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我國民族文學理論與方法的歷史、現狀與前瞻

2016-05-30 14:50馬晨釗王晨
西江文藝 2016年6期
關鍵詞:現狀歷史

馬晨釗 王晨

【摘要】:中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屬于典型多民族融合國家,民族民俗文化豐富。民族文學是中國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重要職能,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據著重要位置。尤其是近些年來,國內民族作家隊伍不斷壯大,創作出了一批又批的優秀文學作品,對國內外都造成了巨大影響,民族文學受到廣泛關注,對于民族文學的研究越來越多。雖然民族文學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但在新時代背景下,全球化語境的沖擊下,民族文學發展開始面臨瓶頸,受到制約。本文將針對我國民族文學理論與方法的歷史、現狀、前瞻展開研究和分析,以促進我國民族文學的持續發展,調動民族作品創作熱情。

【關鍵詞】:民族文學;理論與方法;歷史;現狀;前瞻

引言:民族文學蘊含著豐富的民族民俗文化,是中國最有的文化遺產。二十世紀中國民族文學開始得到發展,并展示出自己的輝煌風采?,F如今中國民俗文學會員已超過一萬人,包括各個民族的作家,民族文學創作呈現繁榮態勢。但與民族文學創作相比,研究工作卻相當滯后,存在諸多問題,模式化現象非常突出,已逐漸進入瓶頸。對于民族文學的研究中,必須理清思路,走出傳統,轉變研究理念,構建多元化研究模式。從而通過研究的發展,反過來促進民族文學創作的繁榮,實現我國民族文學的持續發展。

一、民族文學的特點

民族文學是相對于漢語言文學而言的其他少數民族文學的總稱。民族文學內容豐富,涉及道路民俗民族文化,其創作主體是少數民族作家,多通過小說、史詩、傳說、神話等體裁,反映少數民族風貌,風俗習慣,生產活動及民族文化,具有較強的民族屬性、宗教文化屬性。例如,《藏地密碼》、《臧吉》、《楓蛾歌》、《美麗的壯族女人》等等。這些少數民族文學作品,以獨特的表達方式,展現民族藝術[1]。由于少數民族,多集中生活在荒涼邊遠地區。如雪山、草原、盆地、沙漠、戈壁及原始森林等,這些雄奇瑰麗的自然景觀及地域風物,塑造了獨特的民族文化與風土人情。因此,這些民族文學作品,無不讓讀者切實感受到異域風光與獨特的風土人情,所體現出的文化差異非常明顯。并且由于少數民族往往有著獨特的宗教信仰,所以很多作品都蘊含著濃厚的宗教色彩,滲透著少數民族的精神訴求。例如,扎西達娃的《西藏·隱秘的歲月》就對宗教文化進行了細致描寫,并對宗教文化在本民族歷史發展及當代生活中所起作用進行細致全面的剖析。此外,民族文學生活性較強,忠于繼承,多歷史為題材,對少數民族歷史進行描寫,賦予作品深厚的歷史感悟和豐富的文化內蘊。例如,《額爾古納河右岸》,就在講述鄂溫克人的歷史與發展。這些作品揭示著少數民族生活,展現著他們的精神,非常具有嚴謹價值。

二、關于我國民族文學理論與方法的歷史、現狀與前瞻

近些年來,民族文學創作越來越受到重視,很多民族文學作品展現著獨特的文化魅力,蘊含著民族內涵,對內這些作品豐富了中華文化,對外傳播了中華文化。進入二十一世紀后,中華文化發展開始受到世界關注,民族文學做出巨大貢獻。新中國成立之初,民族文學創作仍比較狹隘,存在諸多不足,公式化、概念化傾向明顯,大多作品內容缺乏藝術感染力,缺乏深度[2]。民族作家沒也并沒有明顯的藝術個性,文學意識淡薄,敘述方式和節奏上均存在問題,對人的內心世界和感情生活描寫不深入,導致作品缺乏典型性和歷史穿透力,缺乏審美表現力,沒有思想蘊含。在創作中沒有認真思考民族文化,忽視了民族身份,缺乏對民族獨特性的強化,作品平淡無奇,局限性非常強。八十年代后,民族文學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創作出現新高潮,影響力越來越大。進入九十年代后,西方文化融入中國,民族文學發展開始緩慢。二十一世紀,民族文學發展面臨機遇,也面臨挑戰,呈現出獨特的美學價值和藝術特色,有著主流文學無法比擬的優勢,有著獨特的文學魅力。但當前民族文學發展中也存在著諸多問題有待解決。通過對民族文學發展歷程來看,毫無疑問民族文學長期處于邊緣地位。一些作家,由于受到漢族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響,對于民族價值觀的堅持開始動搖,民族特征在不斷減少,甚至一些作品在刻意回避民族人物形象,沒有汲取到本民族文化,缺乏對生活本質的精準把握能力、缺乏震撼人心的思想深度,而忽略對民族現下狀況的關注與思考,民族文學創作面臨嚴峻挑戰。

從前文分析可以知道,當前我國民族文學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這十分不利于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播與繼承,這將是中華民族的損失。因此,為了促進民族文學創作與傳播,應不斷增加對民族文學的認同感,明確民族文學在中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增強文化包容性,并不斷反思本民族文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鼓勵與支持民族文學作家,推廣民族文學創造事業。例如,內蒙古作協提出的“草原文化”,倡興民族文學的主題活動,就十分值得借鑒[3]。另一方面,民族文學創作與傳播應融入現代技術,豐富民族文學傳播渠道,利用主流文學傳播渠道來進行民族文學傳播,從而增強民族文學傳播效果。傳統傳播方式效率低,成本高,效果差。而信息化傳播成本高,效率快,范圍廣,能大幅度提升民族文學輻射范圍,為民族文學發展打開更為暢通的渠道。從而使民族文學傳播走向現代化,使民族文學具有時代性,在形式上不斷超越傳統媒介,豐富載體多樣性,增強作品藝術屬性。

結束語:民族文學在我國文學領域占據著重要位置,對于中國文化傳播有著巨大貢獻。然而,當前民族文學在發展中面臨著諸多困境。為了促進民族文學的傳播與繼承,應加強對民族文學創作的支持,為民族文學創作與傳播創作有利條件,促進民族文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黃琴.云南民族文化強省建設背景下傣文貝葉歷史檔案發掘利用研究[D].云南大學,2015,04:89-91.

[2]南科敏.壯族民間散文體敘事文學的稻作文化內涵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3,11(14):132-136.

[3]王鵬.中國文化敘事學發展歷程與主要視角模式研究[D].湖北師范學院,2014,16:108-109.

猜你喜歡
現狀歷史
新歷史
高中文言文實詞教學研究
基于新課標的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職業高中語文學科學習現狀及對策研究
語文課堂寫字指導的現狀及應對策略
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技術的現狀與發展分析
我國建筑安裝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構建與實施的措施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九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