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漢政治新聞中模糊限制語的對比分析

2016-05-30 06:07史麗琴
西江文藝 2016年6期
關鍵詞:語料分類

史麗琴

【摘要】:本文以Prince 等人對模糊限制語的分類為分析框架,對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模糊限制語的使用情況進行研究,試圖總結英漢政治新聞中模糊限制語的使用頻次及其分布的不同,目的是為模糊限制語的研究提供一個新穎的視角,同時為英語學習者在閱讀和全面深入理解政治新聞中的模糊限制語提供了素材。

【關鍵詞】:政治新聞;模糊限制語;分類;語料

1.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語言是人類生活的主要組成部分,有效的交流既包括精確語言又含有模糊的表達。1972年,美國著名生成語義學者拉科夫首次介紹了術語“模糊限制語”。之后中外語言學家對模糊限制語從不同角度進行了研究,范圍涉及語義、語用、語篇、文體風格、跨文化交際、評價理論、系統功能語法等多個領域。隨著國際交流和貿易的日益頻繁,近年來政治新聞在語言學界引起了很大關注,政治決策在經濟活動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本文以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為語料,分析英語政治新聞中模糊限制語的使用。

2.文獻綜述

2.1 模糊限制語的定義

1972年,美國著名語言學家拉科夫發表了一篇名為《模糊限制語:語義標準和模糊概念邏輯的研究》的論文,首次引入了“模糊限制語”的概念。模糊限制語是指“把事物弄得模模糊糊的詞語”。1978年,Brown & Levinson將模糊限制語定義為“在某種條件下可以部分地改變話題真值程度的分詞、詞或詞組”。尤爾在語用學中把模糊限制語定義為“話語怎樣被給予理解的謹慎的注釋性表達”。

2.2 模糊限制語的分類

1972 年,Zadeh(扎德)在《對模糊限制成分的模糊集論解釋》一文中,根據模糊限制語的作用將其分為兩大類:第一類作用是能對模糊詞進行直接修飾。第二類作用則是旨在說明它們自身分別從哪些方面作用于模糊詞。模糊限制語在中國的研究始于20世紀70年代,中國最早提出模糊限制語這一術語的第一人是伍鐵平。 1979年,他在論文中首次引入該詞, 1999年他按模糊限制語所屬語法類別進行了分類。伍鐵平根據所修飾詞語的精確性,將模糊限制語分為兩類: 一類只能修飾模糊詞,而另一類既能修飾模糊詞又能修飾精確詞。陳林華、李福?。?994) 根據Grice的言語交際合作原則,從模糊限制語的語義特征、所屬的語法類別角度對模糊限制語進行了分類,把模糊限制語分為程度類、范圍類、數量類和方式類.

1982年 Prince et a1.從語用學角度將模糊限制語劃分為兩類。一類是變動型模糊限制語(approximators),另一類是緩和型模糊限制語(shelds)。Hyland把模糊限制語分成內容導向型模糊限制語(content-oriented hedge) 和讀者導向型模糊(reader-oriented hedge)。何自然(1985)從語用功能角度對Prince 等人的分類表示贊同,并將這一方法最早應用到漢語中,對其做了解釋和相應的補充。他認為漢語中的模糊限制語也應該分為變動型和緩和型模糊限制語兩類。

2.3 模糊限制語的相關研究

Vold (韋爾德2006)對比研究了挪威語,英語和法語本族語者使用模糊限制語的異同。Yang Liyin(2013) 對比分析了英語本族語者所寫的英語科學語篇、漢語本族語者所寫的英語科學語篇以及漢語本族語者所寫的漢語科學語篇,三個語料庫當中模糊限制語的頻度分布特點。模糊限制語在中國的研究始于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伍鐵平,何自然,李復印,陳治安,冉永平,陳林慧,程紅等人對模糊限制語都分別進行了研究,語料涉及到科學語篇,學術論文,新聞報道等不同領域。黃錦如,陳樺和段恩香分析了模糊語的語用功能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

