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農業發展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研究

2016-05-30 13:48吳云晴
昆明民族干部學院學報 2016年12期
關鍵詞:結構性改革安徽省

安徽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安徽蚌埠,233030

【摘要】安徽省農業發展中農產品有效供給不足但庫存過剩、農產品價格走低但成本不斷上升、農耕地荒廢與過度耕作并存等問題都根源于供給側,因此要從培養職業農民、創新農產品價格機制、完善金融支農體系、監管民間借貸健康化等方面入手,加快農業供給側改革,實現安徽省農產品更有效、更持續的供給。

【關鍵詞】安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相對于需求側結構性改革,供給側改革是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從而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2015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供給側改革,為解決產能過剩、內需不足、經濟發展放緩等問題指出了一條全新出路。作為農業大省的安徽省,2016年5月,重點在調結構、穩市場、防風險、提效益、增后勁,推進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的改革方案出爐。

一、農業供給側改革的理論基礎

根據傳統經濟學理論所述,需求是指在特定時間和特定價格條件下,消費者對某種商品或服務愿意而且能夠購買的數量,市場需求是消費者需求的總和;而供給是指特定時間和特定價格水平下,生產者愿意并可能為市場提供的商品或服務數量,市場供給是供給欲望和供給能力的統一。薩依定律主張“供給創造需求”,即在商品交換中,貨幣僅充當交換媒介而起瞬間作用,一種商品的賣主必定是另一商品的買主,一種商品的生產和銷售必然為其他商品的生產和銷售創造條件,因此商品的供給和需求總是趨于均衡,不會出現過剩;供給學派則認為供給和需求是經濟運行的一體兩面,并非替代關系,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現代經濟學中所陳述的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是目前學術界公認的現代三大需求,相對于需求側,供給強調的則是包括人力、土地、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的綜合配置。由此,現代宏觀經濟學就產生了關于經濟增長命題的兩個重要結論:長期經濟增長依賴于要素供給上升和技術狀態提高;圍繞長期上升趨勢的短期經濟波動則決定于總需求,與之相應現代宏觀經濟管理學也就包括了供給側管理型經濟發展以及需求側管理型經濟發展,見表1。

二、安徽省農業供給側改革的必要性

安徽省作為全國的農業大省,農作物產量屢居全國前排,是典型的農作物生產區,然而近年的經濟發展卻處于全國的落后區域,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安徽省正面臨著共同機遇與挑戰。

1.產品有效供給不足但庫存過剩

隨著經濟發展的日益向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對生活消費與享受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安徽省落后的農產品消費形式與消費內容難以與人們的需求相契合,因此一方面落后農產品生產過多難以被市場消化,造成了高庫存,另一方面人民的需求也沒有被滿足,農產品出現了大量的結構性失調。2016年“雙十一當天,歐洲牛奶、美國堅果、進口零食的三大食品區的總交易量達到當天全部食品區交易量的80%以上,這些單品之所以如此暢銷,主要原因是國內的食品供給難以滿足消費人群的要求。與此同時,2016年安徽省糧食產量已經創下了“十三連增”的記錄,安徽皖北地區玉米、小麥大幅降價,農民收入不斷被收割,糧食庫存遲遲難以消化??梢?,安徽省農產品有效供給與需求嚴重不匹配的現狀,是的農業供給側改革迫在眉睫。

2.農產品價格走低但成本不斷上升

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弱、技術驅趕等原因安徽省農產品價格近年來持續走低,部分品種出現了國內外“價格倒掛”的現象,省內生產的農產品價格上升空間基本封頂。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上半年,玉米、小麥、大豆三種農作物的國內外價差分別為1026元/噸、572元/噸、1729元/噸。但與此同時,安徽省土地租金以及農耕人員的工資越來越高,農產品生產的成本逐漸上升,2010年至2015年,玉米、小麥、大都的生產成本平均上漲均超過70%,在國內外巨大價差的利潤誘惑之下,外國產品入市、國內產品入庫,逐漸擠出部分農作物種植人員,農業生產者收入岌岌可危。

3.農耕地荒廢與過度耕作并存

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農村青壯年進城務工現象逐漸增多,留在農村的多是老弱病殘人員,農產品生產力較弱,而外出務工人員的耕地則廣種薄收或者直接荒廢,據阜陽市統計局調查顯示,2014-2016年間,該地新增荒地的數量占當地耕地5%,平均糧食產量數據存在疑問,與此同時,農作大戶過度用地情況也不時被舉報,耕地使用情況差強人意,破解這種情況同樣要加大供給側改革的力度。

三、安徽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現路徑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基礎上,圍繞市場需求變化,以增加農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給為主要目標,以提高農業供給質量為主攻方向,以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為根本途徑,優化農業產業體系,從而促進農業農村發展向追求綠色生態可持續、更加注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

第一,開展職業教育,培養職業農民。勞動力是第一生產力,進行農業供給測結構性改革。為此,政府要加強培訓領導,擴大財政在農業方面的支出,從而為廣大農業工作者創造接受職業教育的機會,提高生產技能、職業素養和盈利能力;積極配合農業帶頭企業、社區中心以及農業相關機構,確保每一位想要進行農業工作的人員都能夠接受良好的教育與培訓;將種糧大戶、農場主、農業合作社骨干以及方向從事農業工作的人員作為重點的培訓人員,通過理論的教學,引導這一批先進的農民成為新型農業專業人才;建立專業人員資格制度體系,規范考核制度,確保培訓效果。

