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三物理試卷講評課有效性初探

2016-05-30 21:41金佳嫣
小說月刊·下半月 2016年7期
關鍵詞:試卷講評課課后反思課前準備

金佳嫣

【摘 要】試卷講評課是高中物理教學特別是高三教學中常見的一種課型,筆者基于自身教學實踐,試圖圍繞課前準備、課堂講評及課后反思三方面的研究,探索高中物理試卷講評課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試卷講評課;課前準備;課堂講評;課后反思

一、課前準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節高效的試卷講評課,只有課前準備充分,才能有的放矢。講評課前,老師應躬身做一遍試卷,感覺難度,分析試題所考查的知識點及要求學生應具備的解題能力。接著,教師應該認真閱卷,考試的功能之一就是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暴露學習問題,閱卷過程其實是了解學生答題的過程。老師在閱卷時必須全面關注哪些知識點、哪些知識學生多次會出錯、哪些知識是平時教學被忽視的、哪些學生答題思路清晰、哪些學生答題不夠規范等情況,以便因材施教、對癥下藥。

二、課堂講評

教師切忌講得過多,以至于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反思、討論和消化。建構主義提倡,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與灌輸者。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對象。例舉試卷講評課一道典型選擇題的講解:

例圖1所示,傾斜傳送帶以速度v1 勻速運動,小物體P在t=0時刻從傳送帶下端以速度v2 滑上傳送帶,t=t0時刻P離開傳送帶。正確描述小物體P速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可能是(圖略)

本題答案為ABD,據改卷結果,50%以上學生漏選D選項。通過詢問了解到這些同學的答題思路:題目并沒有說明v1和v2的大小,因此應該分為兩類情況討論;第一類,v1>v2,小物塊作加速運動,最終與傳送帶同速,所以A選項是正確的,第二類,v1

在講評課開始后,筆者點名其中一位只選擇AB選項的同學甲分享了其解答思路。甲同學話音剛落,另一位同學乙已補充道:v1

緊接著丙同學提出了自己看法:按甲同學的思路,那么當v1>v2時,一開始作加速運動,當達到兩者同速后,有可能由于重力的下滑分力大于最大靜摩擦力,物塊又開始減速。乙同學立馬提出反對意見:當v1>v2時,將小物塊作為研究對象,μmgcosθ-mgsinθ-ma,在題目沒有特別說明的情況下可以認為滑動摩擦力的值等于最大靜摩擦力,因此當小物塊加速至v1后作勻速直線運動。接著丁同學提出,當v1>v2時,也并非只有A選項運動圖像所示這一種運動情形,也有可能作減速運動。

課堂一時間沸騰起來,他們踴躍地拋出自己疑惑,大膽地提出想法,條理清晰地用自己所掌握的理論依據去否定他人的錯誤思路。此時便可清晰看到,學生不僅局限于是否少選擇了一個D選項,他們渴望更深層的理解與思考。于是我建議他們繼續對此題探究,先進行小組總結,最后每組選派一名同學共同歸納總結,結果如下:

第一大類,v1>v2,初始狀態受力分析如圖2所示。(1)若μmgcosθ> mgsinθ,則小物塊先做勻加速直線運動至v1。當兩者速度相同的瞬間,對小物塊受力的分析,可形象地借助圖3 所示的物理模型理解。由于此時可認為滑動摩擦力的值等于最大靜摩擦力,因此接下來小物塊將以v1作勻速直線運動,運動圖像如圖4所示。由于題目并沒有說明傳送帶的長度,因此運動圖像也可能如圖5所示。

(2)μmgcosθ

第二大類,v1

至此,本題的結果一一得到了,筆者趁熱打鐵,引導學生回憶分析的過程總結本題解答過程中所涉及到的知識點。他們給出了豐富的回答:(1)這是一道運動學和力學相結合的題目,正確的受力分析是解答此題的關鍵,也是解答力學相關習題的首要步驟。(2)根據受力分析的結果,由牛頓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的方向;牛頓第二定律是連接運動學和力學的橋梁,對于直線運動,根據合力方向可得加速度方向,當加速度方向和速度相同,物體作加速運動,反之則作減速運動。(3)本題的難點在于傳送帶和小物塊這兩個研究對象都是運動的,因此分析過程中,多次借助了圖4的物理模型來幫助學生形象理解;建立物理模型是物理學習研究問題的一種重要方法,它可以使抽象、復雜的物理問題形象化,便于學生過對物理知識的掌握。

例2 杭城的許多餐廳生意火爆,為能服務更多的顧客,服務員需要用最短的時間將菜肴送至顧客處。某次服務員用單手托托盤方式(如圖)給10m遠處的顧客上菜,要求全程托盤水平。托盤和手、碗之間的摩擦因數分別為0.2、0.125,服務員上菜的最大速度為2.5m/s,g=10m/s2,可認為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圖略)

服務員運動的最大加速度是多少?

服務員上菜所用最短時間是多少?

若服務員不小心手上占了油,手和托盤見摩擦因數變成了0.1,碗和托盤之間摩擦因數不變,則服務員的最大加速度是多少?

對比例1,例2首先題型發生了轉變,由選擇題轉變成了計算題。在例2講評過程中,筆者同樣將話語權充分地交給學生,交由他們來講評分析。除此之外,筆者希望學生能夠重視對計算題書寫格式的規范性要求,在課堂上展示了小張與小王的兩份答卷,問同學更喜歡哪張?學生不約而同說小王的答題格式更規范,且賞心悅目。同時,讓學生指出小張答卷的不足之處:字跡略顯潦草,個別數字和字母容易被誤判;答題過分簡潔,沒有充分展現思路,很難找到得分點;作圖不規范,沒有適當文字說明。在學生共同反思之后,筆者趁機提醒學生答題應務必做到的規范格式。

三、課后反思

為鞏固講評課的效果,講評后要求學生再認真看一遍試卷,清理自己的失分點,避免下次再犯同類錯誤,提高學生認知水平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落實試卷所反映出的較為薄弱的知識點、鞏固不同類型的解題方法,課后可以設計針對性練習,進行大量的變式訓練和拓展訓練。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實驗)》.

[2]張根生.淺析高中高效物理試卷講評課.教學月刊中學版,2012.2(59).

猜你喜歡
試卷講評課課后反思課前準備
數學課堂有效復習策略初探
數學課堂有效復習策略初探
立足新課改,教好高中數學
淺析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策略
對構建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思考
試論中英語言教學的異同
如何創設高中物理高效課堂
探析初中數學試卷講評課的教學策略
高中歷史試卷評講課的有效性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