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安憶《匿名》:意料之中的“偶然性”

2016-07-12 07:28顧江冰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北京100048
名作欣賞 2016年29期
關鍵詞:偶然性王安憶

⊙顧江冰[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北京100048]

王安憶《匿名》:意料之中的“偶然性”

⊙顧江冰[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北京100048]

王安憶新作《匿名》嘗試了一種新的敘述方式,更加看重“偶然性”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并開拓了小說的敘事空間。

《匿名》 偶然性

2016年初,王安憶推出長篇新作《匿名》,關于它的創作構思,回溯2005年出版的《遍地梟雄》,在其后記中可見一斑:

我想寫一個出游的故事……一名老實的職員,忽被前來索討債務的債主劫持,當作人質,帶他離開從未走出過的城市,踏入另一個世界。這只是一個故事的殼,殼里面盛什么,心中卻是茫然的。

時隔多年,這部三十五萬字的書完成了她的心愿。在這部書中,作者嘗試了一次個人化的語言試驗,通過謎團相連、細節贅述、多重偶然性的應用等方式對人類文明(文化和社會制度)發展趨向提出了思考。在新書中也較多地使用了議論和細節的大量鋪陳,作品中也不乏對夢境、個人體驗、心理活動的細致描寫。人對生存理念的理解、文明在進化和退化間的選擇和遲疑,成為作者竭力要表達的主題。與此同時,小說中通過對“偶然性”渲染的敘事策略也將真實生活進行了解構,讓“偶然性”統領全書,用巧合推動事情進程,并且用偶然性對社會進行虛構和想象。

對于偶然性的解釋,從漢語語義和哲學思想得出的結論指向是不同的。從語義的角度,它是指“可能或不可能發生,可以任意發生的不穩定現象”,而在哲學里,特別是在存在主義者眼中,“偶然性”即為“荒謬感,一切都是荒謬的偶然存在:空虛、孤獨、畏懼、煩惱、無意義、異化,等等”,側重于人的個體性,和人密切相關,它的變化和人的意識流動密切相關,只適用于人的存在。小說中主人公一個人莫名其妙地就消失了,他除了和家人有血緣的聯系外,對外界的一切人都是孤立且個別的存在。他的家人無論采取什么辦法都尋而不得。薩特認為,世間萬物的“存在”,不派生于可能,也不歸并到自然,“一個存在的現象永遠不能派生于另一個存在物,這正是我們所謂的自在的存在的偶然性”,而人又是“自覺的存在”,所以在當下的客觀世界中,偶然性也“自覺地”占據了生活中的重要篇幅。從這點出發,個人的存在和消逝就很難用理性思維詮釋,“個人的命運被太多自己不能控制的因素所決定,因此世界對人來說是很荒謬的”。也就是說,世界的存在是人的存在的基石,世界上萬物的偶然性決定了人的存在的偶然性。這樣來看,人的消失也在“合理的接受范圍內”。楊瑩瑛在尋找途中,通過“公司租賃”這一簡單的線索不斷地認識各種陌生人。蕭小姐、劉教練、老葛、潘老師都是楊瑩瑛偶然間發現的人物,而在幾處偶然性相互作用中又指向了可能的尋人結果,迫使她逐一認識這些之前生活從無交集的人物。在抽絲剝繭的歷程中她比當事人更早地了解了綁架真相,卻也無力再去將人尋回,在上部末尾按照死亡吊銷戶籍?!耙粋€失蹤的人,生與死的界線是相當模糊的”,默許了可能發生的所有結局,接受了既定事實后也就不再刻意得到最終答案,又回到了日常生活的羈絆中。

偶然性帶來的除了意外頻發,更推動人物命運撲朔迷離。主人公一再對綁匪說自己是“吳寶寶”,又說不是“吳寶寶”,前后矛盾印證的不僅是生存的擔憂,更是對未知的恐懼。人物的命運被拖入了不可知論的泥淖,深山中充滿了離奇,見證了啞子及他背后的原始文化,并且在和他的手口交流中接受了這個半文明半野蠻的世界。消失三年后來到九丈,遇到小先心、敦睦、鵬飛等“江湖中人”,并逐漸恢復語言、記憶能力。雖然他曾經不止一次直面死亡,但在即將和家人團聚時卻在船行前突然失足,溺水而亡,可悲的是除了一個腦癱兒其他的人都沒有發現,就這樣被人所遺忘。本來可以大團圓時命運急轉直下,將喜劇變成意外的悲劇,但這看起來又是順理成章——因緣際會的“偶然性”聚集在作者的筆下,偶然性之外是更多“必然性”累積的結果。當然王安憶也強調,男主角并沒有消失,他只是從慣常的常識世界里走開,仍在能量守恒世界的總量里。因此最后的結局其實體現的不僅是一種缺憾,讓日常偶然性的因素左右了人物的命運,更是一種回歸生活的真實。

