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區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問題研究

2016-05-30 09:45黃志強
西江文藝 2016年6期
關鍵詞:黨組織社區建設

黃志強

【摘要】:貴陽市云巖區2012年的人口數量為95萬人,2014年達到135萬人,增幅超過42%。人口的迅速增長給社區治理、有限公共服務資源帶來不小的壓力,傳統的社區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下社區的發展需求。如何實現社區黨組織從過去管理型服務向現在服務型管理的轉變,是解決當前貴陽市云巖區社區治理[1]問題的關鍵。

【關鍵詞】:社區;黨組織;建設

一、云巖區社區基層黨組織建設現狀

云巖區轄1個鎮、27個社區,是貴陽市中心城區之一。全區共建立功能較為齊全的社區服務中心16個,便民利民服務網點1441個,社區商業網點176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5個,社區衛生服務站25個,星光老年之家22所,現代老年公寓1所;全區有治保會126個,治保小組1358個,調解會126個,調解小組1358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目標責任制簽訂率達100%,樓群院落守護率達95%以上,全區各類社區志愿者隊伍達340余支,人數2萬余人[1]。近年來,云巖區緊扣建設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的發展目標,以滿足社區居民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為導向,在優化社區環境、維護社區穩定、發展社區文化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然而,仍然存在社區服務手段單一,社區服務隊伍能力不強,社區服務機制不健全等問題亟待解決。

二、云巖區社區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社區服務手段單一,難以滿足需求

第一,由于社區服務資源匱乏,導致服務內容和形式都比較單一。目前,云巖區社區活動大都停留在無償的、面向弱勢群體的社會救助等福利性服務,以及一些社區志愿者在節假日開展群眾慰問等活動,缺少群眾所需要的法律援助、醫療保障、資金信貸、家政衛生、就業培訓及咨詢等個性化服務。第二,居民自治沒有得到有效推廣。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意識尚未形成,居民個性化的需求不能在自治過程中得以充分體現。第三,目前社區開展的公共服務比較注重社區自身為群眾提供服務的方式,多以等待群眾上門尋求服務的情況局多,或是志愿者響應號召提供志愿服務,沒有對群眾多元化的需求進行深入細致地調查,不清楚群眾到底需要什么樣的社區服務,從而導致服務形式和手段單一,吸引力低下,無法滿足需求甚至難以獲得群眾的支持與認可。

(二)社區服務隊伍能力不強

第一,社區服務隊伍不健全。社區各種服務力量思想層次、創新能力、專業素養不高,在提供專業服務上顯得辦法不多、思路不清、效果不佳。不少黨員服務群眾的主動意識較差、做群眾工作的能力欠缺,投入服務的時間精力不足,在服務群眾的過程中往往出現被動應付、搞形式主義的情況。第二,部分社區和村居干部雖然工作熱情高,但受文化、工作經驗等因素的制約,只能為社區居民提供最基本的日常服務,更高水平的服務理念尚未形成。第三,目前提供服務的主體由社區工作人員、黨員干部、社會志愿者等構成,而村居尚未形成由黨員干部主導、專業人才提供個性化服務格局。

(三)社區服務機制不完善

第一,由于居委會的工作是由一級政府來進行安排,在城市基層管理體制改革后,政府的派出機構辦事處改為事業單位的新型社區,缺少相應的職權、資源、手段等,加上運行機制不健全,導致社區在基層層面上的統籌作用發揮地不夠好,使社區在開展一些工作中出現了“開展工作無方法、協調部門無權力、發動企業無手段、服務群眾無資源”的現象。第二,社區服務的經費保障和投入機制不健全。很多基層服務還面臨場地簡陋、設備老化、經費匱乏、創新不足的窘境。一些社區留不住專業人才,部分居委會工作人員和緊缺性人才待遇過低、人員老化,直接影響了社區工作積極性。第三,人才激勵機制尚未完全建立起來。如何讓社區志愿者在提供服務的同時,優先享受公共服務,是建立人才激勵機制的核心。

