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羊腹瀉病的診斷及防治措施

2016-05-14 20:39孔凡振
農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6期
關鍵詞:發病機理臨床癥狀流行病學

摘 要:隨著養羊業的不斷發展,舍飼羊的數量也在不斷的增加,羊的各種疾病的發生率也有隨之加大。羊腹瀉病是羊的常見病之一,是條件性疾病,多發于冬、春季節,與氣候多變、飼養管理有密切關系,大腸桿菌、沙門氏桿菌等感染是繼發因素。羊腹瀉病嚴重制約了羊的健康發展,對羊腹瀉病的發病原因、臨床癥狀進行分析,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羊腹瀉病發生。筆者結合實踐對此類病作出分析和介紹,以供養羊戶借鑒。

關鍵詞:羊;腹瀉??;流行病學;發病機理;臨床癥狀;防治措施

羊腹瀉通常與小腸疾病有關,主要是分泌過多和吸收不良兩個病理過程。羔羊腸黏膜發育不全,胃液酸度小,酶的活性低,在不良因素作用下,進入胃腸的內容物容易發生分解不全而發酵,這樣發酵的中間產物刺激腸蠕動加快就出現下痢。腸消化功能紊亂使食糜的氫離子濃度改變,給腸內細菌創造了有利于繁殖的環境。由于病原菌的大量繁殖,從而使羔羊腹瀉加劇。羊腹瀉的病因比較復雜,常見的有飼養管理不良引起的羔羊單純性消化不良和中毒性消化不良。有輪狀病毒、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魏氏梭菌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拉稀,也有球蟲、隱孢子蟲引起的蟲源性拉稀。成年羊的腹瀉多由飼草料變質、受寒或其他疾病引起。

一、發生原因

1.生存環境差,難于抵御風雪嚴寒,氣候驟變,如棚圈保溫設施差,圈舍陰冷潮濕等,極易造成羊應激性腹瀉。

2.環境衛生條件差,防疫消毒措施不嚴格,致病性病原微生物長期潛伏,從而導致羊的腹瀉病發生。

3.飼養管理不規范。精粗飼料搭配不科學,飼料轉換過頻,霉變冰凍飼料的飼喂,飲水不潔,量不足,防疫、驅蟲、治療用藥不當等均易誘發腹瀉。

二、羊腹瀉病致病因素及臨床癥狀

羊腹瀉病的致病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分為致病菌所致腹瀉和寄生蟲病所致腹瀉,二者引起的腹瀉病例分別占總病例數的59%和41%。

1.菌源性腹瀉

(1)大腸桿菌:多見于1~8日齡羔羊。母羊乳房不潔,產羔房衛生環境不良,潮濕、擁擠、寒冷和通風不良是發生該病的主要原因。病羊糞便稀薄、惡臭,有時有氣泡并混有血液。羔羊腹痛,尖叫。糞便起初為黃色,后呈灰白色,羔羊嚴重虛脫,體溫下降,脫水死亡。病程1~2周。死亡率有的高達50%。

(2)沙門氏菌:引起羔羊敗血和下痢,又名羔羊副傷寒。羔羊出生后2~3天發病的主要是羔羊在子宮內或接產中羊水感染的結果。羔羊7~15日齡發病的是出生后經消化道感染。傳染源來自病羊和帶菌母羊。臨床表現為體溫升高,下痢,糞便中混有血液并伴有黏液和組織碎片,腥臭,病羔羊食欲消失,迅速消瘦衰弱。2~3周死亡。有的羔羊轉為慢性到成為僵羊。

(3)鏈球菌:主要通過消化道和黏膜傷口感染。病羊發熱,排出腥臭帶黏液的稀糞,個別羊瀕死前有神經癥狀,常于3~4周死亡。

(4)霉菌:患羊生長受阻,采食量減少,被毛粗糙,后期體溫下降,水瀉、糞便的顏色黃灰色,該病應及時撤換霉變飼草。

(5)魏氏梭菌:所致腹瀉又稱羊痢疾。病初病羊精神萎頓,低頭拱背,不吃乳,不久就發生持續性劇烈腹瀉,糞便由糊狀轉變為水樣,黃白色或灰白色,后期為棕色,形成血便,大便失禁,惡臭。1~3d衰竭死亡。少數病羔羊則呈現神經癥狀,腹脹而不下痢、四肢癱軟、臥地不起呼吸急促、口吐白沫、角弓反張、體溫下降,常數小時后死亡。