3.研究方法

3.1 語料選取

本文選取2015年英漢政府工作報告為語料,政府工作報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一種公文形式,各級政府都必須在每年召開人民代表大會和政治協商會議,會議上向大會主席團、與會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發布這一報告。本研究的數據來自滬江網,從而避免了非正式翻譯、轉載等錯誤對數據統計的干擾。中文政治新聞共計18230字,英語政治新聞共計15451詞。

3.2 分析框架

采用Prince等人對模糊限制語的分類作為分析框架,分析了該報告中英漢模糊限制語使用的頻次和分布特征,并試圖解決以下問題:英漢政治新聞中模糊限制語使用的頻次和分布特征是怎樣的?英漢政治新聞中模糊限制語的相同點語可能出現的不同點表現在那幾方面?并就相關原因進行討論。為方便分析,英漢政治新聞被統一編號(如S1,S2...Sn), 編號是作者考慮到了話語的完整性與語義的連貫性。

在語料分析中,作者根據普林斯及其同事對于模糊限制語的分類。按照模糊限制語是否改變命題或話語內容可把其分為變動型模糊限制語和緩和型模糊限制語。變動型模糊限制語即近似詞,它通過界定話語變動范圍或者對話語的真實性進行修正來改變話語意愿,包括程度變動語和范圍變動語。例如,一些、某些、一種、一點、在某種程度上等屬于程度變動語;大約、將近、幾乎、粗略地等則屬于范圍變動語。

4.結果與分析

4.1 漢語政治新聞中的模糊限制語

由表1可見,漢語政治新聞中四類模糊限制語的使用存在一定差異,程度變動型模糊限制語使用較多,直接緩和型模糊限制語使用最少。

4.2 英語政治新聞中的模糊限制語

由表2可見,英語政治新聞中四類模糊限制語存在一定的差異,數量變動型模糊限制語使用最多,直接緩和型模糊限制語使用最少。

4.3 英漢政治新聞模糊限制語的對比分析

通過對英漢政治新聞中模糊限制語的分析,可以發現中英文模糊限制語之間存在一些相似,兩者也存在一些較為明顯的差異。四種類型的模糊限制語在英漢政治新聞當中都有出現,直接緩和型模糊限制語在兩種類型的語料當中使用最少的。

5.總結

本文對2015年英漢政府工作報告中模糊限制語使用情況進行了對比研究,發現了英漢政治新聞中模糊限制語存在一定的異同。雖然四種類別的模糊限制語在英漢政治新聞中都得以應用,每種類別的模糊限制語的比例多少存在差異。此外,由于英漢語言的語用習慣,某些模糊限制語在英漢政治新聞中并非一一對應,有時英文模糊限制語或漢語模糊限制語還會出現缺失現象。本研究推動了模糊語言學的研究,對指導跨文化交際和外語教學方面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為我國的對外交流提供了指導意義,為英語學習者在閱讀和全面深入理解政治新聞中的模糊限制語提供了素材,同時為新聞工作者更加準確地使用模糊限制語,使得報道更加真實、科學。

參考文獻:

[1]程紅,英語新聞報道中的模糊詞[J], 外國語, 1988(5)

[2]楚軍,廣博新聞英語的功能語篇分析[J], 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4

[3]何自然 語用學講稿[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4]李良榮,新聞學概論[M],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1

[5]伍鐵平,模糊語言初探[J],外國語, 1979(4)

[6]張喬,模糊語言學論集[M],大連:大連出版社,1998

猜你喜歡
語料分類
一種循環迭代的智能語料標注系統
分類算一算
垃圾分類的困惑你有嗎
分類討論求坐標
數據分析中的分類討論
教你一招:數的分類
基于語料調查的“連……都(也)……”出現的語義背景分析
華語電影作為真實語料在翻譯教學中的應用
給塑料分分類吧
《苗防備覽》中的湘西語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