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談摹仿說在西方文論史及美學史中的地位

2016-05-30 03:11周文娟
西江文藝 2016年6期
關鍵詞:文論現實主義范疇

周文娟

【摘要】:“摹仿說”作為藝術起源諸學說中提出最早、影響最廣的一種藝術觀念,自古希臘文明初始發軔時期即被提出并傳播開來,一直備受關注。無論從文化角度來說還是藝術角度來說“摹仿說”對后世的影響都是重大的。

【關鍵詞】:摹仿說;文論史;美學史;地位

由于歷史的積淀,西方美學、文論中形成了一整套有系統的審美范疇,諸如摩仿、靈感、和諧、優美、崇高、滑稽、再現、表現、想象等等。希臘藝術理想的邏輯基礎在于藝術摹仿觀,馮憲光在《摹仿說在西方文論史上的發生學意義》一文中說道在西方美學、文論中,模仿、和諧、自由,是三大基本范疇。原因在于這三大基本范疇概括和表征的不是審美實踐關系,人與世界、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審美關系。如果說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意識與存在、精神與物質的關系問題,那么美學的基本問題則是人與世界、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審美關系,概括和表征了美學的基本問題,自然就使摹仿、和諧、自由成了西方美學、文論中的三大基本范疇

而這三大基本范疇中、摹仿又是最基本的審美范疇,因為它所概括和表征的是人與世界的審美關系的本質,是從本體論立場思考人與世界的審美關系的結果。而和諧、自由則是人在摹仿現實的審美關系中,進行審美實踐活動,創造美、欣賞美所獲致的狀態和目標往往成為美的價值尺度和標準,因而西方美學中屢屢出現美是和諧、美是自由的論斷。然而美畢竟是審美關系的結晶,是人與現實的審美關系的結晶,所以并不是和諧、自由決定摹仿,而是摹仿決定和諧、自由。沒有人與現實的審美關系,也就無所謂美,因此沒有摹仿,也無和諧、自由可言。按照這樣的分析,摹仿必然成為最基本的審美范疇,在西方美學中具有元范疇的地位和意義。

“摹仿說”的最初萌芽源于對古希臘藝術優良的現實主義傳統的實踐總結。古希臘雕塑直接模仿人體,音樂模仿自然的聲音,舞蹈模仿生產勞動,戲劇模仿實踐中的人。摹仿說是西方文藝理論的起點。自古希臘時一直到18世紀末、19世紀初,西方的美學、文論的“摹仿說”一直占著絕對的統治地位,他自身從本體論的范疇逐漸演變成了以再現、反映為核心內涵的認識論審美范疇。21世紀以來,把藝術看成一個獨立的自足的、完滿的整體、作品客觀的形式結構倫,也應追溯于亞里士多德的摹仿說的目的論?!澳》抡f”在其發展進程中的變遷,既是藝術觀自身的發展與變革,也是社會歷史發展與變革的寫照?!澳》抡f”所體現的藝術精神流貫于整個西方美學文論史中,隨著人類的發展,人類的審美意識、審美趨向走向多元化,傳統的模仿不足以滿足人類的審美需求,“摹仿說”逐漸演繹、融會和發展,但其中的合理因素仍不斷被運用到藝術理論上,促進了藝術的發展。

縱觀“摹仿說”及其在歐洲文論中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到。歷史的審視摹仿說,人們會發現早在希臘文化發祥之際,無論在觀念上還是行為上,摹仿作為美的萌芽或開端,已經得到了人們廣泛的關注和日益深刻的運用。古希臘人將醫藥、耕作、射騎、手工業等與生產技術密切聯系的人工制造泛稱藝術,而把詩歌、繪畫、雕塑、音樂稱作“摹仿的藝術”。美國符號論美學家蘇珊﹒朗格在藝術的起源上認為“原始藝術的動力就是想去摹仿一種自然形式”??梢姟澳》隆笔撬囆g起源的重要因素。

