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電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2016-10-22 10:53周茜
電影文學 2016年16期
關鍵詞:哥特超越繼承

周茜

[摘要]改編自美國作家斯蒂芬妮·梅爾同名小說的魔幻愛情電影《暮光之城》,以濃厚的哥特文化色彩讓傳統吸血鬼影片重新獲得了世界影壇的關注。然而電影卻沒有完全遵循哥特文化傳統,而是在主題、人物、敘事上對哥特式文化予以創新和超越,不僅為電影添加了藝術的震撼力和感染力,也讓電影中的哥特元素具有更多的現代文化內涵。本文通過對電影《暮光之城》中哥特文化元素的分析,探討其如何實現對哥特文化的理解和超越。

[關鍵詞]《暮光之城》;哥特;繼承;超越

改編自美國魔幻小說家斯蒂芬妮·梅爾同名小說的系列電影《暮光之城》,自2008年上映就受到全世界影迷的追捧,其五部影片全球累計票房超過了14億美元,創下魔幻電影票房的一大奇跡。這部糅合了多元文化的影片講述了人類女孩與吸血鬼之間的一段驚天地泣鬼神的愛情故事,其濃厚的哥特式文化色彩讓好萊塢已經漸行漸遠的吸血鬼影片重新回到全世界影迷的視野中。

一、哥特文化及《暮光之城》簡介

哥特式文化起源于18世紀英國文學,作為特殊的浪漫主義流派,它著重展示黑暗、血腥、恐怖及暴力主題,以吸血鬼、巫師、怪物、幽靈、復仇者等為主要人物,制造神秘恐怖的氣氛,展示黑暗的人性。哥特式文化元素雖然最早起源于文學,但是卻與電影結下了不解之緣。從20世紀初至今,哥特式文化元素讓歐美電影具備了獨特的魅力??梢哉f,電影讓哥特文化得以延續,而哥特文化元素也讓現代電影擁有了更多的題材。早期的歐美電影中,哥特文化元素主要通過吸血鬼故事來展示暴力和血腥,而現代電影在繼承傳統哥特文化元素的基礎上,通過多種文化元素的融合,讓電影通過故事情節、人物設置和場景構建為觀眾帶來震驚、恐懼和絕望的心理感受。

電影《暮光之城》作為現代魔幻哥特式電影的經典之作,在秉持哥特文化神秘色彩的基礎上,描述了女主人公貝拉與吸血鬼愛德華之間感人的愛情經歷。電影中女主角貝拉因父母離異而來到一個小鎮,在新的學校結識了英俊、冷酷的愛德華,并被他深深吸引。在一連串的死亡事件中,兩人陷入愛河,經歷了種種不測最終走到了一起。電影在繼承傳統哥特文化的基礎上,將愛情,尤其是人鬼之愛這一極具東方魔幻色彩的內容作為故事主題,在主題、人物和手法上都對哥特元素進行了一定的創新,讓觀眾在傳統恐怖的哥特文化中感受到了絲絲溫暖。

二、電影《暮光之城》中哥特式傳統文化元素

電影《暮光之城》改編自哥特文學作品,因此難以避免地受到傳統哥特文化元素的影響。電影中的恐怖氣氛和場景層出不窮,同時吸血鬼和狼人等極具傳統魔幻特點的形象也讓電影充滿了傳統的哥特式文化色彩。

(一)哥特式人物形象

哥特式的電影和文學中,人物塑造經常具有固定模式,在視覺層面上這些人物常常病態、頹廢、怪異、驚悚,具有極強的視覺沖擊力。往往哥特式的人物有著恐怖的容貌,并具有超自然的獨特能力,甚至暴戾構成了他們的主要性格特征。

電影《暮光之城》中,導演同樣塑造了以愛德華為代表的吸血鬼家族,他們以卡倫家族為名生活在一個陰冷的小鎮。愛德華等人具有特殊的形象和外表,病態蒼白的膚色讓觀眾感到異常冰冷。愛德華等人的眼眸會隨著對血液的饑渴程度而變換著顏色,時而鮮紅,時而黝黑,時而金黃。電影中愛德華等人都具有超自然力量和智慧,如愛德華擁有驚人的讀心術和移動速度,愛麗絲則可以預見危險。除此之外,電影還塑造了與吸血鬼對立的狼人家族,這些經常出現在哥特文學中的半人半獸種族身材魁梧,具有極強的自我修復的超自然技能,甚至可以自由地在狼和人之間變化。電影中,狼人家族總是在黑暗的森林中游蕩,保護著人類免于吸血鬼傷害。吸血鬼與狼人之間的紛爭賦予電影極為顯著的哥特式風格,神秘而恐怖。同時狼人與吸血鬼的人物性格塑造保持了哥特文化中的傳統,影片中,年輕的吸血鬼狂躁嗜血,經常在面對人血時無法抑制心中的欲望。同時狼人也時而易怒暴躁,時而冷酷無情,時而溫柔善良??傊?,無論是吸血鬼還是狼人,他們的形象都融合了哥特式傳統文化中神秘、黑暗、仇恨、嗜血等傳統性格和模式,讓電影符合西方對超自然元素的傳統崇敬,也讓整個故事氛圍與一般的愛情故事有了天壤之別,顯得獨特而神秘。

