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PBL的高職臨床護理專業教學模式探析

2016-07-04 21:35趙麗
現代職業教育·高職高專 2016年6期
關鍵詞:教學效果教學方式高職

趙麗

[摘 要] PBL教學方式強化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索能力,滿足了現代醫學對高職護理專業人才培養的需求。典型的高職護理PBL教學分四個步驟實施:細化授課內容;收集資料,準備問題;病歷展示,解決問題;小組討論,深化問題。在現階段的高職護理專業PBL教學中,普遍存在著:學生學習能力不足、教師師資力量弱化、可利用資源缺乏、評價體系不健全等問題,限制了高職PBL教學效果的提升。鑒于此,從問題設計、小組建設、師資培訓、資源利用、教學評價五個方面出發,提出了提升高職護理專業PBL教學效果的具體措施。

[關 鍵 詞] 高職臨床護理;PBL教學;問題設計;小組建設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6)16-0168-03

高職臨床護理專業課程涉及醫學、心理學、生物學、社會學等諸多學科的知識,所闡述的專業內容在臨床護理理論和實踐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學習中,學生不但要系統的掌握各種常見病或多發病護理的基本知識和理論,更要培養和提升自身臨床護理的思維和能力。高職護理教學知識點眾多、內容豐富,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主要采用傳統的課堂講授方式,盡管有利于學生牢固的掌握各種理論知識,但卻限制了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PBL教學方式全稱為Problem-Based Learning,意指基于問題的教學,在1969年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所創立,并在加拿大的麥克馬斯特大學首先應用。這一教學方式強化了護理理論與實踐的聯系,推廣應用以來,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一、PBL教學法在高職護理專業教學中的實施步驟

(一)根據大綱要求細化授課內容

依據各部分護理內容的層次,把授課知識分成了解知識、理解知識和掌握知識三部分;根據知識的類型把其分成了臨床實踐知識、臨床理論知識、基礎素養知識、人文社會知識等。不同類型的知識對學生的要求不一,其中臨床理論知識和基礎知識要求學生理解并記憶,而人文社會知識和臨床技能知識則要求學生實踐和運用。根據教育對象的具體狀況和教學目標的需要,對學生進行優化分組,充分考慮到了PBL教學方式的可操作性和實踐性。

(二)收集資料,制作病歷,準備問題階段

在第一步驟的基礎上,利用圖書館、醫院或網絡等信息渠道,收集并整理相關資料,制作一份PPT病歷,包含文字、聲像和視頻等。病歷制作完成之后,分三個層次準備病歷問題,以上呼吸道出血護理為例,準備以下問題:(1)上呼吸道病人臨床發病時會有哪些表現?(2)為什么會有這些表現?哪些表現表明病人的生命體征在持續惡化?哪些表現表明病人的生命體征趨于穩定?(3)如何護理不同病歷表現下的上呼吸道出血病人?針對病人如何進行健康教育指導?如何評估護理實施的效果?各部分問題層層遞進,由淺入深,遵循從普遍到具體再到普遍的認知原則。

(三)病歷展示和問題解決階段

利用PPT課件作為學生展示患者發病前、發病時以及發病以后的臨床表現,引導學生結合課本內容進行自學,并著手解決第一層次和第二層次中的若干

問題。

(四)分組討論,繼續探索

把班上的學生按每組8~10人分成若干個小組,圍繞第三層次的問題進行討論。教師引導各個小組積極發現新問題和找出問題的解決方式。此階段的教學在護理操作實訓室中展開,教師負責提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資料,學校負責提供相關的護理操作設備,如電腦、吸痰儀、氧氣瓶、搶救車、心電監控儀器、血壓儀等。為了激勵學生認真探索相關問題,教師要求各個小組將討論的內容、心得、問題解決措施寫成書面報告提交。

二、實施PBL教學法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學習能力有待加強

高職學生基礎素養相對弱化,再加之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一些學生很難適應新型PBL教學法,突出體現在以下方面:首先,PBL教學模式要求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學習,而高職學生長期受到被動—接受式教學方式的影響,學習缺乏主動性和探索性。其次,高職院校的圖書館資源相對匱乏,部分高職學生甚至未開設文獻檢索課,導致PBL教學模式下的學生無法獲得充足的教學資源。最后,學生知識結構不健全,團隊協作能力不強,導致教學課堂氣氛不夠活躍。

