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架空世界:動畫故事社會背景設計

2016-05-30 11:54朱一帆
西江文藝 2016年6期
關鍵詞:虛擬設計

朱一帆

【摘要】:隨著人們對娛樂的需求不斷發展,多種藝術形式得到變化和發展,也誕生了一批新興的媒體形式。傳統的繪畫藝術產生了名為漫畫的分支,并發展壯大成了動畫。各種形式的現代小說亦為文學大家庭添加了新成員。伴隨著電子計算機技術的興起,電子游戲誕生并逐步擴大著它的影響力。

而它們所描繪的題材也逐漸發生著變化。從古老的宗教題材,到對歷史及歷史人物的贊頌,再接著對特定歷史環境下的人物進行改編或原創。最終,產生了以作者獨特的想象力創作設計一個全新的不同于現實的世界,并依此展開故事的新形式,亦誕生了不少優秀的作品。這種虛構的故事世界被稱為架空世界。

作為藝術作品中虛構的世界觀,不同于人們身處的真實的世界,架空世界多被設計為多元宇宙、平行世界、神話故事,甚至未來世界。虛構的世界,它的地理、城市、國家、行星、社會等等皆不同于真實的世界和它的歷史。而那些不同于現實世界的要素,或是現實中被認為“不可能”的要素,正是它吸引人的地方。

【關鍵詞】:架空;虛擬;設計

一 平行世界與架空世界

提到架空世界,就不得不說道平行世界或平行宇宙。

平行宇宙這個名詞是由美國哲學家與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在1895年所發明的。

平行宇宙經常被用以說明:一個事件不同的過程或一個不同的決定的后續發展是存在于不同的平行宇宙中的;這個理論也常被用于解釋其他的一些詭論,像關于時間旅行的一些詭論,像“一顆球落入時光隧道,回到過去撞上了自己因而使得自己無法進入時光隧道”,解決此詭論除了假設時間旅行是不可能的以外,另外也可以以平行宇宙做解釋,根據平行宇宙理論的解釋:這顆球撞上自己和沒有撞上自己是兩個不同的平行宇宙。

讓我們暫且拋開繁雜枯燥的科學理論,因為這對我們要討論的問題關系不大。這個理論帶給藝術創作的意義在于,它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可能:我們所在的世界或宇宙并不唯一。這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想象空間,一個個充滿各種可能性的世界人們設計出來。

大體上,架空世界分為三大類:相同世界、相似世界和不同世界。

相同世界即是和我們所在的現實世界背景相同,但關鍵歷史走向、技術發展等不同。如各種穿越劇及近未來科幻等。

相似世界是指社會構成及文化背景相似,但物理法則、文明發展路線等不同。如遠未來科幻、都市魔幻等題材。

不同世界是指與我們的世界差異極大的世界。雖然大部分依然是以人類或類人種族為主角,但其世界構成與現實差異極大。這類世界設計龐大而繁雜,難度極大,但也是最具想象力和創意,最吸引人的類型。如各類魔幻、魔法世界。

二 架空世界以現實世界為基準

當我們欣賞架空世界故事的時候,往往被其與現實所不同的有趣要素所吸引,而把自己代入主角一行,前往未知的世界冒險。然而這不同于現實的要素往往是有一個度的。作者設計架空世界的目的是讓人們欣賞,設計一個人們完全無法理解的世界是沒有意義的。這就要求架空世界在一定程度上與現實世界相似,以至于優秀的作品讓人們產生代入感。

人們對世界、宇宙的認識首先是從自身所處的環境開始的,人類社會、現實世界、當前宇宙、自身文化、他國文化、歷史記載等等。為了讓絕大多數觀眾能夠理解、欣賞并產生代入感,架空世界的設計者往往選用人類或類人種族為主角展開故事。在相近相似或不同的世界里,這些主角并構成社會布滿世界,推動者故事的發展。

三 案例分析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架空世界種類繁多、繁簡不一。

有如超級瑪麗、貪吃蛇等游戲所構造的極其簡單世界,又有如龍與地下城、星球大戰等經過數十年發展,背景設計極為嚴密、細節完善、時間跨度大的大型架空世界。

接下來以筆者所熟悉的架空世界——科幻作品《高達》為案例進行分析。

《機動戰士高達》系列是世界著名的科幻戰爭作品,從誕生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經過多年的發展完善,其世界觀設計龐大、細節完善、時間跨度大。由最初的動畫作品延伸致漫畫、小說、電影、游戲、音樂、周邊產品等等領域,產業鏈條龐大,人氣經久不衰。

故事背景

故事發生在某個平行世界。

公元1999年,面臨人口、資源、環境各方面危機的人類社會終于為攜手開創新時代而實現統一,成立地球聯邦政府,并發表人類宇宙移民計劃。之后為了保證地球圈的安定與和平,2009年,地球聯邦軍正式建立。

