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新青年》“女子問題”探討始末

2016-07-12 07:28張佩黃瀟瀟北京印刷學院新聞出版學院北京102600
名作欣賞 2016年29期
關鍵詞:新青年男子道德

⊙張佩黃瀟瀟[北京印刷學院新聞出版學院,北京102600]

論《新青年》“女子問題”探討始末

⊙張佩黃瀟瀟[北京印刷學院新聞出版學院,北京102600]

《新青年》對于“女子問題”的探討相當深入,也經歷了一番曲折。其最初頗受當時女權風氣的影響,經歷過呼喚“良母氏”的階段,后由周作人掌舵,開始對刊物中女權一線的方向進行調整。

《新青年》 女子問題 陳獨秀 新舊文化 雜志

論起男女平等,大體會經過三個階段:走向男性的對立面,以證明自己不弱;開始要求各種權利,希圖參與到更廣泛的社會領域;復歸自我,體認獨立、獨特的女性身份。而中國文化的一大特色便是各種被西方哲學賦予明確稱謂的“思想”“風潮”“主義”……這些稱謂都多少包含一點跟人參果樹一樣一萌芽就是若干年,花開果落都比較晚的意思。從意識的存在到真正付諸實踐,是一步與九十九步的關系,各占成事的百分之五十,而前者又尤為重要。

一、呼喚“良母氏”

《新青年》首卷第一號(1915年9月15日)所載陳獨秀翻譯法蘭西人Max O’Rel(l1848—1903)所作《婦人觀》,其言:“夫女子雖非為發號施令而生,然其天賦之權能,足以統馭發號施令之男子。最善良最和樂之伉儷,其婦人每最擁威權,計從而言聽也?!闭Э词菫榕訖嗬麖埍?,實際還是安排其照看家庭,處理好“內務”。又云:“任人之欲若何完善,惟不經女子之纖手所琢磨,一粗糲金剛石耳?!睙o非言女子價值還是以“輔佐”男子為上,將對方打磨成鉆石,自身止一砂紙便足矣。

與這種無甚新意的觀點呼應,《新青年》第二、第三卷中刊發了幾篇呼喚“良母氏”的文章。那么,何謂良母氏?陳錢愛琛稱:“有道德、有學問、有經濟之女子是也,三者缺其一亦不可。蓋予之所謂道德者,非我邦之舊俗屈制女子之謂也,易而言之,則真道德、真學問、真經濟是也。故吾儕女界,當入學時,宜抱定一最純正之宗旨,以自養成為賢母氏,方不負己之責任與國民之希望也。至于吾國一般無道德之自由女,實不足道者,予深望我最愛之女子,勿以此自污污人也?!雹俪跹浴叭小笨此浦泻跚槔?,當真是德、才、財兼備了。惜乎作者提倡的“真道德”實無異于奴隸自套枷鎖,鼓吹女子教育的目標乃是“自養成為賢母氏”,當真不需“舊俗屈制”便可自屈為高檔生養機器了。最后所云“無道德之自由女”,便是不婚或者與男子亂來之輩。當然,作者的本意不壞,文章開篇即云,渴望在開礦、辦實業、興工藝、嚴國防等“一時治標之策”以外,培養“優秀偉大之國民”作為后盾。

梁華蘭談女子教育時,更是明確表示要將賢母良妻作為“通盤籌算之方針”來執行。其對女子的定位便是“人類之母”,貢獻國家的方式無非“相夫教子,持家處世”。以此來觀,法國婦女好逸惡勞、回避生育的做法,自是不足取的。而吾國女子正好有千年壓制養成的良好“服從之性”,正可利用其便,“尊之以良好教育,終成世界第一等女子”。故可曰,夫賢母良妻,乃教育之指歸,其“受高深教育之故,思想高超,見解精確”,真可謂“為人類之所急耳”。不唯如此,梁氏對女子“高深教育的范圍”也有補充,認為“大抵女子宜于文,男子宜于質”,且不看好歐美女子“不認生理之微弱”強行從事理工科,定不能大盛的。故,男女教育的平等,“非教育種類之平等,乃教育人格之平等”。

