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教學中貫徹因材施教原則的嘗試

2016-07-18 22:47梁植剛
考試周刊 2016年55期
關鍵詞:學生差異因材施教小學語文

梁植剛

摘 要: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重要原則之一,這里的“材”就是指學生,“因”就是根據的意思。通俗地講,就是教育應該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而不能千篇一律。這體現在課堂教學中就是指不能運用“一刀切”的簡單方式,而是應該考慮到學生的不同情況,根據這些情況采取不同的教學措施,使得每個學生都能學有所獲,學有所進。

關鍵詞: 小學語文 因材施教 學有所進 學生差異 知者先行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重要原則之一,這里的“材”就是指學生,“因”就是根據的意思。通俗地講,就是教育應該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而不能千篇一律。這體現在課堂教學中就是指不能運用“一刀切”的簡單方式,而是應該考慮到學生的不同情況,根據這些情況采取不同的教學措施,使得每個學生都能學有所獲,學有所進。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如何貫徹這一原則呢?下面我談談在教學中貫徹這一原則的一些嘗試。

一、了解學生差異

課堂教學中要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首先要對全體學生有深入的了解,知道他們之間的不同差異。比如說,每個學生的學習方式不同,有的學生屬于視覺學習型,在課堂聽講的過程中會認真地聽講,眼睛會緊盯老師,這也是教師通常認為學習認真的學生,比較受我們的喜歡;有的學生屬于聽覺學習型,這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要發揮聽覺的作用,有時候在上課的時候,我們會感覺到這類學生好像并不是十分認真地聽講,實際上不是,盡管這些學生并沒有用眼睛緊盯著我們,卻聽得仔細。如果不了解這些學生學習方式的差異,那么,就很容易跟聽覺學習型的孩子打上不認真聽講的標簽。所以,在課堂教學前,我們應該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知曉學生之間的差異。

了解學生差異的方法有兩種:一是課堂教學前測法,指根據即將教學的內容設計一些題目對學生進行檢測,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對新知識的了解情況。通過這樣的方法了解學生之間的差異,以便為即將進行的課堂教學做好準備。二是課堂教學后測法,指根據已經進行的課堂教學的內容設計一些題目進行檢測,看看全體學生對這堂課的內容掌握得怎樣,從而了解學生之間的差異,以便對個別學生進行進一步的個別輔導。通過這樣兩種方法,我們不斷地掌握學生在學習上的差異,從而為不斷在課堂教學中調整策略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貫徹因材施教

在了解了學生的個體差異之后,我們就可以在課堂教學中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我在課堂教學中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嘗試:

1.知者先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接受程度總是會呈現出不同的狀況,有的學生接受得快,掌握得好,而有些學生則接受得慢,掌握得不好。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我們按照統一的進度進行教學,勢必就會出現一些問題有些同學已經掌握了,而有的同學則還沒有掌握,如果我們繼續進行教學,則對尚未掌握的同學來說是不公平的,在這種情況下,這部分同學就會越拉越遠。但是如果我們照顧到這一部分同學的話,那么對于已經掌握的同學來說又是不公平的,就會使得已經掌握的同學在座位上“陪坐”,這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極大的浪費。同時,這些同學的自制力如果不強,就會做出一些動作影響到正常的課堂教學。怎么辦呢?實行“知者先行”的辦法。

什么是“知者先行”呢?就是讓這部分暫時領先的同學,在掌握了當下的學習內容后不必坐等其他同學,而是繼續前進,使得他們能夠多學精進。比如,我們可以采用這樣的方法,準備兩套練習冊,一套用于平時的教學,一套用于知者自學;也可以在每節課的課堂練習后邊備選一組練習題,供知者選作。這樣就很好地解決了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不同節奏的問題,使得部分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比其他學生學習到更多的東西,體現了因材施教的重要原則。

2.創設不公平競爭。根據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現,我們一般可以把學生分為學優生和學困生。學困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更多的困難和挫折,在接受學習的過程中面臨理解能力差,更不上教學進度的尷尬。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有意識地創設一些不公平的競爭。比如,在回答問題時,我們可以根據學困生的學習情況設計一些難度水平較低的問題,讓學困生回答。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耐心地幫助他們做到講話有條理,內容具體,并對他們進行及時鼓勵和表揚,同時,讓大家看到他們的不斷進步,并給予積極的贊揚。

在布置作業的過程中,可以體現出所謂的“不公平”,學優生和學困生的作業可以體現出不同,無論是從數量上還是從難度上,可以少給學困生布置一些題目,難度稍低一些,讓這些學生慢慢養成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隨著他們的進步,學習能力不斷增強,再把他們的作業量逐步恢復到一般學生的水平。如果我們不采取這樣的措施,不針對學優生和學困生有所區別,在布置作業時,布置相同的作業量,作業題目的難度一致,那么,學困生在完成作業時要困難得多,一是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二是仍會有些題目不會做。這樣長期下去勢必會影響到這部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對完成作業失去興趣,養成完不成作業甚至不交作業的壞習慣。

在批改作業時,我們可以體現出不同的要求,對于一些學優生,我們要嚴格要求,不論是書寫,還是對錯,而對于一些學困生,作業基本能夠體現出他們認真的學習態度就行了。這樣適當降低要求并非一種從容,而是一種鼓勵,通過這樣的方法,鼓勵這些學生保持認真的學習態度,保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在這一科上不斷地進步。

猜你喜歡
學生差異因材施教小學語文
小學作文如何實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確“因材施教” 促進個體發展
從《論語》看因材施教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撥動情感之弦,讓語文課堂綻放精彩
中高職銜接的關鍵在于因材施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