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簡字爭議之相關問題

2016-05-30 03:44董然然
西江文藝 2016年6期
關鍵詞:繁體字

董然然

【摘要】:應科學認識繁簡字,它們不是兩種字體,只是一種字體的兩種體式,雖然繁體字有很大優勢,但簡化字的一些理據也是合乎漢字構字規律的。繁簡字應遵循漢字自身的內在規律以及人們使用的需要而各安其位、各得其所、和諧相處 ,從而去漢字之短,揚漢字之長,讓漢字在信息時代仍弘揚光大。

【關鍵詞】:繁體字;簡體字;繁簡之爭

繼2009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潘慶林關于“用10年時間逐步恢復繁體字”的提案經媒體報道引起社會熱議之后,繁簡字的使用問題一直廣受人們關注,而近期關于廢除簡體恢復繁體字問題的爭議又再度成為微博熱門的話題之一,爭論的焦點集中在簡化字是否破壞了漢字的科學性和藝術性、繁體字能否逐步恢復等問題上。關于這個問題我們需要立足現實、回顧歷史、著眼未來,并且還要聯系漢字理論和應用實際,做出最恰當的選擇。在此,筆者談一下自己的有關認識:

一、關于“使用簡化字破壞了漢字的‘正統性”

大多數人把繁體字視為是正體字,認為簡化字的使用破壞了漢字的正統性,但是“正體字”這一概念的標準卻并未形成統一,主張繁體字是正體者認為從古至今傳承下來的即可稱之為“正體”,但是我認為所謂的“正體” 應該是人類在特定時代及范圍內使用的符合標準或規范的通用文字。中國漢字經歷著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的發展脈絡,從繁到簡是漢字發展演變的總趨勢。在不同的時期內人們都曾嘗試著實施一些規范漢字的改革,例如秦始皇統一文字實行“書同文”、許慎希望能夠“通經致用”而編纂的《說文解字》以及后來楷書的使用,都是希望能夠形成正統、廣為人們接受。以現行繁體字作為漢字“正統”不過是一個自以為是的偽命題。并未有把繁體字作為是“正體字”明文規定,因此是不存在簡體字破壞漢字正統性這一說法的。

二、關于簡體字破壞了中華文明的傳承

華夏文明是一個涵義博大精深、內容豐富多彩的文化概念,也是一個與時俱進、繼承發展的動態過程,并不是一個民族文字就能完全涵蓋。將字形的簡化理解為是對文明的忽略甚至引申為是傳統文明的“死亡”,這無疑是過于的夸大其詞、杞人憂天了。雖然,漢字是中華傳統文明與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五千年優秀歷史的見證,但并不意味著對于漢字的簡化就是對傳統文化的褻瀆,反之,從某種層面上來說,正是由于1956年的繁體字簡化,解決了繁體字“難讀、難寫、難認、難記”的缺陷,方便了百姓的識字寫字,從而提升了國民的總體文化素質,這不僅無損華夏文明的傳承,更有利于文化的傳承,增加人們對于傳統文化的自豪感與認同感,縮小了國人的文盲群體。

此外,與簡體漢字相比,繁體字確實有表義更明確的作用,例如象形字和會意字的使用,使文字的表意功能十分直觀,但一些簡化字卻也充分表現了人們造字的智慧。誠然,簡化的“愛”字的確少了“心”,但保留“友”,何嘗不是對“友愛”含義的延續?它也同樣具有寓義于形的作用。其實,即便是從咬文嚼字的角度考慮,只要契合象形、會意、形聲等傳統造字方法,就不會迷失以字釋義的漢字魅力。作為記載文明發展的工具,繁體漢字與簡體漢字都與中華民族的文化和靈魂緊密相連,繁簡之間亦存在隔離不斷的歷史脈絡。[1]

三、關于簡體字破壞了漢字內部構造的科學性

漢字是記錄漢語的工具,它記錄的是漢語中的詞和語素,它用什么辦法來記錄漢語中的詞就包含著構字的理據。在這方面,繁體字并非個個合理、見形知義,一些簡化字的構字理據也是合乎漢字構字規律的。

首先,一些見形識意的象形字,例如:山、水、魚、鳥等字形經過隸變,字的形體發生巨大變化,象形性遭到嚴重破壞,僅從楷書、隸書的字形上是看不出字義的來源的,現在雖然大多數象形字已經發展成為記號字、半記號字但無損于人們表情達意的需求。