第二,推廣農業科技,創新農產品價格機制??萍几淖兩?,現代農業發展路徑的根本創新在于農業科技的推廣與應用,農產品有效供給不足與庫存過剩并存的現象直接反映了這一問題,因此,政府應為農業科研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同時協調好農業科研機構與農業企業之間的相互共同交流,確保農業科技新產品能夠良好的服務于農業的發展,使農業生產逐漸生產出市場需求的產品,良好的解決庫存問題,也滿足了消費者的需要;同時,在市場經濟環境中,農產品的價格也就是農產品的供給需求競衡的結果,它反映了供求力量,要創新農產品的價格機制,設立農產品的合適目標價格,當市場價格過高,能夠補貼低收入群體,當市場價格過低時,也能夠保證農業工作者的基本收益,使生產者能擁有合適的利潤預期,為農業改革提供持續的動力。

第三,完善金融支農體系,發展綠色農業。在供給側改革思路下,資本趨利的本質供給改善及其導向調整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方向。因此,要進行精準的金融支農,如推出針對家庭農場、種養大戶以及農產品企業的專項金融支持,促進其在農業結構性改革中發揮引領作用,從而降低借貸成本的同時解決農產品發展的資金問題,并且要注意監管民間借貸,通過設立第三方借貸、嚴格監管民間融資來規范民間借貸,從而充分利用社會閑置資本,充分優化供給側改革;同時,要發展綠色農業,把節本增效和綠色發展結合起來,研發推廣節本降耗、綠色增產、循環利用等技術模式,在優質高產品種、輕簡機械化、高值化加工利用等方面,開展科技創新和集成應用,減少無效投入。同時,大力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業資源環境保護、科技創新條件建設、智慧農業引領等一批重大工程項目,加快補齊基礎設施條件裝備短板。

第四,樹立全新的糧食價值觀。自“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以后,我國就正式確立了全新的糧食發展戰略體系,即“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提出“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口號,這反映了中國政府的全新糧食價值觀的出現。同時,從國際上看,對糧食安全的衡量方法已經主要集中于對于糧食供給方面的保障是否充足。因此,正確的糧食價值觀的體現,不應該只集中于短暫的眼前利益,應該著眼于利用國際市場,確保小麥、玉米、大豆等農作物的自給自足,既要保護自我的耕地不受到破壞與減少,又要保護我國的正常農業產能,保障諸如安徽省、河南省等農業大省的農作物的生產、供給與銷售。通過加快標準制修訂,抓緊制定一批優質農產品生產技術規范,盡快建成覆蓋全國的質量安全追溯平臺,率先將國家級和省級龍頭企業及相關示范基地納入,使糧食安全得到充分地保證。

我國的糧食產業具有很強的特殊性,首先,它具有公益性和產業型特點,糧食產業不僅必須保證一定的產量來供給市場所需,又不能完全的交給市場自由的支配,政府必須把空號糧食產業對于我國的特殊作用,因此糧食并不以一般意義上的流通商品;同時,安徽省作為農業大省,糧食又是安徽省經濟發展重要的支柱,農作物不僅需要通過市場的流通來實現自己的商品價值、為經濟增長作出應有的貢獻,又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其次,糧食產業的定價是政府與市場共同決定的結果,一方面,市場通過自身供求機制來確定糧食的流通價格,另一方面政府又通過制定政策與制度來調節糧食價格的變化,從而在必要的時候確保糧食價格的穩定,保持市場正常運行。最后,審查糧食的耕地也有自己固有的生產周期,人們無法超越自然資源的限制使物質財富過度增加,即農產品存在著“增長極限”,而目前我國耕地的現狀是,大部分耕地處于高強度生產狀態,肥力迅速下降,生態失衡嚴重。

經濟增長的質量,首要就是不能以犧牲資源、生態、生產安全為代價。其次,有質量的經濟增長應該注重潛在增長率帶來的增長,而不是刺激政策。第三,有質量的增長是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增長,但產業結構調整是以生產率的提高為導向的。第四,有質量的增長是靠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而不是傳統動能延續帶來的增長。如何通過農業的發展帶動經濟的增長,就是要著眼破解農業“大而不強、多而不優”的突出問題,適應消費結構快速升級的要求,加快提高農業供給質量和效率,堅持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兩手發力,用改革的辦法、市場的手段,推進轉方式調結構。

參考文獻:

[1]鄭享清,宏觀經濟學[M].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

[2]劉霞輝,供給側的宏觀經濟管理——中國視角[J].經濟學動態,2013(10).

[3]封壽炎,黑土不肥?耕地再不能用而不養[N]. 解放日報2015(12)

作者簡介:吳云晴(1994—),女,安徽亳州人,安徽財經大學經濟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屬安徽財經大學省級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皖北地區農業發展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研究》(項目編號:201610378699)階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結構性改革安徽省
成長相冊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進條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進條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進條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進條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進條例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基層民事檢察之進路
遼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政策法律研究
學習習近平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 扎實推進淮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