2045年,第1號太空殖民衛星開始動工建造,人類開始向最初的衛星移民,歷史便進入了宇宙世紀,紀元亦改為宇宙世紀(簡稱U.C)0001年,那一年地球總人口已突破90億大關。

0050年,人類總人口已達110億,其中90億為宇宙移民。然而,地球聯邦政府并未制定確保宇宙移民權利的有力政策,仍然以地球為中心,加上聯邦內官僚主義風氣日盛,使宇宙移民的不滿情緒上漲。

0058年,在距地球最遠的宇宙都市SIDE3,由政治家吉恩·茲姆·戴肯發表SIDE3獨立宣言,成立吉恩共和國,并建立國防隊。聯邦政府對此作出了向吉恩施加經濟壓力的反應。

0060年,地球聯邦軍開始了60年代擴軍計劃(尤其以宇宙艦隊為主)。

0062年,吉恩國防部隊升格為國軍。

0068年,吉恩·茲姆·戴肯遇刺身亡,由迪金·梭德·扎比繼任首相一職。

0069年,迪金以公王之名發表吉恩公國宣言,開始實行獨裁政治,放逐吉恩派。

同年,吉恩公國的科學家T·Y·米諾夫斯基博士經多年研究,終于證實了一種電荷粒子的存在。這種被其命名為米諾夫斯基粒子(簡稱米氏粒子)的物質,可產生反重力場及擁有影響并阻礙電磁波傳送的性質。并且,當人為地大量散布時,可達到令雷達等偵察、通訊系統失靈的效果。也就是說,若在戰場大量散布米氏粒子,將會使現有的作戰系統幾乎完全失去戰斗力。認識到其重大戰術價值的公國軍方,于0071年著手可在米氏粒子環境下作戰的新兵器的開發,并終于在0073年,推出了第一臺新兵器的原型機。

新型兵器被命名為“機動戰士”(簡稱MS)。當吉恩取得米諾夫斯基粒子等科研成果并開發機動戰士時,聯邦軍方面卻基本處于停滯狀態。

0079年1月3日,吉恩公國向地球聯邦政府發表獨立戰爭的宣戰布告,大量熱核武器被投入使用,殖民衛星墜毀至地球,引起大規模氣象變動。在這期間雙方軍隊及被卷入戰爭而死亡的平民達60億之多,相當人類總數的40%。這便是第一次宇宙戰爭的開端,因歷時近一年之久,史稱“一年戰爭”。。。。

這是故事開始前的背景,交代了“歷史進程”、主要科技成果和交戰的雙方。作為“遠未來”的科幻作品,在人類社會的設計上一定程度與現實接軌。作為科幻作品,亦展示了一定的遠超現實的技術。登上宇宙是現代人類的終極夢想之一,故事在宇宙中展開無疑契合了這一點。作為描述戰爭的作品,亦交代了交戰的雙方及矛盾利益的沖突點。

科技進步

可控核聚變的實現使人類在能源領域取得了突破,生產力大幅提高。機械大批量取代人類勞動,導致失業率大幅提高,社會動蕩。人口的不斷膨脹導致資源極度緊張,生存空間不斷壓縮。人類不得已決定往宇宙移民。

科技進步帶來的不僅僅是好處,往往也伴隨著不可預知的危害。

宇宙生活

人們生活在巨大的宇宙殖民衛星中。衛星為直徑6公里,長30~40公里的圓柱狀結構,以每兩分鐘一圈的速度自轉以形成人工重力。外殼分為兩種,一種是一半外壁透明,由外面的集光板收集陽光的開放式。此種能改變集光板上面的鏡面來改變殖民星內的日夜。另一種為封閉式的,此種把所有外壁都作為居住區,沒有透明部份,居住區面積為半透明版本同長度的兩倍。使用在沒有太陽照射的地方。

宇宙殖民地的人口密度非常高,大多數居民為被強制和被迫移民。宇宙中生活資源緊張,地球方面限制供給,水和空氣雖然循環使用但成本高昂,因此每家每戶被強制征收循環稅和空氣稅。

隨著小行星帶的開發利用,工業用資源如礦產倒是異常豐富,真空環境下的制造業異常發達。然而宇宙中未知要素太多,危險也成倍增加。不論生活工作,人們都謹小慎微,以免給自己甚至整個衛星帶來危害。

宇宙生活看似浪漫,其實伴隨著巨大的風險。

政治演變

地球聯邦之所以能成立,是因為新能源的成功開發導致圍繞傳統化石能源掌控權的爭霸告一段落。而隨后的人口、資源、環境各巨大方面危機使得必須使資源統一調配和聯手向宇宙進發才促使了各大國的聯合。聯邦掌權者自是舊理事國。

