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市養老機構發展現狀及其問題

2016-05-30 22:24陽燕慧
2016年14期
關鍵詞:服務態度成都市養老

陽燕慧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口老齡化滋生的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過去政府包辦的養老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日益提高的老年人養老需求,傳統的養老方式暴露的問題越來越多,所以發展養老產業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本文從成都市幾個養老機構入手,對其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成都;養老機構

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所得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到1776億,占人口的1326%,而作為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成都,截止2014年度,成都市擁有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492847人,占成都總人口的206%。養老負擔極其沉重,為了更快實現“老有所養”的宏偉目標,加快構建養老保障體系和發展養老產業勢在必行。然而,成都市當前養老機構的設施管理和老年人的需求還存在極大差距。

一、成都市養老機構發展的現狀分析

由于氣候環境和地理位置的優越,成都被公認為是安度晚年的最好選擇。根據數據顯示,截止到2014年年底,成都市的老齡人口占成都總人口的206%,近年來,四川省已初步建成由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三部分構成的養老服務體系,養老產業發展成為炙手可熱的亮點。本文以成都市五家養老機構為例(成都玉林老年公寓、銀發老年公寓、萬春敬老院、崇老養老機構、蓉東福壽養老院),分析現成都市養老機構所存在的問題。

(一)養老機構入住老人的基本情況

根據對上述五家養老機構的走訪調查得出以下結論:養老機構中老人以女性居多,男性比例不到40%;多數老人的年齡集中在76歲到85歲之間,占總數的4615%;有8973%的老人有日?;旧畹淖岳砟芰?。

(二)養老機構設施設備的基本情況

根據調查顯示:不到一半的老人認為院內有可供緊急呼叫護士的設備,超過半數的老人認為他們能夠的到全面專業的醫療護理以及養老院能夠及時處理突發狀況,所占比例分別為5604%和6703%。調查中發現,這可能與老人們的身體狀態有關,身體越好的老人表示的滿意度越高,相反,身體狀況越差的老人表示的滿意度越低。

其次,因為養老機構跟其他所有服務機構一樣,針對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筆者對老人們進行了一些走訪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其中有3077%的老人認為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是比較親切的,有6044%的老人認為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一般,也有549%的老人認為工作人員會對他們表示不耐煩。分析可得,雖然養老機構的工作人員服務態度總體不算太差,但是還是有很大一部分的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有待改善。

(三)養老機構的經營狀況

首先,養老機構從業人員規模小。無論是國辦還是民營的,養老機構的從業人員普遍存在普護工人數少、年紀偏大、職業素養低等問題。養老機構每位工作任務需要服務的老人數量在10以上,而且工作人員大部分是臨時工,這樣的員工配置,必須是一人身兼數職才能保證機構的正常運轉。其次,從業人員年齡普遍偏大,養老機構負責人的年齡都是在50歲左右,而工作人員的年齡集中在52歲上下,年齡偏大問題比較突出。此外,從業人員素質低是養老機構的通病,工作人員大多以高中以下學歷居多,不識字的員工也有。而從事護理工作的人員基本沒有專業系統的學習過護理課程,極少一部分經過市民政局組織的敬老院管理、護理培訓,但是大部分的工作人員沒有這方面的業務知識。由于養老機構的護理工作設施不齊全、環境條件差、加之勞動強度異常大、收入待遇又很低,有專業技能的人多數不愿意到養老機構做護理工作。

二、成都市養老機構存在的問題

縱觀成都市過去幾年養老產業的發展狀況,我們不難發現,近幾年的狀況確實有所改善。但是這些改變是否真正能夠滿足老年人的需求還值得商榷。目前成都市養老產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養老設施總量不足、建設規模較小、標準偏低、床位緊張等問題仍然是當前成都市養老服務當中需要解決的當務之急,同時養老產業布局不合理,基礎條件薄弱、設施落后等現象比比皆是,導致群眾對當前養老形勢并不樂觀。當前的現實情況是養老服務供給與需求相差甚遠,尤其是社區居家養老板塊,還不能達到社會公眾特別是老年人的需求水平。作為老年人首選的居家養老方式,社區養老服務是其發展的基礎和保障。成都市2013年開始加大社區養老服務建設力度,雖然發展速度較快,但是起步較晚且處于嘗試階段,因此當前社區養老服務并不能很好的與群眾的需求相匹配。此外,養老需求的個性化和多樣化使得目前無論是社區養老還是機構養老所提供的服務類型捉襟見肘,很難滿足老年人不斷變化和增長的需求。

