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旅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2016-05-30 10:25王勝楠
西江文藝 2016年6期
關鍵詞:生態旅游問題對策

王勝楠

【摘要】:生態旅游是一種以保護環境為前提的旅游活動,是世界旅游開發與發展的一種方向,隨著國內生態旅游的引入與興起,生態旅游的開發強度和范圍不斷擴大,游客接待量也逐年增多。與此同時,旅游區發展生態旅游也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這些問題已然給景區旅游業的健康與發展帶來了嚴峻的挑戰。雖然近年來,我國的生態旅游展示出強勁的發展態勢,但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就我國生態旅游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生態旅游;問題;對策

一、生態旅游的概念

“生態旅游”概念最早出現在中南美洲。早期,生態旅游指在滿足保護環境前提下,從事對文化和環境影響較小的游樂活動。1988年墨西哥專家謝貝洛斯·拉斯喀瑞給生態旅游下的定義是:生態旅游是常規旅游的一種特殊形式,游客在欣賞和游覽古今文化遺產的同時,置身于相對古樸、原始的自然環境中,盡情觀察和享受旖旎的自然風光和野生動植物。1993年國際生態旅游協會定義為:生態旅游是一種具有保護自然環境和維系當地人民生活雙重責任的旅游活動。國內的李日新等人綜合各方面因素提出:生態旅游是以生態學、系統科學、環境科學及可持續發展理論為指導,以良好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為基礎,通過科學經營管理,使旅游活動與旅游資源保護相結合,向游客提供高質量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實現旅游經濟與生態環境的持續發展。學術界通常定義為:“生態旅游是以有特色的生態環境為主要景觀的旅游。是指以可持續發展為理念,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以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準則,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和獨特的人文生態系統,采取生態友好方式,開展的生態體驗、生態教育、生態認知并獲得心身愉悅的旅游方式?!鄙鷳B旅游具有豐富的內涵和外延,其更強調的是對自然景觀的保護,是可持續發展的旅游。

二、生態旅游存在的問題

總的來說,隨著經濟發展、國民收入提高、旅游者環保意識增強,生態旅游已成為一種備受世人關注與親睞的休閑度假方式。生態旅游消費是一種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并重,以自然環境為基礎,以認識與保護自然為目的的新型旅游消費。

旅游業作為當今最具活力的產業之一, 在全國乃至世界都創下了令人矚目的經濟效益。生態旅游更是成為了新的旅游熱點,各類森林游、海島游、探險游項目層出不窮,吸引了海內外大批游客。然而,就在生態旅游項目紅火開展的同時,各類評論、報告、調查也不斷地出現在各種媒體、刊物上,警示著我們:由于發展生態旅游,已有許多珍貴的自然保護區遭到了不同程度破壞。生態旅游在為旅游市場貢獻新賣點的同時也給旅游資源帶來了深刻的負面影響,生態旅游作為可持續發展的旅游,其實踐性受到了嚴重挑戰,這迫使我們要來思考和解決其何去何從的問題。

1、景區生態環境系統失調

我國生態旅游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各方面都還不成熟,開展中受到諸多限制,其經濟收入、接待人數是主要的考核指標,這就造成了生態旅游經濟利益與專項化之間的矛盾。進入21世紀以來,景區商業化日益嚴重,當地居民、旅游開發商、旅游經營部門乃至地方政府把景區當成了“搖錢樹”,為了經濟利益進行無節制、超容量的開發,在景區內,甚至包括一些已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自然風景區,開山炸石、砍樹毀林,不僅導致水土流失嚴重,引發山洪暴發等自然災害,更使景區的自然度、自然美和自然資源遭受了令人痛心的毀損,導致自然和人文景觀極不協調,破壞了景區的統一性、整體性。當今,我國許多旅游風景名勝、自然保護區和森林公園,都面臨著人工景觀和人工設施過多過濫的問題,這正是過度開發所引起的,嚴重破壞了自然景區的完整性和真實性。有的地方在景區鄰近辦企業、蓋工廠、污水橫流,濃煙滾滾;有的景區對珍貴古跡隨意修葺,人工修整痕跡比比皆是,與其強調的“自然本色”極不和諧;有的不顧環境、條件是否允許,亂建佛像、寺廟和主題公園等。這些嚴重破壞了風景名勝的原始景觀和文化內涵,甚至影響了保護區內野生動物生存環境,導致其生存環境縮小,生物多樣性受到破壞。

