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林場森林分類經營探討

2016-05-14 22:41陳志剛
農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6期
關鍵詞:公益林林場林地

陳志剛

林場在我國林區占有重要地位。黑龍江省林區以林場為單位,經過數十年的經營,這些林場已具備了較好的基礎經營條件,正成為林業向產業化規?;较虬l展的中堅力量,也是林業在將來取得突破性發展的希望所在。由于經營體制,林業分類經營等問題未能很好解決,再加上嚴格計劃的約束。

一、森林分類經營與林業可持續發展

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是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的戰略問題,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與林業分類經營有密切的聯系。林地資源的稀缺性,決定了國有林場走外延發展來實現可持續發展是不現實的。

實現林業分類經營,基本指導思想是根據森林主體功能的發揮來經營森林。商品林追求的是投資的經濟效果。生態公益林則以森林生態公益功能的發揮為主要經營目的。

林業分類經營其實質是林業經營的集約化與細分化。通過分類經營,可使經營對象整體功能發揮最佳,實現高效經營,使有限的資源得到充分利用。這即有利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對協調社會經濟的發展,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經濟發展與資源利用等都是十分必要的。

二、林場實行森林分類經營的必要性

1.實行分類經營可使商品林真正走向市場。長期以來,林業受生產周期長,見效慢,產出投入比低,不能實現正常的投資回報等因素影響,很難吸引到足夠的投資而成為粗放經濟的傳統產業的典型代表。尤其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生產經營部門經營自主權有限,生產經營活動往往是服從計劃而不是根據市場經濟規律實施經營,林業不能徹底走向市場。

實施分類經營,可用市場經濟規律指導商品林的經營,使林業部門能夠選擇經濟效益好的經營對象來經營,從而使商品林經營者的利益得到保證。同時,在有較高投資回報后,亦可吸引社會生產資源流向林業部門,部分解決林業生產投入不足的問題。

林場實現森林分類經營后,其商品林經營完全屬企業生產行為,一切經營活動都以經濟效益為中心,有利提高林場的經營積極性,亦可避免林場在自己不熟悉的領域盲目投資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2.實施分類經營可使生態公益林得到有效的經營和保護。生態公益林的主體功能是森林的生態防護效益,這種效益的受益主體往往不是森林經營者,這就形成了受益者不經營不投入,而經營者主體投入不受益的矛盾。在分類經營不能有效實施的情況下,林場的防護林等生態公益林成為林場只有投入沒有產出的經營對象。由于沒有產出,林場不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實施有效經營。因此,在未實施分類經營的情況下,由于不能理順投入產出關系,權益與責任關系,防護林等生態公益林不可能實施有效的經營,大大降低了防護效益。

實施分類經營后,通過理順投入產出關系,明確責權關系,利用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有效解決生態公益投入,可使其不再成為經營單位的經營負擔,有利加強對生態公益林的經營管護,使其生態防護效益得到時最大限度發揮。

3.森林分類經營是林場林地資源有效利用的保證。林地是林場最重要的生產資源,由于受經營管理水平限制,一方面是林場為了維護林地所有權不得不花大量精力,另一方面,林場對有限的林地資源利用效力低。實施分類經營后,通過對現有林地科學規劃,按森林主體功能劃分經營類型,同時在商品林經營中大力發展高效林業,可以有效解決林場林地利用效力低下問題。

三、現行經營管理體制與林業分類經營

我國林場現行管理體制已沿用多年。其基本特點是把林場作為企事業單位管理,在商品生產中,林場向國家納稅體現與國家的經濟關系,向主管部門繳納各種專項費用體現隸屬管理關系;對木材實行限額采伐。這種管理體制有其合理性,在林場經濟自知能力有限的情況下,通過國家事業費投入,解決了林場建設初期的造林投入。同時,通過集中專項費用籌集了大量林業基本建設資金,為大規模綠化造林提供了投入保證。在我國林木資源較少的情況下,實行限額采伐也是保護有限林木資源的最有效手段。

但是,也應看到,要實現分類經營,現行管理體制也存在很大局限性。首先,從責、權、利關系看,實施分類經營后,商品林的經營完全是商品生產行為,林場的商品林經營活動應等同于企業的商品生產活動。林場的生產經營應計算投入產出,占用生產資源應支付一定的代價。林場的經營成果主要通過所有權分配,而現行管理體制不能根本解決這些問題。

其次,從投入關系分析,林場投入的兩個問題未能很好解決,第一,林場現有商品林大部分是國家投入形成的,由于林場實行事業化管理,這部分商品林林場在生產受益中,未能把國家投入的利益體現出來。第二,林場的生態公益林是林場的非商品生產對象,但林場必須投放生產資源經營管理,這對林場又是不合理的。

四、林場分類經營措施探討

1.林場劃類經營。林場實施分類經營首先應解決林場的劃類經營問題。措施上可根據林場資源構成情況把林場劃為兩大類型,即經營商品林為主的林場和經營生態公益林為主的林場。對于商品生產型林場按規范的管理方式管理,占用林地資源應繳納林地占用費,國家投資形成的資產應折成股份,在林場分配過程中,國家股份所得應上繳代表國家行使資產管理職能的管理部門,林場的經營活動照章納稅,林場的經營活動投入應通過國家計劃解決,這部分資金又可通過向受益部門收取森林效益補償費解決。在不影響森林生態防護效益的條件下,允許林場積極從事商品生產,增強林場的經濟活力。我區的大部分水源林保護區及自然保護區可按生態公益型林場經營,防護林占絕對優勢的林場也應作為生態公益型林場經營管理。

2.林場森林資源劃類經營。對林場劃類經營后,還應對林場的資源劃類經營。生態公益型林場其經營投入主要通過經營管理投入預算由國家投資解決。商品經營型林場由于存在兩類資源,還必須對森林資源劃類經營。對于商品林完全由林場自主經營,國家或主管部門少干預;對于生態公益林應實行森林效益補償制,解決其經營投入。實施時,可由主管部門向受益部門征收,林場則通過稅費減免或先征后返方式按其擁有生態公益林數量多少,根據經營管理投入大小確定林場應是補償額。

嚴格來說,任何森林資源都具有一定的生態公益功能,因此,所謂兼用型森林資源不應再補償其生態公益功能,理由是該類森林是有產出的,其經營投入小于產業,通過森林生產經營完全可解決投入來源。

綜上所述,在林區以林場為單位進行分類經營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勢在必行的。我們要保護好森林,使林區能真正的做到青山長在,永續利用。

參考文獻:

[1]邢波.淺談哈爾濱市國有林場森林分類經營措施與可持續發展[J].今日科苑,2010(02).

[2]王建娥.國有林場實施森林分類經營初探[J].北京農業,2013(12).

[3]信洪發,朱敬宇.論國有林場森林分類經營[J].農家之友(理論版),2010(10).

猜你喜歡
公益林林場林地
山西省兩林場入選“2019年度全國十佳林場”
ArcGis在遼寧省國家公益林調整中的應用
龍泉七成公益林實現信息化管理
八步沙林場人的新愿望
國家級重點公益林管理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
生態公益林可持續經營的探討
丹東市林地分類研究
林場住宅
淺談林地保護及恢復措施
基于GIS的林場營林管理信息系統研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