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思想的新境界

2016-05-30 23:18梁曉君
文化產業 2016年5期
關鍵詞:國際視野未來發展生態文明

梁曉君

摘 要: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思想的新境界主要體現在發展理念上。強調未來發展的理念,描繪了美麗中國和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新前景?;貞嗣裥枨蟮睦砟?,揭示了生態環境為了人民以及生態環境依靠人民的新本質。遵循自然規律的理念,開啟了山水林田湖系統發展和保護發展辯證統一的新思維。著眼國際視野的理念,突出了展現中國良好形象和提升全球生態質量的新維度。

關鍵詞:生態文明;理念;未來發展;人民需求;自然規律;國際視野

基于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破壞的殘酷現實,十八大將生態文明提到了史無前例的高度。2015年5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更是進一步凸顯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高度。2015年10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又將綠色發展提升到了理念的高度。思維是行動的指南,理念是實踐的先導,而唯有正確的理念才能指導成功的實踐。我國生態環境的保護、全面小康社會的建成都離不開生態文明理念的發展。研究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思想的新境界,即生態文明理念的新發展有著重要的實踐指導意義。

一、描繪新前景——強調未來發展的理念

十八大報告中有幾個關鍵詞:長遠大計、美麗中國、永續發展、新時代等等。這些新詞匯都注重可持續發展,描繪了未來發展新前景,體現了強調未來與永續發展的理念。

(一)建設美麗中國,開創生態文明新時代

“美麗中國”自提出之日起就成為了國內學界激烈探討的熱門詞匯。從字面上來理解,“美麗中國”一方面是指自然生態環境的美麗,另一方面是指人類社會環境的美麗,從而達到自然美和社會美和諧統一的新境界,也就是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的最高境界。具體來講,美麗中國是時代之美、社會之美、生活之美、百姓之美、環境之美的總和。十八大提出建設“美麗中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是應對自然資源短缺、環境破壞嚴重、生態日益脆弱的緊迫要求,更是對建設美麗鄉村、美麗城市經驗的適時升華。這種應時而生的戰略性選擇,彰顯了黨的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和諧發展的理念,體現了黨致力于改善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生態環境,打造綠色中國和生態中國的決心?!懊利愔袊敝卦诮ㄔO,而且要努力建設。

(二)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又是建設美麗中國的應有之義。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需要我們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生態文明關系民生福祉和民族未來。大自然撫育了人類祖先,給予了人類生存的優越條件,將來還會養育人類的子子孫孫。然而人類并未給予大自然應有的回報,反而將大自然破壞得丑陋不堪。面對發展的瓶頸,習近平不失時機地提出:“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本S護好自然界對我們人類永續的供養力是發展經濟的必然要求,這就需要我們把資源、環境、生態統籌協調好。需要我們全黨和全體人民的共同努力。

二、開啟新思維——遵循自然規律的理念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多次強調要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并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其中體現的辯證思維方式和系統思維方式都強調注重事物之間的聯系,這在生態文明建設全局中值得參考借鑒。這些思維方式也體現了遵循規律、實現共贏的發展理念。

(一)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系統思維

習近平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碧镎叱霎a糧食以維系人的生命,水者滋養田地以肥沃其土壤,山者涵養水源以平衡生態,而平衡之根本在于樹。環環相扣的生態鏈條說明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體重在生命要素之間的聯系?!叭绻N樹的只管種樹、治水的只管治水、護田的單純護田,很容易顧此失彼,最終造成生態的系統性破壞?!鄙剿痔锖煌馗髯苑止?,但每個要素又彼此聯系相互作用,牽一發而動全身,每個要素都是生命共同體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治理山水林田湖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要系統規劃、綜合治理以達到徹底根治。因此習近平提出“由一個部門負責領土范圍內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職責,對山水林田湖進行統一保護、統一修復是十分必要的”。生命共同體的系統性思維強調每個要素的作用及相互聯系,但也更注重各要素的輕重主次,以發揮共同體最大效益?!吧剿痔锖且粋€生命共同體”按照復言命題邏輯推理,就可以得出“人的命脈在樹”的終極論斷。樹是生態系統中最基礎的組成部分,這就意味著林業是一個事關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最根本問題。要拯救生態系統必須從樹木出發,拯救綠地、拯救森林。從森林入手來治理生態環境將會事半功倍,這就是生態系統的內部優化。