我國旅游業發展迅速,但人口眾多,有小部分國民生態意識較差,亂刻亂畫、亂丟垃圾的現象還時有出現,再者景區管理者沒有合理規劃景區承載量,導致節假日景區人滿為患,而人們環保意識的缺乏,造成了旅游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地質地貌、動物、植被、水體、土壤和大氣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害。這些種種都制約了生態旅游業的發展。

早在一百二十年前,恩格斯就曾深刻地指出:“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而由于部分旅游經營者和旅游者的不重視或者無知而給景區環境帶來了很大的污染,使得生態旅游的健康持續進行受到了阻礙。

2、生態旅游缺乏科學規劃

生態旅游有別于其他旅游方式或旅游產品,它更加注重社會、經濟和環境三者效益的統一,只有通過科學的機制設計和制度安排,才能使三者有機協調統一起來。我國大部分旅游景區的生態旅游的發展都缺乏科學的規劃與指導,近年來,我國的生態旅游規劃工作雖逐步得到重視,但總體還比較滯后,特別是規劃理念、專業化水平和規劃深度不足, 很多景區經營者急功近利,環境保護意識淡薄,重旅游效益和產品開發,輕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嚴重阻礙了我國旅游名勝區的健康發展。

有些旅游區的開發,在缺少總體規劃與必要論證的情況下,盲目地進行探索式,粗放式的開發。這種重開發、輕保護的作為,造成了許多不可再生的貴重旅游資源的浪費與損害。調查顯示,目前仍有這種偏重于工程設施建設的旅游項目在開發,其對如何減少和避免旅游活動對環境的影響考慮較少。

這種把生態消費擺在首位,不惜以生態資源消耗為代價來獲取利潤的作法,必須引起高度重視,走出生態旅游的認識誤區已成為我國旅游業開展生態旅游首先應解決的問題。

3、相關法規制度不健全,景區經營者法律意識淡薄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旅游法規和生態區保護政策。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深林公園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等等。但關于生態旅游的機制細則仍不完善,開發者自然保護的法律意識淡薄,導致旅游景區開發中乏科學的論證,盲目開發現象時有出現,加之一些景區經營者又幾經轉手,造成管理中執法困難。

三.生態旅游的發展對策

發展生態旅游,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系統工程,更是一項紛繁復雜的管理工程。要持續發展生態旅游,應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與自然環境相和諧。必須把握適度的開發速度,控制接待人數,增強環境意識,否則,大量的游客會對目的地的環境造成過大壓力,破壞生態旅游賴以生存發展的環境。所以就需要按照生態旅游的要求去分級規劃、開發與管理,創造最大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針對以上生態旅游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對策。

1、加強宣傳教育力度

要擺脫和解決目前生態旅游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首先必須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產業觀、資源觀,要以可持續發展思想為指導??沙掷m發展是一種全新的發展模式,它以持續的資源環境為支持,將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緊緊聯系在一起,并把環境保護作為衡量發展質量、發展水平和發展程度的客觀標準。而生態旅游發展與其它旅游產業相比,受到來自環境、資源更多的限制,同時也因其巨大的經濟效益對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而具有更強大的生命力。

