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文本深度解讀的初中英語閱讀課的教學設計

2016-07-12 09:20茅國芬
考試周刊 2016年50期
關鍵詞:超越英語閱讀

茅國芬

摘 要: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不僅是對語言點的簡單處理,也不只是對文本信息的淺層捕捉和理解,更要對文本深度理解以實現教學價值。對于任何一篇英語閱讀文本而言,其本身擁有豐富的內涵,僅僅依靠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和水平,還不能深究所閱讀文章的深度和廣度。這就需要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對文本進行充分解讀。本文通過對八年級的一篇閱讀文章的設計教學,讓學生把握文本的整體教材以讀懂、讀透文本,最終實現文本價值,超越文本。

關鍵詞: 深度解讀 英語閱讀 讀懂 讀透 超越

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它不僅停留于閱讀技能訓練層面,還要關注學生閱讀中的情感體念,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文本的內涵。傳統英語教學不夠關注文本,很多教師設計教學時除了翻閱參考就是參考別人的課件,或者再做點練習補充,課堂教學成了純文本閱讀或超文本閱讀,甚至就是純粹為了語言點教閱讀。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推進,在教學中教師應分析不同閱讀文本的體裁特點,根據學生的英語基礎和年齡特征設計閱讀活動,促進學生對文本的深度對話。但如何解讀文本,如何實現對文本閱讀最大的教學價值,如何通過解讀文本讓教學設計更加合理等問題仍困擾著我們。我就八年級下Go for it Unit 4的閱讀課材料探討文本的深度、解讀與處理的視角與策略,以幫助學生學習文本,提高閱讀課堂教學效率。

一、挖掘教材的內在價值,讀懂文本

教師應如何挖掘教材的內在價值來讀懂文本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

首先要明確文本的題材。在閱讀一篇新的文章時,首先應該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使學生對文章有一個初步了解。根據文章的內容和章節確定英語閱讀的題材有敘事型、議論型、描寫型、說明型等?!癕aybe you should learn to relax”屬于敘事性,通過講述美國Taylor 一家的三個孩子的課后活動情況,以及不同家長及專家對學生課后補習班這一現象的不同看法及建議。這一現狀正是當今中學生所面臨的一大困惑“學生課后該不該上補習班?”,這是值得我們探討的一個問題,在學生中能引起共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次要確定解讀的策略。通過英語閱讀教學,學生不但能夠掌握閱讀文章的主要內容,而且學會如何進行高效、自主的閱讀。對于每篇閱讀文章,都有一定的閱讀技巧。例如“Maybe you should learn to relax”這篇文章,教師可以教學生閱讀技巧中的精讀及閱讀策略。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精讀文章的基礎上,為了獲取文章更為詳細的信息,提取重點信息,有針對性地設計幾種形式對學生進行訓練,如預測、推理文章內容或猜測文中生詞大意等理解文本。

最后探究閱讀文章的寫作意圖。在對英語閱讀文本進行解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文本所表現出來的特點,對文章進行解讀。文本特點主要有文本顯示出來的插圖、圖形、說明、表格等對文本進行補充說明的內容。八年級下的第四單元是以“討論問題與提供建議”為主題的,談論學生在學校和家庭中遇到的種種問題,為他人提供相應建議,找到合理的解決辦法,評價、取舍他人的建議,為自己的問題找到最佳解決辦法。這些生活化、通俗化的話題都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關,能引發學生共鳴。通過閱讀SectionB中的“Maybe you should learn to relax”,讓學生了解外國學生的煩惱并學會緩解壓力。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使學生學會關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困難和煩惱,進一步引導學生對自我和周圍世界進行客觀認識和評價,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二、探索教學設計思路,讀透文本

教師在明確閱讀材料的題材,確定解讀策略及作者的寫作意圖的前提下,可以對本課進行課堂設計。根據卡洛提出的語言信息加工模式,英語閱讀課教學可分為讀前(Pre-reading)活動、讀中(while –reading)活動和讀后(post-reading)活動三個階段,且三個階段之間是相輔相成的統一體。所以我結合文本內容進行了課前、課中、課后的不同設計。

1.課前活動(pre-reading )設計

基于如今的初中生學習壓力大、課后補習班頻繁這一現狀,為了更好地了解本班同學的課后補習班情況,我課前準備好一份調查表格:

What do/dont you usually do after school?

學生根據調查結果填寫表格,并完成報告,先在小組中進行口頭交流,聽取組員意見,再挑選部分學生向全班匯報。寫調查報告可以培養學生分析信息和處理信息的 能力,先在小組內交流可以達到口語熱身和潤色語言的效果。根據活動得出班內的學生基本課后活動多、學習壓力大,以一句“What about American children?”引入新課,讓學生通過標題及圖片預測本課內容。

2.課中活動(while –reading )設計

為了引導學生在理解文章字面意思的基礎上,利用大腦知識庫中的背景知識重建信息,分析句際、段落關系,找出各段的主題句和重要信息,辨別出作者的寫作文體格調,挖掘作者隱藏在字里行間的深沉含義,我先設計讓學生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1)What is the commom problem for Chinese and American?

