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民歌中的即興教學在中小學課堂中的應用

2016-05-30 08:28張改
西江文藝 2016年6期
關鍵詞:應用

張改

【摘要】:在新課改倡導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老師只是引導者和幫助者,充分發揮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教學不僅要重結果更要重過程的觀念指導下,即興創作、即興教學、即興表演顯得尤為重要,而我國傳統民歌教學就是以即興教學為主的教學。在弘揚民族文化的同時,我們要繼承和傳承我們傳統的優秀的文化傳統。因為音樂課是理性加感性的過程,是挖掘孩子跳躍性思維、創造性思維、橫向思維的過程,所以上好即興的音樂課至關重要。

【關鍵詞】: 傳統民歌;即興教學;應用

中國傳統民歌的創作是在表演中進行的創作,是表演與創作、創造性行為與成品同時發生的過程,具有偶發性、非樂譜性、音樂表演行為與音樂成品同時呈現。因為它不僅可以發展孩子的創造力,而且有利于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有利于培養下一代的創新意識、創新方法和創新能力,順應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時代需求。所以有必要對我國傳統音樂中的民歌的即興教學進行研究,使之更好的應用到我們現今的音樂課堂中來。

一、即興在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1、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音樂即興創作活動是學生表現自己的機會,學生的音樂創作即興表現出來,有利于表達學生的內心感受。

2、課堂上,教師讓學生即興表演授課內容,使表演和授課結合在一起,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做到寓教于樂。教師的即興授課和學生的即興表演形成完美的課堂。

3、達爾克洛茲的即興創作有助于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其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

4、即興課堂看似在“玩”,其實是一種訓練是潛力的開發,是想象力、創造力、觀察力、模仿力、意志力的訓練??傊?,正如雷默所言:即興表演是一種以音樂進行思維的基本方式,我們受音樂束縛的表演文化已經導致思維方式的萎縮與衰退,這很容易使我們的表演者受記譜的束縛,導致他們離開樂譜表演會癱瘓和麻痹?!彼晕覀儽仨毎岩郧案嗟淖⒁饬Ψ旁谧鳛橐环N音樂創造方式的即興演奏方面來。

二、關于即興

即興的定義:事先毫無準備,僅就當時的感受創作、表演或演講等,對眼前景物有所感觸臨時發生性質而作。

(一)我國傳統音樂中的即興

我國古代的音樂大都是以即興流傳下來的,已有悠久的歷史。因為中國傳統音樂是勞動人民的集體成果,主要以口頭傳承,所以在流傳過程中由于不同的時間、地點、或不同的人來表演時便有所不同。另一方面,人們在口傳的過程中,不斷的加入新的創造和新的成分,最后,依據表演者的不同的審美角度和喜好進行即興的處理和演出。所以說中國的傳統民歌有很強的即興性,這也是中國傳統音樂頑強生命力一直成長不滅亡的原因。

(二)西方傳統音樂中的即興

在西方即興也有悠久的歷史,古代音樂大都是即興的,其演奏和作曲是和二為一的。在歐洲中世紀,游吟歌手和騎士歌手必須具備即興演唱的能力,教堂或宮廷的樂師們,也要求有即興演奏的能力。從巴洛克時期到浪漫主義時期音樂,涌現出一大批即興演奏大師,如:巴赫、莫扎特、門德爾松等。即興演奏能力的高低曾被作為衡量一個音樂家才華的重要尺度。但是由于藝術領域內部專業分工的精細化、演奏技術的復雜化、人們審美趣味的變化等,到19、20世紀即興已不再盛行,只有少數的音樂家在進行即興演奏和世界各民族民間音樂在表演。雖然我們無法觀看大師們精彩絕倫的即興演奏,但是“即興”帶給音樂教育一片嶄新的天地,它引發了音樂教育從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到教學理念的深刻變革。

(三)傳統音樂教學法的實踐意義

中國傳統音樂即興創作的教學法,一是來自于中國傳統音樂傳承的緊迫感,二是來自于創新教育的時代要求,中小學音樂教育要成為傳承民族音樂文化,培養創新人才的主陣地,中國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需要各級各類學校實施民族文化教育,中國人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培養要靠各級各類學校實施創新教育,這也是07年提出的“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哲學觀的初衷與本意。中國傳統音樂即興創作教學法,就是要在中小學實施傳承民族音樂文化與培養創新人才相結合的教學法。