(二)師資力量薄弱

PBL教學法對教師的要求要比傳統教學方式要高,但從我國高職護理師資現狀來看,存在著任課教師數量少、教師教學任務量大、教學觀念滯后等問題。很多高職院校由于授課教師缺乏,只能在實驗課中開展PBL教學,而理論課教學中則采用傳統教學方式。此外,PBL教學模式提倡學生自主觀察和自主學習,需要調動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索精神,這就為教師的教學組織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一些高職護理教師對PBL教學方式認識明顯不足,也不愿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探索這種新型教學方式的應用。

(三)可利用資源不足

PBL教學方式下需要學生查閱大量的文獻信息,但很多高職院校的圖書館相關資料缺失,校園網建設也相對滯后,導致學生獲得的文獻資料遠遠不能滿足PBL教學方式的要求。而對教師而言,缺乏針對性和典型性的PBL教學問題案例、資源、教材,只能在很有限的范圍內探索PBL教學方式。高職院校至今尚未編寫出針對PBL教學方式的教材,而各地區科任教師的PBL師資教學水平又存在很大差異,難以進行有效的學科溝通。

(四)PBL教學評價體系不健全

PBL教學方式在我國高職院校護理專業教學中應用的時間較短,至今尚未建立起統一有效的PBL教學激勵和教學評價體系。盡管一些高職院校也建立了相關的評價指標,但由于PBL教學方式下任課教師少、教學難度大、學生和教師認識不足,致使各項評價指標無法滿足實際教學的需要。

三、提升高職PBL教學效果的措施

(一)優化PBL教學問題設計

PBL教學方式相對于傳統教學方式而言,最大優勢在于向學生提出問題并激發學生持續地對問題進行探索。教學問題的設計是PBL教學方式的核心,關乎整個教學的效果。在實踐中,問題設計過于簡單會致使學生無法深入思考,而問題設計過于復雜又會超出學生的認知水平,進而導致學生無從下手。具體問題設計時,應做到以下方面:(1)問題設計符合學生認知現狀。根據大綱要求的教學目標,確定學生所要掌握的護理知識類型及難度。綜合評估高職護理專業學生的認知特點、思維水平和學習動機,以此為切入點,導入與學科知識相關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2)問題設計能夠促進知識的遷移。問題設計時要盡可能地選擇那些綜合性強的問題,每部分問題中既要包含以往學過的知識,又要具有相對大的難度,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鞏固已學知識,以及對問題進行深入探索。(3)問題情境應符合開放性和真實性的特點。真實情境下的問題滿足了學生今后工作的需要,因而也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4)設計的問題應滿足學習評價的需要。一個好的問題不但能夠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總結、梳理,更能為教師的教學提供有效的評價反饋。

(二)科學劃分PBL教學小組

PBL教學模式下,所呈現的問題具有復雜性、綜合性和真實性的特點,憑學生一己之力很難有效地解決。把學生分成小組的形式進行合作學習,發揮集體的力量共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及體味問題,可以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分組有同質分組和異質分組兩種形式,所謂同質分組指的是把認知能力和學習風格相近的學生編成一個小組,異質分組指的是把認知能力和學習風格相差較大的學生編成一個小組,高職院校學生認知能力和知識素養差距較大,采用同質分組的方式會致使那些綜合素養較差的小組難以完成教學任務,而采用異質分組的方式則有利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或不同的側面來思考問題,故而在高校護理專業的PBL教學分組中,要優先考慮差異分組的方式。當小組內的某個成員的知識結構被激活之后就有可能在其他成員中產生擴散影響,繼而小組成員會在掌握的知識與問題描述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通過進一步的分析合作,會對問題有一個更為清晰和全面的認識。教師在小組討論時實時監控各小組的討論狀況,對出現問題瓶頸的小組進行針對化的點撥,有助于幫助各個小組順利達成學習目標。

