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長退休年齡對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性的影響探析

2016-06-16 08:29于濤
企業文化·中旬刊 2016年6期
關鍵詞:養老保險影響

于濤

摘 要: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國逐漸邁入老齡化社會,迎面而來的還有大量的退休、離崗人員,這些人員的保險金入不敷出,出現嚴重的資金拖至。延長退休年齡是保障這一問題得以解決的有效措施,其對于養老保險制度的影響有許多方面,本文詳細分析延長退休年齡對養老保險制度的各方面影響。

關鍵詞:延長退休年齡;養老保險;影響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養老保險一直都是解決退休、離崗職工生活問題的主要措施,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原本的養老保險制度已經出現許多的缺陷。對此,養老保險因人口老齡化問題的發生顯得更加重要,也正是因為人口老齡化問題,養老保險機制必然出現變化,延長退休年齡便是解決老齡化問題的有效措施。

一、延長退休年齡的制度環境

按照國際的社會現狀,65歲及以上的人口占據全國人口的7%以上的國家均被稱之為老年型人口國家或老齡化社會。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數據顯示,我國65歲及以上的人口有118831709人,其占據全國人口的8.87%。對此,我國步入老齡化社會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其對于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的影響在于經濟問題。相關研究表明,從2010年到2028年,我國老齡化人口會從1億人逐漸升高至2億人,并且會在2038年到達頂峰,其老齡化人口數量會高達3億人。這也就是說,我國在養老保險金方面的支出會在30多年間上升至少3倍。就當前而言,我國財政每年都需要給養老保險金提供500億元彌補收支缺口,這個資金量相當于每年的養老保險金總支付量的16%,并且這個數字隨著時間的推移呈上升趨勢。由此可見,隨著老齡化社會的不斷發展,其養老保險金的收支缺口將越來越大,其國家需要投入彌補收支漏洞的資金也將逐漸生漲,其嚴重影響著我國經濟體系的發展。

二、延長退休年齡對養老保險制度的正面影響

養老保險財務制度主要包含基金累積以及現收現付兩方面制度,近些年又出現一個混合制財務制度,我國當前所采用的養老保險財務制度便是基金累計與現收現付相結合的混合式制度。

(一)現收現付制度下延長退休年齡對養老保險的影響

當前現收現付的體系主要是以“橫向平衡”為原則,其主要是按照當下支出所需要的組織情況,本期征收并本期使用。在當前的現收現付制度下,養老金的代替比例與制度的扶持人數的比例將會直接決定養老保險資金的籌備費用比例。也就是養老保險費率=目前可比工資替代率×制度贍養率。目標可比工資替代率也就是社會平均工資與退休金的比例,而制度贍養費則是指在職人口與養老保險扶持人口的比例。所以也可以這樣表示:

養老保險費率=保費收支/工資總額=退休金/社會平均工資×受益人數/在職人數

從上述公式中可以發現,養老保險費率與平均工資的水平成反比,與受益人數成正比。由此可見,想要降低制度的負擔有效途徑主要為4種:1.提高在職人數;2.提升社會平均工資;3.降低受保險人數;4.降低退休金金額。但是以為退休金這個指標有一定的標準型,所以降低退休金金額這一方式是無法實現的。對于提升社會平均工資而言,雖然能夠有效提高養老保險費率的收入情況,但是依據共享社會的經濟發展原則而言,其制度的支出仍然會增長。所以,提升社會平均工資會呈現“水漲船高”的現象,并不會降低制度的整體負擔。而對于降低受保險人數以及提高在職人員兩個變量便是最為有效的降低制度負擔的策略,也就是說,受保險人數月底或在職人員越多,則支出的資金便會降低或收入的資金會增多,則制度的負擔便會減輕??偠灾?,延長退休年齡是實現提高在職人員、降低受保險人數的主要舉措,同樣也是優化養老保險制度的有效措施。

