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顧、反思與展望:學校職位分類工作研究述評

2016-05-30 17:59李漢學柳燕
西江文藝 2016年6期
關鍵詞:學校研究

李漢學 柳燕

【摘要】:職位分類是現代人事管理的基礎,備受研究者們的關注。對于學校職位分類的研究主要圍繞學校組織結構和學校職位設計兩個方面來展開。鑒于職位分類制度的作用以及研究的需要,今后學校職位分類工作的研究應重視公務員職位分類制度運用于學校人事管理,重視職位分類制度運用于中小學組織結構設計及重視學校職位分類工作研究的實證范式。

【關鍵詞】:學校;職位分類;研究

職位分類是現代人事管理的基礎,最早起源于美國,之后便紛紛受到世界各國的效仿。開始,職位分類普遍用于公務員領域,之后被引進企業以及事業單位的人事管理中。我國將職位分類作為改革我國人事制度的突破口。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發現,學者們對公務員制度中的職位分類做了大量的研究,單對于學校中的職位分類方面的研究卻相對缺乏。

一、對學校職位分類工作研究的回顧

筆者通過對中國知網、維普網等數據庫上搜索到的相關研究成果進行梳理和分析發現,關于學校職位分類工作方面的研究較少。從整體上來看,與學校職位分類工作相關的研究主要圍繞學校組織結構和學校職位設計兩個方面來展開。

(一)有關學校組織結構的研究

龍獻忠以組織結構理論為基礎,分析了高校組織結構形成的影響、高校組織結構的歷史流變及原因,提出了“扁平化、彈性化、多元化、網絡化及重視非正式組織建設”[1]是我國高校組織結構改革的趨勢。另外,王春花對學校組織結構變革的動因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認為建立組織機構本身不是目的, 而是達到組織績效和成果的手段, 達到既定目標的載體,因此,要對“學?!北旧磉M行分析,“首先要明晰學校存在的價值,其次進行各種分析,另外就是確定組織結構建立的原則”[2]。再有,楊炎軒認為應從三個方面進行學校組織結構的重構:“學校組織結構要素量的重構、學校組織結構要素質的重構、學校組織結構要素排列組合方式的重構”[3]。楊炎軒認為學校組織結構的重構不僅表現為學校職位量的增減,而且表現為學校職位規范的改變,學校中的職位都直接或間接源于學校教育目標、課程與教學任務;學校的職位排列組合方式應由金字塔型轉變為扁平化的有機組織形式。此外,蔣園園在分析松散耦合和緊密耦合兩種學校組織運作模式各自有缺點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新的混合型學校組織結構,即松散耦合與緊密耦合集成的運作模式,這樣學校組織形式不注重唯上的等級分工,學校組織運作機制注重人的主動創造;并且認為在學校組織變革中,“將松散耦合型和緊密耦合型集成起來更為有效”[4]。陳學軍通過提出兩種力量導致教育組織研究領域對于學校組織結構的質疑:互動論和主觀論,探析了學校組織結構的有無與真假,同時探尋了形式化組織結構的實質意義。[5]與之前的研究不同的是,張新平教授基于三所學校的個案研究,分析了學校十年來組織結構的具體變化,借此反思我國中小學組織結構變革所顯露的一些重要特征,是對傳統思辨性研究的一種突破性嘗試。[6]

