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中國透視藝術和西方透視學的區別

2016-05-30 00:12牟春福
西江文藝 2016年6期

牟春福

【摘要】:中西文化差異和社會經濟背景;不同的透視規律;透視在中西畫面中的應用;繪畫藝術表現的不僅僅是視覺圖像,更是一種思想文化的傳遞;中西文化的差異決定了中西繪畫創作的特質;

【關鍵詞】:中國繪畫;西方繪畫;中西方繪畫的區別

透視學產生于西方,是西方寫實繪畫的主要形式法則之一。它集中地體現了西方古典繪畫的傳統審美理想和創作原則。在中國古代繪畫史中不曾出現“透視”這一術語,也不存在這一術語所指向的繪畫法則。但是,如果說,如何在一幅畫中表現出空間位置、很好地描繪物象的輪廓以及處理好物與物的位置關系,那么,這在中國畫史中是存在的,并且是中國畫優秀傳統的一部分。透視法的產生與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筑學、幾何學的發展密不可分。人們公認,15世紀意大利建筑家布魯熱萊斯基創造了透視學,而另一位建筑家、畫家、美術理論家阿爾貝蒂進一步作了理論上的總結。透視法的產生還與文藝復興時期“暗箱”理論的產生、對人的視覺原理的研究密不可分。在這方面,著名科學家、畫家達·芬奇貢獻很大。

一、中西繪畫的差異

中西繪畫由于文化背景和審美趣味的差異,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不同的透視特點。一、透視的發展;透視是藝術家為滿足反映客觀事物的再現,根據不同的;藝術家們以希臘人關于滅點透視法和縮短法的知識為基;二、透視在西畫中的應用;西方繪畫為了達到真實而客觀地表現現;實空間,利用焦點透視成功地模仿自然;焦點透視表現空間,畫家的視點是靜止的,位置是固定的;面空間表現以展現深度空間為主,以真實的。中西繪畫由于文化背景和審美趣味的差異,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不同的透視特點。由于受中國傳統思維模式的影響,中國傳統繪畫形成了把表現生命意識、體現生命精神作為藝術表現的主要追求,這與西方以再現客觀為取向的思想是正好相反的。在西方藝術在理論精神的影 響下,鐘情于對客觀對象的物理變化,因此加速了透視學的發展。對中西方透視進行系統的研究,對每一位從事藝術學習的人來說都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二、透視在西畫中的應用

焦點透視。通常只有一個焦點,一個或兩個滅點。西方繪畫為了達到真實而客觀地表現現實空間,利用焦點透視成功地模仿自然。以焦點透視表現空間,畫家的視點是靜止的,位置是固定的。視線向遠方層層探索,使畫面空間表現以展現深度空間為主,以真實的視覺為基礎,注重物象的形體與色彩。西畫的透視法是在畫面上依幾何學的測算構造一個三進度的空間幻影,因此焦點透視就是以表現一個視點下的深度空間為特點,營造一個現實空間的逼真幻覺。在一個靜止的視點下,畫家就會把物象與視點的不同距離所形成的形體比例、色彩對比、明暗關系等真實的表現出來,并按照視覺所觀有序的加以安排。餐桌和后墻呈平行線狀態,既增加了畫面的穩定性也顯示另外在后墻正中位置的耶酥的崇高感。此外,畫面中明暗對比最強烈的是中間部分,即耶酥頭部位置,這是由于耶酥背對著明亮的窗戶而其他人物都處于相對較弱的對比中,這些都為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創作增添了輝煌的一筆。

三、透視在中國畫中的表現

中西方的思維差異在繪畫中表現得更為明顯,中國繪畫乃是散點透視,例如畫一個立軸,山上能看見,水中能看見,房子里也能看見,是全方位的散點透視。以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為代表的西方繪畫是焦點透視,并且建筑在解剖學的基礎之上。兩者相對比,中國的藝術思維更注重整體,而西方藝術思維則更重局部細節。如此例證,在宗教、醫學等方面還有很多。 中國的透視方法采用的是“散點透視”,也就是一幅畫里可以看見上中下多個方向;西方的則是“一點透視”. 中國的透視方法采用的是“散點透視”,在山水中表現為平遠,深遠,高遠。比起西方的近大遠小的透視法更富浪漫色彩,更富有意境

繪畫藝術表現的不僅僅是視覺圖像,更是一種思想文化的傳遞。中西文化的差異決定了中西繪畫創作的特質。我們把中國傳統繪畫用主觀詩意境界統領畫面形象位置經營的語言特征稱為心靈空間的圖式經營,這是一種歷史的必然性。道家美學通過實現有限的個體心靈與宇宙生命節奏的審美交融,從而在一個更為廣闊、更具超越性的審美中實踐了儒家美學以藝術成就人格的理想,它是心物統一的。這些思想觀念在中國古代乃至現代的中國畫創作中都起著主導作用。中國畫的構圖和留白都是通過這些思想依據去實現的,由此而體現出的透視原理是不言而喻的。

中國畫的散點透視法,“散點透視”本是西方透視學范疇,是透視學中“焦點”的二次移位,它是建立在“視覺錐體”與“玻璃屏畫面”的觀念上的。說中國傳統繪畫早就存在著“散點透視”,繼而暗示著中國繪畫中也存在透視學。這種詞語的移用混用常常模糊了人們的視線,容易造成概念混亂、認識不清。散點透視法使得視野寬廣遼闊,構圖靈活自由,沖破了時間與空間的局限。畫家在表現實際空間時的視點不局限在一個固定位置,而是在時間流程中“仰觀俯察”,具有流動性。并且把多時空下的視覺印象整合在一起,打破焦點透視的局限,使畫面空間隨主觀表現的需要而任意擴展,具有流動性。因此,觀察者的視點不是固定的,而是流動的。

結論:

中西文化差異和社會經濟背景造就了不同的表現形式,在歷史發展中逐步形成了各自獨具特色的審美趣味和透視規律。通過梳理中西傳統繪畫發展的歷史就會發現,中西繪畫空間表現都是對現實中客觀物象的視覺反映。中西繪畫在對客觀物象進行藝術加工和改造的同時注入了不一樣的主觀思想。中國傳統繪畫所提倡的意象,充分體現了主題思想,使繪畫表現成為表達情感和承載思想的載體。但盡管是意象化的,卻并沒有拋棄對視覺真實的反映,只是沒有如同西方傳統繪畫那樣過分鐘情于利用知覺來進行創作而已。中國古代山水畫所提倡的三遠法,從不同角度來塑造心靈空間,這是表現手法的意象化,卻仍是對自然真實的表達,只是虛構了空間而已。

參考文獻:

[1]常銳倫:《繪畫構圖學》,人民美術出版社,2007.10.

[2]殷光宇:《透視》,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999.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