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技工院校卓越績效管理模式探究

2016-07-14 02:44葉軍峰
職教論壇 2016年13期
關鍵詞:職業教育

□葉軍峰

?

現代技工院校卓越績效管理模式探究

□葉軍峰

摘要:卓越績效管理模式是當前國際上廣泛認同的一種組織綜合績效管理的有效方法和工具。面對現代產業的轉型升級,技工院校管理模式創新與內涵能力提升成為必然,如何構建技工院校卓越績效管理模式,引領和倡導技工院校立足國家職教戰略,立足國際視野,走追求創新驅動的卓越之路,成為當前技工院校內涵發展的重要途徑。文章對技工院校導入卓越績效管理模式必要性進行了分析,提出了現代技工院校卓越績效管理模式的構建途徑與內涵要求,對技工院校卓越績效管理模式的實踐進行了研究,具有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現代技工教育;卓越績效管理;職業教育

近年來,我國技工教育得到迅猛發展,技工院校辦學實力和水平逐步提高,培養了大批高素質技能人才,在促進就業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同時也要看到,當前技工教育還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核心競爭力不足,管理水平和培養質量有待提高。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的召開和《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的頒布,為技工院校新一輪發展指明了方向?!度肆Y源和社會保障部關于推進技工院校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人社部發[2014]96號)指出:要“推動學校新一輪改革創新,實現高水平可持續發展”。在2016年的全國“兩會”,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這無疑為技工院校改革創新注入了強大的正能量。

卓越績效管理模式(Performance Excellence Model)源自美國波多里奇獎評審標準,是建立在遠見卓識的領導、戰略導向、顧客驅動、社會責任、以人為本、合作共贏、重視過程與關注結果、學習改進與創新、系統管理9個基本理念基礎上的管理模式,已成為當前國際上廣泛認同的一種組織綜合績效管理的有效方法和工具,也是國際上最先進的質量管理方法的總結與結晶。卓越績效管理模式不僅適用于各類企業,也適用于教育領域、醫療衛生等非營利組織。我國國家標準《卓越績效評價準則》(GB/T19580-2012)和《卓越績效評價準則實施指南》(GB/Z19579-2012),是我國各類組織導入卓越績效管理模式的指導性文件,形成了一個以領導、戰略、顧客與市場、資源、過程管理、測量分析與改進、結果共7個類目組成的、以過程與結果為框架的引導組織追求卓越的系統管理模式。

深入研究現代技工院校卓越績效管理模式,探討現代技工院校卓越績效管理模式的建立途徑,進而推動技工院校內涵發展,具有明顯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一、技工院校導入卓越績效管理模式必要性分析

第一,技工院校服務現代產業轉型的需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國際經濟正處在產業結構朝著技術、知識、服務密集方向發展的新調整時期,我國正積極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努力推動產業結構深度調整、振興實體經濟,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構建“創新能力強、品質服務優、協作緊密、環境美好的現代產業新體系”?,F代產業新體系的建立,客觀上要求有大批適應產業發展的高技能、高素質的卓越人才作為支撐,而高技能、高素質的卓越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技工教育。技工院校需要全新的視野,立足現代產業需求,不斷創新管理和辦學理念,主動對接產業發展。卓越績效管理模式立足技工院校的發展使命,明確發展方略,關注產業與市場發展,全面監控與評價教育教學過程與結果,為技工院校對接產業、服務行業提供了一套完整方法。

第二,技工院校促進內涵發展的需要。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樹立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教育發展觀,注重教育內涵發展,標志著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進入注重內涵發展、提高教育質量的新階段??梢?,“控制規模、調整結構、提升內涵、特色發展”,是我國技工教育發展的新要求。卓越績效管理模式將組織的內涵建設作為組織高層領導的重要職責,技工院校導入卓越績效管理模式后,將制定并實施系統的內涵發展規劃,并與技工院校的發展戰略保持一致。

二、構建現代技工院校卓越績效管理模式的內涵要求

在對卓越績效管理模式進行理論分析的基礎上,參考卓越績效準則的運行模式,結合技工院校實際,構建現代技工院校卓越績效管理模式的框架(如圖1)。

圖1 技工院校卓越績效管理模式框架

根據卓越績效管理模式的思想,構建現代技工院校卓越績效管理模式框架主要包含7大類目:領導作用(領導力發揮與組織治理和社會責任履行)、戰略制定與部署(戰略規劃與戰略目標)、現代產業發展與市場需求(專業建設、招生管理與優質就業)、資源管理(師資能力、信息與知識管理)、教育教學過程的設計與運行(過程運行增值管理)、教育教學結果、監視測量與改進創新。