2.蟲源性腹瀉

(1)隱孢子蟲:隱孢子蟲是一種人畜共患的,可引起3~35日齡羔羊拉稀的寄生蟲。發育史略同球蟲,一般只需要1 個宿主就能完成其生活史。經糞口途徑感染。隨著糞便排出的蟲卵已孢子化,就具有感染能力,平均潛伏期4d。飼養與產羔環境差、擁擠、潮濕是暴發該病的主要外因,患病羔羊常出現頑固性腹瀉。如果伴有繼發感染,癥狀明顯加劇,死亡率直線上升。

(2)球蟲:主要由艾美耳球蟲引起,以反復拉稀為特征,臨床2~4月齡羔羊最易感染的一種寄生蟲病。成年公羊多 為帶蟲者但不發病。在高溫、高濕、高密度和衛生狀況差的環境中、雨季或雨季后舍飼的羔羊最易暴發流行。病羊普遍消瘦、精神不振、行走搖晃、食欲減退、被毛粗亂、可視黏膜蒼白。病羊急劇下痢,糞便褐色、綠色、黑色都有出現,常帶有大量腸黏膜、惡臭。有的里急后重、腹痛尖叫。剖檢病變為小腸黏膜有大量淡黃色或乳白色圓形、卵圓形結節,從菜籽粒到米粒大小不等。糞便和腸黏膜刮片檢查,都可見到大量蟲卵。

三、預防措施

1.適時戶外放牧:晴天將小羊趕到戶外,讓小羊接受陽光照射,增加活動量,增加小羊體內維生素D和膽固醇的含量,促進骨骼發育,增強體質。寒流和霜凍天氣不要放牧,以免小羊受風寒或采食有霜凍的草發生腹瀉。

2.合理飼喂:選用新鮮的青草或豆科干草,適當補充由豆餅、玉米、麥麩、食鹽、礦物質等配成的精料,定時定量飼喂,少喂勤添,避免小羊傷食。

3.中草藥預防:將鮮蒲公英洗凈,直接喂羊或搗爛后取原汁喂羊,既可預防腹瀉,又可起治療作用。中草藥來源容易,方法簡便,成本低,效果好,用量要求不嚴,沒有任何毒副作用,適合于農戶養羊防病。

四、治療原則

羊腹瀉的治療原則是清理腸胃、保護黏膜、止酵防腐、維護心臟、防中毒和脫水。菌源性腹瀉應采用抗生素控制繼發感染,補液、防脫水、防酸中毒為主的支持療法。由于羔羊體質弱,病程短,腹瀉后很快死亡,因此準確診斷和及時治療是關鍵。為避免盲目用藥造成抗藥性的產生,應送往實驗室進行藥敏試驗,篩選使用敏感藥物治療。目前大部分菌株對慶大霉素、喹諾酮類仍敏感。治療中大量補液也十分必要。預防羔羊痢疾,首先要加強產羔母羊的飼養管理和產羔環境的衛生消毒工作,同時在產羔前15~20d再給待產母羊接種一次魏氏梭菌聯苗,以保證羔羊獲得充足的母源抗體。

作者簡介:孔凡振(1972-9),男,遼寧省葫蘆島市,大專,葫蘆島市連山區塔山動物衛生監督所,所長,助理獸醫師,研究方向:動物疫病防治方面的研究工作。

猜你喜歡
發病機理臨床癥狀流行病學
羊細菌性腹瀉的流行病學、臨床表現、診斷與防治措施
羊球蟲病的流行病學、臨床表現、診斷和防治措施
新型冠狀病毒及其流行病學特征認識
一起疑似霉變蛋撻引起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學調查
擴張型心肌病的病因和發病機理的研究進展
奶牛乳房炎發病機理及血清生化指標的研究進展
恙蟲病60例臨床分析
后循環缺血的臨床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