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賦新詞強說愁

2016-05-30 02:43孫豪
西江文藝 2016年6期
關鍵詞:烏托邦

孫豪

【摘要】:楊朔作為中國五、六十年代的散文作家,其一生皆致力于創作有藝術性思維模式散文作品,其觀點認為散文應該“從生活的激流里抓取一個人物、一種思想,一個有意義的生活斷片,迅速反映出這個時代的側影”,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慘烈的現實洗禮中,一個作家倘若在作品中過于建設烏托邦式的氛圍,是具有歷史局限性的做法。

【關鍵詞】:歷史局限性;煉意;模式照搬;烏托邦

我國近代散文作家楊朔所創立的“取景物,賦內涵,映時代,求詩意”的寫作模式,在我國的文學創作歷史上有著里程碑式的影響,卻引發了后期眾多作者在作品中套用、濫用此模式的弊端。后來的學術界普遍認為,楊朔模式在寫作手法和思想意義上存在著明顯的歷史局限性。

一.“煉意”的牽強附會

楊朔模式其獨特的構思方式即從寫景入手,然后引出在風景中活動著的平凡人物,最后通過比興、象征將景物和人物聯系起來,升華出人民性的歌頌這一主題。如《荔枝蜜》一文中蜜蜂被視為勞動、勤勞的象征,春天也成為政治意義上的春天。時代色彩,階級色彩過于濃厚,使得后來許多文學形象都盡力向歌頌政治靠攏,將原本平凡真實的事物描寫得浮夸,做作,可謂“畫龍點睛”反畫虎類犬。

二.模式照搬使創新發展受限

一個模式的誕生,必然引起一系列的句式模仿與泛濫。袁鷹的《井岡山記》中寫道:“明亮的,燦爛的茨坪燈火,你的每一盞燈光,豈不就是井岡山人的一顆跳動的、熾熱的心?”陶鑄《松樹的風格》中也有:“我每次看到松樹,想到它那種崇高的風格的時候,就聯想到共產主義風格?!币源耸址槲恼率瘴?,本意圖升華主旨,卻使文章失去了創新與體現個人特色的空間,這也是當時散文產量眾多卻佳作甚少的重要原因。

三.烏托邦式詩境的過分強調

“烏托邦”一詞的本意即為“沒有的地方”或“好地方”。延伸為“理想”、“不可能完成的好事情”,是人類的思想意識里面最為美好的社會形態,正如同西方國家早期提出的“空想社會主義”,烏托邦主義是一種社會理論,是試圖將若干可欲的價值和實踐呈現在一個理想的國家或者社會當中,從而促成某些價值與實踐。而楊朔的語言具有苦心錘煉后像詩一般凝煉、豐富又富音樂感的,婉轉蘊藉的風格,但不足之處在于,缺乏現實主義的警醒和啟迪,亦缺乏深層次的思想內涵,將文學變成了“享受式”閱讀而不是“思考式”的閱讀,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文學從根本上應給世人帶來的思想上的進步作用與普世價值。

楊朔的散文雖然確立了一個極典型的寫作模式,但其歷史局限性同樣是我們在追求創新,追求進步的今天不可忽視的問題。

猜你喜歡
烏托邦
恐龍河谷:幻境烏托邦
從冷戰到烏托邦:《四門城》的政治主題釋讀
藝術烏托邦的締造者
戲劇“烏托邦”的狂歡
反烏托邦的誕生
網絡空間并非“烏托邦”
烏托邦
生物準則城市:烏托邦或桃花源
農產品電商圈的“烏托邦”
《格列佛游記》:讓人笑讓人哭的烏托邦之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