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認識我自己!

2016-05-30 23:28韓菊
西江文藝 2016年6期
關鍵詞:布勒超現實現實

韓菊

【摘要】:通過尋找開篇的問題,我是誰?來論述超現實主義的精神。從超現實、超道德、超美學三個角度論述超現實主義文學的精神內核,并得出結論,“我”是超現實主義最自然也是最真實的展現,也是超脫理性的,“我”的美是痙攣的,“我”是神秘的。

“人啊,認識你自己!”俄狄浦斯在猜對謎語后獲得斯芬克斯這一忠告,就此踏上自我毀滅的征程,這是希臘古典主義時期人生命運對俄狄浦斯的戲弄與壓迫。正是理性撲殺俄狄浦斯,殺父娶母的真實是淪喪背德的,于世所不容,被天地、為人自己所誅?!拔沂钦l?”《娜嘉》開篇布勒東拋出問題,誰是我?誰認識我?我是誰?我認識誰?都是謎題,都待他者、后人追根溯源?!罢J識我自己”是布勒東,是娜嘉,是超現實主義作家們自始至終尋尋覓覓的課題。

一、認識超現實的“我”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狂潮暫歇,四年的戰爭威力足以毀掉世人的現實世界與倫理道德體系,不安像顆鮮嫩的種子,早在大戰爆發之初就深埋于人們心底,52個月鮮血淋漓的日子,不安俱已竄成懷疑的大樹,聳入云霄,并伸出無數叛逆的枝椏。雖轉型于無疾而終的達達主義,但超現實主義還是繼承其基本精神的,即現實是不可靠的,不可相信的,不可依賴的,以文學與藝術為武器來否定世界,表達其叛逆之情。布勒東于1924年發表的《超現實主義宣言》中對超現實主義有這樣的定義:“超現實主義,名詞。絕對的精神的自動主義,企圖運用這種自動主義,以口語或文字或其他的任何方式去表達真正的思想過程。它是思想的筆錄,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不依賴于任何美學或道德的偏見?!币跃駚碚瓶噩F實,而不以理性,是布勒東眼中的超現實。

(一)自我回憶的粘貼

“吾日三省吾身”自是檢省“我”的手段,布勒東以回憶來自省,《娜嘉》第一部分自我的回憶里統統都是“我”的顯現??此破椒€連續的生活中會時不時出現“令人踉蹌的事件”與“令意識墜入深淵的事件”,我會因這突發的事件而驚魂失魄,暫時失去連續生活的理性,真我在這時顯現了。布勒東敘述的事“毫無預先設定的順序”,是完全隨時間的任性與隨機性的,殘存了什么就講述什么,這種雜亂無章的思維中,最易出現“我”的痕跡。布勒東醉心于超現實主義研究,其記憶的殘存大多與“超現實主義聯合會”的成員或者活動有關,與艾呂雅通信,總是見到羅貝爾·戴斯諾斯在睡覺,迷戀上蘭波的人與詩句,以游戲的方式討要一位女士的藍手套又迅速請求交換,等等,都是片段式的回憶里的超現實。布勒東非常厭惡工作,認為工作不論是自己的還是別人的都不值得尊重,很顯然,這是對當時資本主義工業化社會的本能的厭惡,他說“我更愿意在黑夜里行路,而不自以為是在白日中行進?!辟Y本主義文明真是行走在“白日中”嗎?布勒東并不這么看。超現實的“我”于自己精神肯定處行走,而非社會肯定處行走。