在強制轉移了大量失業人口和宇宙資源的大量輸入后,地球逐漸緩過氣來。然而,地球聯邦政府并未制定確保宇宙移民權利的有力政策,仍然以地球為中心,加上聯邦內官僚主義風氣日盛,不斷收以重稅,使宇宙移民的生活日益艱難,不滿情緒不斷上漲。

0058年,在距地球最遠的宇宙都市SIDE3,由政治家吉恩·茲姆·戴肯發表SIDE3獨立宣言,成立吉恩共和國,并建立國防隊。聯邦政府對此作出了向吉恩施加經濟壓力的反應。

值得一提的是,吉恩的幕后支持者有舊容克金融貴族、宇宙大淘金中崛起的新貴以及因新能源而大受損失的舊化石能源產地集團。

聯邦的倉促統一和利益分配不均為日后的紛爭埋下了火種。

戰爭是政治的延伸,政治沖突往往伴隨利益矛盾。地球聯邦對宇宙殖民的剝削應參照了昔日英國大肆剝削其殖民地導致獨立戰爭的歷史。

軍事技術

米諾夫斯基粒子是宇宙世紀最為重要的發明,它的出現大大改變了戰爭的形態。當米氏粒子被大量散布在空氣或太空中時、粒子能夠使低頻電磁波如電波和微波都被隔絕、嚴重防礙電磁波通訊方式。而因為米氏粒子的電荷很高、在散布后碰觸到金屬物件時就好像是連續性的電磁脈沖一樣、所以會干擾甚至破壞沒施加保護裝置的電子零件。而因為米氏粒子隔絕長距無線通訊及各種雷達系統甚至紅外線訊號、使這些東西都失去效用,在一定濃度時還會霧化可見光、此效應被稱為米諾夫斯基效應。

簡單說,米氏粒子使得雷達及電子通信完全癱瘓,戰爭的距離由原本的超視距打擊變回了傳統的中近距離低精度對射。

而米式粒子的進一步開發使得核聚變裝置高度小型化,以至于可以搭載于相對小型的機械并為之提供動力。這為機動戰士的誕生提供了可能。

宇宙世紀另一戰爭主角機動戰士,是在雷達通信失效的環境下開發的人形機動兵器。高18米左右,由“米氏核熔爐”提供動力和火力,遍布全身的矢量噴口使其具有極高的機動性,在雷達失效時幾乎無法被命中。吉恩公國首先將其投入戰場,取得了極大戰國。日后戰爭的雙方便圍繞著設計制造更先進的機動戰士展開了競爭,如同現實中各大國圍繞先進戰機展開競爭一般。

小結

架空世界設定為故事本身服務,是作為故事背景存在。作為描述戰爭的作品,該架空世界設定交代了歷史背景、各方勢力及矛盾利益的沖突點。亦描述了架空的科幻科技發展路線,為故事中各種科幻武器登場埋下伏筆,這也是故事的主要看點之一。

架空世界以現實為基準。設定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如科技發展帶來的社會變化等等,可以看到創作者對現實問題的思考----科技發展可以解決不少問題,但也會帶來新問題。

另一方面,世界是變化發展的,架空世界也可以可不斷推演變化,產生新的局面,形成一個系列。滿足人們新鮮感。

機器人題材的科幻作品受到廣大科幻愛好者的追捧,《高達》系列以其獨特的相對真實的設計影響著人們對機器人的審美觀。人們對特定機器人的喜愛也反過來影響到制作者,甚至對故事發展照成影響?,F實與架空世界產生互動,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并帶動了模型、玩具、電子游戲等周邊產業的房展。形成良性經濟循環。

結語

架空世界是人類想象力和智慧的結晶,它的設計受到現實社會、文化的影響。而其中優秀的作品亦逐漸形成一種文化翻過來影響現實世界。

隨著科技,特別是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架空世界也能以更多的形式展現在我們面前,比如電子游戲。電子游戲不同于其他單條主線、敘事性的媒體,它具有相對而言極高的自由度。玩家所扮演的角色能在架空世界中自由的探索、冒險。模擬人生、模擬經營類的游戲一度大紅大紫。某款以魔法世界為題材的網絡社交游戲亦紅遍全球,并形成了一股獨特的青少年文化。

現實中不少發明創造受到科幻作品的影響,設計獨特而完善的架空世界亦可能為現實提供另一種可能性的參考意見。相信在未來,架空世界會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與重視。

參考文獻:

[1]劉曉琳、錢博弘:《動畫概論》,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年。

[2]Gundam Century Renewal Version,bandai,2000年。

猜你喜歡
虛擬設計
何為設計的守護之道?
《豐收的喜悅展示設計》
瞞天過?!律O計萌到家
設計秀
有種設計叫而專
融合與分離:作為一種再現的巫術、文字與影像世界的構成
數字媒體的時代特征
慧眼哲思對“虛擬”
與“虛擬”保持一定距離
如何在物理教學中構建物理模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