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漢子”形象的社會建構

2016-05-30 01:46吳亞男
西江文藝 2016年6期
關鍵詞:女漢子

吳亞男

【摘要】:“女漢子”這一新的女性形象符號的產生,具有深厚的社會基礎,本文從符號互動論視角出發,探討了“女漢子”何以產生及其多樣性內涵與社會影響。

【關鍵詞】:女漢子;青年女性;符號互動論;形象建構

一、背景及問題

在信息社會,網絡語言成為當代社會文化的縮影和注解。隨著當代社會價值觀的多元化,女性身上的符號和標簽越來越多,且更換的速度也越來越快。

“女漢子”的稱呼由來已久,而真正讓“女漢子”與其他女性標簽區別開的,則是2013年8月網傳的一張俄羅斯17歲少女照片,照片中少女精致的面龐加上發達的肌肉,讓網友驚呼為“史上最萌女漢子”,由此,大眾對“女漢子”的定位也由模糊轉向清晰。

審視“女漢子”這一當代女性社會角色的內涵及其現實意義,并從符號互動論的視角對“女漢子”形象進行建構,或者說以符號互動論的基本原理作為研究框架,對“女漢子”現象進行深層次的社會學詮釋便成為了本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綜述

筆者在CNKI高級檢索的“篇名”輸入中“女漢子”進行精確檢索共找到302篇文章且這些論文發表年度最早為2013年,其中2013年有66篇關于“女漢子”的論文,2014年最多,為191篇,2015年有45篇。而且在這些文章中,大部分是時尚生活雜志的內容,以及一些傳記文學方面的文章,屬于嚴格意義上學術論文的文章很少。經過筆者整理,目前關于“女漢子”的論文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研究方向:

(一)從文學研究視角分析

蔡曉靜、薄守生首先對“女漢子”這個詞進行了語言結構分析,認為在偏正式復合詞“女漢子”中不能把“漢子”當成中心詞,“漢子”在這里具有形容詞性,“女”才是中心詞,“女漢子”是女人不是男人,是指“具有男子漢氣概的女性”(蔡曉靜、薄守生,2014)。王偉從小說、劇本、等文學作品和新聞報道對“女漢子”含義進行了探討,通過“女俠的興盛”、“鐵姑娘的崛起”、“女特務的誘惑”、“女屌絲的浮出”四個專題,從古代的“女俠”到現代的“鐵姑娘”、“女特工”,再到最近的“女屌絲”對“女漢子”進行了多義建構,總結了不同時期“女漢子”的多樣內涵(王偉,2014)。

(二)從性別角色視角分析

孫艷艷通過研究當代青年女性的角色認同,認為一種健康的性別文化不應該僅僅贊同男性所具有的“漢子”特征——似乎只有具備了這些男性品質,女性才能獲得成功和認可,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種真正尊重女性、接納女性的性別角色文化(孫艷艷,2014)。賈月認為“女漢子”是社會現實影響下的女性青年亞文化和女性社會角色定位,它將在促進社會發展、彰顯女性獨立人格、凈化拜金主義婚戀觀、緩解社會養老問題等方面發揮一定的作用(賈月,2014)。

(三)從媒介傳播視角分析

李娟以2013年熱門網絡詞匯“女漢子”為研究對象,對其興起、意義、運用以及蘊含的文化意義進行探究,認為“女漢子”是一種具有創造性的網絡語言文化(李娟,2013)。譚瑤姬認為“女漢子”在網絡空間的傳播,顯示出女性角色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變化?!芭疂h子”的傳播,表達的是一個與中國社會轉型及文化變動有著深刻關聯的流行詞匯的發生和形成過程,從它的生產與傳播過程,可以窺探到性別傳播歷經的變化(譚瑤姬,2014)。

綜上所述,與人們對于“女漢子”現象的廣泛關注以及人們對“女漢子”這一詞語的普遍使用相比,近三年來研究者對于“女漢子”現象進行學術分析和探討的成果很少,且對于“女漢子”現象的研究視角大多停留于“單純的語義解析”、“性別角色”、“流行傳播”幾個方面,相對于其他社會現象的有關研究視角來說比較狹窄。另一方面,大多數研究在分析“女漢子”現象的時候又僅僅注重對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忽略了對這種社會現象可能造成的后果進行探討。

