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建以高校為信托的大學生對接企業兼職平臺

2016-07-11 14:03曾德灼葛依娜陳麗梅劉敏曾俊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12期
關鍵詞:高校

曾德灼 葛依娜 陳麗梅 劉敏 曾俊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在校大學生兼職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學生兼職仍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兼職中介機構作為連接高校人才與市場供需雙方的橋梁,在解決大學生兼職問題方面具有重要作用?,F以在校大學生兼職現狀及問題的調查、分析,進行初步探討,提出構建高校為信托的大學生兼職中介平臺。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兼職;中介平臺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2-0000-01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在校大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兼職活動。由于在校大學生社會經驗的缺乏和自我防范意識薄弱,大學生兼職上當受騙現象時有發生,影響其學業,財產安全甚至身心健康。為創建一個良好的兼職環境,如何正確引導大學生正確兼職,進行趨向企業與專業相關的兼職活動,應是高校及相關企業給予關注的重點。

為了解大學生兼職現狀及問題,在指導老師的組織領導下,有部分學生立足于武漢東湖學院范圍內參與開展了“在校大學生兼職情況”的實踐調查,詳細調查了大學生兼職現狀及對構建信托中介機構的可行性。

一、大學生兼職存在的問題

1.兼職信息量大、雜、亂,無安全保障

調查發現,無論是校內外廣告、網絡信息還是中介代理,兼職信息良莠不齊。校園內外的兼職招聘傳單、小海報、廣告等未得到學校有效管理,其很多帶有欺騙性的兼職信息混在其中,學生很難辨別真偽,上當受騙現象普遍存在。有些中介機構利用中介費隱形欺騙學生,收受或索取學生的好處,違規胡亂收費導致大學生權益得不到保障。

2.學校兼職管理松散,缺乏指導機構

學生兼職遍及校內外,分散各處,規模大小不一。有些遠離學校,有些僅僅為臨時工,如KFC、禮品店、發傳單等,時間短、個體靈活性大,不便于學校管理。據目前調查,各個高校并未成立相應的學生兼職管理中心和指導機構,不能有效地規范大學生兼職行為、引導大學生正確參與兼職活動,不利于學生兼職與企業的對接。

3.法律維權真空,社會監管較弱

目前,大學生兼職行為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和有效的維權途徑,用人單位可以任意設置工作期、勞動報酬,給付辦法缺乏而且時常延期或逃付。社會監管方面,工商部門因其法定職責并不涉及對大學生兼職、勞動糾紛的的解決,媒體及社會輿論雖比較關注其現狀,但解決不了實際問題。

4.缺乏信息共享平臺,兼職勞動價值低端

在校大學生兼職信息來源雜亂,如同學介紹、QQ群、網絡招聘等,由于信息的不暢,有時會出現兼職機會供需矛盾的情況,不利于學生兼職效果的提高。另外,學生兼職多處于低端的體力勞動,如促銷,發傳單等,在某些方面,對大學生綜合素質沒有明確的提高。企業方面某些技術要求較低的工作需要大學生兼職,但是由于信息的不暢通,導致企業與大學生雙贏的機會無法實現。

二、關于構建以高校為信托的大學生對接企業兼職平臺的建議和規劃

在調查研究和探索下,現關于構建以高校為信托,在校大學生對接企業兼職平臺,為學生和企業構建一條聯系橋梁,實現互通、雙贏,提供一定的參考意見和實現方案。

1.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范兼職市場的管理

針對大學生兼職問題,政府部門要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規范大學生的兼職市場,依法管理用人單位,保護大學生兼職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制定相關的法規,嚴厲打擊和取締非法中介構,保證大學生兼職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積極為高校提供良好的兼職環境和科學化管理以及為企業提供適當的兼職機會提供保障。

2.高校積極管理兼職行為,建力有效的兼職管理機構

(1)高校應完善勤工儉學系統,積極為學生提供校內兼職和社會實踐機會。高??梢宰屪陨沓蔀槠髽I角色,探索建立大學生對接企業平臺,一方面為學生提供可靠地兼職機會,另一方面積極向企業輸送高質量的應用型人才。

(2)學校應設立專門的學生兼職指導機構,配備專門的指導老師。一方面,建立官方網絡兼職信息平臺,積極收集和整理市場、企業的兼職信息,拓展學生兼職信息來源渠道,并調查學生兼職情況,為其提供安全、可靠地兼職信息;另一方面,通過講座、報告會、座談交流會等形式,為學生傳授兼職知識,進行相應的教育、培訓,以及為學生兼職提供后期服務保障。

在學校學生兼職指導機構下,也可將管理、服務延伸至學校團委和各學院,如在個專業、班級設立分支,傳達兼職信息,收集學生兼職意愿等。以此為基礎,建立在校大學生兼職信息庫,收集整理各個相關學生專業特長、興趣愛好等,實現兼職工作的量化管理,促進兼職平臺體制的形成和完善。

(3)高校應積極開展校企合作,成立專門的企業對接辦公室,加強與企業之間的聯系與合作,努力拓寬渠道,形成長期的校企合作伙伴關系;積極構建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向外輸出學校應用型人才,使校企合作兼職崗位多樣化、固定化,建立并完善校企兼職交流服務平臺。

3.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實現雙贏效應

企業作為社會責任的主體,有責任和義務與高校雙向培養和鍛煉人才。企業應加強與高校的合作,提供合適的工作機會向高校反饋,對大學生開放。也應積極與高校兼職指導機構進行交流、考察,了解學生的工作能力,關注新的人才。企業不僅能夠引進新的活力,在面對的挑戰中發展,也能為企業自身培養發展型人才和長遠發展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曹建華.在校大學生兼職調查研究[J].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2:74-79.

[2]趙艷艷,王璐瑤,馮麗,張露.高校園區大學生兼職中介機構工作模式的探索[J].經營管理者,2014,04:125

[3]趙莉,汪精海.高校教育管理對于在校大學生兼職的作用分析[J].甘肅科技,2014,02:57-58.

[4]王子南,王子嵐.企業與大學生在兼職過程中實現共贏的有效途徑[J].經營管理者,2014,04:357-358.

作者簡介:曾德灼,男,湖北洪湖人,武漢東湖學院經濟學院學生;

指導教師:曾 俊,女,湖北宜昌人,武漢東湖學院經濟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計算機數據中心。

項目成果:2014年校級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在校大學生對接企業模塊建設》項目,項目編號:201411798026。

猜你喜歡
高校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傳播效果的幾點思考
新常態下高校檔案工作發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高校輔導員職業認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揚雷鋒精神與轉型期高校校園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試論高校黨建工作中的黨史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