(二)有關學校崗位設置與職位設計的研究

關于學校崗位設置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高校領域。趙硯是較早對此問題進行探討的學者,他認為崗位設置是教師職務聘任制的基礎,就此對崗位設置的作用、原則及設置崗位應注意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其中“因事設崗是崗位設置的重要原則” [7]是一個重要的觀點。易際培認為“管理職位的結構設計得好壞、崗位描述是否明確,直接關系到在職位上的管理人能否很好地發揮作用,以實現管理本身的職能和目標” [8]。鑒于此,該研究分析了當時中小學管理職位設計上存在的誤區,同時提出了職位設計的原則,并就如何對學校的管理崗位進行描述作了較為深入的探討。李健從高校教師聘任制改革出發,探討了高校教師崗位設置方式的選擇,提出了國內外高校教師崗位設置的三類方式“按照學科類型設崗、按照學校教學與科研任務分配崗位和按照學科和任務結合的原則設崗” [9]。與其他學者的研究思路不同的是,楊志兵提出了高校教師崗位設置的計算方法與模型,根據該方法及模型可使“高校教師崗位設置更加科學和合理” [10]。除此之外,李志峰通過選取美國具有代表性的學校對它們在學術職業分層管理的制度安排及特色進行考察,從而為我國正在進行的高校教師崗位設置制度改革提供參考與借鑒。[11]付八軍認為按學科設崗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然而也分析了高校教師按學科設崗的困惑與阻力,認為高校教師按學科設崗應“堅持學科取向,調整部門架構、確定學科層級,定編定崗定責以及加強學科建設,規范學科管理” [12]。這是從不同的角度來探索高校教師崗位設置方式的研究。

二、對學校職位分類工作研究的反思與展望

(一)對學校職位分類工作研究的反思

通過梳理和分析學校職位分類工作相關研究的現狀,筆者對研究現狀進行了如下反思:

1.重視公務員職位分類制度的內涵與特征闡述,忽視橫向遷移與運用

公務員職位分類制度是國家公務員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誠然,對它的研究已經到了比較成熟的階段。很多研究者對公務員職位分類制度的內涵、特征、意義、應用以及與職位分類相近的概念——品味分類進行了詳細的探討。多數研究者一致認為,職位分類是公務員人事管理的起點和基礎,人事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我國,職位分類制度的建立,適應了經濟體制改革與政治體制改革的需要,有助于消除以前行政人事制度的弊端,對實現行政人事管理的科學化、法制化和現代化起著積極的作用。然而,通過對現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學習發現,對職位分類的研究視角局限在公務員領域的運用,職位分類制度始終沒有突破國家行政機關。盡管有研究是針對職位分類制度在人民銀行人事管理中的應用,但是這些研究基本上是將人民銀行視為國家行政機關的條件下來進行研究的,也就是說,研究職位分類制度在銀行系統中的運用也可歸結為該制度在公務員人事管理中的運用。由此可見,職位分類制度作為公務員制度中重要組成部分,在公務員范疇內的研究比較多,而缺少對其在相關領域的橫向遷移與運用的研究。

2.重視學校組織結構宏觀層面分析,輕視微觀結構探索

經過梳理和分析資料可知,關于學校組織結構,大多數學者集中于從宏觀層面來進行研究,而對于學校組織結構構建的方法、具體的學校組織結構構成卻極其缺失。很多學者對學校組織結構變革的動因、思路等進行了探討,但是他們的探討主要圍繞原因分析和依據進行,而對于學校組織結構經過改革之后應是怎樣的運作模式卻被忽視了。換言之,學校組織結構經過變革后,具體的存在方式也應該著重進行思考和討論。因此,也可以說,重視學校組織結構的宏觀層面,而忽視具體的學校組織結構的研究是大部分研究者的共同特點。

3.重視對學校崗位設置和職位設計的理論研究,忽視實證研究

從前文的回顧部分可以看出,現有的大部分研究都是針對高等教育階段學校的崗位設置或職位設計進行的。然而,對于高校崗位設置的研究是也集中于對教師職務崗位設置的研究,很少有對高校管理、工勤人員崗位設置的研究。此外,現有的對高校教師崗位設置也過于從理論和抽象層面來進行研究,而對于高校教師崗位設置的個案和具體研究極其匱乏。同時,從對文獻的梳理也可以看出,對中小學校的崗位設置或職位設計的研究,不管是理論研究還是實證研究都很薄弱,筆者能夠找到的研究成果屈指可數。僅有一篇文獻“中小學管理職位設計與崗位描述”是研究中小學階段的,此文僅針對中小學的管理職位設計與崗位描述,而非管理職位,如教師職務等并未論及??偠灾?,研究者們忽視對中小學校崗位設置和職位設計的實證研究是比較明顯的現象。

(二)研究展望

通過回顧和反思學校職位分類工作研究的進展便可看出,對于這方面的研究還有許多有待加強和改進的地方,筆者認為今后的研究可以朝這些方面努力:

