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研究

2016-05-30 17:59劉建英
西江文藝 2016年6期
關鍵詞:新局面機制群眾

劉建英

【摘要】: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中,經濟與政治的發展決定了群眾文化的建設問題與發展問題也會被賦予新的內涵,同時,群眾的物質與精神需求也決定了群眾文化發展的必要性。本文闡述了群眾文化在新形勢下的發展必要性,探究了如何建設、如何發展群眾文化的問題。

【關鍵詞】:新局面;文化需求;群眾;機制

群眾文化,顧名思義,即大眾的文化,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精神利益的文化。新的經濟形勢、政治政策以及新型的技術等國家的大環境決定了文化不再停滯不前 ,群眾文化的特點也變單一為多元,變分散為整合。

1 群眾文化在新形勢下的必要性

群眾文化作為文化的重點內容,對基層政治和社會文化有很大的影響力,同時能直接地反映出我國群眾的精神和物質層次,從而反映國家的發展狀況。新時代以來,國家大部分地區發展較快,人民生活水平到達小康水平,群眾文化的單一狀況必然得到改善,為了響應國家和諧文化建設的號召和達到群眾精神層次提升的目的,群眾文化的建設和發展問題勢在必行。

2 群眾文化在新形勢下的建設問題

2.1 提高群眾參與度和文化接受能力

人民群眾在群眾文化建設中處于主體地位,只有處理好群眾的文化參與和接受問題才能更加順利地實施措施。因此,首先,建立領跑隊伍,在不同地區尋找文化活動中的積極分子。領跑隊伍要滿足技術與知識并存,年齡與經驗合理的特點,使他們帶領群眾在娛樂的同時,能夠更好地學習科學技術知識、獲知社會信息,共同為中華文化建設貢獻力量。其次,解決好群眾的物質問題。物質基礎決定精神建設,從國家層面完善體制盡可能地滿足群眾的物質需求,縮小貧富差距,為精神文化建設作出鋪墊。另外,具體文化工作的實施也應到位,以配合群眾的精神水平為出發點,不僅加強娛樂、休閑、藝術、科學等相關文化活動的豐富程度,還要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從而提升群眾的文化素質,提高群眾的精神層次。在這個過程中,要符合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層層深入。

2.2 認清新形勢,探索新機制

在傳統的群眾文化建設中,存在著投入與產出不符,設施準備條件不足,保障機制不完善等問題,而現在,在愈發富足的生活條件的基礎上,我們進行的文化建設應該分析新情況、完善新機制,在堅持科學發展觀的同時進行文化體制革新。首先,在大格局上要重視新機制的作用,引導好經濟政治體制在文化中的效用,協調好文化與社會中各因素的相互關系,確定好文化建設的正確方向;其次,在小領域上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結合各地區的經濟狀況與各方面基礎實力具有針對性的指導好各層面的具體工作;總體而言,國家和政府要建立實際的運行機制和激勵制度,實現經濟、社會、文化各方面的共贏。

2.3 處理好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的關系

中國實行對外開放以來,在經濟上和其他國家往來溝通愈發頻繁,同時文化的傳播使得外來文化與我國本土文化有一定的融合,也有一定的紛爭。首先,優秀的傳統文化必須傳承,因為優秀的幾千年中國文化是中國之魂,是國家發展的活水之源。然后,在繼承好優秀的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要接受一些優秀的外來文化,這樣才能使我國的文化建設與世界先進文化接軌,我國群眾于文化之路前行。

3 群眾文化在新形勢下的發展探究

3.1 群眾文化發展內容更多元,發展趨于規?;?/p>

這種發展趨勢與新形勢是緊密相連的,經濟的開放性和其形式的多元化促使市場的發展,直接導致各種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那么群眾文化具體產品會被大規模生產,群眾的需求會得到極大的滿足,而需求又會帶動產出,這種循環使得群眾文化發展趨向規?;?,國家經濟也會注入活力。另外,文化產業的發展決定了群眾所需的文化產品更加多元,會涉及到群眾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品位等,而群眾文化品位的提升也決定了文化內容需要不斷革新、不斷豐富。