(二)內傾精神的挖掘

法語中有句諺語說“告訴我,你與誰經常交往,我就能告訴你,你是誰”,與古中國的諺語,“觀其友知其人,”是一個意思。布勒東無所事事、百無聊賴之時,見到了心中的繆斯,娜嘉,“她走路時頭仰的很高,與其他路人都不同,”頓時如一股清泉令他神清氣爽,并“立刻與她搭話”。不得不提的是,娜嘉毫不猶豫的承認“我是游蕩的靈魂,”而布勒東開篇就張揚“活著的時候就扮演一個幽靈”,此幽靈便是彼游蕩的靈魂,繆斯娜嘉是布勒東心靈的映射,可以說是另一個布勒東,“異性的他者”。而娜嘉到底是怎樣的角色呢?她物質世界極度匱乏,穿著寒酸,生活潦倒,幾乎成為一個妓女,但是她與布勒東熱烈地談論超現實主義的作品,無盡的贊同與擁護超現實主義,在精神上甚至比“超現實主義聯合會”中的成員還要接近超現實的精神要義。娜嘉更是與《女精神病人》中的索朗日靈性相通,結局類似,陷入超現實的夢幻中,在現實物質的世界被關進瘋人院,與理性隔絕?!坝^其友知其人,”不論是布勒東還是娜嘉,都是“我”的顯現,那從最遙遠的地方來與布勒東本人相遇的“我”,以精神主導肉體的“我”,內傾于夢幻世界的“我”。

(三)內外現實的同一

這里需要分辨一個概念,超現實主義不是超脫現實,他雖脫胎于極端虛無的達達主義,但他們并不滿足于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現實采取簡單否定態度,他們還想改變現實的途徑,解決人生問題?!赌燃巍防锊祭諙|唯一記錄的夢,強調了他思緒中“可怕、可憎,甚至殘酷的一面”,布勒東借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用詞“復因決定”來解釋他的夢,即夢是現實生活強烈印象的反映,是精神世界與外界溝通唯一的途徑。娜嘉最后墮入瘋狂,實是以自我的需求建構起了自我的世界,與此同時,在她外在世界的世人眼中,娜嘉自然精神不正常。精神世界與外部現實間以此達成一種微妙的和諧,超現實主義黨人們訴諸瘋狂,探尋深層的內在世界而求現實世界的理性。以此看,娜嘉是誰?就是布勒東,就是“我”,“超現實主義最自然也是最真實的展現”。

二、認識超道德的“我”

布勒東與娜嘉相遇、相識、相知,直至友情以上,情人未滿,可以說布勒東與娜嘉的關系是曖昧不清的,“我們之間是一種尷尬的狀態”,布勒東對娜嘉的感情是混沌且復雜的,有欣賞有戀慕有惋惜有同情,娜嘉本人亦是夾雜于道德與不道德之間,超越道德之上的人物。

(一)橫亙于人性灰色地帶

在走向上帝、還是走向撒旦的十字路口上,有些人走上了“羊腸小道”,而另外一些人則深入到“禁區”之中,但是,無論走什么樣的道路,都能通往那超然于善惡之外的獨一無二的境界。娜嘉即是走在超越于善惡之外道路上的一員。[1]

在布勒東眼里本該純粹的娜嘉于愛情并不顯得忠貞,認識了男大學生“可能愛上了他”,與他相處卻顯得三心二意,再次相遇時居然才意識到他手上有殘疾的手指,最后以“不想讓他為難”這樣荒誕不羈的理由離開了他,離別后又以思念對方,盡管“通信的時間越來越長”,自己的手指仍然很是講究。娜嘉看似極力保有自己的自尊,赤貧如洗的她拒絕了面包店老板的性暗示,“她歡快的說:十七,可以,十八,我就不干?!钡c布勒東約會時又無所顧忌地與其他男人調笑,“一個醉鬼不斷在我們桌邊轉來轉去,說些淫穢的話語”,迎接一個[1]又一個男人的飛吻。在常人眼中,娜嘉是神秘詭異的幽靈一般的角色,她白天的行為竟是被催眠過后的結果,她的“好朋友”催眠了她,幫她剔除不符合社會規范的行為,為她留下合情合理的行為規范。另外,娜嘉還帶有通靈者的色彩。她斷定“城市旅館”酒店外的廣場下有一條地下通道,預見了某一窗戶一分鐘以后會由黑變紅,甚至看見藍色的風。于友情娜嘉又非常地坦率,坦率至不顧布勒東的情緒與感受,她過去販過毒,健康狀況與財務狀況一樣令人擔憂,將自己所有的信都交予布勒東瀏覽,毫無理由地講述了一個男人在她臉上狠狠打了一拳,打得滿臉是血。布勒東將娜嘉視為自由的精靈,于空中自由飛翔的精靈,卻又束縛于“好朋友”的催眠,受制于社會的倫理規范。不禁要問,真正的娜嘉是誰?布勒東到底沒有給出回答。無論是純粹的尋找石頭遺跡,于友情愛情都不純粹的娜嘉,還是有時情緒化通靈的娜嘉,都回答了“我是誰?”對于這個問題,恰當的回答是不論是何種娜嘉,都是“我”的精神的體現。