其中領導作用、戰略制定與部署(發展規劃與目標)、現代產業與市場需求(招生管理與優質就業)3項構成以領導作用為中心的驅動型循環三角形。領導層根據產業發展和技工院校自身發展制定戰略和戰略目標,為技工院??冃Ч芾硖峁┟鞔_方向。師資信息知識資源管理、教育教學過程的設計(過程運行增值管理)、教育教學結果3項構成以“教育教學結果”為中心的從動型循環三角形。技工院校通過整合師資資源、信息資源和知識資源,開展教學、教研教改、學生管理與德育、后勤保障等活動并進行有效的過程管理,得出教育教學的最終結果。教育教學結果水平體現了技工院??冃?。

兩個三角形既獨立運作又密不可分,“領導作用”三角形引領著“教育教學結果”三角形,為其提供明確的前進方向,同時“教育教學結果”三角形也通過不斷反饋使“領導作用”三角形更加了解技工院??冃降淖兓?,不斷修改校級和部門級戰略目標,從而更有效地引領著“教育教學結果”三角形的運作。兩個三角形之間的關系進一步說明了“領導作用”對于“教育教學結果”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領導層要把握技工院校整體的教育教學狀況,并對教育教學結果全權負責。

兩個三角形通過外部的“監視測量與改進創新”相互關聯又密不可分,從而構成一個大的績效管理循環整體,并在經濟社會外部環境和挑戰中不斷循環、不斷改進、不斷創新,引領技工院校不斷追求卓越績效。

三、構建現代技工院校卓越績效管理模式的途徑

圖2 技工院校卓越績效管理模式模型

第一,確定愿景與使命。技工院校愿景是全體師生希望共同創造的未來景象,是全體師生共同心愿的美好遠景,是對技工院校前景和發展方向的高度概括。技工院校愿景確定一般遵循GIVE原則,即“宏偉+振奮+清晰+可實現”原則,以技工院校自身發展方向的準確定位為出發點,采用“建立愿景規劃小組——確定愿景核心要素——測試愿景可接受程度——擴大愿景傳播范圍”的開發過程,不斷反復醞釀和提煉充實?,F代技工院校主要承擔通過學制教育培養中級工、高級工技能人才任務,是構建勞動者終身職業培訓體系的重要載體,也是承擔技工教育、職業培訓、技能鑒定、競賽集訓、公共實訓、就業服務等工作的綜合性技工教育培訓基地。這反映了經濟社會發展對技工院校的要求,同時又體現著技工院校領導層的追求和抱負。

第二,確定核心價值觀。美國著名管理大師吉姆·柯林斯在長期研究后得出一個結論:“真正讓組織長盛不衰的是深深根植于組織員工心中的核心價值觀”。組織核心價值觀,是反映一個組織本質的、持久的一整套規則。換句話說,技工院校的核心價值觀,是技工院校為追求愿景、實現使命而提煉出來并切實執行,以此來形成共同行為模式的一種精神元素。技工院校核心價值觀,在構成上看,是包括愿景、使命、校訓、校風、教風、學風、辦學宗旨、辦學方針、管理理念、學院精神等內涵的價值觀系統。核心價值觀的確定,要在長期沉淀的文化傳承基礎上通過頭腦風暴法、討論法、征集法、專家咨詢法來反復推敲確定。

第三,構建戰略制導系統。為實現愿景與使命,技工院校要通過戰略制導系統有效進行戰略制定和戰略部署。發展戰略是一定時期內對技工院校發展方向的重大策略。運用PEST(Political政治,E-conomic經濟,Social社會and Technological技術)進行技工院校宏觀環境分析,運用波特五力模型進行技工院校競爭環境分析,運用SWOT分析法綜合評估技工院校發展機遇、挑戰、優勢與劣勢,從而確定技工院校發展戰略。戰略地圖把技工院校發展戰略轉化為可視化的職能職責和可操作的行動,規定了技工院校通往實現卓越績效的路徑,確定了實現技工院校愿景與使命的儀表盤。采用平衡記分卡(BSC)實施戰略實施與管控,通過使命績效層面、客戶層面、內部管理層面、學習成長層面四個維度的戰略制定,強化技工院校戰略協同化。校級戰略通過價值樹原理轉化分解出部門戰略主題,戰略主題又通過價值樹原理轉化分解為戰略目標。戰略目標的制定遵循SMART原則(具體的、可測量的、可達到的、相關性的、期限性的),選取技工院校教育教學關鍵績效指標,形成校級和部門級不斷追求卓越績效的目標責任體系。