3.2 群眾文化發展更趨向藝術化和社會化

群眾文化在新形勢下會呈現更多的藝術性,這與物質層次與精神文化層次的提升有必然聯系。文化與藝術密不可分,現在很多地區會進行文化產業園區等建設,其中包括園林藝術、建筑藝術和一些具有民間特色的具體藝術活動,這是群眾文化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它的另一種社會化趨勢與其有著相同的基礎條件,政治和經濟的新發展會帶動文化的繁榮,主要體現在文化的傳播上,社會是一個流動的集體,群眾文化發展的形勢與內容會積累并傳播出去。因此,在群眾文化“走出去”同時”引進來“其他優秀的文化元素,促進交流,實現發展。

3.3 文化發展呈現創新與寬容的大趨勢

不論是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勢,還是政治體制不帶改革的新局面,都要求我們不斷地進行文化創新,包括群眾文化的具體內容形式得到革新,群眾文化體制獲得不斷完善等。而文化寬容主要體現在對待不同地區的群眾文化,也體現在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的關系中,在海納百川的同時也要擦亮眼睛,推動不同文明的共同發展。同時我們要堅持為人民負責的宗旨,為群眾文化發展貢獻力量。

4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建設的實例分析

為了讓人們可以更好地理解新形勢下的群眾文化建設,本文將以廣場舞為例進行群眾文化建設策略的分析和研究。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群眾文化娛樂項目的形式越來越豐富。在多種文化娛樂項目中,當屬廣場舞的受眾群體最多,影響最大。無論是在早晨還是在晚上,無論是在城市還是在鄉鎮,我們都能看到跳廣場舞的人群。相比于其他的文化娛樂項目來說,廣場舞對參與者的要求比較低,無論是老人還是兒童都可以參與其中,而且廣場舞屬于集體活動,更容易吸引人們參與。廣場舞的出現對于我國群眾文化的建設和發展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廣場舞的出現使得人們的文化娛樂生活變得豐富多彩,讓人們有了打發時間的活動。尤其是對老人具有重要的意義,不僅讓老人有了適合自己的娛樂項目,同時也讓老年人有了社會交際的平臺。其次,廣場舞有助于提高人們的身體素養。廣場舞的動作雖然比較簡單,但人們長期跳廣場舞也是可以起到鍛煉身體的作用的。

雖然廣場舞對于群眾文化建設工作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在廣場舞興起之初,由于沒有合理的監管,也存在一些問題。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擾民。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采取合理的措施進行管理。首先,社區文化主管部門必須要重視廣場舞,為群眾提供場地,避免影響他人的正常生活。其次,社區文化主管部門應鼓勵群眾跳廣場舞,突出地方的特色,這樣更加有利于群眾文化建設。

廣場舞是我國群眾文化的一個典型代表,在群眾文化發展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一些問題。為了促使群眾文化健康發展,各地的文化主管部門必須要加強對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的重視,加強對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的管理,為群眾文化建設和發展指明正確的方向。

5 總結

經濟與政治等方面的新決定了文化的新,群眾的物質需求與精神需求也日益提高,因此,群眾文化的建設問題與發展問題都需要加大力度地去探究。作為新時期的群眾,要積極地提高文化參與意識和文化素養,在學習優秀的傳統文化的同時,不脫軌于世界先進文化的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張利華.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研究[J].藝術科技,2014,(6):106-106.

[2]胡稅根,李倩.我國公共文化服務政策發展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54(2):43-53.

[3]繆端華.基于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研究[J].讀與寫(上,下旬),2015,(10):460-460.

猜你喜歡
新局面機制群眾
多讓群眾咧嘴笑
情牽群眾美好生活新期待
自制力是一種很好的篩選機制
“群眾來求助”等十六則
為群眾美好生活執著追求
激發基層工會組織活力,開創工會工作新局面
破除舊機制要分步推進
注重機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礎 抓機制 顯成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