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日本電影《羅生門》

2016-05-30 00:06韓唱
西江文藝 2016年6期
關鍵詞:黑澤明羅生門電影

韓唱

【摘要】:本文主要對《羅生門》主題、情節、人物分析讀解;《羅生門》的視聽語言;《羅生門》對傳統的依從等方面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羅生門;黑澤明;電影

黑澤明在國際電影界的崛起,是由于他的代表作(羅生門),這部影片連獲兩項大獎,使得他在國際影壇上聲譽鵲起。事實上,遠在(羅生門》之前,黑澤明在國內便已是一些知名的導演,他的成名絕非僥幸所致。

1910年3月23日,黑澤明出生于東京的一個教師家庭。在當時社會對藝術完全漠視的風氣下,黑澤明所在的黑田小學的導師立川先生卻是一個倡導美育的先覺者,對班上學生施行天才教育。這種啟蒙教育在黑澤明腦海中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他在繪畫、映像方面敏銳、精確的素養亦由此而來。從京華中學畢業后,黑澤明進入一所美術研習班——同舟社。除繪畫之外,他在文學方面亦有著精湛的造詣。所有這些,都為他日后在電影上的突出成就奠立了堅實的基礎。

黑澤明是一個完美主義者,他的電影創作態度嚴謹到一絲不茍的程度,其精湛的技藝,深邃的理念使得他的電影絕大多數不僅在日本電影史上,甚至在世界電影史上均堪稱不朽的經典作品。例如,1948年攝制的《泥醉天使》,1950年攝制的《羅生門》,1951年攝制的《白癡》,1954年攝制的《七武士》,1957年攝制的《蜘蛛巢城》,1962年攝制的《椿三十郎》,1965年攝制的《紅胡須》,以及1985年攝制的《亂》等影片。

一、《羅生門》主題、情節、人物分析讀解

芥川龍之介的小說原作〈竹叢中〉,講述的是發生在平安時代的一個案件。那是一個因貴族政治而形成的紀綱廢馳、文化頹廢的時代,政治的弊害、道德的淪喪使得整個國家失去秩序和安寧,充滿著腐敗的氣息。因此有人認為,黑澤明將這部基色愁黯的小說拍成電影,旨在暗喻戰后日本道德的敗壞、腐化。更有人從原著精神看到對人性、對客觀世界的質疑,因而便將這種精神強加于電影(羅生門)上,認為黑澤明在這部影片中宣揚的是不可知論的哲學。的確,《羅生門》一片在很多地方都給人混亂、迷惑、愁黯、陰郁的感覺,但這并非是影片的全部,因而也就不能夠被確定為影片的主旨。

遍觀黑澤明的電影作品,我們不難發現這位杰出導演與眾不

同的興趣點。相對于那些以自然為主題,偏重于全景展現的導演來說,黑澤明則是一個極其注重觀念的人,喜歡由觀念出發進行構思。正如巖崎昶在其著作《日本電影史》中所寫,黑澤明的電影有時表現的僅僅就是善,或是惡,或是幸福、不幸、愛的美德等觀念,而對于人的存在問題或是存在的意義以及形式更有著濃厚的興趣?!八且讶朔旁谠囼灩苤?,給予一定的條件和一定的刺激,以測定他的反應。這種對人物的研究就是他的作品。

那么,《羅生門》的場景設置,無疑正是這樣的一個“試驗管”。

影片的背景是完全虛化的、純寓言式的,并不具體在某個特定的時間、地點。場景的設置也極簡單,除了河灘、公堂、山林之外,就是一個任何時代、任何地點都可能有的古城門遺址——羅生門。在這樣概念化的背景下,對人本身的透視無疑就可以被推到最前景。

原小說《竹叢中》是以七段供詞結構全篇的,其中蘊含的是

芥川龍之介單一的觀點:所有的真理都是相對的,根本無所謂真理。然而對于具有人道主義思想,對人的存在始終持肯定態度的黑澤明來說,這種觀點同他的主張顯然是格格不入的。因此,在采用原作情節的同時,黑澤明亦對其進行了必要的增補。

在(羅生門)中,情節結構采用套層形式,在中心事件(武士被殺)之外,又添置了一個框架故事:行腳僧、樵夫與下人在羅生門下的行動。這樣,中心事件由框架故事引出,在追述中完成,框架故事除了起到結構、串聯的作用之外,更在情緒和氣氛上起到了配合影片情節發展的作用。而結尾處嬰兒這一事件的牽人,則毫無疑問地成了導演意圖的直接表白。

