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樣做好黑土耕地基本農田保護與中低產田地力提升

2016-05-14 23:10劉凱
農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6期
關鍵詞:綠肥黑土基本農田

黑土耕地資源是世界的稀缺資源,其性狀好,肥力高,非常適合植物生長。然而,黑龍江省黑土區由于長期不合理利用,重開發輕管理,重產出輕投入,重利用輕培肥,黑土耕地資源正在急劇退化,導致土地生產力和利用率不斷下降,對“東北糧倉”乃至全國糧食安全構成威脅。因此,迫切需要遏制黑土耕地退化趨勢,充分發揮黑土耕地資源優勢,穩定黑土區糧食總產量,保證黑龍江省作為國家商品糧生產基地的重要地位,建立適應黑土區可持續發展的良性生態環境,形成區域經濟發展的新格局。齊齊哈爾市(以下簡稱“齊市”)在近幾年在這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使黑土耕地基本農田保護與中低產田地力提升工作初見成效。

一、抓住國家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有利契機,全面升級換代齊市耕地地力檢測檢驗設備水平,大力推廣測土配方平衡施肥技術,將耕地地力“占補平衡”工作落到實處

2005年國家實施了《測土配方試點縣建設工程》,國家農業部新編制了《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規范(試行)》,與上世紀90年代的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相比,由于檢測儀器與技術的發展已有了很多變化,因此在現有條件基礎上,利用各種條件與各種方式,通過爭取國家、省、地方財政的專項資金加強齊市耕地土壤肥力與墑情監測網絡體系建設已經十分重要。自2005年國家實施《測土配方試點縣建設工程》以來至2009年,齊市所有區域均獲得了這一國家項目建設,實現了耕地地力水平監測全覆蓋。按照《國家測土配方工程技術規程》要求,五年來采用GPS全球衛星定位累計采集各類耕地土樣250000份,并對其中的50000份耕地土樣應用紫外光分光光度計、可見光分光光度計等高技術含量儀器進行了全氮、全磷、速效鉀、有機質、PH值、鉬、硼、硅、鐵、錳、鋅等13項國標檢測,對200000份土樣進行了堿解氮、有效磷、速效鉀、有機質、PH值5項常規檢測。按照土樣檢測結果下發測土配方施肥建議卡30多萬份,涵蓋了全市所有的糧食與經濟作物及全部的十種耕地土壤類型。根據測土配方數據庫共建立各種作物新的施肥技術模式配方100個,對原來的農民錯誤性習慣施肥進行了全面校正。據統計,齊市五年春耕實施測土配方平衡施肥技術3462萬畝。據測算,五年全市實施測土配方平衡施肥的耕地畝產量平均增產8%。而且在產量增產的同時,在測土配方的基礎上,根據作物自身的需肥規律特點,合理搭配氮、磷、鉀以及中、微量元素,配合使用農家肥、生物肥、商品有機肥,并根據自身地域及作物特點,合理使用化肥深施,顯著提高了化肥利用率水平,有效降低了由于農戶盲目投入化肥,對土壤投入有機肥、農家肥少,質量低,單純追求提高糧食產量而給耕地地力帶來的超負荷消耗。

二、加大有機肥與有機無機復混肥投入力度,結合畜牧業合理發展,擴大綠肥種植面積,長期培肥地力,提高耕地土壤有機質含量

幾年來齊市大力引導農民增施肥料向以有機肥料與有機無機復混肥料為主,以生物肥料為輔的方向發展。有機肥料以牲畜的腐熟糞便為主,輔以秸桿還田(直接或過腹還田)技術,將商品有機肥的研制與開發工作做為貯備開發項目,進一步提升了耕地質量。在秸桿還田技術上大力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加大以秸稈快速腐熟、覆蓋為重點的秸稈還田及綜合利用生物技術的推廣,因地制宜推廣玉米秸稈粉碎添加生物菌劑直接還田,秸稈覆蓋、秸桿坑漚肥和過腹還田等秸稈還田技術。同時引導農民利用田間地頭、庭院積造秸稈肥,不但有效培肥了地力,也消除了秸稈焚燒現象,改善了環境。大力發展糧食作物間套種短期飼草綠肥技術,通過糧食作物間作、輪作綠肥的形式,養地養畜,形成耕地、人畜、環境三者良性循環,提高了生態和經濟效益。綠肥是種植業與養殖業共同發展的紐帶,綠肥作物莖葉養畜、根茬還田,綠肥地上部繁茂,是良好的生物覆蓋物,地下有發達根系,具有固沙、護坡作用,并且見效快。種植綠肥的綜合利用結果是綠肥多、畜興旺、畜旺肥料多、肥多產糧高,農業、畜牧業共同發展。

