免疫后10-14d,仍須抽樣再行血清學檢查,檢測血清抗體的消長情況。

四、結語

繁殖障礙性疫病嚴重威脅著生豬的正常繁殖,給養殖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對該疫病的防治研究及工作理應受到各養殖戶及相關研究人員的重視,從而建立起科學的診斷方法系統,并提出相關的防治措施,為生豬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相應的支持。

參考文獻:

[1] 陳煥春.規?;i場疫病控制與凈化[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37-44.

[2] 鄭明球.母豬繁殖障礙疾病的診斷及防治[J].畜牧與獸醫,2002(34):1-5.

[3] 杜光波.豬繁殖障礙性疾病的發生原因與防治措施[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05(3):61-62.

[4] 馬振乾,羅芳,何劍斌.豬繁殖障礙性疾病的病因及防控措施[J],現代畜牧獸醫,2010(6):26-27.

作者簡介:張光甫(1965-10),男,四川省劍閣縣人,大專,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柳溝鎮畜牧獸醫站,獸醫師,研究方向:動物營養及疫病防治的研究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