(2)Who give s their opinion about the problem?

用兩個問題讓學生知道了美國孩子也有跟我們一樣過重的學習壓力,并知道了文中的Cathy,Linda,Dr Alice Green的不同意見。

接著我設計以下四個小標題:A. Life for the Taylors children is busy,too B.Linda Millers opinion and advice. C. Chinese children are busy on weekends D. Dr. Alice Greens opinion and advice. 然后讓學生粗讀文章后了解每段大意。

反思:抓住段落主旨推斷理解文中蘊含的意義是閱讀過程的最高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尋找文章段落的主題句,然后理清主題句及段與段之間的邏輯關系。文章段落的主題句是有規律可循的。一般來說,段落的中心思想體現在該段落的主題句上,而文章的中心思想體現在文章的主題段中。根據段落和文章結構的不同,主題句(段)可以在段落(文章)的不同位置。

基于本課的生詞較多,幫助并指導學生學會如何在閱讀中猜測生詞。例如根據前一段中“however,this doesnt only happen in China”及下一句”Life for Cathy Talors three children is ver busy ”,可以猜測“typical”意為“usual or common”。

反思:指導學生猜測生詞可以根據上下文已知部分正確理解文中關鍵詞的含義,或者聯系全文意義判斷有關詞句的含義,或者語法分析、判斷詞與詞之間的關系猜出文章中的關鍵詞句的含義;或者利用構詞法、同義詞、近義詞、反義詞、一詞多義及從句等方面的知識進行猜測,培養學生的推理判斷能力。

3.讀后活動(post-reading )設計

這是閱讀的鞏固階段,側重于文中語言形式的掌握和運用。根據文本,我設計以下表格:

利用表格可以讓學生找出文中陳述的反對與贊同的句子,可以為下節課的寫作打下基礎。反思:閱讀后活動??梢圆扇褪稣n文(retell) 、討論(discuss)、采訪(interview)、角色扮演(role play)、對話(dialogue)、填空(fill in blanks)等形式。根據不同課文內容及要求,以及班級的實際情況,我們可以采取不同形式。

三、擴大文本的價值,超越文本

學生接受文本絕不是一個被動的印入過程。在閱讀過程中,學生一方面從課文中汲取信息,習練語言,另一方面不斷向課文輸出自己的既有知識、經驗和情感。也就是說,既“重文本”又“超文本”。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研究文本中哪些地方讓學生超越,讓學生在超越中發展自己,提升自己。

“Maybe you should learn to relax”的閱讀課文讓學生學會使用情態動詞“could/should”及習慣用語“Whats wrong? what should I do? Why dont you...?”談論自己生活、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通過調查了解周圍同學的壓力,制訂幫助他們減輕壓力的計劃,使他們樹立自信心。為此,我在課堂的最后設計了一個辯論會——I agree ,I disagree。具體操作如下:(1)辯論會分為正方和反方兩個辯論團隊,每隊由五人組成。(2)辯論題目:After- school classes can help kids get a good university。(3)抽簽決定正方和反方。(4)雙方對員每人只要能說出一句反駁對方的句子就可以。要求用表示同意的句子:I agree./I think so./You are right .支持本方隊友。用表示不同意的句子:I dont agree./ Idont think so ./ Thats not true . 反對對方辯友,再至少加一條理由。(5)教師中立,可以為雙方提供語言上的幫助并擔任裁判。

反思:代溝,英語稱為generation gap,是一種全球性的社會現象。由于兩代人價值觀念、心理狀態、生活習慣等差異,造成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代溝矛盾比較突出,“加強溝通 ”是最有效的方案,而有禮貌地提出建議是雙方溝通的有效前提。通過以上活動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父母,可以讓學生知道父母的良苦用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雙方之間的矛盾。

英語閱讀教學是對學生英語綜合知識的測試,閱讀文本解讀的深度和廣度決定了閱讀教學的高層次,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采用最優方式闡釋閱讀文本的內容和觀點,帶領學生和作者進行心靈的交流,理順文章的結構,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葉建映.例談閱讀文本的解讀和處理[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3.2:33-37.

[2]楊飛鴿 .新課改下高中英語“三步”閱讀技能的培養[J]. 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2.7:51-58.

[3]葛炳芳.高中英語閱讀解讀:從解構閱讀文本到建構學生學習[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1.9:47-51.

猜你喜歡
超越英語閱讀
數學教學模式的重構與超越
淺談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英語報刊閱讀的應用
探究性閱讀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技工院校英語思維創新型閱讀教學的探討
初探利用講故事的方式激發低年級小學生英語閱讀興趣
跨界與超越(2)
跨界與超越
培養高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研究與實踐
蝴蝶之美在于超越
論電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