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鼻內鏡下治療鼻竇炎對中下鼻甲處理的價值評析

2016-05-20 14:07王真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14期
關鍵詞:鼻內鏡手術鼻竇炎

王真

【摘要】 目的 探究鼻內鏡下治療鼻竇炎對中下鼻甲處理的臨床效果及應用價值。方法 82例鼻竇炎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41例。對照組患者單純行鼻內鏡手術治療,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處理鼻中隔以及中下鼻甲。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優于對照組, 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復發率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鼻內鏡下治療鼻竇炎的同時對患者的中下鼻甲進行處理可在極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降低術后粘連等并發癥的發生幾率, 故值得臨床大力推廣。

【關鍵詞】 鼻竇炎;鼻內鏡手術;中下鼻甲處理

鼻竇炎是臨床上發病率相對較高的病癥類型, 有研究發現該病癥的發病率約為10.0%。有研究認為鼻竇炎的病因與機體鼻腔、鼻竇發育異常、呼吸道出現變態反應以及患者出現呼吸道感染等情況具有較大關系[1]。臨床治療鼻竇炎的方法較多, 藥物保守治療雖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 但不能糾正炎癥性組織增生, 故手術療法在臨床上應用較廣。本研究隨機選取于本院接受治療的82例鼻竇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探究鼻內鏡下治療鼻竇炎對中下鼻甲處理的臨床效果及應用價值,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療的82例鼻竇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41例。對照組中男24例, 女17例;年齡18~69歲, 平均年齡(46.5±7.3)歲。觀察組中男25例, 女16例;年齡19~68歲, 平均年齡(46.4±7.7)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功能性鼻內鏡手術治療, 術前常規對患者進行內鏡檢查以及CT檢查, 確定鼻腔情況;患者采取全身麻醉, 待麻醉起效后實施手術, 若患者有鼻息肉則先將鼻息肉切除。在患者的鉤突前下緣位置做弧形手術切口, 剝離后將鉤突切除, 之后開放有病變的竇口并清除病變組織。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鼻內鏡下鼻甲中隔成形術、中鼻甲成形術以及下鼻甲射頻消融聯合骨折處移術進行臨床治療。手術結束后采用止血海綿堵塞患者的鼻腔, 并向其中注入慶大霉素以及地塞米松。術后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抗感染治療以及消炎治療。并口服羅紅霉素, 待2個月后對患者使用丙酸氟替卡松噴霧進行治療。

1. 3 療效判定標準[2] 患者治療后各項臨床癥狀以及體征均消失且相關影像學檢查結果顯示鼻腔內結構清晰, 無黏膜增厚或膿性分泌物產生, 為顯效;患者在治療后各項臨床癥狀及體征均有明顯好轉, 相關檢查結果顯示相較于治療前改善程度明顯, 為有效?;颊咧委熐昂蟛∏椴r并未得到有效改善, 為無效??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中顯效27例, 有效12例, 無效2例, 總有效率為95.1%。術后2例(4.9%)患者出現竇口粘連情況, 隨訪6個月后統計復發率顯示1例復發, 復發率為2.4%。

對照組患者中顯效20例, 有效13例, 無效8例, 總有效率為80.5%。術后3例(7.3%)出現鼻中隔粘連情況, 4例(9.8%)患者出現中鼻道粘連情況, 3例(7.3%)出現竇口粘連情況。隨訪6個月后統計復發率顯示4例復發, 復發率為9.8%。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優于對照組, 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復發率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鼻竇炎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疾病, 其多具有鼻塞、流涕以及頭痛等癥狀, 不僅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傷害, 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該病癥主要病理特征為上皮增生、血管增生擴張以及間質水腫、炎性浸潤、腺體增殖[3]。

臨床上以鼻內鏡手術治療為主, 該手術方法具有對組織損傷小、患者術后康復速度快, 可有效清除病變, 消除患者臨床癥狀等優點。但有研究顯示在此治療基礎上對患者進行中下鼻甲處理可進一步提高臨床療效, 降低手術粘連發生幾率[4, 5]。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優于對照組, 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復發率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對鼻竇炎患者進行鼻內鏡手術治療的同時進行中下鼻甲處理有利于提高該病癥的臨床療效, 而且也可顯著降低鼻中隔粘連、中鼻道粘連等并發癥的發生幾率, 促進患者康復, 故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皮文, 呂凌云, 王成禹.應用Logistic回歸分析鼻內鏡下治療慢性鼻-鼻竇炎效果影響因素.中國耳鼻咽喉顱底外科雜志, 2014(1):17-20.

[2]吳建, 范靜平, 廖建春, 等.鼻內鏡手術治療慢性侵襲性真菌性鼻竇炎45例.中國耳鼻咽喉顱底外科雜志, 2015(3):206-208.

[3]林介仁.鼻內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患者的臨床療效分析.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3, 22(7):48.

[4]王克雄, 歐永明.鼻內鏡手術治療真菌性鼻竇炎21例分析.中國衛生產業, 2012, 23(8):139-140.

[5]戴翥.鼻內鏡下治療鼻竇炎對中下鼻甲處理的臨床意義.醫學綜述, 2015, 27(3):530-531.

[收稿日期:2015-12-22]

猜你喜歡
鼻內鏡手術鼻竇炎
鼻內鏡手術治療老年慢性鼻竇炎鼻息肉的療效及安全性探討
感冒易誘發急性鼻竇炎這樣護理鼻子可預防
抗生素(阿奇霉素)與鼻竇炎口服液治療小兒慢性鼻竇炎的效果觀察
秋天警惕鼻竇炎急性發作
鼻竇炎護理不可不知的小知識
全程護理對鼻內鏡手術患者術后康復及滿意度的影響
慢性鼻竇炎患者手術前后黏膜的結構及功能變化
鼻內鏡下鼻腔淚囊吻合術心得體會
經鼻內鏡手術結合藥物治療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療效觀察
右美托咪定輔助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壓在鼻內鏡手術中的應用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