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對《哈姆雷特》欲望的重新闡釋來看拉康的無意識理論

2016-05-30 14:51魏夢鴿
西江文藝 2016年6期
關鍵詞:無意識哈姆雷特概念

魏夢鴿

【摘要】:法國精神分析學家拉康在分析哈姆雷特欲望時,帶入了生殖器的概念,他把結構主義與精神分析結合起來具體闡釋。同時在對弗洛伊德“俄狄浦斯情結”的重新闡釋下把無意識直接與語言關聯起來,引入了語言學所指與能指之間的關系,認為無意識產生于語言(我們在嬰兒期過后所進入的象征系統)與欲望的不協調,無意識是他者的話語。

【關鍵詞】:俄狄浦斯情結;無意識;“否定”概念;

重新闡釋的“俄狄浦斯情結”

弗洛伊德認為,俄狄浦斯情結的根本是為了揭示人的無意識本能是一種無法擺脫和無法抗拒的力量,人的一切生命活動與一切行為都有它來提供原動力。因此在解讀哈姆雷特的延宕現象時,引入了“俄狄浦斯情結”,提出哈姆雷特在復仇過程中是對母親本能產生的性壓抑造就了本身的悲劇情節。

[1]1985年弗洛伊德與布魯爾聯名出版《歇斯底里研究》一書,標志著精神分析學說的創立,這一學說的兩個基本命題是:(1)人的行為的決定因素是無意識的本能和欲望;(2)從根本上說,這些心理因素來源于性的沖動。所以精神分析的實質,就是對性的本能和欲望進行分析。

這里他舉例《哈姆雷特》,講述一個正常的人何以由于擺在他面前的任務的特殊性質而變成了神經病患者,一種自我與超我不斷拉鋸的產物,最終走向了神經病趨向,也就是本我與無意識的放大。主要體現的三點:

1.主人公不是精神變態者,而只是在劇情發展過程中變成了精神變態者。

這是主人公本我與超我之間斗爭的過程,同時也造就了哈姆雷特延宕的性格特點。 弗洛伊德認為這種原始性欲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的性壓抑將哈姆雷特變成精神變態者,很大程度在于他的戀母情結,也就是“俄狄浦斯情結”。

2.被壓抑的沖動是同樣在我們大家身上受到壓抑的那種沖動,而面對這股沖動的壓抑則是我們個人發展基礎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里強調了面對這股沖動的壓抑,我們個人發展基礎的重要性,這也是決定一個人是否最后會走向精神病態的一個重要因素。

3.作為這種藝術形式的必要的前提條件,那種掙扎著要進入意識的沖動,不管多么清晰可見,都似乎從未給予一個明確的名稱。

[2]夢是一種(受抑制的)愿望(經過偽裝)的滿足。這些夢均是被偽裝過的,因為夢中之愿望,平時招致嚴重的壓抑,所以愿望之滿足均被偽裝到乍看之下無法看出的地步。

在哈姆雷特提及已故的父親時,用一種帶有怪異感的方式說話,[3]“關于父親,無論他可能說什么,他都說不出來。他實際欲言又止,最后——以英語中稱作意味深長的一種特殊的所指形式,即蘊含深遠的東西”。這是一種無意識的所指,一種無意識的話語的表達。拉康認為弗洛伊德過分強調了人的動物本能性特征,并主張應當注重文化,注重人類學與社會學的觀點去解讀人的內心而不是僅僅通過動物特征進行精神分析拉康重視語言與無意識之間的關系,但是,他所謂的語言并不是普通所說的那種語言,他認為:“語言并不僅僅是說話的人,而且是在人中并通過人說出自己的那種東西?!?/p>

無意識是他者的話語

拉康認為:無意識的話語具有一種語言的結構和無意識是他者的話語。意思是說,無意識的本能與欲望的活動也有與語言相似的特點,欲望要通過自然界、他人才能得到滿足,為了滿足欲望而與外界和他人的聯系就是語言的形式。在這一問題上,他追隨索緒爾的思想,只是稍加改造。索緒爾討論了構成一個符號的能指與所指之間的關系,并認為語言結構就是符號之間的否定性關系(一個符號是其所是乃是因為不是別的符號),而拉康卻只關注能指之間的關系。無意識的元素,也就是希望、欲求、意象,全都構成了能指(它們通常也是以言詞方式來表達的),而這些能指又聯成一個"能指鏈":一個能指具有意義僅僅是因為它不是別的能指。