1.重視公務員職位分類制度運用于學校人事管理的研究

當前的研究,甚少涉及對公務員職位分類制度的橫向遷移與運用,研究基本局限于公務員領域。鑒于職位分類制度在公務員領域運用得相當成熟,而且效果比較好,若將該制度遷移到相關領域的人事管理中,將會對現有的人事管理制度起到革新的作用。職位分類制度,是分類管理、分級管理、統一管理三位一體的人事管理制度,適于我們學校人事管理制度的借鑒與參考。

2.重視職位分類制度運用于中小學組織結構設計的研究

通過對已有文獻的梳理和分析可知,重視關注學校組織結構的宏觀層面,忽略微觀和具體組織結構的研究是學者們的共同特征。教育組織結構在整個教育組織系統中起著一種框架作用,有了組織結構,組織中的其他要素才能夠各就其位,可以吸收外部環境的物質、能量和信息,經過內部的轉化向社會提供優質教育服務。但教育組織結構需要精心設計和不斷建設,組織能否順利達到組織目標取決于組織結構的完善程度。[13]可見,組織結構的設計情況對中小學教育目標的實現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重視組織結構的設計成為中小學校發展的趨勢。而且,將學校的各種職位根據類別和等級進行劃分、歸類,有利于學校組織結構職能部門的設立、劃歸和管理。利用職位分類制度,可以給各個“職系”的職位系列分別規定工作責任和工作數量,以及為履行職責、完成任務所需工作人員的資格,這樣有益于學校組織決策中心與下屬部門,以及下屬各部門之間的管理關系。

3.重視學校職位分類工作研究的實證范式

實證研究能快速和有效提供所研究對象總體的、詳細精準的資料信息,是一種有效的研究方式。據筆者所查閱的資料來看,對學校職位分類工作進行實證研究是目前該方面研究的一大空白。學校職位分類是學校人事管理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事管理的基礎性工作。因此,職位分類對學校管理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對于學校職位分類的研究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上的紙上談兵,而應從實際出發,通過實地調查,得到可靠的數據、信息和資料,從而為形成堅實的理論提供有力依據。因此,今后的研究者們若能在深入實際了解學校職位分類工作情況的基礎上進行總結和分析,可以為學校人事管理提供現實依據與參考。尤其,應重視基礎教育,關照中小學教育的發展,重視中小學職位分類工作研究的實證范式,加強實證調查方面的研究。

參考文獻:

[1]龍獻忠.高等學校組織結構分析及改革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4(1):47-51.

[2]王春花.學校組織結構變革的動因和思路[J].上海教育科研,2007(7):62-63.

[3]楊炎軒,胡曉航.論學校組織結構的重構[J].教育發展研究,(2008):47-50.

[4]蔣園園.松散耦合與緊密耦合集成——一種新的混合型學校組織結構[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09(7):6-9.

[5]陳學軍.形式與實質:如何理解學校組織結構[J].教育學術月刊,2011(9):3-7.

[6]張新平.中小學的組織結構及其變革:基于三所學校的個案研究[J].教育學報,2014(1):101-107.

[7]趙硯,韓洪雙.高校教師職務崗位設置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1997(6):76-79.

[8]易際培,許道棟.中小學管理職位設計與崗位描述[J].教學與管理2003(3):15-17.

[9]李健.關于高校教師聘任制改革若干問題的探討[J].遼寧教育研究,2004(10):86-87.

[10]楊志兵,戴緋,聶規劃.高校教師崗位設置方法與模型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107-110.

[11]李志峰,易靜 “美國不同類型高校學術職業的分層———基于卡內基分類法的考察[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0(2):57-68.

[12]付八軍,邱峰. 按學科設崗:高校教師崗位設置的路徑新探[J].中國高等教育,2011(1):59-61.

[13]黃崴.教育管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1):124.

猜你喜歡
學校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只有我一個人在學校是這樣嗎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新版C-NCAP側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學校推介
上學校
I’m?。睿铮簟。纾铮椋睿纭。猓幔悖搿。簦铩。螅悖瑁铮铮?!我不回學校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