中世紀是文藝理論與美學的神學化時代。在這一人類歷史上最為愚昧黑暗的時代,“模仿說”的現實主義傳統仍流淌著自己雖微弱卻堅韌的血脈。

擺脫中世紀封建制度和封建統治的束縛,掙脫教會神權“精神的枷鎖”,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古希臘、羅馬文化遺產表現出如饑似渴的追求?!八囆g摹仿自然”的傳統思想觀點和藝術準則重新得到繼承與發展。及文藝復興時期近代意識萌芽之后,17、18世紀近代美學思想進入崛起和探索階段,“摹仿說”在繼承者那里也有了新的體會。

摹仿說仿佛西方藝術的靈魂一般,長久占據了藝術理論的中心視野。西塞羅提出了藝術摹仿現實的鏡子說。后來文藝復興時期的莎士比亞、達芬奇也將藝術視為鏡子說。后來文藝復興時期莎士比亞、達﹒芬奇也將藝術視為鏡子,自然與生活是藝術采擷的對象,人從對事物的把握中實現自己復歸到對生活本質的辨認和創造中來。直到19世紀的現實主義思潮,藝術依然是現實的墨本?,F實主義的文學批評要求作品再現典型的生活場景和人物,要求作者以冷靜旁觀的態度將觀察到的生活反映出來。典型的取向決定了現實主義與自然主義的區別,現實主義更近似亞里士多德所說的藝術反映一般的要求,它是對現實有取舍的再現,作者的傾向性隱藏在敘事中,因而現實主義作品又是極大地反映作者個人的社會批判的成果。再現并不是狹隘的摹仿,而是對生活主動的把握。不同作品中被反映的客觀現實之間,或許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但現實主義的總的要求體現在對生活的責任感中,以及作品作為現實參照的反觀和反思作用。由此可見,僅僅指認藝術摹仿生活說,并不能完全涵蓋生活與藝術的全部關系。如果以艾布拉姆斯對鏡式文學的定義——即“把心靈比作外界事物的反映者”的藝術而言,那么一切將作品與現實相關聯的作品都是廣義上的摹仿的藝術,則在文學史上的古典主義、新古典主義、批判現實主義、反映論、再現說等,盡管這些思潮與思想中的不少曾從表述上拒絕成為模仿說的后裔,但他們應當仍屬于摹仿說可以涵蓋的文藝理論范疇。

摹仿說作為對文學藝術的現實主義規范,其著眼于藝術和現實關系的理論觀念,也勢必深刻的受到現實的社會發展的規范。摹仿說在其發展進程中的變遷,既是藝術觀念本身的發展與變革,也是社會發展與變革的寫照

盡管文藝復興后,摹仿說曾一度受到質疑,西方學者也指出原始藝術中很多并非出于模仿,而是一些抽象符號,近代抽象藝術也使摹仿說受到很大挑戰,但由于他在藝術的哲學問題上擺正了意識與存在的關系、藝術與現實的關系,因此直到今天,這種理論仍然最普遍的用于解釋各種審美藝術的發生,仍然最廣泛的成為指導各種藝術實踐的根本原則,甚至成為規范一切藝術和美的最基礎的先決性理論,繼續發揮者其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李明明,模仿說的嬗變略談【J】,保定學院學報,2008(1)

[2]褚春元,論黑格爾關于藝術摹仿說的思想【J】,巢湖學院學報,2006(8)

[3]雷禮錫、李會君,西方傳統藝術理想論【M】,湖北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4]李麗,試論“模仿說”的嬗變【J】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 美術與設計版2008.02

[5]余子青,摹仿說:從古代到后現代【J】 2011年5月8日

猜你喜歡
文論現實主義范疇
批評話語分析的論辯范疇研究
自然科學與“現代現實主義”——19世紀現實主義再闡釋
正合范疇中的復形、余撓對及粘合
Clean-正合和Clean-導出范疇
新法律現實主義
從隱匿到重現:中國新時期西方文論知識資源的流變
“古代文論現代轉換”的回顧與審視
從文論醫評《內經》
從現象學看現當代西方文論科學神話的破滅
新現實主義巨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