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層合作教學在初中生物分組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2016-05-26 01:08劉建秀
考試周刊 2016年25期
關鍵詞:初中生物

劉建秀

摘 要: 初中生物學科知識結構嚴謹,系統脈絡清晰,學生學習起來需要循序漸進,逐步遞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逐層滲透。分層合作教學在初中生物分組實驗教學過程中,由于既能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又方便因材施教和層次推進,因此受到廣大師生的歡迎。

關鍵詞: 分層合作教學 初中生物 生物分組實驗

一、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學生從小學來到初中之后,學習任務有所增加,同時學生從學習態度,到學習能力,再到價值觀等各個方面都有大的進步。在小學接受科學知識學習之后,學生已經對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有所掌握,同時由于每個個體在能力傾向、學習水平、個性特征等方面各有所長,因此科學地把學生劃分若干層次,然后根據“田忌賽馬”規則,把不同層次的學生重新組合,學生就均勻地組建起研究性小組。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一來可以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二來可以加強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通過“分工明確”和“互助合作”,讓學生達到比、學、趕、幫、超的互助互進目的,將科學探究融入初中生物分組實驗教學的全過程。

科學研究表明:智力又稱智能,是個體認識客觀事物并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智力包括多個方面,如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分析判斷能力、思維能力、應變能力等。根據個體遺傳及后天智力開發等因素影響,智力在個體中的表現各不相同,例如:有的學生觀察力優異,善于通過觀察抓住細微之處;有的學生記憶力較強,能夠將所學知識與實驗研究緊密結合,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加以理解和鞏固;有的學生動手能力強,實驗過程操作比較嫻熟;還有的學生分析判斷能力強,通過實驗過程及結果分析,比較容易形成有條理的觀點和建議,對于實驗報告的填寫很有指導價值。因此,在生物實驗教學中實施分層合作教學對于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使全體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是一種非常好的策略。

二、分層合作教學在生物實驗教學中的具體實踐

1.實驗小組按照層次分工

實施分層合作的教學以學生的合理分配為基礎,每個小組由4—6名在性別、能力水平、個性特征等方面具有異質性的學生組成。首先老師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情況,把領導能力強的幾個學生選出來充當小組長,然后把動手能力強的幾個學生名字放進第一個小盒子里,把觀察能力強的幾個學生名字放進第二個小盒子里,把文字表達能力強的幾個學生名字放在第三個小盒子里,把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幾個學生名字放在第四個小盒子里,班內剩下的學生的名字放在最后一個小盒子里。首先由小組長抽取編號盒子里的數字,確定第一小組還是第二小組,然后依次抽取自己的隊友,最后大家互相認識互相了解組成一個和睦的學習小組。

這種小組隨機組合機制,一來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保障了分組的公平合理性。二來每個小組組內水平差異化,有利于學生互相交流、取長補短;組間水平相當,有利于各個小組之間形成公平的競爭機制,大家團結一心,互助互進,最終促進組內每個成員的實驗能力全面提高,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合作與競爭意識。

2.實驗過程中的分工與協作

初中生物課程中實驗操作項目比較多,有的需要分組協作,有的學生可以獨立完成。例如觀察細胞的結構這個實驗,就是比較復雜的一個實驗。首先是在老師的講解過程中,學生練習使用顯微鏡,先讓每個同學自己練習著觀察和認識顯微鏡的組成和節構,試著使用顯微鏡進行簡單的觀察,在這個過程中就有的同學操作得比較準確,可以觀察到物象,而有的同學就不懂如何調節,觀察不到物象。這時候就可以實行組內合作,組內成員之間互幫互助。在實驗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使用不同倍數的物鏡觀察標本,左右移動標本觀察物象變化,對比不同視野下的細胞數量變化,等等。老師通過大屏幕把需要觀察的物象羅列出來,讓同學們以小組形式一步一步地尋找不同的玻片,更換不同的目鏡、物鏡等進行觀察。小組成員要做好記錄,遇到疑問或發現規律要及時解決和探討,老師進入小組幫助他們解決一些沒有明白的疑問,然后讓同學們自己試著觀察不同的玻片,了解不同細胞的形態。

學生分組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有目的地觀察,例如區分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的區別;區分不同視野下細胞數量和視野亮度的變化等;這一系列的操作既要考查學生的動手能力,又需要學生細致的觀察力,更需要學生開動腦筋與課本知識相結合,理解使用顯微鏡的操作方法,掌握操作要領。

3.注意組內合作的引導與提升

分組的目的是加強組內交流與合作,在實驗過程中小組長一定要起好帶頭作用,例如有的同學動手實踐能力強,小組長可安排他首先示范,示范完成之后再講解給組內成員學習。先鋒兵不僅要自己做得好,還需要傳授經驗給同學。有的同學報告寫得好,就可以拿出來與大家分享,為什么可以得出這個結論,這個結論成立的條件是什么。組內討論不僅可以加深同學之間的友誼,同時由于他們的講解方式與老師不一樣,學生更容易接受,而且他們每個人都各有所長,老師講一遍,他們只收獲了一次,每個人都當一次小老師,大家就都有收獲,同時是各個方面的收獲,對于學生能力的全面提高大有幫助。

最后老師要引導學生及時進行總結,發揮好組內協作的優勢。后續的“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觀察常見玻片標本”等實驗,都需要組內協作。這一系列實驗下來,學生對于如何使用顯微鏡,如何區分動植物細胞,如何制作裝片等都會掌握得比較好。

初中生物實驗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的科學課程,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很難做到面面俱到,照顧到每個學生的每一項技能發展。通過分層合作的方式,教師的指導與學生的互助相結合,通過小組長的統籌,組員的互幫互助與默契配合,讓不同層次不同特長的學生都有所得,是因材施教的最佳方法。

參考文獻:

[1]劉敏.分層合作教學在初中生物分組實驗教學中的實踐.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14(3):130-132.

[2]施飛.試論分層合作教學在初中生物分組實驗教學中的實踐.新課程:中學,2015(10).

猜你喜歡
初中生物
淺議如何應用初中生物課后練習題提高課堂效率
初中生物教學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初中生物課堂的高效教學探究
提高學生生物學習興趣,實現課堂教學高效性
淺談實驗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
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合作能力培養初探
參與式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