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月同圓的祈盼

2016-06-29 13:27李明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6年14期
關鍵詞:古典詩詞賞析

李明

【摘 要】中國古典詩詞的美,美在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美在用心靈真誠體悟。那一片片情思,那一點點憂愁,沁人心中,在四肢百骸里流淌。蘇軾的《水調歌頭》,便是一顆流傳千古借物抒懷的明珠。

【關鍵詞】古典詩詞 賞析 水調歌頭 賞析 燦爛文化

【中圖分類號】G634.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4-0281-01

中國古典詩詞的美,美在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美在用心靈真誠體悟。那一片片情思,那一點點憂愁,沁人心中,在四肢百骸里流淌。

燦爛的華夏文化,多如繁星,其中優美的詩詞,無疑成為一顆顆璀璨奪目的珍珠鑲嵌在中華民族文化歷史長河中熠熠發光。

蘇軾的《水調歌頭》,便是一顆流傳千古借物抒懷的明珠。

此篇作于中秋之夜,其時他孤寂一人,一邊飲酒,一邊賞月,直到天明。古往今來,人們把中秋一直視為美好圓滿的象征,而東坡本人又是一個性格豪放,氣質浪漫的人,在酒酣情濃之際,望著那皎潔向世間傾灑著銀輝的明月,以反詰的語氣,道出久積胸中的疑問?!懊髟聨讜r有,把酒問青天?!惫P力高妙,豪放灑脫。不可否認,東坡對月亮的描寫,是令人折服的。譬如《卜算子》中的“缺月掛疏桐”之句。古人將月之出沒分為三種形態:即“朔、弦、望”。朔即晦,為不見月;弦,上弦與下弦,也就是一彎新月;望,《赤壁賦》中“七月既望,”即一輪明月。正因為是“缺月”才能“掛疏桐”??梢娖溆迷~精妙,堪當楷模。

李白詩曰:“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其語氣略顯舒緩,自然灑脫。而東坡的把酒問天,明月何時,卻帶有一股怫郁不平之氣勢撲面而來,較詩仙之句顯得更為關注與迫切。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天上之宮闕本是虛無縹緲之物,這在東坡看來顯得若有其事。今夕何年,其中無限感慨,被稱為“孤篇蓋全唐”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中,有“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之句,凸顯了對宇宙奧秘的思索和人生哲理的體察,二人在此有相似之處。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痹谶@里,東坡把關于月亮的傳說形象化。他想乘風飛向月宮,尋覓一片凈土,遠離塵世,又怕那高處的瓊樓玉宇太寒冷,承受不住。雖然東坡想要以出世之心脫離煩囂,而入世之情依然熾熱。他是矛盾的。這里,蘇東坡用了“歸去”二字,值得商議。曹植《白馬篇》“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笨上嗷⒖?。歸者,回家也??梢娞K軾對明月向往程度之深。大家知道,由于其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常持超然物外的生活態度,時存出世登仙之念,這在其《赤壁賦》中亦得以充分地展現。

“高處不勝寒”句,我認為除理解為受不住那里(瓊樓玉宇)的寒冷之外,也暗示了當時身處仕宦高層,人與人之間為了爭名奪利而勾心斗角,相互排斥傾壓。而作為不滯于外物的蘇軾,怎能適應如此境地!況且,此時的他已預感到“山雨欲來風滿樓”,以致感同身受。

誠然,瓊樓玉宇是人們所向往的,但作者其本人,仍有高處畏寒之感。即使把月宮當成了自己的歸宿,但相比之下,他更眷戀平凡、質樸、真摯的人間生活。為此,面對朗月當空、佳釀相伴而翩翩起舞,以盡暢飲之興,此情此景,大有不是神仙,勝似神仙之意。

古人亦不乏舞者。

黃庭堅詩云:“舞裙歌板盡清歡?!濒斨敝?,乃是頤養天年,得樂且樂之舞。

李白《月下獨酌》言:“我舞影零亂?!碧字?,乃是郁憤難消,壯志未酬之舞。

子瞻之“起舞異清影”,則大有超然物外,物我兩忘之意,何為?乃“清影”是也?!扒逵?,”我們可以理解為俊朗清秀的身影,有道骨仙風之姿,飄然欲仙之態?!扒濉辈悔呇赘絼?,隨波逐流,極盡“世混濁而我獨醒”之意?!稗D朱閣,低綺戶,照無眠?!痹~的下片在上片寫景的基礎上,由寫實為寫意,以景物入情思。轉和低皆指月亮在不停的移動,表明已夜闌人靜,萬籟俱寂。那如霜似雪的月光轉過朱紅的樓閣,低低的穿過雕花的門窗,照著屋里無眠之人。這三句看起來是在寫月光映物照人,孤寂無眠,實際上是將情感的抒發愈轉愈下,由天上到地下,由月到人。明月千里人隔兩處。月既照人之無眠,又照無眠之人,二者兼而顧之?!盁o眠”是指那些因為不能和親人團圓而感到憂傷,以致不能入睡之人,仰望那團欒、嬋娟的明月,而親人卻不能歡聚,這是多么令人遺憾的事啊。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東坡惱嗔明月,你總不該有什么怨恨吧,為什么總會在人們離別之時才圓呢?明寫月之照人,實則言月缺為有恨。月圓應無恨,尚若人圓月缺,自是無恨,月圓人分,圓月則有恨了。因此,這是埋怨明月故意與人為難,給離人增添憂愁?!叭擞斜瘹g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背Q缘溃喝说勒l無煩惱,風來浪也白頭。人之悲歡離合與月之陰晴圓缺本無差別。前者為人生之定律,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后者為自然規律,人有人的煩惱,月有月的遺憾,千載如斯,萬古如斯。原本讓人感到的悲傷,讓這幾句富含哲理的金玉之言,蕩漾開去,沒有情感,只有理智,將人的哀怨、悲傷,轉為曠達。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眿染暝瓰槊篮?,這里代指明月,共嬋娟即共明月。

唐人張九齡《望月懷遠》云:“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與“千里共嬋娟”有異曲同工之妙,皆為詠月抒懷之醯醢,成為千古傳誦之名句。

“但愿人長久”是要突破時間的局限,“千里共嬋娟”是要打通空間的阻隔。既然人間的離別是難免的,那么只要親人長久健在,即使遠隔千里也還可以通過明月把彼此的心溝通在一起。

結尾二句亦由上文的豁達更轉入一種超脫之中,極有道家風范。當然,東坡作此篇意在向所有的人們,尤其是自己的弟弟子由發出了真摯的祝福和安慰,并向一切經受著離別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一篇《水調歌頭》全篇之中毫無慷慨激昂之語,綺羅香艷之色,卻使人登高而歌,達到天人合一之境界。

猜你喜歡
古典詩詞賞析
古典詩詞在廣告文案寫作中的運用探討
趣從詩中來
高中語文古典詩詞鑒賞教學探究
Alfred & Emily——在諒解和赦免中回望賞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