第四,構建支撐戰略的組織系統。重點是建立以戰略為中心的部門職能職責,關鍵是組織結構的功能定位,這是實現技工院校愿景使命的基本要求。部門核心職能是部門存在的價值,著重描述部門的定位與意義,是部門對技工院校發展戰略的支撐。部門基本職責是部門為實現核心職能所承擔的工作任務,著重描述完成這些工作任務所需承擔的相應責任,是部門核心職能的具體化表述。流程再造/改進(BPR/BPI)是構建技工院校支撐戰略的組織系統的有效方法。對于技工院校教育教學的關鍵價值鏈,如:校企合作、一體化課程改革、學生評價、辦學質量多元評價、校園文化建設等等,通過流程再造/改進(BPR/BPI)方法全面梳理流程,明晰流程的輸入資源、流程中的活動、流程中活動的相互作用、流程的輸出結果、顧客、流程最終創造的價值,確保流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增值,從而建立構建技工院校支撐戰略、以追求卓越績效為中心的組織系統。

第五,構建支撐戰略的資源支持系統。技工院校的支持資源主要包括人力資源、財務資源、信息化資源、基礎設施以及相關方面的資源。在追求卓越績效的過程中,上述支持資源的整合利用必須緊緊圍繞和服務于技工院校發展戰略、支撐部門使命與核心職能,保證戰略部署轉化為具體行動計劃。技工院校通過人力資源規劃和知識管理,統籌配置人力資源,確保人力資源配置與學??傮w戰略目標相適應;通過財務預算管理充分保障技工院校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財務資源,確保財務資金流連續;通過信息化建設規劃,加強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提升信息資源和知識資源管理水平;通過教學資源開發、選用、儲備,實現教學資源合理配置;通過高標準嚴要求建設實訓場所,通過9S管理實現實訓設備合理布局,提高教學工位利用率;通過戰略合作與相關方實現合作共贏,建立長期合作發展關系,與合作伙伴進行定期有效溝通,推進技工院校與相關方的共同發展與合作共贏。

第六,構建教育教學服務過程的設計與實施系統。按照過程方法科學設計教育教學過程、職能部門及層級結構,并系統建立與管理相互關聯、相互作用的過程,強化過程之間的相互作用,對組織職能層次間的接口進行設計、管理與控制,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學運行的有效性和效率,以及愿景使命與戰略目標等預期結果的實現。技工院校價值創造的關鍵過程主要包括校企雙制辦學、深度校企合作、招生管理與頂崗實習、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專業建設開發、課程體系建設,教學教科研改革與管理、學生道德與核心價值觀的培訓與日常管理、后勤服務、安全保障、行政支持、信息化建設、師資財務相關資源建設等。按照效能優先原則,建立教育教學運行實施層級職能,運用PDCA(計劃——執行——檢查——改進)循環方法設計簡潔高效的過程,對每一個過程做到理解并持續滿足要求,以增值的角度管理各過程,合理配置教學優質資源,保證技工院校教育教學價值創造的關鍵過程有效實施,且在評價數據和信息的基礎上改進過程等。根據技工院校內外部環境因素的發展變化和戰略與目標改進,定期實施過程與結果的有效性評價,實施流程優化與改進,推進關鍵過程流程增值管理,不斷提高過程效率,為師生及相關方創造價值,實現技工院校均衡發展目標。

第七,確定技工教育教學過程質量管理的內涵特征。當前技工院校正以迅猛態勢開展校企合作與工學結合教學,各校八仙過海、各顯其能,伴隨著眾多院校的經驗成果的頻頻展露,也凸顯出辦學質量內涵特征要求及管理模式與學校的使命及戰略方向的匹配度不夠、教學過程的輸出與學校發展規劃及戰略目標的一致性還存在差距,人才培養的質量與社會需求和學生的期待還有距離。這些問題與短板的解決,必須通過確定技工教育教學過程質量管理的內涵特征。確定技工教育教學過程質量管理的內涵特征,規范校企雙制辦學的權責義務、構建校企合作與工學結合的實施過程的質量水準,進而明確校企合作與工學結合的實施制度化與規范,是技工院校實施教育教學的前提保障,也是實現人才培養質量與現代產業接軌的制度保障。構建實施教育教學過程質量內涵特征,可以通過戰略聯盟、創新驅動、系統思維、標桿管理、行動學習、項目管理、9S管理、質量控制(QC)等方法進行。廣州QG技工院校在打造卓越績效管理模式過程中率先開展并不斷完善校企雙制與八個共同的積極探索,為構建追求卓越績效管理的教育教學過程質量內涵特征做出了有益的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八,建立績效監測與評價系統。技工院??冃ПO測與評價主要包括三個層面:對教育教學關鍵過程的監測與評價、顧客(學生、用人單位、家長)滿意度監測與評價、技工院校自我評價與管理評審。對教育教學關鍵過程的監測與評價,通過目標管理(MBO)或關鍵績效指標法(KPI)來實現;顧客(學生、用人單位、家長)滿意度監測與評價,通過隨機抽樣法或問卷調查法來實現;技工院校自我評價與管理評審,通過管理評審或管理成熟度評價來實現。還可以利用數理統計方法,如標桿分析法將技工院??冃祿c兄弟院校進行合理對比,確定差距點,分析原因,明確優勢與劣勢,提出改進措施。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對技工院校的戰略目標、年度(學期)計劃或績效指標進行系統分析與評價,以確保戰略目標、年度(學期)計劃、績效指標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同時將績效分析結果及時傳達到有關部門和教職工,為技工院校決策提供有效支持。