旅游從業人員及旅游者生態觀和環境意識正確與否,直接影響著服務質量及旅游活動時的主體行為,因此,應提高宣傳教育力度,使環境保護基本國策深入人心。使人們認識到,旅游環境的破壞不僅會對旅游業發展產生影響,而且會危機到個人利益,從而讓每一個人都能成為環境保護的主體,自發采取措施保護生態旅游環境。對決策者主要通過專題講座、高級研討會等形式強化其可持續發展戰略思想;對旅游從業人員和當地居民主要通過長、短期學習培訓提高其生態旅游從業能力和素質修養;對旅游者則主要是通過多種媒體進行宣傳引導,幫助確立生態倫理道德,自覺實現旅游行為的生態化。

2、科學規劃,合理開發

科學合理的規劃是生態旅游開發的前提,也是實現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在制訂旅游項目規劃時,首先要對生態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資源進行調查評價,在此基礎上進行可行性分析和論證,進而制訂出科學合理的旅游規劃,并以此為依據進行開發。在生態旅游規劃中,一定要將保護環境列為重點,使旅游設施布局和游客流量設計都建立在環境和資源可承受的能力之上,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生態旅游健康、穩定的發展。

為保證生態旅游中環境質量的高品位,旅游區內的相關建設必須遵循適度有序地分層次開發原則,杜絕任何形式的損害自然的行動。每個開發項目都須進行環境影響評估,要從生態角度控制景區設施規模、數量、用料、色彩、造型和風格,提倡以自然景觀為主,就地取材,依景就勢,體現自然美,對那些高投入、高消費、高污染的刺激經濟增長的項目堅決制止。古今中外的名山、國家公園和風景區都是精神文化活動場所,而非經濟場所,經濟開發可以在景區以外的地方進行。

另外,旅游景區應依據正確的生態旅游認識,制定總體開發規劃并報批,使之與地方各類經濟健康發展規劃相協調。規劃內容一經批準不得擅自改動,并加強實施中的監督管理力度。加強管理者的生態旅游知識培訓,完善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機制。

3、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執法力度

雖然近些年來國家關于旅游規范的法律法規不斷完善,尤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頒布之后,旅游業的發展終于有了法律保障,但相較于澳大利亞、加拿大等發達國家還是相對滯后的。而在具體的執行中,開發商、經營者和旅游者不遵循有關的法律規章制度的現象也時有報道。政府作為生態旅游的主要開發與保護責任者,必須盡可能完善一套既可源頭控制,又可末端治理,有防有治、防治結合的生態環境法律體系,規范旅游相關主體的行為,確保生態旅游走上依法管理的道路。同時加大執法力度,在各旅游區堅持以法管區,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加強對生態環境、自然景觀的保護。

旅游本身是一項產業,對環境的影響具有累積性。我國生態旅游目前還存在許多問題與挑戰,尤其是對資源的破壞和對環境的影響較為嚴重,因此,應盡快完善生態旅游相關法律法規,填補領域的空白,通過法律手段來規范和引導其健康發展。同時,建立有效的環境監測標準體系,定期進行環境質量監督和評價。針對目前法律法規在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嚴重違法違紀行為,我們必須在改革機制體制的基礎上,加大執法力度,并結合各種有效手段,真正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

四.總結

總之,生態旅游的發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對旅游資源、對旅游者都有較高的要求,但是只要經過各方不斷地努力,一定能夠實現生態旅游的長足發展,讓人們在生態旅游中體驗人文生態環境的親和與深厚。

參考文獻:

[1]嚴力蛟.生態旅游學[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7.

[2]張銳.我國生態旅游發展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5.

[3]宋瑞.生態旅游———全球觀點與中國實踐[M]·北京:中國水利出版社,2007.

[4]李麗紅.生態化法律探析[J]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年第1期

猜你喜歡
生態旅游問題對策
診錯因 知對策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寧都積極創建鉤刀咀生態旅游型清潔小流域
生態旅游對野生鳥類行為的影響探討
生態旅游產品設計與規劃研究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問題”干部“回爐”再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