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運用

2016-05-30 04:01全秀龍葉晨淇
西江文藝 2016年6期
關鍵詞:馬斯洛心理健康小學生

全秀龍 葉晨淇

【摘要】:需要層次理論由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他認為人性是樂觀的、振奮的,各種需要是“以一種層次的和發展的方式,以及一種強度和先后的次序,來彼此關聯”。將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應用于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關鍵詞】: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心理健康;小學生

隨著社會變革和時代的發展,尤其是計劃生育政策的實行,如今小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小學生心理問題正日益嚴重。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反思現在的教育方式,更要思考如何讓心理學理論在實際中發揮作用,開展有意義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已經刻不容緩。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與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相輔相成的,小學教育工作者將這一理論應用到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概述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在1968年提出需要層次理論,他認為人是一個一體化的整體,不能像傳統的本能研究者那樣孤立地、不分主次地研究人類的需要。人類的基本需要是按優勢出現的先后或力量的強弱排列成等級的,即所謂需要層次。馬斯洛將人的需要劃分為五個層次,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和歸屬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生理需要是指對于食物、水分、空氣排泄和休息等的需要,是個體維系生存與發展的基本需要,在所有的需要中它是第一位的。安全需要是指對于穩定安全、秩序、穩定以及免除恐懼和焦慮的需要。愛和歸屬的需要指需要朋友、愛人或孩子,渴望在團體中與同事間有深厚的關系等。尊重需要指希望有穩定的地位,得到他人的高度評價,受到他人尊重并尊重他人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指人希望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不斷地完善自己,完成與自己能力相稱的事情,實現自己理想的需要。

二、生理需要與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生理需要是指對于食物、水分、空氣、排泄和休息等的需要,是個體維系生存與發展的基本需要,位于需要層次體系的最低端,是最基本的需要。在小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學校應該保證學生在課間能夠喝到安全的水,午休期間能夠正常進行飲食,使他們免于饑餓。教室應保持空氣新鮮,經常通風,教室內如不注意通風換氣,將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及身心健康受到嚴重影響。在室內窗臺等位置擺放花草對學生的學習及身心健康也會起到很好的效果。學校應為學生定期安排體檢,教師應培養學生干凈衛生的生活方式,提醒學生有規律的大小便,讓學生養成良好的作息規律。

三、安全需要與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安全需要,如對于穩定安全、秩序、受保護、免受恐嚇、焦躁和混亂的折磨等的需要,還包括對結構和順序的需要。馬斯洛說:“我們社會中的普通兒童以及成年人一般更喜歡一個安全、可以預料、有組織、有秩序、有法律的世界?!卑踩ぷ髟谛W日常工作中是重中之重,只有安全的環境才能保證學校有秩序的開展教學工作。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與希望,小學生的安全受到極大地重視,但每年都有小學生在校期間意外事故的發生,因此小學生安全工作應該越來越被重視,越來越細致。

在小學中學生受到的傷害主要有兩種,一是建筑物傷害,指由于學校教學樓、雕塑標志等造成的小學生傷害事件。二是同學間傷害,指由于同學之間沖突、玩耍等過程中造成的小學生傷害事件。為防止學校安全事故的發生,學校應定期舉辦安全知識講座及安全逃生演練,使學生掌握安全知識及逃生技能;組成安全領導小組,對校園內安全隱患進行定期排查并及時處理。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班主任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培養同學間的友誼,避免出現沖突及爭執。

四、愛和歸屬的需要與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愛和歸屬的需要指需要朋友、愛人或孩子,渴望在團體中與同事間有深厚的關系等。自尊需要指希望有穩定的地位,得到他人的高度評價,受到他人尊重并尊重他人的需要。馬斯洛說:“傳統的團體的瓦解,家庭的分崩離析,持續不斷的都市化以及消失的鄉村式的親密,加劇了人們對接觸、親密、歸屬的無法滿足的渴望以及對戰勝目前廣為蔓延的異化感、孤獨感、疏離感的需要?!?/p>

小學生在學校中的人際關系主要是同伴關系與師生關系。同伴關系是年齡相同或相近兒童之間的一種共同活動并相互合作的關系。同伴關系為兒童的社會性發展提供了全新的體驗與探索,從而更有利于其社會交往能力和社會判斷力的發展。教師應通過教學及團體活動培養學生之間的親密感與友情,讓學生感受到集體的溫暖與力量。師生關系是小學生人際關系中的重要成分,由于小學教師在師生關系的建立中起主導作用,因而師生關系對小學生的影響更加深遠。教師要深化對“愛和歸屬”的理解,樹立關愛學生的形象,使學生能夠感受到老師的愛與歸屬感。

五、尊重需要與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滿足了愛和歸屬的需要后,人們開始關注尊重的問題。馬斯洛認為,人們對尊重的需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尊的需要,希望自己有實力、有成就、要求獨立和自由:二是受到他人尊重的需要,渴望享有名譽或威信,受到他人的賞識、關心、重視和高度評價。如果無法滿足自尊以及被別人尊重的需要,人們就會產生自卑、無助、沮喪的情緒。馬斯洛認為:“除了少數病態的人之外,社會上所有的人都有一種對于他們的穩定的,牢固不變的,通常較高的評價的需要或欲望,有一種對于自尊、自重和來自他人的尊重的需要或欲望?!爆F在大部分小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在家中受到父母的寵愛,很容易產生嫉妒、失望等情緒,教師應該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學生,關愛生理上有缺陷的學生,保護他們的隱私。教師更要避免體罰學生,尤其是當眾辱罵、體罰學生。教師要提高自己說話的語言藝術,經常贊美、表揚學生,把學生放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六、自我實現的需要與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馬斯洛認為自我實現的需要指人希望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不斷地完善自己,完成與自己能力相稱的事情,實現自己理想的需要。他說:“自我實現需要可以歸入人對于自我發揮和完成的欲望,也就是一種使他的潛力得以實現的傾向。這種傾向可以說成一個人越來越成為獨特的那個人,成為他所能夠成為的一切?!比藗冄刂枰獙哟紊仙龝r,所經歷的每一次成長都會帶給人無上的快樂和滿足。在小學中,每一個小學生都有自己的夢想,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將自己的夢想與學習聯系起來,每一次取得更高的成績都有一種超越和滿意的心態。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參加各種比賽活動,讓他們在比賽中充分發揮和鍛煉自己的能力,鼓勵學生通過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但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樹立可行可實現的夢想,畢竟小學生的能力有限。學校要開設各種各樣的校本課程,讓學生在校本課中鍛煉自己的特長。

通過將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與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在小學中營造出積極健康的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身心健康。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與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斷地去融合與完善,在這個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加入其它心理學理論更是一種完美的創新。

參考文獻:

[1]多俊崗:基礎心理學[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8.2

[2]林泳海主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2

[3]陳家麟: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操作與實務[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5

[4]陳威主編:小學兒童心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8

[5]R.M.利伯特等著,劉范等譯:發展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5

猜你喜歡
馬斯洛心理健康小學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基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我國冰雪體育旅游靶向營銷策略研究
怎樣培養小學生的自學能力
馬斯洛:人丑就要多讀書
論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啟示
我是小學生
從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論體育教師的分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