(二)恐怖陰郁的電影場景

傳統哥特式電影作品中,故事場景多圍繞陌生、陰郁、恐怖、血腥的環境和情節,甚至極力地渲染血腥和死亡的痛苦過程,為觀眾帶來極強烈的視覺沖擊。同樣,電影《暮光之城》系列中,故事的發展無時無刻不被傳統的恐怖陰郁氣氛和場景籠罩著,即使是貝拉和愛德華的愛情橋段中也讓觀眾提心吊膽。

電影《暮光之城》選景在美國華盛頓一個偏遠的小鎮,小鎮常年陰雨連綿,不見天日,完全符合傳統哥特文化中陰郁黑色的故事色彩,這種與世隔絕的神秘氛圍為電影平添了幾分恐怖之感。同時,電影《暮光之城》在時間上也大都沿用了哥特式電影的拍攝習慣,將黑夜作為主要的故事時間來營造恐怖神秘的氣氛。電影中愛德華及狼人出現的場景多數在黑暗中,這符合異類和吸血鬼在傳統哥特文學中的特點,也用黑暗激發觀影者對恐怖氣氛的想象。除了采用較為常見的哥特色彩的故事背景,電影沒有因為愛情主題而回避傳統哥特文化中對血腥暴力的推崇。電影中,吸血鬼愛德華家族與其他吸血鬼在爭奪女主人公貝拉的慘烈搏斗過程中,愛德華、詹姆斯等人物身上無不表現出傳統恐怖電影中的殘酷和暴力特性,血液、殺戮、慘叫一直刺激著觀眾的腎上腺素分泌,讓觀眾仿佛置身于戰斗中,生理上的沖動感和心理上的恐怖感此時形成巨大的反差。同樣,在愛德華家族和維多利亞之間的對抗中,電影更是將殘酷和血腥發揮到極致,導演讓人物身體的斷裂和扭曲直觀地呈現給觀眾。尤其當巨型狼人撕咬著身下的吸血鬼時,電影通過鮮血橫飛的畫面和骨頭被咬碎的聲效將哥特色彩發揮得淋漓盡致。

三、電影《暮光之城》對傳統哥特式文化的創新

雖然電影改編自哥特式魔幻文學作品,無法避免地具有哥特文化色彩,但是影片卻沒有固守傳統的哥特文化習慣,而是將現代文化內涵融于其中,讓影片對傳統哥特文化元素形成一定的創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哥特式主題的豐富

傳統哥特式電影作品中,主題表達常常圍繞著仇恨、欲望、斗爭、報復及血腥而展開。雖然電影《暮光之城》也延續了哥特文化主題中的某些內容模式,但是其主題表達卻沒有完全地禁錮于哥特主題傳統,而是對其予以創新和發展。

哥特文化傳統中道德是故事的基準,突出表現了故事角色之間的善惡沖突、黑白分明。而在電影《暮光之城》中導演卻模糊了傳統哥特式文化主題之間的善惡界限,并沒有完全界定吸血鬼和狼人雅各布家族誰是正面或反面人物,讓故事主題更加的復雜而現代。影片一反傳統哥特文化中吸血鬼和狼人之間難以調和的對立矛盾習慣,沒有讓他們水火不容。故事中雅各布因為對貝拉有著濃厚的愛情和友情,因而與吸血鬼站在一起共同承擔起保護貝拉的重任,兩個矛盾的家族攜手共御外敵。同樣,狼人家族也因吸血鬼愛德華對女主人公的犧牲和愛逐漸放棄了家族的偏見和敵意,甚至兩大哥特式家族還產生了更多的情感糾葛,這對于傳統哥特文化主題中的狼人與吸血鬼對立沖突主題來說,無疑是一種全新的豐富和發展。除此之外,電影摒棄了傳統哥特文化中吸血鬼殘酷、恐怖、血腥的固定主題表述方式,而是讓溫馨浪漫的愛情氣氛籠罩在這個看似恐怖的哥特電影上。一方面,電影為觀眾演繹了如羅密歐和朱麗葉般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以愛情完全顛覆了哥特傳統文化中的善惡主題。吸血鬼、人類、狼人之間的關系在影片中沒有傳統作品那樣慘烈和黑暗。電影中愛德華與貝拉承受著愛情與死亡之間的矛盾,尤其是愛德華對貝拉既想靠近又怕傷害的矛盾,讓這段愛情纏綿悱惻,但電影最終安排貝拉對愛的勇氣和執著消除了兩個種族間的阻礙,也放棄了世俗的偏見,走進了婚姻的殿堂??梢哉f電影只是用哥特式的恐怖氛圍凸顯了兩人之間的愛情,讓愛情顯得更加偉大和感人,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哥特文化傳統中的世俗觀念,極具現代感。除了愛情外,電影還將傳統哥特文化中較為稀缺的親情觀和友情觀容納其中,如愛德華家族之間的互愛互助,吸血鬼卡倫和愛德華家族之間的友情,甚至是狼人和愛德華之間的友情,極大地拓展了傳統哥特文化主題中陰暗黑色的主題范圍,讓觀眾在恐怖氛圍中感受到絲絲的溫情。

