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入生活,讓小學數學課堂充滿生機

2016-05-14 02:07吳梅珍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5期
關鍵詞:教學策略小學數學

吳梅珍

【摘 要】小學數學的生活化教學就是要從豐富的生活情景中去捕捉身邊的數學現象,指導學生將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中,來解決生活的數學現象。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而且了解了數學的價值,便于學生更好地認識數學,學好數學,培養能力,發展智力。因此,教師要善于在教學課堂中,捕捉生活中的數學現象,讓學生了解學好數學的必要性和意義。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化;教學策略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必須要認真考慮學生的現實情況以及其認知特點,并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本文簡要介紹當前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實際情況,并從幾個方面探討了如何實現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

一、當前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實際情況

(一)教師的層面

近年來,學生的素質教育已經被提上了重要日程,新課改也就教育教學方式方法提出了許多新的思路,這就使得很多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從理論上基本認識到了生活化教學的內涵,認識到了生活化方法運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意義,也能夠在數學教學課堂上,主動地進行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安排 ;然而也還有很多數學教師只是局限于“拿來主義”,將網上的素材照搬照抄,無法真正做到教學素材同平時生活的緊密聯系,更談不上形成獨具特色的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方法,這不僅脫離了現實生活,而且也不具備良好的操作空間。再就是有的小學數學教師教學觀念陳舊,忽視生活化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中的科學應用,仍然沿襲傳統的教學方式,導致生活化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沒有得到充分地運用。

(二)小學生層面

根據新時期課改的需要,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數學課程安排應當從低年級向高年級不斷遞增,但是在實際教學環節卻并非如此,雖然有部分低年級的小學生已經逐漸認可了生活化方法,但是很多高年級的孩子為了能夠順利升學,反而不重視數學學習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教師對生活化數學教學的科學應用。因而確保生活化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中的有效運用,充分激發全體學生的參與意識,仍然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項重要的工作任務。

二、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策略研究

1.情境導入生活化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節成功的數學課與課堂導入關系重大。情境導入作為課堂導入的重要形式,能迅速地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教學上來,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欲望,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由于數學與生活關系密切,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在創設情境時要注意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去體驗數學,提高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激發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如在學習“購物”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創設這樣的生活情境:小明的媽媽在做飯時發現自己家的鹽和醋沒有了,于是小明的媽媽拿出20元錢讓小明去小賣部買鹽和醋,小明拿著這20元錢到了小賣部,買了2包鹽和一瓶醋,售貨員找給小明9元錢,已知一瓶醋的價格是6元錢,那一包鹽多少錢?這一情境是我們很多學生在生活中都曾經遇到過的,通過這種生活化的情境設計,使學生體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產生了對購物的認識和學習的興趣,提高了數學學習的主動性。

2.教學例題生活化

例題是為了說明數學中某一公式、定理的用法而舉的例子,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學生只有對數學教學中的例題有了深刻全面的認識理解,才能夠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問題。但是,小學數學教學中有些例題比較抽象,單靠學生在頭腦中建立形象,這只能使學生理解知識的表面。同時,由于小學生的思維理解能力還不是很強,在能力與知識之間存在差距,對于有些例題的理解與應用存在一定難度。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用于幫助學生學習和理解課本中例題。

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借助于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小兔和小猴推車比賽的畫面,請學生預測誰會贏得比賽?絕大多數學生認為小猴會贏,因為它的車是圓形的車輪,而小兔的車是方形的車輪。教師接著讓學生說出自己身邊存在哪些圓形的東西,學生踴躍回答教師的問題。這時教師再出示一組圖片,圖片的內容是本班的幾個男生站在同一條直線前,玩套圈游戲,教師針對這圖片問:這種方式公平嗎?教師通過幾組圖片,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扎實的掌握什么是圓和圓的基本特征,對于教材中的例題有了深刻的理解。

3.解決問題生活化

解決問題就是以前所說的應用題,就使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解決實際問題。解決問題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往往是花大量的時間進行分析講解,但是結果收效甚微。因此,教師要把數學和生活充分聯系起來,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和學習經驗,把數學問題生活化。

例如在教學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運用問題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裝修方面的實際問題:李奶奶家要裝修客廳,已知她家的客廳長6米,寬3米,李奶奶打算要用邊長為3分米的正方形地板磚,請你幫李奶奶算一算需要多少塊瓷磚。教師可以給學生進行簡單的分析,要求用多少塊磁轉,就必須先算出客廳總面積(3×6=18m2)和地磚面積(3×3=9cm2),最后,兩者進行相除即18m2=1800cm21800÷9=200(塊),要注意單位名稱必須統一。教師通過生活化的情境,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實現學以致用的目的。

4.布置作業生活化

課外作業是學生鞏固知識的重要環節,由于數學本身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很多學生對數學作業有著一定的排斥心理,導致興趣不高,效率低下。這就需要教師靈活改變策略,給數學課外作業賦予生活化的內容,讓學生在生活中去完成作業,體驗數學,感受生活與數學的關系,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數學學習效果。如,在學習“條形統計圖”一課后,為了鞏固學生對條形統計圖的掌握,理解條形統計圖的作用,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對全班同學的視力情況進行調查,制成條形統計圖,利用制成的條形統計圖進行數據分析,得出全班視力情況的結論。通過生活化的作業,能夠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5.實踐活動生活化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到處存在數學問題。數學的身影在生活中每個角落,數學的價值來自日常生活。數學教學重視學生的生活體驗,把數學問題與生活情景相結合,通過生活問題的解決達到鞏固數學知識,提高數學技能、技巧的目的。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拓展學生認識數學,發現數學的空間,重視學生對數學體驗的積累。

例如,教學厘米、米等長度單位時,可以從比高矮實際事例入手使學生明白長度單位對于精確測量的意義,再讓學生通過測量工具認識這些長度單位,然后動手測量圖釘的長度、食指的寬度、書本長度、平伸兩臂的長度、給爸爸媽媽測量坐高,黑板的長度、教室的長度等。這些知識是學生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了數學,讓學生深切的體會到了原來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身邊就有數學,數學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課本知識,而是充滿魅力與靈性、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活動。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生活資源,把數學學習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采取正確的教學策略,使數學課堂充滿生活化的氣息,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感受生活,在生活中認識數學、理解數學,從而不斷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構建高效數學課堂。

參考文獻:

[1]王紹凱.運用多媒體的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初探[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2).

[2]姚金國.淺談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實施途徑與方法[J].小學教學參考,2014(9).

猜你喜歡
教學策略小學數學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數學錯題的自主管理與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數學教學中的滲透研究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