三、即興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一)奧爾夫音樂體系中的即興

奧爾夫的獨特之處在于音樂教育體系中運用了教學內容、方法的即興創造。在教學中的具體體現在創造性的即興唱、奏等。前提是具有一定的音樂技能和知識,屬于意欲型創造,具有即時即效性。

(二)柯達伊音樂體系中的即興

柯達伊的即興是在掌握熟練的歌唱技能和大量的歌唱實踐的前提下的一種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并在長期的科學系統的學習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挖掘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充分發揮受教育者的創造性。

(三)達爾克洛茲音樂體系中的即興

在達爾克洛茲音樂教育體系中,即興以節奏、曲調、舞蹈等不同的形式出現在不同的年級、不同程度的音樂教學課堂內。達爾克洛茲認為即興創作伴隨音樂課堂的始終。

(四)其他形式的即興

目前,大多數國家都設有完善的即興課程,課程的內容豐富多彩,千變萬化。關于即興的教學形式多種多樣,但關于即興在傳統民歌中的運用還相對較少,了解這些即興教學有助于促進傳統民歌中的即興教學。

四、傳統民歌中的即興教學

(一)學習傳統音樂的重要性

學習民族音樂,讓學生學會用歌聲去歌頌我們的祖國、人民,去贊頌英雄人物,去贊美祖國的大好河山,對學生進行“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的教育,從而激發他們的愛國之情和報國之志。選取具有千年歷史的民歌作為鄉音走進音樂課堂,嘗試從小培養孩子文化根的意識。音樂課堂中突出傳統民歌的教學,由淺入深,逐步擴大孩子的傳統文化的視野,包括地方的和全國優秀的傳統民歌,使得每個學生從小到大都能接受我國優秀的音樂成為每個炎黃子孫最熟悉、最有感情的一門學科,成為一個人全面素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像母語一樣,深入到心靈深處。

(二)、傳統民歌中的即興的教學

對傳統民歌在音樂課堂中的即興教學可以從不同的方面入手,可以從結構的創編、曲調的變易、風格變易、節奏速度的變化、歌詞的改編等方面進行中國傳統民歌即興創作課的教學探索。豐富展現學生作品的方式,用方言進行演唱民歌,傳統民歌創編要與時代接軌,采用孩子喜歡的素材,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手段,讓學生體會到真正的審美。從而激發師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音樂課堂上很多孩子喜歡流行音樂,而對民歌知之甚少,這就需要老師去引導孩子把民歌改編成自己喜歡的形式。從孩子熟悉的、符合學生身心發展階段的、簡單的、經典的、積極向上的民歌入手,如:張惠妹的《站在高崗上》源于白族的一首民歌;韓紅的《天路》有濃郁的民歌風味,老師在民歌教學中讓學生在民歌中注入新鮮的活力,從而使音樂課堂活起來。讓學生愛上我們的傳統的文化、傳統的民歌、愛上即興的音樂創造。

小結:通過對傳統民歌的即興教學法的研究,既可以使我們的傳統民歌得到更好的傳承和保護,又可以發揮孩子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即有利于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又有利于培養下一代的創新意識,順應時代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孫加強.鄉土材料在愛國主義教育中的作用[J].臨沂師專學報.1999年4月第21卷第2期

[2] 馮光鈺.《國民音樂教育與中華文化母語》[J]

[3]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1999年6月15日

[4] 余亞文《中國音樂新課程教學法》[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版

[5](美)雷默著《音樂教育的哲學》[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5

猜你喜歡
應用
配網自動化技術的應用探討
帶壓堵漏技術在檢修中的應用
行列式的性質及若干應用
癌癥擴散和治療研究中的微分方程模型
紅外線測溫儀在汽車診斷中的應用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微課的翻轉課堂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分析膜技術及其在電廠水處理中的應用
GM(1,1)白化微分優化方程預測模型建模過程應用分析
煤礦井下坑道鉆機人機工程學應用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