本年(1917)第三號中,商素素對賢母良妻論調進行了犀利的反駁:“女子者,國民之一,國家所有,非家族所私有,非男子所私有,具完全人格者也。故所受教育方針當為女子自身計,當為國家前途計,非以供男子私人之役使也。良妻賢母之說,盛唱于日本,吾國近日,亦稍稍有其趨勢。日本賤視女子,較吾國尤甚,本不足怪。依其教育方針,達其極峰,不過造成一多知識之順婢良仆,供男子之驅策耳。有良妻賢母之名,無良妻賢母之實。果以封鎖女子于家庭,聽男子指揮為賢良模范者。吾國村嫗,類能道之,舊說足矣。何事紛擾,多此設學之舉耶?!彼挠^點最寶貴之處便是認定女子具備完全人格,其受教育利己利國,不該卑賤地站在男子背后,成為多知良仆,沿襲宜室宜家的“桃夭舊習”。同時,她從本源上否定了此說的價值,認為日本賤視女性,故這股傳自日本的良母氏之說徒有其表,虛而不實。剝去此說高檔的外衣,肌骨腠理都是村婦亦知的陳年敗絮,故,傾教育資源于此,其益處無多,浪費甚巨。

這篇異調之后,“良”風依舊。陳華珍于《女子問題之大解決》篇末轉述其兄德明之語,瑣瑣陳言于女子腦力、體質不及男子,分娩育兒責任重大等事,末附一帖方劑,即“余為女界計,不如一志力求道德學問,以養成他日國民之賢母良妻”??芍^苦口不一定良方,偏見淤積于俗腦。孫鳴琪《改良家庭與國家有密切之關系》一文,稱:“為父母者,各宜教導男兒,以愛國齊家之道,更當教女兒為婦治家之要務,必先有好家庭然后可成強國。語云,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此之謂也?!惫焕@來繞去,又回到儒家舊路上了。

這種呼喚“良母氏”的聲音,在《新青年》上空盤旋兩年,遲遲不肯降落。這恰是現實中舊道統巨大羽翼簸覆下的暗影——從同治三年(1864)傳教士Eliza Bridgman在華開辦女學起,截至民國六年(1917),五十三年的女權實踐,對根深蒂固之物的改造并非一往無前,其惰力猶在。因為“女子問題”被納入整個國家的改造計劃之內,很難成為一個無所粘連的部分獨立出來,因存在而存在。人們即使關注它,也是以國家為本位的,故呼喚“賢母良妻”的本意,乃是令其提升自身素質后繼續發揮偉大的“母性”以及溫柔的撫慰力量,來培育教養以及幫助“健全的國民”,同時,矯正女性解放過程中的“過分自由”傾向。

二、“非禮”盡言

在第四卷第五號(1918年5月15日)上,周作人就“女子問題”專欄之前的篇目以及連續幾個月的空窗進行了評述。認為:“大約人的覺醒,總須從心里自己發生。倘若本身并無痛切的實感,便也沒有什么話可說?!蔽竦刂赋雠畽唷坝X醒”程度的淺薄,也為新一輪深度討論的開啟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

“貞操”便是《新青年》選取的嶄新切入點,果然是個令普天下所有女子有“痛切實感”的話題。周作人翻譯了“日本第一女流批評家”與謝野晶子的《貞操論》,對其本人的評價是“極進步,極自由,極真實,極平正”,潛臺詞便為她所寫的文章也“極”可資參考。

與謝野晶子認為,道德是生活之良輔,不過,“到了不必要,或反于生活有害的時候,便應漸次廢去,或者改正”。這就明確了道德的“附屬性”“可修改性”,沒必要恒久守一?!疤热羧讼虨榈赖露?,我們便永久作道德的奴隸,永久只能屈服在舊權威的底下?!彼酉聛?,便致力于將“貞操”從道德的囹圄中解放出來。依據則是現實中麻木虛偽的婚姻狀態,即“大抵男女兩者之中,必有一邊是一種奴隸,一種物品,被那一邊所買,不是男子去做富家的女婿,便是女子要得衣食保障,向男子行一種賣淫”。在不對等的、有求于人的婚姻中,雙方都是沒有操守的,于此中強求所謂道德的、靈肉一致的“操守”,又有何用?故而,她將貞操比作財富,“在自己有它時,原是極好,在別人,或有或無,都沒甚關系”。那么,以“私有財富”為喻體來轉接,貞操也可以具備“私有”“私藏”的價值,與謝野晶子的結論便是:“我對于貞操,不當它是道德,只是一種趣味,一種信仰,一種潔癖。既然是趣味、信仰、潔癖,所以沒有強迫他人的性質……倘若要當它作道德,一律實踐,非徹底的證明這貞操道德,無論何人,都可實踐,毫無矛盾不可?!雹谪懖購墓惨饬x的道德轉變為“私德”,一種對得起自己生理與內心之物,不放縱、不因循、不標榜、不強求——顯然有了“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之意味。

