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細讀文本插圖,凸顯導學策略

2016-05-28 08:55林麗華
考試周刊 2016年29期
關鍵詞:對話

林麗華

摘 要: 文章從如何引導學生細讀文本插圖入手,詳細地剖析在閱讀教學活動中細讀插圖與解讀文本內涵相互融合,促進學生深入體驗和感悟文本內涵,凸顯閱讀導學活動策略。

關鍵詞: 文本插圖 對話 導學策略 語感運用 想象表達

打造高效的閱讀課堂,就必須要求教師科學、合理地運用教材的各種資源,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技能,獲取知識。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本插圖與課文內容相對應,教師要善于利用這些能引發學生閱讀興趣和啟迪的插圖,幫助學生通過插圖的圖意,激發學生閱讀對話欲望,正確解讀文本內涵,有效進行語言訓練,拓寬學生閱讀視野和閱讀想象時空,扎實地建構真實、高效而厚實的閱讀課堂,充分優化閱讀導學策略。

一、解讀文本插圖,激發閱讀對話

教材中的插圖與文本內容相互交融,意味雋永、引人入勝。教師要利用插圖的色彩鮮明、形象逼真的畫面,引領學生走進文本,讓學生進行深入解讀和體驗圖意,無論從初步感受文本基本內容,還是對文本詞句段篇章的解讀,將有效激發學生閱讀興趣,誘發學生的閱讀期待,從插圖中尋找問題,營造積極閱讀對話氛圍,促使學生掌握文本如何行云思路,如何遣詞造句表述文本中心內涵,錘煉質疑和解決閱讀問題能力。在叩問文本內涵的過程中,通過過濾和提煉學生閱讀觀點,組織學生進行對話交流,加深解讀文本的內涵,使學生積極表達獨特的閱讀見解,培養個性化閱讀能力,把文本解讀引向富有創意的高度。

例如,《冬陽·童年·駱駝》教學片段,學生初步了解課文基本內容后,教師提出:“大家認真地觀察文中的插圖,看看這幅圖表述的內容在文中哪幾個自然段?大家能否把它們找出來?”學生認真觀察文中插圖,在小組中積極探討,認為文中插圖講述的是課文第一自然段至第四自然段內容,教師繼續引導學生觀察插圖:“你能從圖中看出這時是什么季節?圖中人們的表情如何?駱駝有哪些外形特點?想象一下,圖中作者又是怎樣與駱駝交流的?”學生再次深入解讀插圖,生1:“從人們的衣著,柔和的光線,駱駝身上那濃密的駝絨袍子,以及屋頂、房檐、地上鋪著薄薄的白雪,從這些景物看出這是冬天?!鄙?:“‘爸爸和拉駱駝的正在講價錢,他們的神情溫和而會意,雙方都為自己買到或賣到合適的價錢而高興,旁邊的觀眾也為雙方順利成交,他們的臉上充滿了微笑?!鄙?:“從圖上看到駱駝祥子,丑丑的臉,長長的牙齒,站著或蹲趴著的駱駝態度十分安詳,它們的嘴巴不停地咀嚼,上牙與下牙交錯地磨來磨去?!睂W生從文本內容解讀插圖內涵,從插圖內涵解讀文本內容,相互契合文本與插圖的內容,感受到插圖蘊含文本語言文字所不具有的張力,激發學生叩擊文本內涵,深化學生理解與感悟文本的內涵。

二、細讀文本插圖,加強語感運用

立足于學生實際學情,以及文本插圖為閱讀教學活動所提供的語言情境,教師要以插圖為閱讀活動的載體,根據文本插圖豐富的內容,結合日常生活實際,豐富學生的視覺表象,引導學生細讀體驗文本插圖內涵,從多個角度、有創意地進行研讀文本詞句、篇章,把文本語言文字與插圖緊密相連,相互融合,幫助學生緊扣文本詞句,更準確地理解文本語言表達的內容,做到以圖促悟,訓練學生遣詞造句,逐步發展運用語言表達的能力,培養和豐富學生語感素養。