(三)指導教師相關技能的培訓與提高

國外實施PBL教學的經驗表明,教師在PBL教學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指導者與幫助者角色,尤為在教學準備階段和實施初期,教師更要發揮幫助者的作用。作為PBL教學模式下的教師要具備以下的基本能力:嫻熟的學科知識、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問題提出和解決能力、發散思維能力、有效組織課堂能力、調動小組學習興趣能力、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等。這一教學模式的創始人Barrow最早對PBL教學模式下教師的基礎素養提出了要求:“一個優秀的PBL教師既是一位學科專家,又是一位善于指導學生學習的人才,即便他不能成為學科專家,也應該擅長學習指導。最糟糕的是教師既不精通學科專業知識,而又缺乏指導能力?!本湍壳拔覈呗氃盒5慕虒W現狀來看,師資力量相對薄弱,與日益增長的學生數量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典型PBL教學模式下要求的一個小組配備一名指導教師難以實現。大多數情況下一名教師擔任多個小組甚至一個班級的學習指導,面對如此大的工作壓力,指導教師往往力不從心,教學效果也大打折扣。在有限的條件之下,提升指導教師的知識結構、教學態度、PBL教學認知,也能夠提升PBL教學效果。為此,作為指導教師要樹立高尚的職業責任感,多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支持學生對問題進行質疑,虛心接受學生和同行的建議或意見,并能夠對自身的教學行為進行自我反思,以及對下一階段的教學作出科學的規劃。同時,指導教師還應考慮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思考采用何種方式才能最大化的激發小組的學習熱情。了解小組內各個成員之間的心理狀態、學習動機,幫助學習欲望低下的學生重塑學習的信心。

(四)加強教學資源的利用和建設

高職護理專業實施PBL教學法需要配備完善的教學設備。圖書館是教學和學生查閱護理知識和其他知識的基本來源,最新的醫學期刊是師生把握醫學發展動向的首選途徑;先進的網絡技術、較高配置的網絡硬件為師生快速檢索學習資源提供了有利的幫助;完善的實驗設備、優良的實習場所為學生的學習創新和動手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廣闊的平臺。我國的高職院校近些年雖加大了硬件投入的力度,但從整體上來看,仍然存在教學實驗場所空間狹小、教學實驗設備落后老化、圖書文學資料缺少、校內網絡建設滯后等一系列的問題。為此,高職院校在開展PBL教學之前,應爭取相關部門和學習領導層給予必要的資金支持,同時加強校企合作力度,彌補實驗室空間狹小和實驗設備落后的不足。此外,高職護理專業教師應積極利用互聯網資源,結合本校實際,開發利用校本教材,滿足本校學生學習的需要。

(五)積極研究和完善PBL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指的是學校、教育機構或教師對已經實施的教學活動的效果進行預期價值判斷,檢測教學是否達成教學目標或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PBL教學模式是基于學生自主解決教學問題的教學實踐,主要作用在于衡量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結果,并為下一階段的教學提供具體的數據參考。因此,PBL教學評價不但要注重學生學習目標的完成情況,也要考慮學生在各個學習階段出現的變化、接受狀況等?;谶@一原則指導,為了更好地滿足教學評價的需要,教師在實施PBL教學時要充分考慮學生所要學習的內容,何種情景下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何時對學生進行具體化的指導。傳統教學體系下把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教師的教學效果作為硬性的評價指標,而PBL教學評價體系則注重對學生發展過程的評價?,F行的高職PBL教學評價體系側重于對教師的指導方法和學生的知識掌握進行評價,雖然有助于教師根據教學情境的變化及時調整教學計劃,但在教學保障體系、課程體系方面卻未作出具體的指導。

PBL教學法是一種可操作性和實踐性極強的教學方式,它突破了傳統高職教學引導“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在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交際能力、創新精神和團隊協作能力,真正地做到了“學以致用、用以促學、授之以漁”。但是,PBL教學模式下耗費學時長、對指導教師和教學設備的要求高,限制了其在高職院校內的全面推廣。在新時期的背景下,仍需持續探索此種教學模式的應用,不斷提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穎,李丹,謝紅雙.高職護理專業的課程設置[J].中華護理教育,2010(8):339-342.

[2]侯繼丹.五年制高職護理專業實施性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與實施[J].衛生職業教育,2013(2):93-95.

[3]郁惠珍.淺析PBL教學模式的問題設計[J].職教通訊,2014(21):62-64.

[4]付雪連,翟惠敏,王惠珍.國內護理專業PBL教學效果的Meta分析[J].中國護理管理,2011(2):58-62.

猜你喜歡
教學效果教學方式高職
高校鋼琴教學方式拓展的思考與實踐
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改革與創新
高中數學高效教學方式與方法優選例談
高中化學教學方式探析
探索不同教學方式 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討
如何提高高中聲樂教學效果
提高病理學教學效果的幾點體會
加強焊接教學質量提高焊接教學效果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