三、“女漢子”形象建構 ——以符號互動論為研究視角

(一)“女漢子”的符號意義解析

“漢子”原指成年男子,表現男性的堅毅、陽剛氣質?!芭疂h子”這一稱謂改變了“漢子”這一詞匯所指代的性別群體,將男性氣質附加在女性身上,賦予了女性新的含義,表現女性要求獨立、追求自我,打破了人們對女性的常規定義與思維。她們身上沒有傳統文化認定的女性應該有的溫婉、敏感、柔弱的特質,絕非“大家閨秀”,也非“小家碧玉”?!芭疂h子”雖然性格直爽甚至潑辣,但卻心地善良,樂觀開朗,心懷夢想,積極向上。

(二)“女漢子”形象產生的社會根源

就“女漢子”產生的原因來看:一是在全球化的影響之下,傳統社會中以血緣、地緣等建立起來的互動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二是女性社會生活的參與程度提高。三是男性特質被凸顯。四是家庭教養方式的轉變。五是大眾傳媒的形象塑造。

(三)“女漢子”的性別角色認同

現代女性越來越多地參與到政治、經濟以及社會生活中,“女漢子”跳出了傳統的角色框架,她們大都擁有一份自己的工作,在經濟上完全實現了“自給自足”,在生活中養成了萬事不求人的生活模式。另一方面,“女漢子”實現了對女性主體傳統社會角色的消解,體現了現代青年女性對自由生活方式的追求。此外,“女漢子”勇于挑戰社會世俗,源自于內心的自信。她們大都能樂觀地接納自己、欣賞自己,面對工作生活中的種種不容易,女漢子們大都不甘示弱,勇于面對。

回顧中國歷史,從“五四”新女性到“婦女干部”,從“鐵姑娘”到“新典范”再到當今的“女漢子”,中國女性社會角色經歷了歷史變遷。中國當代女性試圖尋找各種途徑來表達自身的性別意識,以此對抗意識形態話語對個性和性別差異的束縛?!芭疂h子”的出現可以說正是迎合了這一潮流。

(四)亞文化傳播的網絡標簽

在社會學領域,標簽理論植根于符號互動理論。網絡標簽行為背后是一種亞文化的風格展演,而亞文化的風格正是青年人在成長過程中對自我認同的一種不斷的探索。在網絡時代,“女漢子”的走紅便遵循了這一過程。與此同時,網絡傳播帶來的話語權下放,使網民具有了信息反饋的物質條件與平臺。網友對“女漢子”的關注是在價值認同的基礎上主動接受信息的傳遞,是符合自身情感需求的主動溝通方式?!芭疂h子”一詞不僅在網絡傳播中獲得了寬泛的特征描述,還在傳播與互動中不斷豐富了其內涵。

四、結論與討論

總之,“女漢子”的角色是一個對比的產物,它解構了當代性別規訓,并且將女性與從男性的二元對立中解放出來。透析“女漢子”現象,我們對互聯網時代的女性角色、女性地位有了更加清晰的定位,也更加期待通過女性文化實踐來重構一個健康、平等的兩性世界。

參考文獻:

[1]姜子華.女性主義與現代文學的性別主體性敘事[D].東北師范大學,2010.

[2]金一虹.“鐵姑娘”再思考——中國文化大革命期間的社會性別與勞動[J].社會學研究,2006,01:169-193+0.

[3]王金玲.2000—2007:婦女/性別社會學的西學東漸之路[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6:12-18.

[4]周大鳴,郭永平.性別、權力與身份建構——以大寨“鐵姑娘”為考察對象[J].青海民族研究,2013,01:5-10.

猜你喜歡
女漢子
馬圓圓:巾幗建功“女漢子”
我是勇敢的“女漢子”
品蟹 “女漢子”
當“女漢子”遇到“老漢子”
“女漢子”賈玲 掘金喜劇市場
百歲“女漢子”成就一個家
“女漢子”與女性主義
做個柔軟的“女漢子”
“女漢子”有了“指導員”
魅力“女漢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