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文學和女性

2016-05-30 23:28蔡科
西江文藝 2016年6期
關鍵詞:文學家文學藝術

蔡科

常常想象這樣一幅畫面:在某個夜深人靜、月白風清的晚上,溫柔的月光匍匐入室,留下半邊桌影。耳畔依稀聽到棕櫚樹寬大的葉片舞動出“嘩嘩”聲,半開著窗欞的紅葉簾驀地掀起,須臾蓋過桌影,地上不規則的圖案頓時像極了瞬間躍起的浪濤舔舐桌腿。案上的孤燈不卑不亢,沖淡些許黑暗,房間里有青燈、長卷、月華,還有高大的墻影。此時,一位散發清香、嫵媚可人、身穿紅裙的女子,捧一碗溫茶,神色安然地徐徐走來,她踩得很輕,生怕踏破了如夢一般的月華。

所謂“紅袖添香夜讀書”的景象大概如此吧,這是古今文人墨客期盼的美事,追求的目標,一朝夢里得到,醒后數日不忘,還為此勞心費神。于我看來,文學和女人是有著緊密聯系的,它們是那么相近,那么不可分離,就像魚兒離不開水,動物離不開食物。如果《紅樓夢》里女人太少,賈寶玉就不會那么遭人喜歡;如果《聊齋志異》里沒有狐妖,那么故事的趣味就會減掉一半;如果作家盡寫男人、政治、功名,那么作品就成了無聊的經文,作家當然也很快埋沒于歷史的煙塵,荒冢一堆,無人問津。世界上沒有哪一位文學家不喜愛女人,不喜愛女人的文學家難得寫出經典作品。文學家的風流韻事頻頻發生,范例就不一一舉出,雖一時招人白眼,但多年以后反成了人們紀念他們的佳話,可見文學家本身就是活生生的不需任何加工的藝術。

文學是一門研究人的學問,有人就有世界,有世界就有文學。一顆青草是不是文學? 植物學家看到的是種類,生物學家看到的是內部組織,普通人看到的是顏色和形狀,而文學家看到的是有別于現實世界并賦予它以人的特性,草開始有了靈魂,萬物皆有靈。人沮喪時,草便垂頭;人高興時,草便舞蹈。連一棵無關痛癢的草都要傾注感情,可見這人多么慈善,慈善最容易讓人想起母親,想到了女人,女人和文學這時走到了一塊。你若不懂女人,那是做不得文學的。你看古代的文人為什么多和青樓女子交往要好,道理即在于在此。樹葉飄落是文學,它劃過空氣的輕柔曼妙即是女人,所以詩人多半有一顆女人心。非此,他的詩篇是不會讓你感到纏綿欲絕、如夢如幻的。用女人的情懷做藝術,它產生的效果必能撼動人心。

孩提時代,我很天真的認為,全世界的女人大概像我母親一樣賢淑,事實不然,時間告訴了我女人也分三六九等。上等女人是一首優美雋永的詩,她含情一笑,可以勝遍人間無數,甚至全世界的花開也是因為她笑的緣故。中等女人是一首清新典雅的散文,她素日生活的家務操勞,剪輯其溫馨的片段,組編成幸福的畫面,平凡之中呈現出不凡的品質,給人傳達了深遠的哲理。下等女人是一篇耐讀而令人深思的小說,她人生當中的艱難困苦、起伏跌宕、愛恨情仇,演繹了世事滄桑和無常莫測。女人的美本質上接近于藝術的美,無論她的身體還是舉止神態都充盈了藝術之韻。興許有人問那女人為什么不都是藝術家,借用蘇軾的話回復:“只緣身在此山中”。且藝術家也需要天分,并非每個女人都有。

文學是孤獨者的幻想,是孤獨者與上帝的對話,是一顆心對另一顆還沒有出現的心的訴說。紅袖添香是非常文學的事情,書房里用功的時候還有美女相伴,非詩即畫,很難讓人不生嫉羨??v覽古今文學大師,他們的言論無不談到孤獨之于文學乃至一切藝術創造的重要性,當一個文學家在進行藝術創作的時候,他的心神是容不得任何實在之物的,也就是說“紅袖添香”的情景只能發生在文學家的創作進入化境時段——現實與虛構合為一體。照此看來,紅袖添香的浪漫唯美大概只有外人和俗人之見了,或者是文學家處身孤獨中的南柯之夢——想象罷了。文學和女人看似水乳交融,實質上是水火不容,兼得者難免多生困苦,像顧城,像徐志摩,像林清玄,像拜倫……這些文學家的情感閱歷并不順遂,因而“自古才子多風流”就不見為怪了。

有時,我害怕走進女人,唯恐失去了文學;有時,我也害怕耽迷文學,唯恐失去了女人。文學和女人使人愉悅,也使人痛苦,世間上的事情總是這么難解!

猜你喜歡
文學家文學藝術
我們需要文學
“太虛幻境”的文學溯源
紙的藝術
因藝術而生
藝術之手
古代邢地文學家述略——邢襄文學論之二
不為五斗米折腰
挽衣留諫
劉禹錫與《陋室銘》
爆笑街頭藝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