其次,由兩個意符的意思合起來形成一個新字的會意字造字方法,也由于字體的演變,而不能從隸書、楷書直接會意出其字義,而相比較起來,著名文字學家裘錫圭先生贊揚過:繁體字“眾”早已成為字形講不出道理的記號字,簡化字“眾”則是很好的會意字[2]

由上可見,在由字形反應字義的特點上,雖然繁體字所表達字的意義和用法更由于簡體字,卻也不能一概而論,完全抹殺簡體字在表達字義方面的貢獻,因此,所謂的簡體字破壞漢字科學性這種說法并不可信。

四、關于漢字破壞了漢字的藝術性

漢字在幾千年的發展中,相繼創造了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諸種字體,形成了獨特的書法藝術、篆刻藝術等,但這些藝術并非繁體字所能完全代表的, 簡體字入書法,書法家創造簡體字自古有之,不能從書法藝術的角度排斥簡化字,認為繁體字好看、簡化字不好看。單以隸書以后的今文字看,傳世的竹簡、書帖、碑刻等中的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都有簡體字,許多與我們今天的簡化字字形相同。例如:史游《急就章》中就有簡體字“學”、“與”;皇象《急就章》里有“揚”等等。[3]這些傳世之作并未因為用了簡體字而影響其藝術成就,簡體字也是它們書寫藝術的表現對象和載體。如果不根據漢字自身的規律以及人們使用漢字的實際情況,而一味的想要全面恢復繁體字,就需要大眾重新學習掌握,需要計算機字庫、工具書等進行改動,這將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短期內造成繁簡使用混亂的情況,基于此,我認為繁簡爭議問題大家需要做到:

首先,在對繁簡字的認識上,繁體字和簡體字不是兩種字體,只是一種字體的兩種體式,我們做好各個層面的漢字規范化工作,使繁簡兩種體式各得其所、各盡其能。不一定必須非繁即簡,或非簡即繁,這種把繁簡字對立起來的做法,實不可取。無論是臺灣還是大陸,都是炎黃子孫,漢字是祖先留給我們的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去漢字之短,揚漢字之長,讓漢字在信息時代仍弘揚光大,當是中華民族共同的期盼。

其次,不贊成全面恢復繁體字也并不意味著要廢除繁體字,可根據使用漢字的需要以及個人的喜好偏愛來自由選擇,立足簡體,適當接受繁體,把繁體字的使用限制在一定范圍內?!吨腥A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十七條明確規定在下列情形下可以保留和使用繁體字、異體字:(1)文物古跡;(2)姓氏中的異體字;(3)書法、篆刻等藝術作品;(4)題詞和招牌的手書字;(5)出版、教學、研究中需要使用的;(6)經國務院有關部門批準的特殊情況。[4]這一法律為繁體字、異體字的學習和使用保留了一定的空間。但遇到的問題也多了,所以倒不如直接就劃分成兩個用字層面,形成兩種規范,使其各得其所。

繁體字所傳承的是古代文化的精髓,而簡體字則具有使用上的便利性。如果中國未來在教育上,能夠同時并重兩種字體的教學,然后在古典文學與歷史教材、博物館導覽、電視文化節目中多多利用繁體字(加強古代文化上的傳承有助于文明的整體提升),而在一些計算器用語、商業素材、工業制程等快速信息流通的書刊方面則可善加使用便捷的簡體字。一般民眾則可在日常生活中任意使用自己所喜好的文字,這樣一來這兩種字體就都能有其使用上的功能了。

參考文獻:

[1]、陳五云.恢復繁體字就是恢復民族文化靈魂嗎[J].上海師范大學語言研究所教授2009-08-31 10版:新論

[2]、裘錫圭.從純文本學角度看簡化字[J].史定國主編.簡化字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3]、張書巖等.《簡化字溯源》[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7:111-240

猜你喜歡
繁體字
哈哈鏡
淺析繁體字走進漢字教學的必要性
漢字繁簡再引熱議
“繁體字能否回歸了課堂”講評
臺網友鼓動“繁體字申遺”
有幾個繁體字進課堂未嘗不可
由畢福劍題字錯誤說開去
不孕不育等2則
利用繁體字特征進行兩岸三地地域性言語識別的研究
中學語文教學應該如何面對繁體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