王安憶曾經寫道:“脫離文字和語言,我們似乎就無從體察,我們必須要由文字說明,才能理解現實?!薄赌涿芬硎龅牟粌H是“歸去”和“來兮”兩個簡單的字面主題,作者希望通過“他”從人類原始狀態一步步自我進化、自我命名、自我建構所處的世界的過程,來探討人類自我與歷史、語言與文字、文明與時間之間的玄妙關系。不過作者并沒有賦予主要人物思考“他”這一連串意外后的權利,他只是被動地接受事實,由他人進行改造,自己始終沒有一個成型的主意,更無從思考(主要是來不及思考就喪失了技能)關于“我究竟是誰”“向何處去”等問題。人物在顛沛流離中從先進退化到落后,又在落后中開始了“二次進化”,通過他——在生存能力的不斷退化中為自己重新定位,重新思考現代社會制度和民間文明的相互沖突和包容。

王安憶自嘆創作經驗的缺失是由于生活的單一,所以她極重視對寫作材料的搜集。上海生活是她唯一的創作來源,寫《長恨歌》時她留意上海弄堂里的一舉一動,如何從虛構文本中寫出真實的生活經驗、講好故事就成了關鍵。雖然當時素材來自一則滬上花邊新聞,但作者創作時“是一次冷靜的操作:風格寫實,人物和情節經過嚴密推理,筆觸很細膩,就像國畫里的‘皴’”。由一個典型案例倒推回溯半個世紀以來上海普通市民的生活場景,從開放的口口相傳到閉合的人物經歷,命運背后一定是邏輯發展嚴絲合縫,發展的軌跡沿著時代為個人設定的必然性方向前進,雖有波瀾但一定是合情合理,不會跳出時代背景。她將王琦瑤的一生納入日常生活敘事,按照固定的生活節奏平鋪直敘,雖然僅停留于對物質層面的書寫,也符合20世紀90年代觀照的市民入世務實、瑣碎平凡的常態生活。日常生活“講什么”依賴于約定俗成的必然規律,但總是從嚴密的邏輯出發未免容易陷入桎梏的怪圈難以突破,所以當她開始思考“怎么講”時,寫作方式就從“寫實”轉向了“務虛”,《遍地梟雄》《匿名》等與常理相悖、突破讀者思維極限的作品因此應運而生。

“偶然性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家,若想文思不竭,只要研究偶然就行?!卑蜖栐怂粗氐摹把芯俊?,既是對偶然性的解釋,也是以分析、評價等尺度思考“偶然性”的社會影響、關聯。雖然在眾多小說中對必然性的書寫相比偶然性占據較大篇幅,但偶然性似乎不乏表現的機會,“因為在人們尚未完全把握世界、尚未由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時,完全解釋世界就只能是一種奢侈的愿望?!薄赌涿返囊靶牟粌H在于講述一個現代世界的普通生活格局,它把目光投向了文明的邊界,也就是“林窟”所代表的深山生存狀態,試著探索“未知”。當一個習慣了現實生活的人進入了荒原之間,重新開始人生的歷程時,不經意間為人物營造了虛空茫然的氛圍,其實這種嘗試在《遍地梟雄》中就有所涉及,二人都被脅迫著離開了熟悉的生活,重新審視自我。只是韓燕來(毛豆)并不像《匿名》中的“老新”走得那么遠。