(二)基金累計制度下延長退休年齡對養老保險收支的影響

基金累計制度主要是以“縱向平衡”為原則, 也就是說保險者在投保期間所支付的基金總量與收保險期間得到的資金總量應當保持平衡。在資金的累積制度之下,供款率應當按照員工退休時基金的累積量以及退休之后所需要的退休金相等為平衡原則,也就是說供款率=目標可比工資替代率×自我負擔率。其中,目標可比工資率就是社會平均工資與退休金的比例,自我負擔率便是替代了現收現付制度下的贍養率,其主要是由退休金的年數以及工作時間所決定。對此,上述公式也可以這樣表示:

供款率=退休金/社會平均工資×領取退休金的時間/工作時間

基金累積之下的退休年齡對于制度的負擔影響更多顯著,延長退休年齡的政策能夠促使降低受保險者領取退休金的時間、降低自我負擔率、降低供款率,從而優化養老保險制度的資金收支情況。在基金累積制度下,延長退休年齡同樣是滿足制度支出需求的。

三、延長退休年齡對養老保險制度的負面影響

(一)延長退休年齡會強化就業壓力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去勞動力資源非常豐富,有大量的人口都是當前城市的重要就業隊伍。相關研究顯示,我國城鎮每年需要就業者約為5000萬人,其每年能夠提供的崗位僅有2000萬人左右,在這樣約有3000萬人龐大缺口情況下就業壓力也就會顯得非常大。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基本國情決定社會保障工作以及勞動力就業工作的基本方向應當是不斷充實就業空間,為更多的勞動力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假設我國推行延長退休年齡,雖然能夠在短期內解決養老保險資金壓力,但同樣也就出現一批年長者占據著就業空間,導致新的勞動力無法得到就業,自然社會就業壓力會逐漸增漲。

(二)延長退休年齡對強化勞動力成本

延長退休年齡會顯著提高勞動力成本,無論是在基金累計或現收現付制度之下,無論是雇員繳費或雇主繳費,其社會保險費用都是由勞動力隊伍所組成。當前企業每個月都會給在職員工繳納養老保險費等各類保險費用,其幾乎占據員工工資比例的40%。延長退休年齡,每延長一年,則企業就會再繳納一年的費用,同樣,這也正是當前企業負擔較重的情況之一,導致社會保險的欠費狀況較為顯著。勞動力的成本提升首先會導致企業的綜合競爭力下降,其次便是降低從業人員的就業積極性。

延長退休年齡還會導致市場的選擇發生變化。因為社會保障的水平穩定性,雇主幾乎無法通過降低社會保險費來控制勞動力成本。對此,當勞動力成本高于資本本身的情況時,雇主便會選擇用資本來代替勞動力,其必然會導致我國就業率更加低、就業壓力更大。因為我國本身就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其資本相對于其他發達國家而言仍較為缺乏,但是在勞動力方面確實資源豐富。對此,在社會保障制度之下,應當揚長避短,充分發揮我國勞動力資源充足的特點,杜絕因制度的實施因素導致勞動力被資本排擠。

四、總結

綜上所述,我國傳統養老保險的監督與管理是一體化的,想要有效強化養老保險的資金運轉順暢性,其必然需要實行監督人、管理人分離的模式,其可以通過建立專業化的養老金管理機構,在條件允許時,可以建立多個管理機構,從而實現競爭狀況。通過多樣化方式優化養老金的使用效益,借助延長退休年齡手段,必然能夠促使社會養老保險管理機制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

[1]朱楠.中國延長退休年齡與養老保險制度研究[D].西北大學,2008.

[2]褚檸.延長法定退休年齡對養老保險制度的影響研究[D].吉林大學,2014.

[3]賈智蓮.延長退休年齡對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性的影響分析[J]. 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2005,05:29-32.

[4]徐傳超.延長退休年齡的可行性分析[D].暨南大學,2009.

[5]李巍.基于延長退休年齡的問題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13.

猜你喜歡
養老保險影響
平安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平安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沒錯,痛經有時也會影響懷孕
擴鏈劑聯用對PETG擴鏈反應與流變性能的影響
基于Simulink的跟蹤干擾對跳頻通信的影響
如何影響他人
退休后可以從職工養老保險轉為居民養老保險嗎
平安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APRIL siRNA對SW480裸鼠移植瘤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