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期翻譯”與“譯名”的翻譯觀比較

2016-05-30 00:21畢雅菲
西江文藝 2016年6期
關鍵詞:文學經典

畢雅菲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許多外來詞匯的涌入使得本土語言文化變得更加豐富。然而現代人卻更加渴望了解文學經典,而古語與現代語之間的時間差和文化差給翻譯造成的一定的阻礙。本文將對“跨期翻譯”和“譯名”這兩種翻譯觀從譯本對象,翻譯目的動機和翻譯方法進行分析比較,進而得出這兩種翻譯觀都各有所長,兩者的結合可以更好地促進翻譯的發展。

【關鍵詞】:文學經典;跨期翻譯;譯名

“跨期翻譯”和“譯名”是翻譯理論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缙诜g即對同一種語言在不同時期的兩種形式的翻譯。不同時期語言文化現象和社會背景有所不同,因此譯本有時需要迎合當下的時代語言和讀者對于文本的接受力。譯名,顧名思義即翻譯過來的名稱,多采用音譯,意譯的方法對原語言進行翻譯。下面就兩翻譯觀的譯本對象,翻譯目的動機和翻譯方法這三個方面進行比較分析。

一、兩者針對的譯本對象有所不同

(一)跨期翻譯是對不同時期的不同翻譯形式,譯本的對象通常是古典的文學作品,《圣經》、《新約》等等。Douglas Robinson 在《intertemporal translation》中提到,跨期翻譯可能涉及到更新一篇譯于一兩年前的翻譯文本,其中不僅僅包括對參考書目的更新,還包括更新譯者在修辭方面的最新想法。這個過程看起來像是重新修訂,但是在重寫某人一年前的作品時,這個過程就成了翻譯。

(二)相對比跨期翻譯來說,譯名是對詞語的翻譯,而不是對古典文學的翻譯。從胡以魯的“論譯名”譯文可以得出譯詞和借詞之別:“傳四裔之語者曰譯,故稱譯必從其義;若襲用其音,則為借用語?!苯栌谜Z不一定要借用外語的字形,也不一定要借用外語的字音。有時候外國人翻譯的時候湊了一些字,用的字形字音都是中國的,但讀起來讀不通的,那還是借用語。借用語本來就不在譯名范圍內的,只是有人造出來和義譯相比較。所以才出現了音譯的概念。入侵的外語就是指借用語,它產生的原因是:1.由事物或思想傳來,而本國沒有。想創新詞,但是本國的詞庫里又沒有相應的詞。2.文化較弱的國家。它們的文字通常會吸取大量的借用語。就像日本和東南亞一些國家的文字大量的借用漢字。因為它們的思想文化比起中國來說太弱了,本國又沒有相應的文字思想可以意譯,只好吸取大量的中國來的借用語。3.中國的文化就很強大,像是佛經里的借用語除了佛教徒知道,幾乎就不出現在世俗中。元朝統治了上百年,也只借用了一個歹字。滿族的文字文化則是被漢族文化給同化了。我們基本上沒有借用他們的語言。之后,外國文化傳入中國,借用語才跟著多了起來。

二、兩者翻譯目的動機不相同

跨期翻譯目的是能夠讓現代的讀者在感受古代與現代譯作的不同差異的同時,也能夠通過現代的語言來重現原作的思想??缙诜g的重點通常放對文字的理解上,而在文字的表達上,譯者更傾向于歸化的方方法,用目的語更好地傳達原作的意思,使文本更具有可讀性和便于當代人群接受與理解。當然,跨期翻譯和語際翻譯是一樣的,如果原著的創作時間與譯作的時間相差很小的話,那兩者之間的意思差就會變得很小。在翻譯的過程中,語言文化背景的差異是進行翻譯的桎梏。在七世紀時,意大利語的形態幾乎沒有發生過太大的變化,而希臘語變化也少,因此現代人只需稍稍進行跨期翻譯便可以讀通一些著作,如《荷馬史詩》。而譯名的目的是讓中外語言文化之間更容易相互理解和接受,促進了彼此文化的大融合,豐富語言的多樣性,擴充本國詞匯與世界相匯,比如一些音譯的詞語,show譯為秀,microphone譯為麥克風等等。雖然僅從字面上無法得出詞語的含義,但它的發音卻是與原詞如出一轍的。