(二)超脫理性

布勒東曾經多次以對天才的愛為名,在各處尋找天才,在這個意義上說,布勒東首次遇見娜嘉時的異動,是發現天才時從內心深處的認同感與本能的反應。作為天才的首要條件,必定是有靈氣、有才華,對待藝術是熱騰騰的態度。與布勒東幾面之緣后的娜嘉,沉浸入超現實主義的詩歌中,“她帶著極大的好奇心翻閱著”,游蕩于荒誕不經的意象之中,并為其而感動,“她的眼睛濕潤了,眼前出現了一片森林的幻覺?!背膶W之外,繪畫藝術創作上,娜嘉也展現出極大的天賦與才華,像是師承于畢加索,但事實上“娜嘉在我們見面之前從來沒有畫過畫”。娜嘉的幾幅作品都各有特色,其中不得不提的是娜嘉為布勒東創作的“情人之花”,這是一朵美妙的花,代表布勒東與娜嘉在一起的時間,成為了一個圖像象征。娜嘉的藝術鑒賞能力也是得天獨厚,“面對馬克思·恩斯特的一副非常難以理解的畫《男人們什么也不會知道》,她解釋了很長時間,而她的解釋與畫布后面細致的文字解釋完全一致”。

人都說天才與瘋子只有一線之隔,娜嘉恰恰印證了這句話。娜嘉白天的行為是“好朋友”催眠的結果,繪畫創作前常常出現幻覺,這些都是娜嘉瘋狂前的預兆,布勒東在介紹戲劇《女精神病人》時暗示娜嘉與索朗日必將殊途同歸,此后娜嘉的瘋狂一步步顯現。娜嘉瘋狂的初顯總是伴隨著藝術的靈光,她自覺地將水柱的噴射當作意象,象征人們的思想,“它們被同一種力量帶起,又是同一股沖勁和分射,這一墜落,永無休止”。其后的瘋狂,娜嘉帶上了血腥的氣息,她赤裸裸地講述一個男人對她大打出手,鮮血淋漓的事實使得布勒東痛哭流涕。瘋狂的前夕,娜嘉與布勒東“不再意見一致”,她根本不予考慮生活中簡單的事情,對時間徹底不感興趣,毫不隱瞞細節地講述自己生活中最悲慘的遭遇,拋卻掉了自尊,在娜嘉的世界中,“一切都很快顯得是一種升華或墮落”,就不是現實。不與布勒東聯系的幾個月后,娜嘉還是瘋了,得益于精神病院的禁錮,她甚至被布勒東與尼采、波德萊爾相媲美。布勒東說的不錯,是我們的時代認定其瘋狂,娜嘉只是敢不與常理與良好風俗的規則對路,這與超現實的精神相吻合,且與“我”的精神相暗合。

三、認識超美學的“我”

迥異于古典主義時期希臘美學講究的“和諧、勻稱、整齊、凝重、靜穆”的形式美與東方傳統的“俯仰宇宙、寄情山水”的情懷美,[2]超現實主義的美學是自由的游蕩著的,是叛逆于社會規范的,是雜亂無章隨性所至的。單單就西方的美學來說,他不再以寫幻逼真為貴,不再以線條規整為美,呈現出別樣的超越傳統美學的風貌。無可否認,在布勒東心中,娜嘉是美的,不論是外貌還是對于超現實主義的熱愛,都符合布勒東的審美觀,雖然最終娜嘉瘋了,被關進精神病院,但也無損于她在超現實主義作家們心中的美。

(一)現實中的“虛構”

