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建和諧課堂,創新語文教學

2016-07-18 22:44許巧鳳
考試周刊 2016年55期
關鍵詞:自學創新語文

許巧鳳

摘 要: 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把握教育教學的三個維度,注重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學習意識和科學學習方法,體現學生由不會到會的認識過程,讓課堂展示出活躍氣氛、積極向上的學習熱情,是作者始終思考并積極探索的問題。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優化課堂教學,使學生輕松獲取知識,產生濃厚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讓語文課堂輕松、生動起來。

關鍵詞: 創新 語文 課堂 自學

一、明確目標,促進自學

上好語文課,首要的是明確教學目標。不同年級、不同課文的教學目標是不同的。教學課文要根據課程標準規定的年段目標和具體課確定。語文教師應牢記教學目標,做到胸有成竹。采取任何措施都應有利于達到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否則,形式再好、再活、再花哨,也不能算好課。例如教學一年級語文《胖乎乎的小手》一文時,根據本班特點設計了一系列教學目標。教學每一個環節時擬定具體目標,如初讀課文,了解大意時,要求學生:1.借助拼音讀全文,標上自然段的序號。2.讀后說說讀懂了什么,識記生字時,先聽老師范讀,勾畫生字,然后拼讀帶拼音的生字,朗讀帶生字的句子,在讀的過程中發現容易讀錯的字,最后出示生字,說說自己會認哪些字,并向大家介紹是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字的。再讀,要求學生初步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讀,使學生每一次讀書都有明確要求和目的,做到有層次地讀。這樣,才能置學生于學習主體地位,讓學生明確課堂需要掌握的內容和實現的目標,從而有利于他們有目的、有計劃地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使學生學有方向。

二、創新情境,激起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創設一定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他們迅速進入角色,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前提。因此,新課開始的情境創設、興趣激發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有位教師上《草原》這篇課文時,請學生先觀賞有關草原風光的錄像,看完后,請學生說說有什么感受。學生暢所欲言,很自然地把學生引入課文中,在文字品賞中漫步草原,然后從景到人,在活動中體現人情之美。教學《四季》這篇課文時,盡可能采用形象直觀的方式,如學生熟悉的圖片、實物等,讓學生講述有關知識資料,回憶有關四季和情景、體驗,說一說自己掌握的有關知識等。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知道的有關知識,是最簡便易行又十分有益的——這對說的學生是鼓勵,對聽的學生是鞭策,能激勵學生平時多學習,做有心人,因此可以說,這是一種“物美價廉”的值得重視的方法。如教《四季》這篇課文時,出示一些有關四季的美麗圖片,展示四季風景,讓學生說說春天你會看到什么,夏天你可以做什么,秋天你可以吃到什么,冬天你可以玩些什么等。拓展學生思維,訓練學生說話時,出示學生熟悉的蘋果、橘子、黃葉等,引導學生照著兒歌練習說話,讓學生迅速進入情境之中,激發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三、方式多樣,幫助理解

新課程理念要求老師轉變角色,課堂舞臺上的主角不是老師,而是學生。老師扮演的是組織者、合作者和引導者的角色,老師的作用在于組織、引導點撥。教師角色轉換了,學生學習方式更應有所轉變。教學《菜園里》這篇識字課文,練習朗讀兒歌時,給兒歌加動作,只以范讀做引子,讓學生評價,從評價中掌握朗讀方法,然后充分尊重學生,改變學習方式,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兒歌,可以和同桌一起合作讀,齊讀、引讀、拍手讀、你一句、我一句讀等。

在自主、合作、探索中互通信息、互動學習,可大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多種形式匯報、交流讀書情況,在平等、民主、和諧、輕松的氛圍中練習朗讀。學生的學習不再是抽象的,而應該是具體的、形象的,是直接的、可觸摸的,從而在感情上有了一定的體驗。

四、過程靈活,重樹信心

學習動機是學生主動探索的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習活動的內部動力,是影響學習心理的重要因素。新課標提出:學生要通過活動獲取知識。因此,教學中要注意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采取多樣化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強烈的求知欲望。如教學《荷葉圓圓》這篇課文時,有位老師設計了一個復習生字環節:分蘋果游戲。先出示兩個小黑板,一個小黑板上畫了許多盤子,盤子寫著拼音,另一個小黑板上貼著許多寫有生字的蘋果圖片,請學生上臺分蘋果,看蘋果分到哪個盤子里。然后檢查學生拼讀字音的情況,請學生給蘋果交朋友,把可以交朋友的蘋果貼在同一個盤子里。如“荷葉”、“翅膀”等,這樣復習生字,不僅讓學生動口,還讓學生動手,增強記憶,使鞏固復習生字落到實處。識字過程中還可以穿插識字游戲,如大家正在背誦古詩,教師出示寫有“?!钡呐谱?,并示意停下,看哪一組先停下。

五、務真求實,提高效率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薄耙湟晫W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蔽覀儜撝匾曉谡n堂上激發學生富有“個性化”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對于低年級兒童來說,直觀又形象的圖片或實物最能引起他們的興趣,自發投入到學習體驗中。例如教學《菜園里》時,我把九種蔬菜引入課堂,讓學生直接面對蔬菜,讓學生聯系周圍生活學語文。許多學生雖然生長在農村,但對各種蔬菜并沒有清晰印象。當在課堂上把這么實在的事物展現給他們時,他們通過觀察,切實得到了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匯總交流中,他們說出了自己的感受及體驗,如蔬菜的顏色、形狀,黃瓜身上有小刺點,西紅柿皮很光滑等,而這些是靠他們自己主動探索獲取的,這樣獲取的知識一定記憶猶新。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堂教學中要不斷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優化課堂教學,采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自覺積極地參與學習全過程,培養聽、說、讀、寫的能力,全面提升學生語文素養,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猜你喜歡
自學創新語文
《快樂語文》2022年全新改版!
基于先學后教 培養自學力
教學與自學
對“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的認識和思考
沈尹默:如何自學書法,才能少走彎路?
語文知識連連看
語文妙脆角
語文知識連連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