例如,《少年閏土》教學片段,學生初讀了課文,了解了課文基本內容。教師讓學生觀察文中插圖:“大家認真觀察插圖,你了解這幅插圖的圖意嗎?能提出哪些問題?”學生紛紛提出:“圖中描畫了什么情景?”“此時的天空是什么顏色?此時的月亮應該是在什么時候的?”“這是在哪里的瓜地?”“那個少年手里拿著什么武器?正在干嘛?”“那個少年的動作神態怎么樣?從圖中可以看出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少年?”教師及時評價學生的質疑,把學生提出的問題列舉出來,引導學生帶著閱讀問題,并結合圖意,深入解讀文本內涵,生1:“這是一幅看瓜刺猹圖?!鄙?:“圖中描繪的天空是深藍色,金黃色的圓月說明時間應該在農歷十五或十六?!鄙?:“這片海邊的沙地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西瓜?!鄙?:“那個少年手捏一把鋼叉,瞪著眼睛,緊盯著面前瓜地中的猹,正奮力地插去?!鄙?:“從看瓜刺猹可以看出閏土是一個勇敢的少年?!苯Y合插圖解讀文本內涵,有利于學生進一步體驗和感悟文章人物特點。引導學生運用文中的“一望無際”說一句完整的話,在體會文中表示動作的詞語“捏”“刺去”“扭”“逃走”,感悟作者運用詞語表達的準確性,學學運用這些詞語說一段話。

三、品讀文本插圖,促進想象表達

教材插圖是教師引導學生有效研讀文本的直觀教具,文本語言是插圖的語言載體,是解讀插圖圖意的重要途徑。教師要認識到文本秀美的語言文字,蘊涵深厚的意義,朗讀這些語言文字能讓人怦然心動,陶冶讀者的情操。教師要充分利用插圖,做到運用插圖促進學生解讀文本內涵,利用朗讀了解圖意;利用直觀的圖意,形象化地開掘文本抽象的思想內涵,彰顯文本深厚的意蘊,使學生的閱讀想象空間得以拓展,有效發揮閱讀想象力,發展閱讀想象思維,豐厚師生與文本、作者的對話過程,和諧統一閱讀課堂的人文性和實踐性。

例如,《珍珠鳥》教學片段,學生品讀課文第14自然段時,教師要求學生觀察文中的插圖圖意,并認真思考:“插圖里的作者正在笑什么?大家大膽發揮想象,說說圖中作者可能會說些什么呢?”學生閱讀課文語句和觀察插圖,積極進行交流,生:“小珍珠鳥,你就不怕我把你從肩膀上捉下來嗎?”“多么可愛的小東西啊,玩累了不回巢睡覺,趴在我的肩膀上不要摔下來嗎?”“小珍珠鳥,你快睡吧,做一個甜甜的好夢?!苯處熆隙藢W生的想象,繼續提出:“誰能給這幅和諧的畫面標識名字?”生:“我給這幅圖命名《微笑瞬間》?!薄啊短鹈赖膲簟??!薄啊缎刨嚒??!薄啊逗椭C》?!痹u價學生富有創意的命名,教師提出小練筆的要求:“作者看到肩膀上熟睡的珍珠鳥,筆尖一動,寫出了他的內心感受,你看到這幅畫面,相信也會引起你的情感共鳴,你能寫出有關信賴的心靈感悟嗎?那就動筆寫一些吧?!崩闷纷x文本插圖,通過插圖中人物的神態、小小珍珠鳥安詳的睡態等,引發學生閱讀想象,感悟出作者對動物的關愛,以及動物對人類的信賴,深刻地理解信賴的含義,感性地呈現學生的閱讀情感體驗,發展學生的閱讀綜合素養。

有效利用教材資源,引導學生細讀文本插圖,與解讀語言文字內涵相結合,將深化學生感悟文本語言內涵與運用,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綜合素養。

猜你喜歡
對話
澳門:古代與現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節點
內地青春片場域:期待從對立走向對話
積極課堂氣氛的營造與大學生主體意識的培育
對話,讓學生做文本的知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