何謂經典?現代人的解釋是經典作品需要經得起歷史的說長道短,布勒東的解釋是“去掉那一部分毫無意義的虛構情節之后,此書已經成為一個準確的典范”,超現實主義作家們并不需要遠離“現實的”生活去虛構,既然生活本身就是超現實的?!赌燃巍废袷侨沼?,又像是散文,文體的界限相當不明確,卻是沒有虛構的,盡管記錄的內容像是流水賬,且思緒凌亂,情節感也甚微弱。通讀《娜嘉》,讀者們很容易迷失本心,掉入作品的漩渦,如同生活本就是不穩定的,時不時出現動蕩的扭曲。于現實中,娜嘉通過幻想創作了許多繪畫作品,書中主人公的幻想,現實中的虛構。除娜嘉的繪畫作品,攝影[2]照片亦是《娜嘉》不可缺少的部分,現實中的街道,酒館外的廣場等等,不一而足,卻沒有一張娜嘉本人的照片。整部作品因此似真似幻起來,摻雜入神秘的因素,也不知娜嘉是否有此真人。由此,“我”看起來也是似真似幻的,是否有“我”呢?何處尋“我”呢?

(二)痙攣的美

于《娜嘉》的末尾,布勒東講:“美是痙攣的,否則就沒有美”!痙攣一詞,現代漢語詞典中解釋道:“痙攣是指肌肉突然做不隨意攣縮,會令患者突感劇痛,肌肉動作不協調”。美也會不正常抽搐,便成了常人眼里的丑陋。布勒東第一眼的娜嘉是清高的,“頭仰得很高”,顯得和藹可親“臉上可能浮現出一絲難以察覺的微笑”,但是她的眼沿對于一般金發女郎來說太黑了,像“蕨菜般的眼睛”,反射的卻是“幽暗的神傷,明澈的驕傲”。娜嘉外貌總體上看還是很違和的,像是眼睛抽筋一樣,并不顯得和諧美好。布勒東又說:“抽搐之美是朦朧的,色情主義的,爆炸式的固定,即時性的魔法,或者什么也不是?!边@簡直將娜嘉各側面的美全面的總結了出來,既妥帖又形象。

畢加索畫論中提出了“同一性”的說法,即現實與自我的交融和解。細細品評之,娜嘉畫作盡得畢加索真傳??烧f是布勒東與娜嘉愛情的信物“情人之花”就具有濃厚的象征意味,四只眼睛分別象征了布勒東與娜嘉,“兩人在一起的時間主要由這個符號來代替”,然而花的根部有一條毒蛇在虎視眈眈,預示了布勒東與娜嘉的關系并不穩定,不久的將來即會被毒蛇所吞噬。娜嘉的畫作都以幻覺為基礎,常常以抽象的意象作畫,表達的內涵很是隱晦?!拔摇蓖燃我粯?,都是美的,但這種美并不穩定,會經歷不穩定自回歸穩定,也或者永遠的不穩定下去了,美可能會痙攣一時,也可能痙攣一世。

認識超現實主義,認識布勒東,認識娜嘉,認識我自己,最后認識誰是“我”?!拔摇笔亲顝氐椎默F實,且不為倫理道德所約束,以一種痙攣的美呈現于大家眼前。并不能徹底說清“我”是誰,認識“我”自己也是不夠全面具體的,沒有人可以說得清楚,“我”是神秘的。

參考文獻:

[1]布勒東著.娜嘉.董強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2]伊沃納·杜布萊西斯著.超現實主義導論.老高放譯,三聯書店出版發行.1988

[3]布勒東著.超現實主義第一次宣言[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265

[4]周頤.何處方能尋覓我.淮北煤炭師范學院

[5]葛雷.布勒東的超現實主義美學及其詩歌創作.北京大學

[6]李徵.“叛逆的靈魂”論布勒東《娜嘉》的人物塑造.遵義師范學院學報

猜你喜歡
布勒超現實現實
達利的超現實之旅
為何一有可怕的事情發生我們就會用“surreal(超現實)”一詞 精讀
“超現實派”和夏加爾
我對詩與現實的見解
超現實主義的反叛與創新——論安德烈·布勒東的《娜嘉》
拾夢者
一種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強現實交互App的開發
現實的困惑
從虛擬走到現實,有多遠?
超現實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