四、實施卓越績效管理引發的思考

第一,統籌策劃是技工院校導入卓越績效管理模式的重點。技工院校導入卓越管理模式,是一項全員參與系統工程。涉及招生就業、教學教研、學生管理、德育教育、培訓鑒定、后勤服務、行政支持、人事勞資等各方面,涉及制度層面、文化層面、價值觀層面等各層面。技工院校導入卓越績效管理模式不是短期行為,而是要通過長期不懈的努力才能成功。因此統籌策劃顯得尤為重要,要加強頂層設計,開展整體策劃與具體推進,強化整體性推進與階段性突破,不斷突破導入的難點。同時要加強學習引導,樹立典型,加強交流,循環提升。

第二,運用系統方法是技工院校導入卓越績效管理模式的關鍵點。技工院校導入卓越績效管理模式是一項系統管理工程。系統方法是卓越績效管理模式的基本方法。系統方法是“以對系統的基本認識為依據,應用系統科學、系統思維、系統理論、系統工程與系統分析等方法,用以指導人們研究和處理問題的一種科學方法”。建立系統思維、運用系統方法,是技工院校成功導入卓越績效管理模式的關鍵點。通過定期組織系統化的行動學習,結合具體工作和問題,強化全體教職工、尤其是中層以上管理干部的系統思維,把分析與綜合貫穿于各項工作始終,逐步改變傳統思維方法,建立并運用系統分析與系統綜合的工作方法。

第三,整合管理方法是技工院校導入卓越績效管理模式的難點。技工院校導入卓越績效管理模式是一項改革創新工程。要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統一,既要從技工院校中長期發展目標倒推,厘清到時間節點必須完成的任務,又要從技工院校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順推,明確破解技工院校發展難題的途徑和方法。過程法(PDCA)、過程評價法(ADLI)、結果評價法(LeTCI)、目標管理法(MBO)、關鍵績效指標法(KPI)、流程再造/改進(BPR/BPI)、SWOT分析法……均是卓越績效管理中常用管理工具或方法。要在熟練掌握每一種管理工具或方法的基礎上,通過方法的彼此銜接,破解管理難題,形成一套有價值有效率的管理方法。

綜上所述,導入卓越績效管理模式是現代技工院校增強核心競爭力的創新性舉措,是現代技工院校改革創新的系統性抓手,是現代技工院校成功的發展模式。廣州市QG技師學院按照上述路徑積極建立和實施卓越績效管理模式,經過幾年的全體教職工的不懈努力,導入卓越績效管理模式發揮了“把握方向、抓住關鍵、凝心聚力、履行責任、整合體系、推動創新”的重大作用。

參考文獻:

[1]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質量管理司,中國標準化研究院.2012版卓越績效評價準則國家標準理解與實施[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2.

[2]戚維明.卓越績效評價準則實務(第2版)[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2.

[3]韓耀斌.GB/T19580-2012卓越績效評價準則運作指導[M].北京:中國質檢出版社,中國標準出版社,2013.

責任編輯宋慶梅

作者簡介:葉軍峰(1970-),男,廣州市輕工技師學院院長,高級講師,研究方向為技工院校管理。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6)13-0055-05

猜你喜歡
職業教育
法律視野下我國退役運動員的再就業對策研究
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對汽車服務顧問人才的培養方式
淺談職業學校商務日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分層導學提高解剖生理學復習的有效性
淺談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動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養路徑研究
論七年一貫制體系下本科學科建設中職業教育的重要性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PLC應用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