第二,養老機構水平不達標,受到資金和場地的限制,許多民辦養老機構基本配套設施不足且專業護理器械非常匱乏,與此同時又缺少專業的醫護人員導致對老人的照顧往往僅停留在最基本要求“吃”“穿”上,很多個性化需求難以得到有效滿足。另外,缺少戶外運動場地,使得老人只能進行室內活動,基本的運動和生態需求沒有被滿足。

第三,許多群眾和老人對機構養老產生抗拒心理,不愿意接受這種養老模式。這或許和傳統的觀念有關,但是不排除這和時下養老機構服務水平有限,服務態度等有一定的關系。群眾的這種心理狀態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養老機構的擴張和發展。

三、成都市養老產業的發展建議

(一)政府要加強對養老產業的監督和引導責任

首先,完善相關的政策法規,規范養老機制,保障養老政策有效的實施。其次,加大基本投入。政府作為養老服務的責任主體理所當然地要加大投入促進養老事業的發展??稍黾咏涃M的安排,要根據經濟發展現狀相應增加對福利養老事業的財政投入比例,使得公辦養老機構能夠為老人提供更好的設施條件和服務。

(二)養老機構要著力提升人員素質,提高服務水平

老人之所以對當前養老機構服務不滿意,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機構從業人員的匱乏。因此要提高養老機構的服務水平,首當其沖的就是提升服務人員的素質和專業技能。一是提高機構人員的工資待遇,以吸引更多的人員從事護理工作;二是積極開展對機構服務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通過采取崗前培訓和定期進入專業培訓中心更新知識體系的方式對養老機構的服務人員進行管理;三是積極引進專業人才。支持和鼓勵更多專業護理人員和高等院校畢業生來養老機構工作,為他們長期的發展創造更加適宜和良好的工作環境,以加強養老機構專業管理水平。

(三)社會應幫助老年人轉換養老觀念

受傳統養老觀念的影響,許多老年人在消費和養老觀念上仍然保守,認為把錢留下來給子女和子女生活在一起才是最好的選擇。一是轉變老年人的消費觀念,社會應該鼓勵老人多為自己消費,為自己生活;二是改變老年人對養老機構的偏見。隨著社會網絡的發展,不少網絡媒體曝光了養老機構的經驗問題和服務態度,這使得老年人對住養老院產生了抵觸心理,社會有責任做好協調工作,消除老年人對養老機構的誤會。(作者單位:四川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謝紅,王志穩,侯淑肖,金曉燕,王敏,尚少梅.我國養老服務需求現狀及其長期護理服務策略[J]. 中華護理雜志. 2012(01)

[2]陳雪萍,許虹,王先益,楊立江.養老機構老年護理管理現狀及建議[J]. 中華護理雜志. 2010(05)

[3]路錦非.中國老齡化高峰期對養老設施和醫療設施的需求——以上海市為例[J]. 現代經濟探討. 2013(01)

[4]姜向群,丁志宏,秦艷艷.影響我國養老機構發展的多因素分析[J]. 人口與經濟. 2011(04)

[5]肖云,呂倩,漆敏.高齡老人入住養老機構意愿的影響因素研究——以重慶市主城九區為例[J]. 西北人口. 2012(02)

猜你喜歡
服務態度成都市養老
成都市青羊區:推行“一網通辦”下的“最多跑一次”
門診分診服務態度與正確率對護患關系的影響
養生不是養老
以房養老為何會“水土不服”?
養老之要在于“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