三、云巖區社區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路徑選擇

(一)搭建符合群眾需求的社區綜合服務平臺

1.構建綜合協調能力完備的社區黨組織服務平臺。以社區黨委為核心,深入開展機關黨員到社區報到、“千名黨員幫千戶,干部群眾心連心”[2]和“社區黨建連心行”等一系列活動,推動機關事業單位黨建服務資源向社區下沉,逐步完善社區與上級業務指導單位的聯動協調處置機制,加強社區黨組織服務的后項保障平臺建設,以達到提高社區綜合協調服務能力的目的。

2.構建社區居民自治服務平臺。以居民議事會為依托,以樓(院)黨小組為主體,在有條件的老舊小區、院落、樓棟,組建居民自治的樓管委。同時,進一步理順在新型小區中探索建立在社區黨委領導下的居(村)委會、小區物業管理委會、小區業主管理委員會之間的關系,加強社區群眾性文藝團體、體育團體等自發形成的社會組織建設。

3.構建多元化的社區信息服務平臺。通過創建群眾訴求服務平臺、社區養老服務信息平臺、社區醫療保障服務平臺、社區文化體育活動平臺、公共安全服務平臺等方式為社區群眾提供一個集休閑、養老、咨詢于為一體的社區服務中心。開通24小時便民熱線,公布社區公共電子郵箱便于群眾反映問題。通過整合社區各類醫療資源,為轄區居民群眾建立衛生醫療服務檔案。同時,每月定期召開由社區居干、黨小組長、樓長、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3]、駐轄區單位負責人和駐社區民警參加的治安形勢通報會和矛盾糾紛排查會[4],共同研究解決社區治安防范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排查矛盾隱患,調解矛盾糾紛[5]。

4.建設非公和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治理的公共服務平臺。如何理順新型社區與駐區單位、居委會、非公企業的關系,將直接影響到基層公共服務開展的效果。在社區黨委的領導下建立“非公黨建之家”、“愛心驛站”、“愛心超市”等公益性服務平臺,強化“非公黨建沙龍”在跨區域社會公益服務中的協同作用。通過設立“愛心超市”,對轄區經濟困難群眾提供價格優惠的商品。同時,通過黨員群眾捐助、轄區單位資助等形式,向困難群眾提供集資金幫扶和情感關懷于一體的黨內關懷機制。

(二)加強社區綜合服務隊伍建設

1.實施“領頭雁”工程,加強社區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建立并完善黨組織書記選拔培養、教育培訓、考核管理和監督約束機制,將基層黨組織書記培訓納入干部教育培訓的總體規劃。采取課堂授課、參觀學習與實地走訪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黨組織書記隊伍的政治思想教育,增強基層黨組織書記組織紀律觀念,提高做群眾工作和帶領群眾發展致富的能力。

2.優化社區黨員的教育管理。第一,搭建集社區黨員聯絡站、黨員活動站、黨員服務站、黨員志愿者(義工)工作站“四位一體”的黨員之家[6]。創建以社區業余黨校為主體的黨員服務與教育管理平臺,為社區群眾提供黨務咨詢、政策宣傳、政治學習、致富信息、就業技能等多種教育培訓。第二,創建以社區黨委為領導核心、轄區內非公和社會組織、黨組織共同參與的“愛心驛站”黨員實踐平臺,推行以“科

學定諾”、“簽名承諾”、“實踐兌諾”、“跟蹤問諾”、“民主評諾”的五諾工作法,[7]實實在在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從而提升黨員的黨性修養。