三、兩者翻譯方法有所不同

(一)跨期翻譯中,譯者試圖用譯入語來重現源語言,比如紐曼在1851年英譯荷馬的時,曾試圖將譯入語進行古語化,還有譯者對譯入語進行歐化或者現代化,使文本內容過于牽強的與現代元素相結合。原著之所以很難被現代人理解和接受,就是因為源語言過于晦澀陳舊,沒有采用當下語言的用語習慣和流行元素。所以,為了使著作更易被現代人所接受和吸納,譯者們也開始普遍采用語言現代化的特點?,F在的譯者們另辟蹊徑,在保留原著意義的基礎上,通過使用當下的流行語和俗語,對原著進行翻譯,能夠更好的被目的語的讀者接受和理解。

(二)對于譯名來說,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大量外語詞匯進入中國,若是摒棄音譯的方法,單純使用借用是無法對大量的詞匯進行翻譯的。歐美國家語言屬于同一語系,文化背景差別不大,所以借用起來較易理解,經過時間的推移便形成了自己的語言文化。既然“譯,傳也?!?,那么不管是借用語或是音譯的詞語,若是不能被人們普遍運用的話,必將會逐漸消失的。以下是一些譯名的法則:1.人名要音譯,不要意譯。2.金石化學之類的,可以用意譯的用意譯,不能的用音譯。3.機械之類的,有意義的用意譯,沒有的用新詞。4.地名和人名一樣。有的可以適當增減按習慣來。5.官號可以借用外來語。不過現在法制大體相同了,也可以按法制來統稱。6.鳥獸蟲草,我國本有的就用本國名,沒有的就用意譯名,意譯也沒有的就用音譯。

(三)當在譯名的過程中,需要采用意譯的手法時要遵循一些原則:1.我們以前有的名詞,雖然概念有所不同,但是還應用原詞。就像日和月,雖然陽歷和陰歷所指日期不同,但是月和日還是應該用原稱。2.我們以前固有的名詞,雖然意義不盡相同,可能原來的意義小于現在的意義,但是還應采用比如名學。我們要相信,事物的實體發展了,名詞的意義范疇也會增大,就像西方古希臘的邏輯學和現在的邏輯學大相徑庭,但是他們還用一樣的名詞來表示。3.我國以前有這個名詞,但是廢棄了,翻譯的時候不妨取而用之。比如洋火翻譯成火寸。4.我國沒有這個名詞,日本人假借過去所成的新詞,意思和中文也相同,也可以用。比如,淘汰,社會等詞匯都是取自中國的漢典,而主觀,客觀等也與他們不謀而合。5.以前有的名詞,后來被新詞代替了,翻譯的時候應選取新詞。比如有人本應翻譯脫帽結果翻譯成免冠。6.日本人所譯的詞,只要意義與國語相通的,都可引用,不必求全。7.日本人所譯的,但是誤用了漢字意義的,應該改譯。8.如果實在沒有對應的詞了,就把幾個詞合并起來,造個新詞來翻譯。9.取主要名詞的新意,比如把philosophy翻譯成玄學就得其精髓了。10.翻譯的名詞要簡單易懂。11.根據國情來進行翻譯。

跨期翻譯是一個繼承、傳播、借鑒、創新的過程,譯本的老化促使人們更新譯作,使好的著作得以重見天日,獲得新生。它的必要性在于延續文學作品的生命,它的價值在于不斷的創新和超越,為世人所接受和傳承不朽的文學經典。而譯名作為一種重要的翻譯理論,具有不容忽視的地位和作用。譯名同樣具有創造性,它與時代相融合,共生存,豐富語言文化的多樣性?!翱缙诜g”與“譯名”兩種翻譯觀都各有所長,兩者的結合可以更好地促進翻譯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隋榮誼.跨期翻譯[J].英語知識.2011(03).

[2]王鐵昆.漢語新外來語的文化心理透視[J].漢語學習,1991(1),35-40

[3]胡清平.音意兼譯-外來語中譯之首選[J].中國翻譯.2001(6),28-31

[4]屈文生.談人名翻譯的統一與規范化問題-從查德曼,還是查德曼大帝說起[J].中國科技術語.2009(05).

[5]劉桂蘭.論重譯的世俗化取向-在翻譯活動與價值實現的交合點上[J].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

猜你喜歡
文學經典
淺談金代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辭》的傷痕與道義
引導學生研讀文學經典 尋找獲得語文素養途徑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學經典閱讀
漢人政治權力與文學經典傳承的關系
永恒的莎翁
從文學名著到舞劇成品
文學是一座塬,電影在塬上
論通識教育視野下的文學經典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