(二)對哥特式人物的創新

哥特文化中吸血鬼往往兇殘暴虐,以吸食人血為生,甚至沒有人類的感情,也無法抵御鮮血帶來的欲望本能。而電影卻反其道而行,在人物塑造上沒有完全遵循傳統,讓人物顯得更加復雜獨特。

電影在塑造愛德華家族時,讓家族成員成為所謂的素食主義者。愛德華等吸血鬼從不吸食人血,也不侵擾人類。電影中的吸血鬼也沒有像傳統哥特文學中那樣居住在恐怖黑暗的古堡或者洞穴中,而是居住在現代化的新環境中,有工作,有娛樂,有交往,甚至和人類一樣聚會、唱歌、跳舞,享受著人類般的生活。同時,電影摒棄了傳統哥特作品中吸血鬼猙獰邪惡的外形設定模式,人物的刻畫沒有像傳統吸血鬼那樣單調和呆板,而是讓愛德華等人顯得感人生動、鮮活現代。尤其在愛德華身上,電影剔除了傳統哥特式吸血鬼身上的一切負面元素,讓故事人物具有現代的超越性發展。如電影中愛德華身上具有人類的全部美好特征,他相貌英俊、知識淵博、優雅大方、高貴成熟,使女主人公被他深深地吸引。隨著故事的發展,電影中吸血鬼愛德華因為愛情,心理逐漸痛苦而糾結,他既希望與貝拉擁有永恒的愛情,但是又時刻抵御著內心對血液的欲望。但是在欲望面前,吸血鬼愛德華這個哥特式的人物卻做出了人類般的理性選擇,沒有因為愛而剝奪女主人公貝拉身為人類的權利和尊嚴。他的身上體現出了哥特文化中吸血鬼所不具有的愛、責任和付出,在黑暗的哥特世界中閃耀著人類的道德和思想精華??梢哉f,愛德華在電影中所具有的愛、欲望、矛盾、克制等人性元素,遠遠超越了傳統哥特文化中吸血鬼的固定模式,讓吸血鬼更加具有人性和矛盾心理,讓電影的審美更加現代而具有張力。

(三)對哥特式敘事手法的創新

傳統的哥特式電影作品中,經常采用稍顯混亂的“時光倒錯”和全知敘事視角等敘述手法來增加作品的神秘氣氛和恐怖感,但卻讓作品缺乏真實感,也拉遠了與觀眾的距離。而電影《暮光之城》則新穎地采用了倒敘和動態敘事視角的敘事手法,既增加了故事的真實性,也讓觀眾有身臨其境的觀影感受,使電影更加生動感人。例如,電影在敘事角度上將故事分為貝拉、吸血鬼和狼人三個部分,并且在這三個角度之間自由地切換。電影通過這種視角之間的轉換,讓觀眾從不同角度了解了貝拉和愛德華的愛情、吸血鬼家族、貝拉變為吸血鬼及狼人家族等內容。這種超越傳統哥特敘事的手法讓觀眾真實地體會著各個形象的內心感受,也拉近了觀眾和吸血鬼、貝拉、狼人之間的心理距離。電影采用這種超越哥特文化的不同視角敘事,讓影片內容更加直觀和易理解,讓觀眾從不同角度分析貝拉與愛德華的愛情和糾葛??梢哉f,電影采用新的敘事手法讓哥特元素與觀眾走得更近,讓哥特文化不再那么遙遠。

四、結語

電影《暮光之城》雖然改編自魔幻色彩濃郁的同名小說,具有傳統哥特文化元素和特點,但是卻沒有完全拘泥固守傳統哥特文化特點,不僅構建出符合時代審美需求的神秘刺激的懸念氛圍,還為電影添加了藝術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尤其是愛情元素的加入,讓哥特的恐怖氛圍顯得與眾不同,賦予觀眾獨特的、現代的文化內涵和心理感受,既增加了審美情趣,也讓觀影者獲得了更豐富的心理感受。

[參考文獻]

[1] 曾瑩.《暮光》系列中的吸血鬼形象及其審美意義[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3).

[2] 單雅波.解讀電影《暮光之城》的文化內涵[J].電影文學,2015(08).

[3] 付玉.女性視角下看《暮光之城》的哥特化色彩[J].電影文學,2014(15).

[4] 劉英昕.《暮光之城》中的吸血鬼文化探析[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3(02).

猜你喜歡
哥特超越繼承
哥特蘭:不依賴空氣
張悅然:哥特少女已成熟
魯迅小說對傳統文學藝術的繼承和創新
跨界與超越(2)
跨界與超越
淺談杜審言、杜甫的祖孫關系:推崇、繼承、發展
論跨文化交際教學中文化定型的利用與超越探討
走偏鋒 暗黑哥特妝容AB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