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歷史教學中價值教育的核心目標及實施

2016-06-21 18:42朱安彬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6年11期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實施

朱安彬

【摘要】歷史是一門人文社會學科,極具人生哲理和智慧,對國民素質的提高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一節高水平的歷史課,可以讓學生在掌握歷史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學生的人生境界。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廣,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高中的歷史教學工作,著重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認知能力。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 價值教育 核心目標 實施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1-0090-02

歷史這門學科在人文主義的價值取向方面具有其他社會學科所不能替代的獨特功能。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價值教育,核心目標是豐富學生的人性、完善學生的人格,充盈學生的人生意義,增進學生的生活品質?,F階段,部分老師對歷史價值教育的核心目標缺乏準確的認識和把握,也缺乏正確的教學策略,歷史價值教育的成功實施還需進一步探討和研究。

1.高中歷史教學中價值教育的核心目標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價值教育,核心目標應該指向人最核心、最本質的需要,追求有意義的生活,創造有價值的生命,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1.1 培養學生的求真、揚善和唯美的情懷,提升學生的人生境界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價值教育,不僅要讓學生對課本的理論知識進行掌握,還要引導學生學會用歷史學的方式和思維對知識進行解讀。高中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要著重對自己的研究思維進行培養,學會對歷史進行批判和反思,以此來加深自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對國家、民族和文化產生認同感。學生通過學習歷史,可以樹立歷史意識,學習古人的優良品德,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傳統,塑造完整的人格,提升學生的人生境界。

1.2 引導學生用現代的視角詮釋歷史價值,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我國有5000多年的歷史,每個歷史時代都有引領社會進步的時代先鋒,他們的人生價值在歷史舞臺上得到了充分展現。在高中的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民族意識,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把個人理想和時代需要結合起來,在社會發展中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和人生價值。

1.3 拓寬學生的歷史視野,了解并尊重各國歷史

學習歷史的過程,就是在通過了解過去和認識現在對歷史進程進行總結,提升自己的感悟和境界,在全球化背景下擁有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能力。在高中歷史教學中,老師要引導學生理解人類文明具有多樣性,拓寬學生的歷史視野,了解并尊重各國的歷史,關心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和能源,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擁有人類共同的情感認同。

2.高中歷史教學中基于核心目標的價值教育的實施策略

2.1 在課堂上創設情境,吸引學生的興趣

歷史課堂是培養高中生價值觀培養的主要陣地,教師要對課堂時間充分利用,加強對學生的價值觀教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價值教育,如果只是單純地對課本內容進行講解并把課本中歷史知識所蘊含的價值觀直白地展現給學生,學生可能會覺得枯燥,課堂參與度不高,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合理的課堂情境吸來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紅軍長征有關的內容時,如果教師按照紅軍長征的原因、路線以及長征的意義一步一步地傳授給學生,學生可能提不起興趣,如果教師用多媒體把紅軍長征的有關視頻和圖片資料播放給學生,并配上紅軍長征過程中出現的感人故事,就很容易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很容易就融入那種情境中去,引發學生對價值形象形成強烈的認同,體會紅軍在長征過程中的苦與累,認識到現在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肩負起自己身上的責任。

2.2體驗學習,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價值觀的教育是具有內隱性的,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價值教育,要喚醒學生成長的內在動機,而不是靠歷史教師的強行灌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實現知、情、意、行的統一,從而實在學生對自己的自我教育。要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就要讓學生進行體驗式的學習,在體驗學習中不斷產生新的認識,積累新的經驗,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自覺樹立向上的價值觀,促進個人的全面發展。例如,在講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時,比如造紙術,很多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浪費紙張,不懂珍惜。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制造出類似古人寫字用的簡易的木簡,然后在上面寫字,讓學生通過體驗學習,體會到造紙術的偉大和對我們人類帶來的便利,讓他們對我國古代文明產生自豪感,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節約的好習慣。

2.3 開展討論、辯論對學生進行價值觀教育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可以通過組織討論和辯論等活動,讓學生通過與同學和老師之間的交流,產生思想上的碰撞,從而對自己的思維方式和對歷史知識的見解進行不斷的完善。同時,還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鍛煉他們的表達能力、反應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人文思想和積極向上的價值觀。例如,在講秦始皇的相關內容時,秦始皇統一了六國,建立了皇帝制度,建立了首個中央集權國家,同時,他實施的刑罰制度相當嚴苛,被稱為暴君。老師可以就秦始皇的功過,組織學生展開討論,讓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加深對課本知識的印象,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

3.結語

歷史這門學科在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價值教育的培養,把價值觀教育與學科教育相結合,使價值教育深入學生的心靈,為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做出正確的向導,讓學生對歷史課有新的認識,在掌握學科知識的同時學會明辨是非,學會如何做一個有價值的人,最終促進學生的健康、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玉潔.淺談高中歷史教學中價值觀的教育[J].新課程·下旬,2015,(9):22-22.

[2]朱海.高中歷史教學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J].科技展望,2015,25(31):165.

[3]王琳.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正確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J].金田,2013,(7):209-210.

猜你喜歡
高中歷史教學實施
淺談高中《鴉片戰爭》教學中國際法意識的培養
活用思維導圖,突破歷史教學重難點
高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實驗探索
高中歷史教學中對歷史圖片的開發及實際應用
教材史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
新形勢下高校二級學院教務管理優化路徑探析
房地產項目策劃課程案例教學探索與實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