3.探索培養社工新途徑,強化社會工作者隊伍建設。以社區為單位,建立社會工作者實踐基地,面向省內高校建立社會工作相關專業人材引入機制,吸納高校畢業生到居(村)委會實踐鍛煉。同步建立“社工師”資格準入機制,將獲得“社工師”資格證書的社會工作者,納入專業社會工作者隊伍,重點負責社會服務資源綜合利用、居(村)集體經濟發展等宏觀服務領域工作。健全專業社會工作者隊伍工作運行機制,與居(村)“兩委”委員形成分工協作的工作格局。

(三)完善社區服務機制

1.建立健全社區(鎮)“大黨委”運行機制。建立社區(鎮)“大黨委”制、委員兼任制、黨建聯席會議制、輪值主席制、區域聯動制等運行機制。構建以社區黨委為核心,居(村)黨組織為基礎、駐區單位及區域內非公和社會組織、黨組織共同參與的城市區域化黨建工作新格局。同時,加強居(村)委會的中介服務功能建設,采取市場化運作方式,與商業服務業建立合作關系,進一步拓寬服務領域,逐步建立起無償、抵償和有償互為補充的服務工作格局。

2.建立社區網格化管理機制。探索以樓院黨小組、功能型黨小組為依托,在群眾中自發形成文藝團體、休閑運動等各類非正式組織和業委會、家委會等群眾自治組織。建立社區黨委——網格責任區——責任區內黨組織的管理模式,做到有情況及時反映,有問題迅速解決。

3.擴大社區基層民主建設機制。通過大力推行區域化黨建,建立社區黨組織(居委會)、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駐區單位“四位一體”的民主協商機制,建立社區事務決策民主聽證、監督評議等制度[8]。通過完善社區決策聽證會、矛盾調解會、監督評議會,群眾事務代理制和與居民公約相配套的民主管理制度,建立群眾公開提事、聯席會議議事、民主表決定事、定點集中辦事、嚴格制度監事的居民議事會“五步工作法”[9],不斷推進居民自治建設。

4.創新社區志愿者服務機制。建立志愿者服務年度星級評定機制,以此增強社會對志愿者的認同度。進一步整合黨團員志愿者和社會志愿者資源,建立由組織部門、群工委、文明辦和工青婦以及社區黨委等多家部門單位議事共商的志愿者服務工作聯席會議機制。同時,采取結對幫扶、鄰里互助、約時辦理等形式,經常性開展社區志愿服務活動,形成人性化的愛心便民服務網絡。

注釋:

社區治理是指政府、社區組織、居民及轄區單位、贏利組織、非贏利組織等基于市場原則、公共利益和社區認同,協調合作,有效供給社區公共物品,滿足社區需求,優化社區秩序的過程與機制。

參考文獻:

[1]諶鴻萍.黨旗在社區飄揚[N].貴州日報,2007-02-25,第1版.

[2]貴陽晚報數字版,2014,《云巖區啟動“千名黨員幫千戶,干部群眾心連心”活動——三千黨員上門幫扶困難群眾》(http://epaper.gywb.cn/gywb/html/2014-04/26/content_385133.htm).

[3][5]黃霞.“居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N].貴州日報,2014-02-18,第1版.

[4]黃翠平.讓群眾放心舒心省心[N].銅仁日報,2010-12-10,第6版.

[6]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4,《回歸服務職能貴陽市云巖區“一核多元協同”社會治理改革探索》(http://dangjian.people.com.cn/n/2014/1119/c117092-26055956.html).

[7]貴州基層黨建網,2010,《云巖區開展領導干部“四幫四促”活動》(http://www.gzjcdj.gov.cn/special/SpecialNews.jsp?spnewsid=10772).

[8]嘉興港區黨員干部遠程教育網,2012,《創建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具體標準》(http://www.jxgq.gov.cn/readnews.asp?id=1809).

[9]顧春雷.凝聚在黨組織周圍[N].組織人事報,2010-07-08,第6版.

猜你喜歡
黨組織社區建設
清華黨組織公開
社區大作戰
3D打印社區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在社區推行“互助式”治理
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思考和實踐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對癥下藥 強健基層黨組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