以與謝野晶子文章作為前奏,《新青年》第五卷第一號(1918年7月15日)便重磅推出胡適《貞操論》。沒有歸入“女子問題”專題之下,而是作為主打篇目獨立登場,排在第二篇。第一篇則為陳獨秀《今日中國之政治問題》,痛斥“我們中國,已經被歷代悖謬的學說敗壞得不成樣子了。目下政治上社會上種種暗云密布,也都有幾種悖謬學生在哪里作祟。慢說一班老腐敗了,就是頭腦不清的青年,也往往為悖謬學說所惑?!痹凇笆嘏f”與“革新”的國是權衡中,他自然是徹底革新的頭號擁躉。那么,胡適《貞操論》緊隨其后,便不僅僅是“女子問題”,而是個沖擊“悖謬學說”、打擊老腐敗、挽救迷茫青年的政治、社會問題,兩者共同作為,目標一致。

他在篇首肯定了與謝野晶子《貞操論》相當“大膽”,何況是在“家庭專制最厲害的日本”發此奇說,故可稱之為“東方文明史上一件極可賀的事”。他將這個問題“本土化”,主要就當時地方官員所做的褒獎“烈女”之事展開議論。他認為“貞操”問題值得“反復討論”,因為不討論的話,今人還會像前人一樣,認為恪守貞操天經地義,就算沒理由也要女子因循照辦。其次,既然執著于守貞,胡適認為這“是男女相待的一種態度,乃雙方交互的道德,不是偏于女子一方面的”,他認為孔子講“君子之道四”,未免欠缺,應加上“所求乎吾婦,先施之,未能也”一條,這樣才算公正不偏、大公無私的“圣人之道”。最后,他反對“褒揚貞操的法律”,不過,卻不似與謝野晶子那樣將貞操排除“公德”之外,提倡個人孤芳自賞的“私德”,而是男女當事人之間“完全自動的道德”。而法律最好也不要干涉,搞出褒揚貞操、制定褒貶規則、單方面約束女性的那一套排場,否則以人道主義來觀,便會野蠻到沒有底線,“在今日沒有存在的地位”③。故而,文中所提到的那部連他都一度不知其存的“中華民國”《褒揚條例》完全可以當廢紙丟棄在歷史的垃圾簍中,永不回收。

對于與謝野晶子、胡適就貞操問題發表言論而得出的結論,固然有價值,然最大的價值則在這個問題本身得到充分關注。一個在舊道統中只能乖乖去執行的鐵律,一個國人羞于啟齒、“非禮勿言”的私密話題,被豁然公開,突然有了可以商量的余地,便是向“公平公正”的曙光綻開可以照進道德牢獄的縫隙。如魯迅進一步描述的那樣:“要除去于人生毫無意義的痛苦。要除去制造并賞玩別人苦痛的昏迷和強暴?!雹?/p>

①陳獨秀、李大釗、瞿秋白等:《新青年》,中國書店2011年版。

②[日]與謝野晶子,周作人譯:《貞操論》,《新青年》第4卷第5號,第194頁。

③胡適:《貞操問題》,《新青年》第5卷第1號,第10頁。

④唐俟:《我之節烈觀》,《新青年》第5卷第2號,第77頁。

作者:張佩,文學博士,法學博士后,北京印刷學院新聞出版學院講師,從事唐宋文學、近代法律史及編輯出版學研究;黃瀟瀟,北京印刷學院新聞出版學院數字出版系2013級本科生,研究方向:數字出版。

編輯:康慧E-mail:kanghuixx@sina.com

本成果受2015年國家級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新青年》類型欄目規劃與內容判斷力研究”資助,項目編號為08150115/145;同時受北京印刷學院2016年課程建設項目“經典閱讀”資助,項目編號為22150116008/013

猜你喜歡
新青年男子道德
“道德即自然”新證——儒家生生倫理學對道德與自然關系的思考
2019年下半年男子棋手等級分
跟蹤導練(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年輕男子
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中值得注意的問題
《新青年》(珍情)讀者意見調查表
道德認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錢玄同與劉半農炒作《新青年》
滿臉通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