樵夫的最后一段陳述是黑澤明在改編劇本時親自增加的,這樣,關于同一事件就有了四種不同的說法。在芥川龍之介的原作中,三個當事人有著三種不同的陳述,其旨意在于說明人的不可信任和自私自利。(羅生門)中加入樵夫的第四種陳述并非是為增加情節的撲朔迷離、錯綜復雜感,而是旨在澄清事實真相,揭露前三人謊言的實質。雖然由于樵夫隱瞞了偷竊短刀一事,致使許多評論家認為樵夫的話也不見得屬實,但我們無論從情節發展,還是從風格手法上來考察,都有理由相信,樵夫的話是基本符合事實真相的。除了偷走短刀一事之外,樵夫并沒有說謊的任何明顯理由,而且他同當事人也沒有任何關系,因此他沒有必要篡改事實。

他割斷了武士的繩索,與之決斗,在第23回合上他殺死了武士。

盡管如此,他還是很敬重這位武士,因為普天之下只有他能和自己斗上20 回合。然而實際上從樵夫的講述中我們知道,兩人非但沒有超群的武功,而且在決斗之時驚慌失措,逡巡不前,拼殺也極其笨拙難看,每次進攻都是以摔倒告終。

真砂的謊言則更是處心積慮。她不僅掩蓋了自己挑唆兩人決

斗的事實,更在敘述中把自己裝扮得孤苦無依,惹人憐憫。她以暴行的受害者的姿態出現,強盜走后,她苦苦哀求丈夫寬恕,豈料丈夫卻冷酷無比。她絕望之極誤殺了丈夫,以至于現在她既無勇氣自殺,又孤身一人無從依托。這種裝扮正像多襄丸對自己的夸耀一樣,意在抹消人們對自己的憎惡與反感。武士魂靈借巫婆之口說出的供詞,同樣是把自己裝扮成無辜的受害者形象。他把妻子說得不僅不貞而且惡毒,以博得眾人同情。同時為了美化自己正義的形象,又附帶將強盜說得那樣俠義。這里,他自己儼然成了道德的化身,強盜則是維護道德的使者。當隨意踐踏道德的妻子逃走之后,絕望孤獨的他選擇了自殺。為了圓謊,他還謊稱有人從他胸口抽走了短刀。三個人的假口供共同說明了一個問題,即人都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形象才編織謊言,因為每個人都認為自我形象最值得珍惜。然而影片最終要提出的問題卻并非止于此,面是通過這樣背信棄義、自私偽善的事件,探討人究竟應該不應該對人保持信心。

二、《羅生門》的視聽語言

日本電影在幾十年的發展中已形成了自己不同于西方電影的整體特點。例如,在鏡頭語言方面,傾向于靜止的畫面構圖,遠距離的攝影范式;在題材選取上,偏重于對自然主題的展現等。

這些特點使得日本電影具有了富于民族特色的獨特風格,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日本電影的一堵障壁,具有某些致命的缺陷。黑澤明作為在二戰中成長起來的“新生代”導演,其影片不斷地打破傳統,在視聽語言方面以實驗的方式作出了大膽、出色的嘗試。與此同時,作為對傳統藝術有著特殊癖好的日本導演,他又很自然地重視蘊含在各藝術領域中的日本民族精神,并將這種精神灌注在他的影片中。因此,如果我們從視聽語言上分析黑澤明影片的特點,那么這種特點就體現為對傳統的反抗與依從的并存。

具體到《羅生門》這部影片,其故事主題所具備的全部內涵,本身就對觀眾有著強大的感染力。而電影這一媒介區別于文字媒介的最大特點就在于它能夠對觀眾視聽覺造成生理和心理的刺激與撞擊,從而引起最直接的情緒反應?!读_生門》一片在充分調用了各種視聽覺手段之后,其藝術魅力早已是文字媒介在這一主題上遠遠無法比擬的。

l、攝影

電影的問題,說到底就是拍攝對象與攝影機兩者之間關系的問題,或者說是兩者如何結合的問題。從技術上說,決定于攝影機的位置及拍攝方式。日本電影由于受到早期戲劇表現形式的影響,加之日本人創作意識中獨有的樸實自然的風格,使得日本電影遠景和全景這種遠

(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

距離攝影位置的鏡頭較多,而在拍攝方法上,也更多地使用靜止畫面構圖。這種攝法一方面并不符合電影的本性要求,另一方面,對影片《羅生門》來說,其情節、主題的特性也決定了它決不可能采用這種攝法。