三、制定合理的耕作制度,打破犁底層增厚活土層,保持土壤適宜的通透性,通過工程措施治理耕地水土流失,全面提升基本農田建設水平

幾年來齊市在易發生水蝕、風蝕及干旱、低洼易澇耕地地區大力推廣耕地淺翻深松技術,通過采用大型農用機械對耕地的伏翻、秋翻,以及翻后及時整地,達到了打破多年犁底層增厚活土層,改善耕地土壤三相比失調狀況,蓄水又保墑抗旱的目的。針對齊市干旱發生規律和雨養農業的特點,以抓好“蓄、保、搶、提、補等五墑技術環節為抗旱保水提升耕地質量工作的重點,各縣區根據自身水文地貌土壤類型特點選擇了下列四種抗旱保墑的旱作農業技術體系提升耕地的地力水平。

1.以平翻保墑為中心的高產綜合技術。該技術體系中心環節是“伏秋翻地、翻前施肥、機械播種、壟播壟管”,技術關鍵是抓住蓄、保、搶、提四墑,同時抓好施肥。伏秋翻地可盡量接納自然降水進行蓄墑;翻整地規范化可保墑;翻前全層施肥可增加作物對水分的利用效率;春季早整地及機械播種可搶墑;播前播后鎮壓可提墑。這些措施都提高了自然降水利用率。

2.以壟翻補墑為中心的高產綜合技術。該技術體系的中心環節,是頂漿打壟適時早播、選用晚熟品種催芽坐水種、合理密植增施肥料,加強田間管理等。其關鍵技術是頂漿打壟搶墑和坐水埯種和坐濾種補墑。選用晚熟品種、浸種催芽、合理密植和增施肥料等技術,保證了早熟高產。

3.以耙茬少耕為中心的保水技術。該技術體系是在減免中耕基礎上發展建立的,其關鍵是改翻地、中耕為耙茬、免中耕,以提高自降水利用率和保墑。配合耙茬少耕技術的相輔措施是實行窄行密植和耙前施肥。提倡大豆采用45cm小壟密植栽培技術。

4.地膜覆蓋高產綜合技術。地膜覆蓋使0—30cm耕層土溫平均提高2.6℃,0—20cm土壤含水量增加2.0%,貯水量增加4.3mm,0—60cm土壤含水量增加1.36%,貯水量提高95mm。提倡采用玉米大壟雙行覆膜,大豆行間覆膜栽培技術。

四、田間工程措施

按照“一手抓建設、一手抓管理”的工作思路,大搞基本農田水土流失工程建設,確?;巨r田數量不減少,質量有提高。具體工程措施有:

1.截流溝:在坡長、坡陡地段挖截流溝,分散水勢,降低下段逕流量,以減少土壤沖刷。

2.挖魚鱗坑:7度坡以上地段,退耕還林,挖魚鱗坑栽樹。一是可以攔截徑流,延緩徑流流速,二是可以保持徑流水量或灌溉水分,提高造林成活率。

3.修筑過渡梯田或水平梯田:5-7度坡修筑過渡梯田或水平梯田,這是徹底防止水土流失的長遠性建設。

4.筑溝頭防護和谷坊工程:在水土流失嚴重地段,已沖成的侵蝕溝,溝頭修筑防護工程,溝中隔一段距離修筑谷坊工程。

5.修水利工程,抗御旱澇災害:因害設防,因地制宜的修筑水利工程,解決旱能灌,澇能排的問題。

作者簡價:劉凱(1979-7),男,1998年8月至今一直從事農業工作。

猜你喜歡
綠肥黑土基本農田
自然資源部:加強黑土耕地保護
基于Sentinel-2遙感影像的黑土區土壤有效磷反演
永久基本農田集中區域“禁廢”
『綠肥黃瘦』
知否知否
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數據庫建設及應用
生物綠肥在稻瘟病防治中的應用與示范
淺析永久性基本農田的劃定與保護——以慈溪市為例
我國基本農田立法的四大軟肋及其對策
典型黑土區不同尺度觀測場地融雪徑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