在[4]《<哈姆雷特>中的欲望與欲望的闡釋》中拉康提及“在哈姆雷特每次接近于采取行動的關鍵時刻,我們都發現男性生殖器必然出現在他的精神錯亂中”;并且談及已故父親的時候,說話的方式似乎非常怪異,但實際上欲言又止,最后用一種能指代替,文章中不斷的分析哈姆雷特與男性生殖器的表露關系,從而揭示他的內心,這里引申到拉康的理論中,拉康的基本設想是:知識是可以寫下來的,如果無意識中的事物的表象最終是可讀的文字、形式的文字,那么,只要它們組成了詞句,就可以被意識所理解。這樣一來,無意識就獲得了詞的意義,而意識將理解這些表達著無意識的內容的詞。那么表現在哈姆雷特的無意識行為中,就是反復出現在他腦海中的生殖器概念,也就是一種被成功引入腦海意識當中的“否定”概念。

拉康在《文集》中討論了弗洛伊德的“否定”概念,弗洛伊德認為,主體的受壓抑的形象和思想在被否定的情況下可能成功地進入意識。

[5]這里有兩個著名的例子:1.你可以認為我的話冒犯了你,但我實際上不是這個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我想冒犯你;2.我在夢中看見一個人,這個人不是我媽媽。這句話的意思是:她是我媽媽。因此,否定是觀察受壓抑的無意識的一種方法,它始終是一個閥門,這種否定現象允許無意識的材料進入言語,否則它會受到自我審查。

拉康認為,否定肯定了他者的存在,主體希望保持自身和他者之間的差別,凡是在句子中被否定的都是無意識的材料。主體所體驗的無意識就是拉康所謂的“他者的話語?!蔽覀兂3B牭饺藗冞@樣說:有人叫我這么說的,這話不是我說的。我們無法控制無意識,無意識乃是他者。

結語:拉康人學的核心是如此的一個思想,即支配著人類存在的方方面面的無意識是像語言一樣構成的。拉康認為弗洛伊德過分強調了人的動物本能性特征,并主張應當注重文化,注重人類學與社會學的觀點去解讀人的內心而不是僅僅通過動物特征進行精神分析拉康重視語言與無意識之間的關系,但是,他所謂的語言并不是普通所說的那種語言,他認為:“語言并不僅僅是說話的人,而且是在人中并通過人說出自己的那種東西?!崩抵匾曊Z言與欲望的作用,他認為,兒童一旦擁有了語言能力,那么兒童的心理結構就會發生改變,兒童將會成為一個主體,支配著語言和語言背后所要表達的內心的欲望。由于人內心的欲望是無意識的,所以它斷不會是連續的,有規律的,而是一種斷裂的片段,常常伴隨著夢、失語、笑話以及人不經意之間的反復活動而表現出來的。哈姆雷特對于生殖器的反復失語的表現就是這樣的一種典型體現。

注釋:

[1]葉秀山 王樹人總主編.《西方哲學史 ·學術版 第七卷 現代歐洲大陸哲學(下)》.人民文學出版社.第763頁

[2]弗洛伊德.《夢的解析》.百花洲文藝出版社.第48頁

[3]文學批評理論:從柏拉圖到現在/[英]賽爾登編.劉象愚等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第247頁

[4]文學批評理論:從柏拉圖到現在/[英]賽爾登編.劉象愚等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第248頁

[5]葉秀山 王樹人總主編.《西方哲學史 ·學術版 第七卷 現代歐洲大陸哲學(下)》.人民文學出版社.第743頁

參考文獻:

[1]葉秀山 王樹人總主編.《西方哲學史·學術版 第七卷 現代歐洲大陸哲學(下)》[M].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年

[2]弗洛伊德.《夢的解析》[M].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9年

[3]《文學批評理論:從柏拉圖到現在》/[英]賽爾登編.劉象愚等譯. [M]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版

[4]《方漢文.后現代主義文化心理:拉康研究》. [M].三聯書店.2000年

猜你喜歡
無意識哈姆雷特概念
Birdie Cup Coffee豐盛里概念店
表演哈姆雷特的經歷
對表演《哈姆雷特》的不同看法
幾樣概念店
哈姆雷特延宕問題再思考
學習集合概念『四步走』
論《哈姆雷特》中良心的分量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應用
壓抑、替代與發生
淺析《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中的“群體心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