(二)發展中保護,保護中發展的辯證思維

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是一個日久彌新的問題??梢哉f是一直在關注,從未被重視。十八大以來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使環境保護成為了時代最強音。2013年5月,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蔽覈F階段已經進入了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以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優化生產力發展,在生產力發展過程中促進環境保護的探索發展新階段。

事實證明,脫離環境保護搞經濟發展是“竭澤而漁”,離開經濟發展抓環境保護是“緣木求魚”。發展與保護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是對立統一的。經濟發展決定人民生活水平,環境保護決定人民生活條件,兩者具有同一性,把握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同一性需要有辯證的思維。通過做好經濟工作,帶動環境保護工作的發展;通過環境保護帶動新興環保產業的發展。兩者相互帶動,確保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更快更好地發展。

三、突出新維度——著眼國際視野的理念

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不僅僅致力于自身生態環境的改善,更是要通過良好的生態環境展現中國良好形象,通過生態措施的蝴蝶效應提升全球生態質量。這種超出一國范疇的新維度,體現了著眼國際視野、強調國際交往的發展理念。

(一)讓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展現中國良好形象的發力點

中國環境外交不斷發展,國際地位不斷提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卻提出了“中國環境威脅論”。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抓住中國巨大的能源消耗量,認為中國是世界能源緊張的罪魁禍首;抓住中國由發展引發的水污染、大氣污染、土壤污染等環境問題,認為中國是全球環境污染的罪魁禍首。

中國在發展經濟外交的同時忽視了環境外交,忽視了生態環境的軟實力建設,由此被西方國家抓住了“小辮子”,并且大做文章來質疑中國污染治理能力和環保責任的承擔。這對中國的和平發展帶來了極大影響,中國良好形象的建設將會舉步維艱。的影響力和話語權也會紛紛削弱,由此也會影響同周邊國家特別是亞非拉國家的友好合作。

進入生態文明建設新階段,習近平針對國內外輿論在“十三五”規劃中強調“讓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展現中國良好形象的發力點”。簡單的一句話蘊含著一箭三雕的意義。首先,良好的生態環境正是生態文明的應有之義,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本質要求。其次,中國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對“中國環境威脅論”者的致命一擊,使對中國不利的謠言不攻自破。最后,中國良好的生態環境使“獨善其身”與“兼濟天下”達到了平衡。中國環境的改善必將促進周邊國家乃至世界生態環境質量的提升。通過改善國內環境、擊破不利謠言、提升全球環境這三者,重新樹立中國良好的形象指日可待。當然在世界交往越來越頻繁的今天,積極開展國際合作,積極推動建立全球范圍內的環境治理機制,也是我國良好生態環境建設和良好形象建設的應有之義。

(二)讓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提升全球生態質量的增長點

目前,全球約有60%的生態系統處于不可持續發展的狀態。天然林面積以每年660萬公頃的速度銳減,沙漠化土地達3600萬平方公里,100多個國家嚴重缺水;自1750年以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已上升了32%。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全球生態支撐系統將會面臨奔潰,人類賴以生存的生命基礎將不復存在。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有能力也有責任提升和改善全球生態質量。

如何讓中國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提升全球生態質量的增長點,就必須要做好以下兩點:第一,樹立全球命運共同體理念。單純而狹隘地治理本國生態環境問題而忽略與周邊國家的生態環境聯系,只能事倍功半。我們要看到每個國家的生態環境問題都不是獨立的,都是與其他國家息息相關甚至是全球性的。因此,在建設良好生態環境的同時,把其他周邊國家的生態問題考慮進來,用命運共同體的整體性思維進行分析,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環境治理效果。第二,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實現經驗共享。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科技發展水平遠遠不如有幾百年環境治理歷史的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這就決定了在有些環境問題治理上只靠中國自己是不行的,必須要向其他科技發達國家討教經驗??偠灾?,中國要建設良好的生態環境必須著眼于全球范圍,而不能局限于本國;同時中國良好的生態環境也能促進全球生態質量的提升。

猜你喜歡
國際視野未來發展生態文明
國際視野下的中國兒童音樂劇發展趨向分析
淺論江蘇省獨立學院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工業集中與廢棄物排放的關系
論微電影廣告的營銷傳播及發展策略
生態文明建設融入高職校園文化發展的思考
生態文明城市建設中花卉旅游發展策略研究
生態文明視閾下河北省循環經濟產業體系發展研究
淺析控壓鉆井技術探討與展望
適應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