2.構圖

影片《羅生門》在構圖上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給人以窒息感,這也是黑澤明的一貫風格。羅生門下三人談話的場景即時時給人以這種窒息、壓抑的感覺。首先其色調是灰黯的,在鏡頭中有意避開亮的背景。其次,在攝距上常常以近距離鏡頭人為縮小空間,并讓人物在近距離鏡頭中做出大的內心情緒波動。即使采用了遠距離鏡頭,也常利用廊柱等物形成對人物的擠壓感。這樣,無論是人物的具體動作,還是其內心活動,在這一陰暗的場景中都令人覺得局促、難以舒展。這種帶有窒息感的構圖在黑澤明許多影片中都有所體現,例如在拍攝大場面的行動,如戰爭, 他則常常反其道行之,將大的行動設置在狹窄的場景中進行。影片構圖上的第二個特點是大量采用關系鏡頭。黑澤明并不傾向于在表現人物關系時頻繁使用正、反拍鏡頭,而是常把同一場景中的幾個人用單個鏡頭來表現。這樣,在一個畫面里,前、后景分明,既清楚地交代了人物間的位置關系、戲劇沖突,又通過人物的位置調度,在縱深上拓展了空間。尤其是林中三人關系鏡頭,不管人物怎樣運動,攝影機在跟拍時總能找到一個合適的角度,在鏡頭內清楚地區分前、中、后景。

3.剪輯

影片《羅生門)的剪輯有很多規范性的東西可供我們借鑒。例如,為該片熟練運用的動作切換。在影片中我們發現,許多鏡頭都是以某個人物的動作切出,而下一個鏡頭仍以這個動作切入。這樣,雖然景別及機位等可能都發生了變化,但因畫面內人物動作的完整、剪接后的鏡頭仍然會給我們流暢的感覺。這種動作的流暢恰是消弱剪輯痕跡的手段。

由于影片大量采用移動攝影的方式,這就要求剪輯應更多地考慮鏡頭運動的方向、速度等因素。黑澤明的剪輯不但流暢自然,還利用同方向同速度移動鏡頭的快速剪輯取得了獨特的效果。樵夫在林中行走時,同方向、同景別的運動鏡頭快速剪接了五次,而多襄丸攔著女人在樹林中狂奔的鏡頭中,竟有七個這樣的跳接。這樣的剪接節奏已經快得讓人幾乎無從察覺鏡頭間的切換,而將其誤認為是一個或兩個連續的完整鏡頭,然而,這樣快的跳接畢竟給影片增添了一種攝人心魄的奇特魅力。

4.音樂

談到(羅生門)的音樂,就不能不提及早坂文雄。他是當時日本最具個性和創造力的作曲家之一,他在音樂方面杰出的天分,敏銳的感受力,深切地啟發、影響著黑澤明。在配樂方面,他往往不依慣例,憑感覺進行大膽的嘗試。

5.景物

這里說的景物是指片中被賦予情感意味的樹林、陽光、風、雨、廢墟、城門洞、影子等,并非單純的自然環境;不同于著重表現自然的影片,《羅生門》這部探討人性的電影在景物表現上相當“儉省”。它力圖使人物脫離自然環境,重在對人物內心世界的開掘,但在適當的時機亦會將太陽、雨、影子等景物元素調起來積極地參與劇情,參與人物內心的變化,創造出欲望、歡喜、罪惡等意念的起伏。

三、《羅生門》對傳統的依從

盡管黑澤明竭力突破傳統的框架、探索全新的視聽語言形式,但作為在日本土生土長的導演,他對于傳統的依從又是一種無奈的現實。這種依從最突出地表現即是影片中明顯的戲劇化特征。

曾有影評家指出,黑澤明電影中的每一個演員都有很好的發揮,這是有目共睹的?!读_生門》中的演員也是如此,其精湛的演技將幾個性格各異的人物活生生的呈現在銀幕上。然而在片中我們卻又時??梢愿惺艿狡浔硌莸膽騽⌒?。這種戲劇性除了演員自身的原因之外,顯然也是與導演的風格追求相關聯的。

參考文獻:

[1] 高鑫.淺論小說《羅生門》中“門”的象征意義[J].考試周刊.2014(07)

[2] 仲沖.“羅生門”歷史發展中的語意指象差異性解析[J].德州學院學報.2012(05)

[3] 張婷.《羅生門》中的“羅生門”[J].時代文學(下半月).2011(08)

猜你喜歡
黑澤明羅生門電影
黑澤明的戰爭創傷——電影《八月狂想曲》主題探析
西方的黑澤明
東方人忘了黑澤明
產婦自殺的“羅生門”
三株 人事變動羅生門
羅生門下的人性丑惡——解析電影《羅生門》
湯姆?提克威影片的審美特征
解讀張藝謀影片的視覺審美
后現代視域下香港電影的解構與建構
國產“現象級”影片的跨文化癥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