回看《遍地梟雄》和《匿名》,都出現了綁架主題和人物遷徙,且偶然性在全文的比重陡然增加。作者讓男性氣概不足的韓燕來在被劫途中逐漸強化、成熟心態,完成生理和心理上的升華,三個劫車匪充當了性別上“引路人”的角色,他們無意的舉動特別是大王以處于支配、權威地位的男性氣概謀劃布局時,啟發了韓燕來的男性意識覺醒。這種觸發是隨機的,不帶有任何的先兆,但韓燕來的成長則是必然的趨勢,他從他們身上看到了男性的成熟,吸引著他靠攏過去,在交流過程中不自覺地依附他們,讓少年向青年心態過渡,從脅迫中找到了性別上的歸屬和穩定,并有意模仿、吸收大王的氣質以加速自己的蛻變,這有些類似生理醫學上的“斯德哥爾摩癥候”,心態逐漸歸屬到曾經抗拒、憎惡的一方,甚至到分離時幾人還戀戀不舍。但這種自我意識成熟還沒完成就隨著四人落入法網而終結,韓燕來心理的成長也就戛然而止。而《匿名》中,“老新”不需要這種偶然觸發的成長經歷,作者在他身上投注的是人如何在文明邊緣中實現一種類似“涅”的過程——從退化到進化,“匿名”之地是超出人類想象力極限的地方,抑或是文明的邊界,傳統觀念上人跡罕至的地方卻存在著人類文明進化的鑰匙,至于這個人最終姓甚名誰、結局如何不是作者想要表達的重點,畢竟人起源于自然,只有回到自然,我們才能找到文明發展的動力。

這些作品充滿了隱喻和驚奇,愈來愈依賴想象力完成抽象思維建構。雖有真實事例為基礎,但隨處可見“意外”的刀工斧鑿,《遍地梟雄》中還在現世經歷,廢棄空地和荒蕪礦山表現隱喻(人文精神的迷失),大王和韓燕來在現代工業社會中茫然失措,先后出現了不合常理的“反社會”的舉動;《匿名》以一起綁架案為契機直接把人物送到深山,將他的名稱、身份、地位完全隱去,留在蠻荒接受洗禮,吸收原生態的力量,激發人本能的潛質,“老新”離開“林窟”后,在九丈的經歷既是一次尋根之旅,也是努力喚回現代文明的見證。這種不合常理的表述更像一場精心布局的實驗,《匿名》要表述的不僅是“歸去”和“來兮”兩個簡單的字面主題,作者希望通過“他”從人類原始狀態一步步自我進化、自我命名、自我建構所處的世界的過程,來探討現代社會制度和民間文明的相互沖突和包容。背負“匿名”的人物就從“我知道我從哪里來,但我不告訴你”而來。這種考驗讀者耐心、對閱讀深度要求很高的文本,往往容易使讀者在思辨中放棄主動思考的勇氣,轉而進入作家的掌控,雖然小說的布局有向偵探小說致意的成分,但在主觀上作者仍努力跳出為自己設定的邏輯框架,實現超越。

王安憶的文筆功力,如同工筆畫般纖毫畢現,在細節之處不惜大量筆墨。在充實的內容之外,涌動著的是飽滿的哲思,不斷猜測、懷疑、解釋細節,喋喋不休。依靠完備的想象力越過認知的極限——就是那片“匿名”的區域,試探我們目前關于人、歷史、社會等方面的認知邊界。

[1]王安憶.遍地梟雄·游走與江湖[N].上海:文匯出版社,2005.

[2]王志軍,姜育洪.作為偶然性存在的人——論薩特存在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的前提[J].北方論叢,2003(4).

[3]薩特.存在與虛無[N].陳宜良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7.

[4]高建為.偶然性、自由和責任:薩特文學創作中的存在主義思想[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0(3).

[5]王安憶.紀實和虛構[J].收獲,1993(2).

[6]王安憶.王安憶說[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3.

[7]巴爾扎克.人間喜劇·總序[N].袁樹仁等譯.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9.

[8]張振忠.論小說創作對偶然性的興趣[J].沈陽師范學院學報,1995(2).

作者:顧江冰,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在讀博士,研究方向:當代文學思潮。

編輯:張晴E-mail:zqmz0601@163.com

本文是北京市社科基金重點項目“莫言與新時期文學創新經驗研究”(13WYA002)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偶然性王安憶
坦然接受他人的好意
分你一半炒青菜好嗎
王安憶
于歷史外整飭生命的脈絡
西方哲學史上的爭辯體現了歷史的必然性與偶然性
良知與責任:赫勒關于現代性問題的道德哲學探索
偶然中的必然——夏娃偷食禁果原因的哲學性分析
淺談現代陶藝創作中的偶然性
憂傷并美麗著
王安憶的世俗與清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